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
- 格式:ppt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8
运动的快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的速度小。
横坐标表示时间(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会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3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
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4.中考题型分析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监督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
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5.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速度与运动图像◆典例一:(2017•雅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 或“运动”);当时间t= s 时,两车相距8m。
【解析】(1)学会由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是一项基本要求。
1.3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知识点二: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的是速度(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1 km/h=1/3.6 m/s。
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中,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知识点四:求解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平均速度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
2.解答计算题的基本步骤一是认真审题。
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得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脚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