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20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教案名称: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至第四章1.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目标2.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内容和途径4.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评价和指导二、详细内容:1.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基本定义、特点和作用2. 性质:学前教育的性质、类型和特点3. 目标: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实现途径4. 原则和方法: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5. 内容和途径: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学途径和活动设计6. 评价和指导:学前教育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指导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目标,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作用2. 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3. 理解学前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能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重点:学前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评价和指导策略的设计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讲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目标2. 讲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3. 讲解学前教育的内容和途径4. 讲解学前教育的评价和指导策略三、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四、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并进行展示和评价五、板书设计(5分钟)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个完整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并写出教学反思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点,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教学活动,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理解学前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以及评价和指导策略的设计。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影响学前教育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学前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文化与学前教育、环境与学前教育教学难点:社会基本形体与学前教育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内容:一.环境与学前教育环境是人类生存条件的综合。
(一)环境的分类环境可分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所组成。
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及社会信息。
(二)物质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物质环境。
2.学前儿童需要成人为其准备安全卫生舒适优美丰富和谐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
3.托儿所幼儿园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作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由此可见,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对学前儿童有密切影响的精神环境一般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平与文明程度,托幼园所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2.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浅薄,认识具有片面性,表面性和情绪性,极易接受精神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经济与学前教育(一)经济与教育1.教育上所谈经济概念的涵义,“指物质生产方式运动。
”2.生产关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3.生产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教育对经济的巨大作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经济与学前教育1.生产力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生产关系与学前教育3.生产方式与学前教育三.政治与学前教育(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体系由两部分构成:1.理念,意识,包括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标准。
2.权利机构,包括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权机关,政党等。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4.政治对受教育权的影响(三)政治与学前教育1.政府权利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重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条件。
学前教育原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章节是《学前教育原理》的第二章,主要内容有:1. 学前教育的概念与特点;2.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3. 学前教育目标与任务;4. 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概念与特点;2. 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3. 明确学前教育目标与任务;4. 了解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2.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概念与特点,学前教育目标与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园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学前教育;2. 概念讲解:讲解学前教育的定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3. 特点讲解:讲解学前教育的特点,如趣味性、启蒙性等;4. 原则讲解:讲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儿童、因材施教等;5. 目标与任务讲解:讲解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如培养良好习惯、开发潜能等;6. 内容与方法讲解:讲解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设计一节学前教育课程;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学前教育原理1. 概念与特点定义特点:趣味性、启蒙性等2. 基本原则尊重儿童因材施教3. 目标与任务培养良好习惯开发潜能4. 内容与方法游戏教学情境教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节学前教育课程;2. 答案:答案需包含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等有了基本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掌握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思考如何在我国教育环境下创新学前教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这个难点在于理解学前教育中尊重儿童、因材施教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式。
模块二学前教育原理
第二章幼儿教育
大纲要求:理解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简史和著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并能结合幼儿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考点1、幼儿教育的概念
幼儿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考点2、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能,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的敏感期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4、培养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考点3、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l837年,他在布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他创办7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1837年,他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考点4、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以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我国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组织。
因此,幼儿园通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学前教育理论是有关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的解释性或业陈述。
A.教育性B.解决性C.保育性D.原理性2.学前教育理论可以分为学前教育的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
A.实践理论B.艺术理论C.学习理论D.保育理论3.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欧文和D。
A.福禄培尔B.柏拉图C.蒙台梭利D.怀尔德斯平4.为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思想指导的是A.杜威B.福禄培尔C.蒙台梭利D.欧文5.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代表是乌索娃、福辽莉娜、A.列宁B.鲁普斯卡娅C.蒙台梭利D.欧文6.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陶行知B.张宗麟C.陈鹤琴D.张雪门6.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们能够自由自觉地发展和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的教育家是A oA.福禄培尔B.柏拉图C.蒙台梭利D.怀尔德斯平7.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自我活动B.艺术活动C.学习活动D.保育活动8.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的恩物所用的几何形体不包括A.球体B.圆柱体C.立方体D.六面体9.蒙台梭利倾向于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她的A 。
A.晚年B.早年C.中年D.不确定10.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纪律”建立的基础是0A.工作B.制作C.自由活动D.敏感期11 .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加德拉C.马拉古齐D.维果茨基二、填空1.狭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某位学前教育家的理论得到传播和应用而形成流派。
广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理论源头往往是多样的。
2.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既是近现代社会变革、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产物,也是在中外历史上有关婴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的思想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流派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起源于德国,并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作为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对于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理解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保教知识与能力被认为是教师必备的要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原理及保教知识与能力展开讨论。
一、学前教育原理1. 儿童为中心的原则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他们通过亲身经验和自主探索来学习和成长。
学前教育应该满足儿童的个体需求,发挥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
2. 综合发展的原则学前教育应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语言、运动和审美等多个方面。
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和游戏,儿童可以全面地发展各种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3. 适应性发展的原则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差异。
学前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发展水平和个体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每个儿童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适应性发展。
4. 尊重和信任的原则学前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节奏。
教师应该对儿童充满信任,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表达空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儿童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二、保教知识与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他们需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包括儿童的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交发展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2. 教育教学原理和方法教师需要熟悉和掌握教育教学原理和方法。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合适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如何与儿童和家长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4版《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考核点与要求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领会:学前教育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二、简单应用: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三、综合运用: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社会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社会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文化基础。
学前教育做为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与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前机构教育的产生:◆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为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工厂的发展,雇佣大批女工,母亲参加劳动,幼小儿童无人照看,产生了社会问题,从客观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
◆1816年,欧文在英国新拉纳克创办了英国的第一所幼儿学校。
◆1837年德国布兰肯堡由福禄贝尔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1.一是社会发展对学期教育的需求。
2.二是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即物质基础。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
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一般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儿童入园率较高。
◆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开始出现学前教育机构;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提出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快速发展;3.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提出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基本普及;4.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和布局◆农村幼儿园在园所管理、服务功能、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幼儿园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1.硬件设施不均衡,好的幼儿园投入成本高,教学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教育理念先进,符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除了用来教学的一间狭小的民房和几张不整齐的桌凳外,其他设备几乎没有,幼儿活动空间小而聚集密度大,有的楼层高,上下楼梯陡峭,紧急疏散困难,存在安全隐患,完全是一种“圈养式”的教学环境。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广义: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品德,增强人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不关有无组织,系统还是零碎。
狭义:指学校教育。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遵循身心发展规律。
一、教育目的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指明导向,预定发展结果)、激励作用(包含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和要求)、评价作用(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依据和标准)。
(简答:简述教育目的及其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教育领导权及受教育的权利;政治体制决定教育体制;政治纲领决定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制约教育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对教育制约作用是根本性的。
教育发展水平、规模、速度和结构,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二节幼儿教育一、幼儿教育的含义广义:凡影响幼儿发展的活动。
狭义:幼儿园教育和其他相关幼儿教育机构的活动。
对3—6岁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前衔接0--3岁早教,后衔接初等教育(基础教育或小学教育)。
二、幼儿教育的性质(或特点)000(一)基础性: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二)公益性:《教育法》规定:“我国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
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造福大众。
(三)非义务性:幼儿属于非义务教育年龄阶段。
上不上幼儿园家长和幼儿自愿,不可强制。
学习自主自由,如缺勤,家长和教师都不得追究或补课。
(四)启蒙性:该阶段孩子生理、心理、个性开始萌芽,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标。
要把幼儿教育与幼儿现实发展需要相联系,适时而教、循序渐进,不伤害幼嫩的芽。
把握启蒙性质,就是要严格区别小学教育,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或成人化,使教育目标建立在幼儿教育规律基础上。
(五)生活化(或保教结合)。
学前儿童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要在看护照料基础上,通过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六)直接经验性:学前儿童认知水平低,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要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操作)和真实生活情境(参与)让他们获得直接经验。
(七)游戏性。
(八) 潜在性: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但是幼儿感受到的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行为,而不是教育这的目的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意图是体现在幼儿园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幼儿潜移默化地起作用。
(这几个特点理解就行)二、幼儿教育的意义000(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幼儿教育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着眼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其身心愉快的环境,在培育幼儿良好性格的同时,合理地安排营养保健和一日生活,科学地组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帮助幼儿增强体质,健康成长,为将来成为体魄健壮的社会成员打下基础。
(体)(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不少研究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推迟教育的话,效果将大打折扣。
(智)(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许多好习惯,如爱清洁、懂礼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等,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
(德)(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
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总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对幼儿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美)三、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
是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000总的一句话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教育目标具体规定是:(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简答:我国幼儿教育目标是什么)现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阶段身体的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把身体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2)幼儿智力教育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3)幼儿品德教育强调从感情教育入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培养。
(4)幼儿美育,把培养幼儿感受美的美育放在第一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教育目标制定依据:(1)教育目的;(2)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可能性。
如把“体”放在第一位。
(选择题)制定具体教育目标时注意的问题000:(1)把目标制定当作幼儿教育的起始环节,目标确立先于过程。
(2)目标要涵盖全面,从认知、情感(或态度)、能力(操作能力)三个方面制定全面的目标。
(3)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由若干阶段来完成,每个阶段目标要衔接,同时,上层目标与下层目标,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要一致。
(4)目标分解方法要恰当。
幼儿园具体目标实际是对教育目的和幼儿教育阶段目标的分解。
(简答:如何制定具体教育目标或制定具体教育目标要注意什么?)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如下:(1) 幼儿园教育目标。
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年)(2) 中期目标。
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年)(3) 近期目标。
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
短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定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1周--1月)(4) 活动目标。
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1次或一节课)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总目标要通过上述层次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幼儿身上。
目标越小、越具体,目标的实现也就越容易。
上述四个关层次的目标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幼儿园教育总目标,通过上述目标层次的转化使宏观的教育目标真正成为可操作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四、幼儿教育的双重任务000幼儿园任务:1、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
保教结合的内涵是什么?(试述对保教结合的理解)保和教的内涵:所谓保,通常是指为保护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而进行的体格锻炼,预防疾病,执行科学作息制度、保健卫生制度等内容的活动过程。
所谓教,通常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发展智力,促进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活动过程。
保与教相互关系:保和教虽然在定义上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它们两者是相互包含、相互互渗透的,即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保护幼儿的健康是现今保育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全新的健康概念应当包括幼儿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保育和教育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脱离了教育的保育就会错失幼儿保育中的教育时机,从而延误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等的培养,造成保育员对幼儿一手包办的局面;而脱离了保育的教育,就会不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他们要求过高,从而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保育和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两个主要内容,共同作用于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新时期幼儿园的双重任务特点(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五、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一)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二)游戏是幼儿对成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三)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六、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一)幼儿园环境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二)幼儿园环境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三)幼儿园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三节幼儿教育发展国外幼儿教育学思想1、夸美纽斯(1592--1670)。
捷克教育家。
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人。
世界上最先提出班级授课制的人。
《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和“现代教育之父”。
2、洛克(1632--1404)英国。
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有:提出了“白板说”(人来到这个世界心灵有一个白板,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实践经验中得来);提倡“绅士教育”。
专门著作《教育漫话》。
3、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提出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自然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即自然教育(不受传统束缚,按本性发展;不依附他人,具有独立性;能承担社会责任,具有社会适应性;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自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
4、裴斯泰洛奇(1746--1827)瑞士。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5、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幼儿教育家。
近代幼儿教育奠基人,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1840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通过直观方法培养幼儿,做好升入小学准备;创制了“恩物”---玩具;重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强调作业(为幼儿设计的各种游戏活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