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2.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
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到达位置B和位置C,记录下小车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 AB为40.0cm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C.根据图示测量数据,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在BC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是小亮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拍摄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C.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D.小华在测量AF之间距离时,连续测量三次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新教材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练习题一、选择题1、速度是40km/h 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 2:9B 2:1C 9:2D 1:2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A 一定都不相等B 不一定都相等C 一定都相等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5、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 )A 甲较快B 乙较快C 一样快D 无法比较 6、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可知道(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火车速度为72km/h,汽车速度为18m/s,则( )A 火车速度大B 汽车速度大C 两者速度一样大D 无法确定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9、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则运动快的是( ) A .甲车 B .乙车 C .一样快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快C.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大D.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小 1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A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C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思考】同学们,你如何得到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实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测路程s 、_______测时间t 。
3、其它器材: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
(1)木块:调整斜面______,进而调整小车运动快慢。
一般使坡度______(较大/较小),计时更准确。
(2)金属片:①避免小车滑落;②便于测量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①调整木块位置,使木板保持合适的倾角;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标记好小车的起点,然后用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③释放小车的同时时启动_______计时,当小车撞击________时停止计时,测得t1。
(有时会重复两次步骤③,这是为了多次测量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④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重复步骤②③④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时间t2和速度v2。
5、实验数据记录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t2=v2=课前导入知识清单小车 木块木板 刻度尺金属片秒表6、测量下半段路程速度v3①下半段路程s3=__________;②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________; ③v3=33t s =_________。
7、结果分析(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是速度越来越_____(快/慢)的______(变速/匀速)直线运动; (2)v1、v2、v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二.现代测速方法超声波测距(测速):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与此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并得到时间t ,仪器由s=vt 自动测得发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一、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把与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st(s表示路程,单位为m或km;t表示时间,单位为s或h;v表示速度,单位为m/s或km/h);3.单位换算:1m/s= km/h;4.常考的速度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的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注:2里为1km,“一日还”指大约24h从白帝城到达江陵)。
诗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A.2km/h B.10km/h C.20km/h D.1000km/h 2.下列物体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的排球B.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C.在平直的轨道上快慢不变运动的火车D.从高处坠落的物体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的定义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C.由速度的公式v=st可知: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D.速度的单位有km/ℎ和m/s,且1m/s=3.6km/ℎ4.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2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运动员5min跑完1800m,三者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羚羊、汽车、运动员C.汽车、羚羊、运动员D.汽车、运动员、羚羊5.早上小明步行去上学,前200m用了200s,此时他想起今天该值日,就加快了速度,剩下的400m 用了300s,则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1.25m/s B.1.2m/s C.1m/s D.1.5m/s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时,所用时间之比是3∶5,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10∶9 B.9∶10 C.2∶5 D.5∶27.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4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6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8m,关于他在这3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 B.后2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这3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D.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8.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D.t=10s后甲车超过乙车9.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长170m桥,需要多长时间()A.17 s B.18 s C.19 s D.20 s二、填空题10.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方法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基础练习)实验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答案】C【解析】解:百米全程用时:t=t1+t2=6s+8s=14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00m14s≈7.1m/s。
故选:C。
2.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1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20km/h B.4m/s C.2m/s D.10km/h【答案】B【解析】解:王海通过的路程s=1km=1000m,运动时间t=4min=240s,王海的平均速度:v=st =1000m240s≈4m/s=14.4km/h。
故选:B。
3.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若某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又以同方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4.4m/s B.15.4m/s C.14.33m/s D.14.66m/s【答案】A【解析】解:设全程为s,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由v=st 可得,所用时间:t1=13sv1=s3×12m/s;又以同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所用时间:t2=23sv2 =2s3×16m/s;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st1t2=ss3×12m/s2s3×16m/s=14.4m/s。
故选:A。
4.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3v1,则v1与v2的比值是( )A.1:5B.1:3C.2:1D.1:2【答案】A【解析】解:设前一半时间为t由v=st 可得,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2=v2t;全程的平均速度:v=s1s22t =v1t v2t2t=v1v22;由v=3v1可得:v1v22=3v1解得:v1v2=15。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 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 ,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A . 10km/hB . 40km/hC . 70km/hD . 100km/h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B【详解】大客车的长度接近10m ,以大客车为参照物,小汽车运动的路程约为 10m ,小汽车相对于大客车的速度v ===10m/s=36km/h ,故 ACD 不符合实际, B 最接近实际.2、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 金牌.以每 50m 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A .一B .二C .三D .四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A【详解】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快,由表可知,在第1 赛段用时最少,所以孙杨在第 1 个赛段运动最快;故 A 符合题意.3、通村公路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没有斑马线的通村公路上,当人们横过公路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 2m/s ,人急行穿过 6m 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______ s ;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 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 ______ m 处开始穿越马路。
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330【详解】[1]人急行的速度v1= 2m/s ,通过的路程s1= 6m ,由知道,人急行穿过 6m 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2]汽车的行驶速度v2= 10m/s ,时间t2=t1= 3s由知道,穿越马路时距汽车最小的路程s2=v2t2= 10m/s × 3s= 30m4、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 ,当火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座大桥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80s .求:(1 )此大桥有多长?(2 )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3 )火车完全在大桥上的运行时间?知识点:运动的快慢【答案】(1 ) 1600m (2 ) 90s (3 ) 70s【详解】(1) 火车速度是,根据可得,此大桥长:;(2) 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时间:;(3) 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路程:;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小明早晨骑自行车去学校上学,他前一半路程骑车的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骑车的速度是4m/s,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m/s B.2.4m/s C.4.8m/s D.3.8m/s2.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A.甲的速度比乙快B.再经过120s,乙跑过的路程是甲的2倍C.120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D.90s时甲乙相距50m3.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30m/s,那么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24m/s C.25m/s D.50m/s4.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5m/s B.4m/s C.5m/s D.5.5m/s5.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O出发,沿同一直线到达同一目的地x2的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在0-t1的时间内,乙物体的运动速度比甲快B.在t1-t2的时间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t2-t3的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全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6.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s计时后,b车速度一直在减小B.30s~40s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C.t2~t3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D.0~70s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7.小华从学校到家里的距离约为1200m,他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8.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5m/s C.4.8m/D.6m/s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1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 /s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 /s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5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5m/sB .6m/sC .6.25m/sD .7m/s3.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 4.如图甲是a ,b 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的a 车的图线表示的是a 车比b 车晚出发5sB .图甲中的10s 时刻表示a ,b 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 .图甲中的b 车的图线表示的是b 车出发时间在a 车前15m 处D .图乙中的图线是b 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5.小明一次50m 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4.00s B.前20m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6.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7.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8.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试题(中考典型考点汇总)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2.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答案与解析1.B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 =40cm +5cm =45cm , 运动时间t =14:35:05-14:35:00=5s , 滑块的平均速度v ===9cm /s ;故选:B 。
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滑块的平均速度,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 解:(1)在实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的路程s ;(2)由图可知s AC =40cm =0.4m ,s AB =40cm -20cm -5cm =15cm =0.15m ,s BC =20cm +5cm =25cm =0.25m ,t AC =14:35:04-14:35:00=4s ,t BC =14:35:04-14:35:02=2s ,t AB =14:35:02-14:35:00=2s , 所以滑块由A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AC ===0.1m /s ;(3)滑块由A 滑至B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AB ===0.075m /s ,滑块由B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BC ===0.125m /s ,所以v AB <v BC 。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速度是40km/h 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
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 2:9
B 2:1
C 9:2
D 1:2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
A 一定都不相等
B 不一定都相等
C 一定都相等
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5、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 )
A 甲较快
B 乙较快
C 一样快
D 无法比较 6、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可知道(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火车速度为72km/h,汽车速度为18m/s,则( )
A 火车速度大
B 汽车速度大
C 两者速度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9、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则运动快的是( ) A .甲车 B .乙车 C .一样快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0、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
A. 甲车快
B. 乙车快
C.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大
D.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小 1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 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
A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
C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3∶2 B .3∶1 C .3∶4 D .4∶3
1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 .速度 B .时间 C .路程 D .质量 14、某同学用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m,需40s 的时间,若以正常的速度用6min40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 )
A 100m
B 300m
C 200m
D 150m
二、填空题
15、单位换算:(1)43.2km /h=______m /s 。
(2)30m /s==________km /h 。
16、甲车的速度V 1=36km/h,乙车的速度V 2=15m/s,则V 1_____V 2,2小时内甲车行驶____米,乙车行驶81km 需要_______小时.
17、超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00m/s,合________km/h,如果从海面某处向海底竖直发出超声波经4s 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深_______m. 18、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 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也可以取 相同时,比较 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 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 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
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三、综合应用题
19、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 ,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0、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
达B 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1)轿车从A 地到B 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1、100米长的列车以10米/秒的速度通过1500米长的山洞,用多少秒时间才能完全通过?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一、选择题
图1 第10小题图
第8小题图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7、小明和同学们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 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 ;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所示。
(3) ;
(4)用公式v =
t
s
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
t 2= ;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
为n=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 cm; t BC = s; V AC = m /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
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
三、综合应用题
9、骑自行车上坡用50s ,下坡用20s ,坡长100m ,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10、一位同学以3 m /s 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 m /s 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 问该同
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1、某汽车以36 km /h 的速度匀速行驶,1 h 后通过全程的一半,要想在40 min 内到达目的地,它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少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参考答案
第7小题图
第8小题图
第9小题图
1、C .
2、C.
3、C .
4、C .
5、a ,相同时间走过的路程;a ,相同路程所用时间
6、6,4,大于,
7、(1)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长度为l (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 1 (4)v =11t l l -(5)能 t 2=11l l l -t 1 (6)能 n =l
v 8或n=218
t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