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40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唐二世1、唐朝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618年、李渊、长安。
2、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二世。
二、“贞观之治”是怎样出现的(或者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答:1、贞观措施:(1)政治上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⑤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⑥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①减轻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答:作为皇帝要勤政爱民,人民可以拥护你成为统治者,也可以推翻你的统治。
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的教训,把君主比成舟,把人民比成水。
四、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为什么说武则天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答:①武则天在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这是历史上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②大力发展科举制,破格选拔人才③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为开元盛世出现打下基础。
五、开元盛世1、唐朝起止时间?唐朝两个盛世局面及在位皇帝?两个盛世的共同表现?共同原因?得到的启示?答: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有两个盛世(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盛世表现(盛世景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
共同原因: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用贤才。
启示:要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是什么意思?描绘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为什么说是“全盛日”?答:想一想唐玄宗开元年间,小城镇也有上万人家。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教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 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概念及其含义。
2. 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和影响。
3. 能够区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差异。
教学重点:1. 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涵。
2. 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李世民和李隆基的贡献与不足。
2. 能够准确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随堂练习题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指导书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图片,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强盛和它所创造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Step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概念、特点和创造者李世民和李隆基的贡献与不足。
Step 3:讲解(20分钟)1. 分别讲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涵和特点。
2. 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李世民和李隆基的贡献与不足。
3. 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唐朝的影响。
Step 4: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进行讨论,讨论完后进行小组展示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Step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中的意义是什么?并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展开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Step 6:小结(5分钟)总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概念和特点,并强调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概念和特点,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两个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并与同伴互相交流,提高了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拓展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即位后,年号贞观,他统治期间,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内容,以及唐朝的繁荣和衰落,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概念,从而达到对这两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掌握唐朝的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的标志,理解国家兴衰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唐朝的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国家兴衰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史料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展示唐朝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的历史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隋朝的建立和灭亡,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复习提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1.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出现了繁荣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等。
启示: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就会发展,否则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4.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强?要爱惜百姓、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重用人才、保持社会安定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5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 )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学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Vol.002:第2课从
“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Vol.002
本课学习目标
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原因及统治措施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及其影响
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原因及统治措施本课思维导图
本课提纲笔记
注:
1.《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参考教材为人教统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初中历史教材。
2.《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为个人学习记录笔记,仅做参考,如有疏漏错误之处,请留言指出。
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为含谦原创整理,相关图文
源素材来源网络。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部编新版初一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初步形成: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发展。
3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多年。
4.4.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 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 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的统治。
3) 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创立殿试制度。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璟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唐二世
1、唐朝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618年、李渊、长安。
2、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二世。
二、“贞观之治”是怎样出现的(或者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答:1、贞观措施:(1)政治上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⑤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⑥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①减轻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答:作为皇帝要勤政爱民,人民可以拥护你成为统治者,也可以推翻你的统治。
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的教训,把君主比成舟,把人民比成水。
四、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为什么说武则天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答:①武则天在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这是历史上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②大力发展科举制,破格选拔人才③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为开元盛世出现打下基础。
五、开元盛世
1、唐朝起止时间?唐朝两个盛世局面及在位皇帝?两个盛世的共同表现?共同原因?得到的启示?
答: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有两个盛世(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
盛世表现(盛世景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
共同原因: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用贤才。
启示:要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是什么意思?描绘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为什么说是“全盛日”?
答:想一想唐玄宗开元年间,小城镇也有上万人家。
农业丰收,稻米看起来像流油一样,粮食装满了所有仓库。
描绘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
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所以称为“全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