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29.21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习目标1、根据案例说明分析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
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影响学时建议:1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及中图社教材中的图像、文字资料,教师教学用书、光盘、相关课件、影像资料等。
2.生活经验: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通状况、聚落分布、商业网点分布的调查3.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铁路的修建对城市形态发展的影响。
指导学生分析“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案例,说明不同时期交通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发展如何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可补充案例(例如京杭大运河兴衰)说明交通兴衰引起聚落规模大小和形态的变化。
2.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2)调查、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在学校附近调查商业网点分布与交通的关系,课上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是如何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
利用我国的交通图来分析全国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3)体验法:结合学生亲身调查,自己的亲身体验城市空间布局、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变化。
课堂评价建议1.用具体的实例或材料,分析比较某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密度等的影响。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观察同类地图的读图方法,培养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学会分析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的变化,对城市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通过乡土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漳州市浦头港的兴衰对漳州市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以及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本乡土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调查法、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总结】:
行实地调查及相关史料的查阅,课上展示。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位置
密度。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区域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区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互通交流的需要。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自然等。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讲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重大。
本节教材设计了一定的“活动”和“案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运用。
课前和课后重视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家庭住址所在聚落或商业网点做相关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能力。
【课标要求及解读】1、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结合实例,比较分析某地区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结合实例,比较分析某地区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某地区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生从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角度去理解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从而认识发展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同时树立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乡土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交通运输已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常识。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聚落知识,又在本章第一节中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影响其布局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对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为本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和素养的基本铺垫。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一个地区主要交通方式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实例1:浙江省的城市形态,是随着和的发展而变化的。
说明了。
实例2:我国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扬州、济宁、临清)发展缓慢。
说明了。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线成为聚落的主要。
株洲(石家庄、郑州、宝鸡等)是典型的“”。
武汉位于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航道,城市空间形态呈现的特点。
②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将各聚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
例如,位于美国东部的。
[自主探究]读课本P83图5.6“株洲城市略图”回答下列各题:(1)1949年以前株洲城市用地规模小,主要沿着呈带状分布。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主要沿分布。
(3)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典型例题]1.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 )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大庆玉门邯郸包头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D.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2.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反映了( )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B.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C.军事、政治对城市区位的影响D.宗教活动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下列关于嘉兴市城市形态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由于城区河流频繁淤塞,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B.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发展C.20世纪70年代后期,公路的快速发展,城市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演变成星状D.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水陆交通的大发展,城市向外扩散成松散状4.读“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一)从容说课本节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再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教材运用丰富生动的实例来说明交通条件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很大,一个地区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兴衰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交通运输对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用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差异来证明这一观点;随后教材又运用实例说明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案例3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交通与商业中心发展变化的关系。
三维目标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探究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板书)(引导学生读图5.6和图5.7)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株洲和武汉两个城市呈什么形态?生:呈带状分布。
师: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形态?生:因为两个城市都是沿交通线发展的。
师:对!这说明交通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很大。
所以,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交通线与聚落空间形态的关系加以理解。
推进新课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板书)(引导学生阅读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嘉兴在历史时期中城市形态经历了哪几次变化?生:嘉兴最初是团块状地域形态,后来先后演变成带状、松散状,最后演变为星状。
第5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线路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有着直接的影响。
聚落一般集中布局在交通线汇聚的区域,例如大多数城市都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农村和牧区的镇、旗多数也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地区。
同样的,交通线路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聚落的发展变化。
交通运输线路的兴盛或者衰落都会引起聚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例如海洋运输的兴起,使得沿海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的居住地,人类走出了山区,走向了沿海平原地区。
在我国,曾经兴盛一时的河西走廊在近代逐渐走向衰落,原因之一就是交通条件的恶劣——干旱缺水使得风沙施虐,影响了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也很明显,会影响到商业网点的布局、密度、规模发展趋势等。
【学情分析】现代的中学生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接触频繁,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交通运输线路对聚落、商业网点的布局并不知晓得太多。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多一些联系,教学内容上多使用案例。
结合当地的交通运输状况,选取一些当地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讨论法。
3.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同学们好,从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化高速列车,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许多大城市之间都兴建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如:京沪高铁、武广高铁、海南东环高铁等。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交通干线成为聚落发展轴:①原因:聚落空间形态沿□04交通干线扩展。
②实例⎩⎪⎨⎪⎧株洲:沿铁路发展武汉:沿长江分布(2)沿交通网形成大城市带:①原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
②实例:美国东部的□05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是由高速公路及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而成的。
[自我探究]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为什么城市形态大多沿河延伸?[提示] 水运是我国古代南方主要的运输方式,南方地区水网稠密,水运便利,至今仍为重要的运输方式,所以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河设城,城市形态也沿河伸展。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03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对集镇的影响04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兴衰。
集镇是在□[自我探究] 社会发展至今,为什么在广大山区还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提示] 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的商业网点存在,因此流动形式的商业网点在今天的广大山区里仍然发挥着商品流通的作用。
『自我反馈』1.下列城市的形成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九江—京九铁路B.石家庄—古驿道中心C.武汉—河流D.西安—矿产资源答案 C解析九江与武汉都是临长江发展起来的河港城市,因此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石家庄是由于铁路修建而兴起的城市,西安是中国的古都,其形成与矿产无关。
2.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②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地位③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成为旅游购物中心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货源区和销售区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答案 A解析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商品流通的枢纽。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习目标
1、根据案例说明分析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
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影
响
时建
议:1
学时
教
学资源
建议
1.本
节教材
及中图
社教材
中的图
像、文
字资
料,教
师教学
用书、
光盘、
相关课
件、影
像资料
等。
2.生活
经验:
主要交
通运输
方式;
组织学
生开展
交通状
况、聚
落分
布、商
业网点
分布的
调查
3.相
关网
站: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铁路的修建对城市形态发展的影响。
指导学生分析“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案例,说明不同时期交通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发展如何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可补充案例(例如京杭大运河兴衰)说明交通兴衰引起聚落规模大小和形态的变化。
2.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2)调查、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在学校附近调查商业网点分布与交通的关系,课上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是如何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
利用我国的交通图来分析全国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3)体验法:结合学生亲身调查,自己的亲身体验城市空间布局、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变化。
课堂评价建议
1.用具体的实例或材料,分析比较某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密度等的影响。
3.调查本地区交通的变化对本地聚落与商业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