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
- 格式:ppt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8
运动的快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的速度小。
横坐标表示时间(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会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3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
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4.中考题型分析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监督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
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5.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速度与运动图像◆典例一:(2017•雅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 或“运动”);当时间t= s 时,两车相距8m。
【解析】(1)学会由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是一项基本要求。
1.3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知识点二: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的是速度(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1 km/h=1/3.6 m/s。
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中,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平均速度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
2.解答计算题的基本步骤一是认真审题。
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得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脚标表示。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稳固练习运动的快慢〔提升〕【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比拟和计算,理解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根本方法;S2.能利用公式V二一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I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要点梳理】要点一、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点诠释:【?运动的快慢?ID: 78637 〔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吐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 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沼/S或阳.5-1〕常用单位:千米/小时〔尿面或加3 ■犷1 〕换算:L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要点诠释: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要点诠释: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要点诠释: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以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以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典型例题】类型一、速度及其计算1、〔2021?旌阳区校级模拟〕一列客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与它平行的铁轨上迎面开过一列长300m的货车,坐在客车里的旅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15s,那么货车的行驶速度为m/s. 【答案与解析】货车的速度为v客车的速度v1=54km/h=15m/s那么在15s内客车前进的距离S=v1t货车前进的距离为S=v2t根据题意:S+S=s=300mVt+v2t=300m15m/s ¥5s+v2 X15s=300m解得:v?=5m/s【总结升华】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同时开始相对运动,相遇时各自前进的距离之和等于原来两物体间的距离;假设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那么另一个物体的相对速度v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之和.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变式】【?运动的快慢?ID: 78637例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A.1:2B.2:1C.9:2D.2:9▼2. 〔2021?埔桥区模拟〕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响时间;在反响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端距离叫反响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响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司机以某一速度开车时正常的反响距离是6m,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 且仍以原来的速度开车,其反响距离是多少?【思路点拨】〔1〕知道没有饮酒时的反响距离和反响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2〕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后,知道反响时间,求出了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利用s=vt求饮酒后的反响距离.【答案与解析】没有饮酒时的反响距离S1=6m ,反响时间t1=0.3s,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v=s〔/t1=6m/0.3s=20m/s ;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后,反响时间t2=0.7s,由v=s/t可得,此时反响距离:s2=vt2=20m/sx 0.7s=14m.答:如果此时仍以原来速度开车,其反响距离是14m【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饮酒前后司机反响距离的计算,通过计算让学生熟悉到: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平安,严禁酒后驾车!类型二、平均速度▼3、从都匀到瓮安120km o 一辆小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3/4的路程后,又以4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1/4的路程.求:〔1〕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瓮安的时间?〔2〕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瓮安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s【思路点拨】路程和速度,根据推导公式:t=—,先求出以60km/h的速度行驶3/4的路程所用时间,再求出以40km/h的速度行驶1/4路程所用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和为从都匀到瓮安所用时间.平均速度是总的路程除以行驶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而不是速度的平均〕,题目中总路程是的,总的时s间第一问以求出,代入公式v u s ,即可求出.【答案与解析】3 3o -S - x 120A/7?〔1〕汽车以GtJhn/h的速度行驶了:路程所用的时间1=41=%丁一^=1, A片 5 口火力s, 口4m以401km4的速度行驶了!路程所用的时间1 =^-=—±-=0,75H ;4 站2 40Am/ h所以总时间t= = t+/ =1 5h+0.75h=2.25h;〔2〕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筐安的平均速度是"二二笑?:53, 33ki/h ;[总2.25力答:I 1〕这辆小车从都勾到瓮安的时间为2 25A;〔2〕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瓮安的平均速度是S3一3阪外【总结升华】此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全程的时间.举一反三:【变式】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后0.5min内加速行驶250m,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30min ,通过路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程30km,最后关闭发动机 1min 通过路程200m 到达乙站,求此汽车分别在起动时、匀速行驶时、滑行 时的平均速度及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与解析】答:四个平均速度分别为&揄/工;16.7m/s ; 3. 3m/s ; 16. U/s类型三、图像、信息题【思路点拨】〔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 图象;〔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答案】A【解析】①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③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应选 Ao【总结升华】:解此题的关键是弄清:①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两个物理量之 间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举一反三:【变式】〔?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363809例8〕 像可知〔〕A.在0〜1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1s 〜2s 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C.在0〜3s 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 2mD.在0〜3s 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 1m【答案】DO s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个显示速度和路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起动的250 m --, « 3.3m/s 30G30000a?5 ) ———— « 16.7m/ s 滑行V 3 =?2 30 x 60s S3 200m _ _ ;1 —— = s 口— x 3、3mt sS1+S2+S3250的+ 30.□.用+ 2口Dm …., 30s +30 x 60s + 60s如图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 -时间图像,由图4. 〔2021春?长汀县期中〕如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数变为乙图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o【答案】一0.5【解析】由甲表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十二8.尿/机 汽车已行驶的路程是 s 甲=13561km ;由乙表可知,汽车已行驶的路程是电=13601km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s = ?-s 甲=1360%T356%二4.尿,那么这段时间为40km , --------- =0.5h .80km/h【总结升华】 此题是图表信息迁移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图表数据的物理意义,该题中指针所对应的数据是汽车行驶的速度,对应的单位是 hnlh ,显示表中间的数据里汽车已行驶的里程.乙图与甲 图的里程差就是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变式】如下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答复 以下问题:(1)骑车者与跑步者是否同时出发? (选是或否); (2)跑步者前进2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秒; (3)骑车者的速度为 米/秒,跑步者的速度为 米/秒.【答案】①是 ②25③13.3 8【解析】 骑车者和跑步者在 0时刻时都在原点,故是同时出发,根据图表可知,跑步者前进 的时间是25s,速度是 1 二:=_.」,」「」二,骑车者前进200m 所用的时间是15秒,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那么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200m 所用速度是■ S" = 200w/%=13.物人类型四、开放思维题V 6.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事故不断发生,有人猜测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的错误判断有关.如下图,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口100m 处以72km/h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该同学以1.2m/s 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答案与解析】 此题属于解题过程开放性试题,要判断人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可以 比拟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是否小于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也可以比拟在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内汽 车行驶的路程是否超过100m,还可以比拟在汽车行驶 100m 的时间内人步行的路程是否超过12m .根据题意可知:,二72尿廿二2Q,M s , S 广10〔加,以二L 加⑹队=12湘.方法一:比拟时间.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以二“‘人」纱;2刈「心,f -s iv — 100W-5s <iQs岔路口的时间】‘-i,•••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方法二:比拟汽车的路程/, - Silvi = 12%彳弓,二 10s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 人 人人 /L2冽/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一千 上‘■’」,200m>100m ,•••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 方法三:比拟人的路程 •••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总结升华】 这类题的一般解法是:①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明确条件和题目要求,必要时可 以画出示意草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 ②根据公式v=s/t,列出方程,然后代入数值和单位;③准确计算结果. 举一反三:【变式】如下图是一辆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时的 S-t 图象,可以获取许多信息,请利用你获取的信息自编一条物理题目汽车到达在这段时间内,人通过的路程 =?也5s = 6然 <12活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不解答〕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你要用的信息:_______你自编的物理题目:【答案】①要用的信息自编的题目②要用的信息自编的题目③要用的信息自编的题目小车在前小车在前小车在小车在小车在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内的速度是多少?5—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5—7s内的速度是多少?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1.3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长 的物体运动得快;(2)相同 路程 ,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 少 的物体运动得快。
龟兔赛跑。
开始一段时间,兔子比乌龟跑得快,就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全程乌龟跑赢了兔子,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100 田径比赛,赛跑途中,观众通过第一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最终裁判是通过第二种方法来决定第一名、第二名。
▲ 知识点二 速度速度的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的公式:ts v =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推导式:vt s =或vs t = 速度的物理意义:引入速度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m/s 的物理含义:表示物体在1s 内经过的路程是1m 。
速度大小的定义方法:单位时间内物体所经过的路程表示速度的大小。
定义的方法和上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中 第一种 相同,都是通过相同时间来比较路程的大小。
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是一个定值,不随路程、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活中常见速度值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约5m/s ;100米赛跑速度约7.5m/s ;小轿车速度约34m/s ;磁悬浮列车约120m/s ;声音速度约340m/s(15℃);超音速飞机速度约为700m/s ;喷气式客机速度约250m/s 。
▲ 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的分类。
按一运动路线的曲直,机械运动分为 直线 和 曲线 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直线运动分为 匀速直线运动 和 变速直线 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 直线 且 速度不变 的运动;(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大小和方向都不变;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详解,在认真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刻理解课后习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答案:。
1.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为v=s
t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可以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单位路程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对于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速度,我们可以通过记录经过两个里程碑之间的时间,然后用路程除以时间来计算速度。
先记录自行车经过两个里程碑的时刻,计算出通过这段路程所
用的时间,里程碑之间的距离为1km,则自行车的速度v=s。
t
3.前 50m 平均速度约为 8.33m/s,后 50m 平均速度约为7.14m/s,百米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7.69m/s。
4.
总结:(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约是268.1km/h。
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列车在济南西至南京南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南京南至上海虹桥路段运行得最慢。
以上就是本节课课后习题的详细解释,希望同学们认真研究,
争取完全掌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速度①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B、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②物体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二、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把速度公式v=s/t变形得出s=vt、t=s/v可求路程和时间。
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2)应该统一单位;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公式:v= s/t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s=vt计算:v=s/tt=s/v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四、知识拓展用图像来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图a 图b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解析: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一、速度(1)常用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的公式及单位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公式:v=S/t③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3)速度单位换算①速度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要注意明确它的含义、写法和读法。
例如:1m/s读作1米每秒,物理含义为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②在进行速度单位换算时,只要把“原单位”中的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用“目标单位”中的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进行相应的等量代换即可,例如:15m/s=_____km/h.③同时还应该掌握下列换算关系1m/s=3.6km/h,1km/h=1/3.6m/s。
可见,1m/s>1km/h,即m/s是大单位,km/h是小单位。
拓展:认识汽车速度表如图所示,使汽车速度表表盘的示意图,它既可作为速度表,又可作为里程表。
78686是指这辆车从生产线下来后总共走过的历程(千米),8276是指里程表从上次清零后到现在所走的路程(千米)。
现在的汽车都有两个里程表,一个可以清零、一个不可以。
不可以清零的里程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况,而可以清零的里程表又叫计程表,可以用于对某一段路程的测量。
表盘所指的速度是60km/h。
(4)一些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高速公路上运动的小轿车的速度约为33m/s。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①概念: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中不多见,只是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才将某些运动近似的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③特征: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其速度大小可由公式V=s/t求出,与s、t的大小无关。
1.3运动的快慢一、单选题1.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以下判断可能的是()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s=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物体()A.第1s通过的路程是5mB.前2s的平均速度是7m/sC.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6m/sD.任意1s的平均速度都是2m/s3.十堰至汉口动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关于动车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十堰至汉口的平均速度大于120km/hB.从十堰出发到达襄阳东运动了93minC.十堰至襄阳东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D.襄阳东至汉口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4.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 135m/sB. 168.75m/sC. 2.25m/sD. 2.81m/s5.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 5s~7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6.张强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min,已知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500m,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A. 300m/sB. 30m/sC. 10m/sD. 5m/s7.如图,小李在经过图A处时看了手表如图甲所示,经过B处时看了手表如图乙所示,则AB间的平均速度是()A. 80km/hB. 40km/hC. 80km/sD. 40km/s8.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9.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10.小明同学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年运会的到来,极参加体育锻炼,他在一次50m短跑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6.51m/sB. 6.25m/sC. 5m/sD. 6.67m/s1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12.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 6m/sB. 6.25m/sC. 6.67m/sD. 7.5m/s13.如图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直线飞翔,现取天鹅连续飞行图中的三段路程,并记录下这三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得天鹅在第3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A. 10m/sB. 15m/sC. 20m/sD. 7.5m/s14.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s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s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v1+v2)B.(v1+v2)C.D.15.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车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B.C.D.16.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A. 35km/hB. 40km/hC. 45km/hD. 50km/h17.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A.v1<v2<vB.v1=v2<vC.v1=v2>vD.v1<v<v218.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B.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33m/sC.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D.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19.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后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 126km/hB. 70km/hC. 52.5km/hD. 30km/h20.一个人从甲地出发朝同一方向运动,5min后到达距甲地400m的乙地,休息 2.5min后继续前进,又走了5min才到达距乙地350m的丙地.则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A. 60m/minB. 70m/minC. 75m/minD. 80m/min二、多选题21.(多选)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0m/s22.(多选)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1所示).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2所示(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若医生测量时记下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可知()A.乙的心率为48次/minB.乙的心率为 75次/minC.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25 mm/sD.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20 mm/s二、实验题23.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秒钟内____________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m/s.(3)观察分析甲车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的初步结论是甲车或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____________.24.某同学为了研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 表一小轿车表二大客车表三卡车(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三、计算题25.长200m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时10min,若火车速度为30m/s,求隧道的长.26.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四、作图题27.图甲为利用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像.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某次检测车速时,从传感器发出到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八、阅读理解题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①AB段做加速运动,BC段做匀速运动,AC段先加速后匀速,所以错误;②BD段重力等于阻力,图像每△t小球下落高度为a,是匀速运动,所以正确;③AC段S AC=3a,t AC=2△t,AC段的平均速度,所以正确;④BD段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过D点的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所以正确.2.【答案】B【解析】A.根据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可以求出第1s通过的路程,所以A选项不正确;B.首先根据路程s与时间t 的关系式,计算出前2s通过的路程,前2s的平均速度,所以B选项正确;C.根据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所以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为定值,所以C选项错误;D.根据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可以看出,下一个1秒,总是要比前一个1秒通过的路程远一些即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每一个1秒的平均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