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最终)
- 格式:ppt
- 大小:239.00 KB
- 文档页数:19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近代科学技术革命2. 课程类型:历史与文化课程3.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认识其主要成就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第一章: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背景1.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背景,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时代等历史事件。
第二章:伽利略与近代科学革命1. 学习目标:学习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地球不是中心说、自由落体实验等,理解其对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第三章:牛顿与经典力学1. 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如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了解牛顿对后世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爱因斯坦与相对论1. 学习目标: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认识其对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蒸汽机与工业革命1. 学习目标:了解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和发明背景,认识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和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过程。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单元测试: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材。
2. 参考书目:相关历史、科技领域的著作。
3. 网络资源:科技史相关网站、视频资料等。
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量子力学与原子时代1. 学习目标: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量子力学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认识量子力学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开端——天文学1、哥白尼:日心说改变人类宇宙观,动摇了神学基础;是近代天文学奠基人。
3、伽利略:①论证哥白尼日心说;②开创以实验为根据并有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③为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二、物理学——牛顿经典力学(英国)1、经典力学:①创立: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物体的宏观运动规律②意义:实现物理学的第一次飞跃,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引发英国第一次科技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三、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英国)1、创立: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1871年发表《人类的起源》;阐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影响:①进化论重创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把神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除出去;②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界和人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③进化论被运用到人文领域,形成“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新学说,对处于民族危亡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震撼。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与蒸汽机:1、改良:1785年瓦特的“万能蒸汽机”在纺纱厂投入使用,很快推广开来。
2、意义:①蒸汽机为工业、交通运输发展解决了动力问题,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②促进了工厂化、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与电的应用(美国)1、电的发明:①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奠定理论基础;②1867年德意志的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③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也发明发电机;④到20世纪电力已经取代蒸汽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电的应用:爱迪生发明电话、电报、电影等1300多项电器,1879年发明电灯,他被称为“发明大王”。
第14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考点综述】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必修三的第7个专题“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下的第1条“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第2条“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和第3条“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瓦特、爱迪生的杰出成就属于了解识记的能力层级,“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和“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属于综合应用的能力层级。
本讲知识充分地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因此本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位置十分重要,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命题的角度一般结合经济模块中的两次工业革命命题。
题型多样,复习中应该准确识记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并能够认识他们的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A级——了解识记】【考点1】从哥白尼到伽利略1.哥白尼——近代________学的奠基人(1)主要学说:_________说。
(2)太阳中心说提出的历史背景:①中世纪末期,基督教宣扬的“________说”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②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和________思想潮流的影响,当时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对这一传统解释感到不满。
(3)历史意义: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________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近代______之父(1)历史地位:意大利著名天文家和物理学家,近代实验科学先驱。
(2)主要贡献:①天文学方面:发现了____星四颗卫星,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物理学方面开创了以____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3)影响: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_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例1』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不是科学真理,但它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先河B.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真正主人D.确立了人类的新的宇宙【考点2】牛顿的经典力学1.物理学方面: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他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著名的_____定律和______定律。
专题十一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要求标】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网络】一、诞生的原因:1、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成为主要动力;2、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良好氛围;3、一批优秀科学家的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二、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天文学革命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揭开近代自然科学序幕。
影响: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三、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经典力学(一)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1、年发现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2、以系统的推翻了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传统自然观,开创了以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称为“”3、他的杰出成就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二)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者1、成果:年出版《》,建立完整的,包括和实现了物理学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2、成功范例:的发现3、评价:(1)实现了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它以严格的和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它是和的基础,也是以及与之有关的的理论基础;(3)标志着人类的开始;为和奠定了科学基础。
(4)局限性:经典力学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体之上,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无法解释物体的高速运动和微观世界。
19世纪,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面临着巨大挑战。
同时,也催生了量子论和相对论的诞生。
四、19世纪中期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学领域革命(一)产生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基督教神学的冲击;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二)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主要观点: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②物种不断变异,新物种不断产生,旧物种不断灭亡;③物竞天择、生存竞争、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第十五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近代物理学产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②最主要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③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二)成就1、(波兰)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2、伽利略(16世纪末——17世纪初):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1)成就:①物理学: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确定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等两个概念(1590年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②天文学:制成了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日心学说的正确性(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观测月球表面绘制第一幅月面图,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盈亏现象)(2)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3、牛顿的经典力学(1687年):(1)成就:①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②创立微积分(2)牛顿经典力学的特征:注重实验和数学化(3)意义:①科学上: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其理论推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是近代工程力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②经济上: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③思想上:是科学发展进一步摆脱神学束缚。
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二、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生物进化论)(一)原因①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②政治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学术环境更加宽松。
③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拓宽④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的细胞学说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成就①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习材料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解析: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同时也建立在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外力的推动。
参考答案:①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
14世纪以后,手工工场发展迅速中,生产中的技术改造与机器的逐步采用,向人们提出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予以解决,以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他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②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经过中世纪的漫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③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潮流,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研究。
地理大发现以实践证实了地圆学说,为建立新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如何理解“哥白尼革命”?解析:所谓“革命”,一定是“革”了旧事物的命,使事物的发展有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
科学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学发展自身的意义,更在于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
参考:哥白尼之前,地球中心说在欧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它也是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中世纪的科学研究是服务于宗教神学、论证神学合理性的) 。
伽利略为何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解析:“之父”意味着他开创了一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之前的方法划清了界限,以后的科学是沿着他创立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的。
本问题外延只涉及科学领域。
参考:伽利略把吉尔伯托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从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