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死于“高原反应”保险拒赔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属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给旅游业和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游客死亡案例的分析,探讨相关法律法规在其中的适用问题。
一、案例背景某年夏季,我国某旅游城市接待了一批来自日本的游客。
在参观该市著名景点时,一名日本游客在攀登过程中不幸失足坠崖,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家属要求旅行社、景区等相关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二、法律法规分析1. 旅行社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旅行社应当对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负责,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旅游者发生意外伤害。
”在本案中,旅行社作为组织者,有义务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具体到本案,旅行社应承担以下责任:(1)在行程安排上,旅行社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避免安排高风险项目。
(2)在行程中,旅行社应提供必要的安全提示和保障措施,如配备救生员、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3)在发生意外事故后,旅行社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景区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景区、旅游住宿经营者应当对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负责,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旅游者发生意外伤害。
”在本案中,景区作为提供旅游服务的场所,应承担以下责任:(1)在景区内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警示标志等,以防止游客发生意外。
(2)对景区内的危险区域进行合理规划,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采取措施防止游客进入。
(3)在发生意外事故后,景区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受害者家属索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受害者家属可以向侵权人索赔,包括:(1)医疗费、丧葬费等直接经济损失。
(2)因死亡造成的亲属精神损害赔偿。
随着我们风险意识的加强,很多朋友会进行定期体检,同时也会开始考虑加入互助计划,或者配置商业保险。
但是很多朋友花了很多钱买保险,却不清楚买的是什么,出了事也不知道能不能赔。
今天我就通过一篇文章,让大家轻松读懂保险理赔,具体内容如下:1)保险理赔的误区,必须要知道2)只需3步,轻松读懂理赔条款3)手把手教你,如何申请理赔?一、关于理赔,这些说法都是错的保险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从买保险到真正理赔可能中间会相隔几十年,所以老百姓普遍对保险理赔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1:只要买了保险,什么都能赔有的人不知道保险种类很多,更不知道不同险种保障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他们以为只要买了保险,就什么都能赔。
可能大家很难想象到,经常有人会拿着重疾险的合同,问感冒发烧住院能报销多少钱?其实,保险还真不是万能的。
误区2:保险公司靠拒赔赚钱也有人会觉得:保险公司不就是靠收保费吗,赔得多了,不就赚得少了吗?对于这种想法,我也表示理解,毕竟隔行如隔山。
而实际上,保险产品在定价时就已经根据发病率、死亡率等大数据,大概估算出将来会有多少人出险,需要理赔多少钱。
对保险公司来说,理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官网文章《2018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分析,什么是三差?保险公司盈利模式解读》文章中,我也提到过: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保费的投资收益,而不是靠拒赔赚钱。
误区3:小公司理赔会耍赖虽然我一直认为,能成立保险公司的,背后都是实力雄厚的大财团,根本就没有“小保险公司”,但仍然有不少人觉得,自己没听说过的公司理赔会不靠谱。
有数据,有真相。
我们看看2018年的理赔年报: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寿平安这种大公司,还是大家没听说过的小公司(例如复星、吉祥),获赔率基本都能达到97%以上,理赔时效也没有明显的差别。
而且《保险法》对理赔也有严格要求: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核定理赔申请,情况复杂的应在三十日内做出核定,否则应当赔偿被保人或受益人的损失。
旅游中旅客死亡,旅行社和保险公司如何分责的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旅游中旅客死亡,旅行社和保险公司如何分责,是一个涉及法律、伦理和道德的复杂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一个虚构的案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假设小明是一名25岁的年轻人,他计划和朋友一起去东南亚旅行。
他们选择了一个知名的旅行社作为他们的旅行指导,同时购买了一份旅行保险。
在旅行中,小明不幸遭遇了意外,导致他不幸身亡。
这样一件不幸的事故发生后,旅行社和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分担责任呢?我们来看旅行社的责任。
旅行社在为客户安排旅行时,有义务确保旅客的安全。
他们应该提供全面的旅行信息,包括目的地的安全警告、应急措施等。
如果旅客在旅行中受伤或死亡,旅行社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本案例中,如果小明的死亡是由于旅行社的疏忽或失误造成的,比如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警告或未及时提供救援,那么旅行社应该为此负责。
我们再来看保险公司的责任。
旅客购买旅行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在遇到意外事故时得到经济上的保障。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保险合同中的条款和条件,及时提供理赔服务。
如果小明购买的旅行保险包括意外身故保险,并且他的死亡符合合同中的赔偿条件,那么保险公司应该为他的死亡提供相应的经济赔偿。
如果小明的死亡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或不当行为造成的,那么责任将由他个人承担。
如果小明在旅行中违反了安全规定,或者未按照旅行社和保险公司的建议行事,导致了意外发生,那么他自己应该为此负责。
旅行中旅客死亡,旅行社和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担责任。
在案例中,如果旅行社的疏忽是造成小明死亡的主要原因,那么旅行社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保险公司则应该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为小明的死亡提供赔偿;而如果小明的死亡是由于他的个人过失造成的,那么责任则应由他自己承担。
在法律和伦理上,旅行社和保险公司应该为旅客的安全负责,同时旅客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共同确保旅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二篇示例:近日,一起关于旅游中旅客死亡的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游客在旅途中死亡,旅行社
应否赔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出门旅游难免会发生意外。
如果游客在随团旅行中发生了意外,旅行社是否也有责任呢?
60岁的谢先生报名参加旅行社组织的“西藏七日游”。
签订合同后,旅行社向谢先生下发了健康调查表,但出发前未收回。
因该团游客多为中老年人,旅行社在报纸广告中称“全程陪同保健医护”,并在向游客下发的《出团通知》中承诺有随车医生负责列车上的健康咨询及紧急救助。
到拉萨当晚8时许,谢先生感觉呼吸困难,但没有找到旅行社的医护人员,被同行的游伴送往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高原反应、糖尿病、心脏疾患,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后谢先生的家属要求旅行社赔偿20余万元,旅行社称谢先生死亡是自身健康原因所致,拒绝赔付,双方遂诉至法院。
《旅游法》第32条规定:“旅行社为招徕、组织旅游者发布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
”第70条第1款规定:“旅行社不履行包价旅游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法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旅行社具备履行条件,经旅游者要求仍拒绝履行合同,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滞留等严重后果的,旅游者还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赔偿金。
”
因此,上述案例中,旅行社应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赔偿谢先生家属所受的损失。
中国保险报/2009年/5月/14日/第005版百姓保险故事高原反应诱发疾病导致死亡保险给赔吗?本期嘉宾:陈琪编者按:天气渐渐变热,出外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近些年来,由于铁路、公路的开通,许多游客选择去西藏、新疆等边远方旅游。
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去这些地方旅游最担心的恐怕还是高原反应。
那么与高原反应出现的险情相关的保险有哪些?由高原反应诱发的疾病而导致死亡,保险公司到底赂不赔呢?国家二级理财规划师记者:故事的结局真是有些令人伤感。
本来是儿子孝顺母亲的一次开开心心的旅游,没想到却演变成这样一场悲剧。
那么,游客因高原旅游而出现的一些险情,保险公司到底赔还是不赔呢?答:这个答案不可一概而论。
在高原旅游的险情要看是不是符合保险公司保障的范围,如果是保障范围内的险情,保险公司当然会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赔付。
但如果险情不符合保险合同保障的范围就得不到赔付了。
记者:那像我们刚看到的这个故事里,这位母亲的情况呢?旅行社为她购买了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她也确实是在旅行过程中因为高原反应引发疾病,最后医治无效死亡的,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为什么不赔呢?答:对于故事里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旅行之前旅行社为高母购买的是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其次,我们可以了解到,高母是因为高原反应引发疾病医治无效而死亡的。
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判断此事故并不在保险公司的保障范围内。
意外事故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出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而高母的身体情况在旅行前是一个既存事实,高原反应也是可以预见的,其之间的内在影响也是可以预见的,那么事故的发生就不符合意外事故的定义了,这也自然不在意外伤害保险的赔付范围之内。
记者:也就是说,直接造成高明母亲死亡的是脑栓塞这个疾病,而不是高原反应?答:是这样的。
《保险法》要求保险公司在保险理赔时必须遵循“近因原则”。
作为《保险法》基本原则之一,“近因原则”的含义是指,只有在导致保险事故的近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时,保险人才应承担保险责任。
可保风险条件对保险运行的意义:对于那些潜在损失程度较高的风险事件,如火灾、盗窃等,一旦发生,就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困难。
对此类风险事件,保险便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可保风险还要求损失发生的概率较小。
这是因为损失发生概率很大意味着纯保费相应很高,加上附加保费,总保费与潜在损失将相差无几。
显然,这样高的保费使投保人无法承受,而保险也失去了转移风险的意义。
损失具有确定的概率分布是进行保费计算的首要前提。
计算保费时,保险人对客观存在的损失分布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像这种经验数据,保险人必须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
存在大量具有同质风险的保险标的,一方面可积累足够的保险基金,使受险单位能获得十足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使风险发生次数及损失值在预期值周围能有一个较小的波动范围。
这样,集中起来的巨额风险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得以分散,被保险人受到的保障度和保险人经营的安全性都得到提高。
损失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
如果由于投保人的故意行为而造成的损失也能获得赔偿,将会引起道德风险因素的大量增加,违背了保险的初衷。
此外,要求损失发生具有偶然性(或称为随机性)也是“大数法则”得以应用的前提。
损失是可以确定和测量的是指损失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都可被确定以及损失金额可以测定。
因为在保险合同中,对保险责任、保险期限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只有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才负责赔偿,且赔偿额以实际损失金额为限,所以,损失的确定性和可测性尢为重要。
重要性:保险作为微观经济主体转嫁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经营承保的对象是风险,而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使加强保险经营风险防范和管理成为必要。
围绕保险经营的主要环节,如展业、承保、理赔、风险自留额的确定和再保险安排、积累保险资金的运用等等,相应伴随着危及保险经营稳定的各种风险,而承保风险是所有保险经营风险的起点。
按照近因原则,如果是单一原因导致保险损失的,则只需判断该原因是否为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保险事故,适用较为容易。
去九寨沟旅行途中,因高原反应,69岁的广东退休教师邹钦突发脑梗塞,后医治无效死亡。
家属将投保意外伤害险的华安保险公司及成都中旅告上法庭,索赔保险金12万元。
昨日,青羊区法院一审宣判此案,以死者家属不能举证证明死者是死于意外伤害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
据悉,这是成都市首例高原反应旅游纠纷案。
【新闻回放】老年游客突发高原反应2005年10月,邹钦到成都游玩,参加了由成都中旅组织的九寨沟、黄龙风景区旅游。
行前,他向旅行社交纳了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在华安保险公司购买了旅游意外伤害保险。
10月16日傍晚,旅行团来到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此处海拔3000余米。
邹钦突发严重高原反应,导致脑梗塞伴出血,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治疗。
同日,病人转院至成都市第三医院抢救、治疗。
11月15日,邹钦因医治无效去世。
【庭审激辩】该不该为高原反应担责法庭上,死者家属认为,旅游前死者与保险公司及旅行社签订了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保额为12万元。
邹钦旅游期间突然发生高原反应,导致突发脑梗塞,“这属于意外伤害,保险公司当然应该赔偿,成都中旅也应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高原反应不是意外伤害,不属于旅游意外伤害险的理赔范围。
”华安保险辩解称:原告不能证明死者是死于高原反应,依照保险条款的相关内容,高原反应是另外一个独特的险种,叫人身健康险。
原告并没购买人身健康险,仅仅购买意外伤害险是不能获得赔偿的。
成都中旅也辩解称:旅行社不是华安保险的保险代理人,没有任何过错,不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法院判决】游客意外伤害证据不足昨日上午,经过两轮庭审之后,青羊区法院当庭宣判此案。
法院认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以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造成死亡、残疾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业务。
而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出具的证明书中,明确写明邹钦入院诊断为右侧大脑半球梗塞,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其死亡原因为右额颞大脑半球梗死伴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呼吸系统衰竭。
因而,法院认为,死者家属不能举证证明邹钦死亡是意外,其诉讼理由与事实不符,法院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红叶观赏季保险必备行买意外险可获紧急救援进入深秋正是观赏红叶和银杏的最佳时节,很多市民都在周末结伴出游观赏红叶,使得一些红叶景区出现了住宿趋紧的态势。
红叶虽美,但观赏同时自身的安全更是不能忽视。
勿要忽视高原天气据悉,一名登山爱好者于2008年在登山旅行过程中缺氧致死,其所投保的美亚保险公司拒绝对其进行理赔,被保险人家属最终将保险公司告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据了解,美亚保险公司当时认为,被保险人的死亡是基于高山病,并且缺氧情形是可以预见的,不符合条款中所规定的“非疾病的、不可预见的”这两个条件,因此拒绝赔偿。
但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曾出具过一份报告,指出类似高山病这样的山难属于“健康意外”范畴,而不是疾病。
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应赔偿家属30万元保险金,同时承担诉讼费用。
红叶一般出现在海拔较高的山上,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树叶由绿色变成了红色,也正因为如此,观赏者更应该注意观赏地的天气状况,及时增减衣服。
买意外险可获紧急救援“背包客”最好是旅游出发前,在自己生活工作的所在地投保,这样查验和理赔的流程会比较方便。
资深保险从业人员表示,“如果是跟旅行团出游,会有强制性的旅行社责任险为游客‘托底’,正规旅行社在发团去西藏、云南等高危地区,也会特别提醒团员购买保险。
但选择自由行的游客却鲜有投保意识,一旦出现意外,就无法获得保障。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花上5元、10元或20元,就可以为自己投保一份5至30天不等的短期意外险,像国寿、人保、平安等旗下的部分意外伤害医疗险种里,还包含了国际SOS组织的紧急救援、专机护送伤员等服务。
如果出游者当时投保了此类险种,在最初感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就可通过保险公司获得救助。
资深“驴友”小吴告诉记者,目前不少自助游游客不愿意支出保险费用。
自驾出游人身险莫忽略由于观赏红叶和银杏多是自驾出游,因此中德安联的保险专家张娟提醒消费者:“很多自驾车车主都非常关注对车的保障,往往给爱车上了充足的保险,却忽略了自己的保障。
案例1游客猝死游泳馆保险公司为何不应赔偿2006年1月,北京市某游泳馆内一男游客(下称某甲)突然发生异常情况,馆内救护人员和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抢救,并呼叫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但该游客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医院认定其死亡原因为“猝死”,并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此前,该游泳馆曾于2005年1月与B保险公司签订“公众责任险”及其附加险“游泳馆责任险”。
因此,该游泳馆向某甲家属给付3.98万元赔偿金以后,立即向B保险公司申请索赔。
但保险公司却认为该游泳馆在此次事故中已经充分履行了其责任和义务;而且某甲的死亡与游泳馆的经营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即该事故不属于保险公司承保“公众责任险”的责任范围,因而拒绝赔付保险金。
该游泳馆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结果:一审法院认为:本案属于意外事故,由于该游泳馆并不存在工作上的过失,因而不应对死者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根据双方签订保单中“责任范围”的约定,“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是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的前提条件,所以判决B保险公司有权不予赔偿。
本案二审法院经过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情分析:关于本案中游泳馆的诉求为何得不到法院支持这一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对“责任保险”的概念和目的进行分析。
我国《保险法》第五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也就是说,责任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财产合同。
投保人通过与保险人建立责任保险合同,将发生民事赔偿责任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从而降低自己的损失。
如果责任事故发生,则由保险人最终承担对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因此,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前提条件就是——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因此在本案中,法院是否应当支持该游泳馆的诉讼请求,关键问题就在于该游泳馆是否在此次事故中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民法确定民事侵权行为人身伤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三种: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游客死于“高原反应”保险拒赔
去年10月,69岁的广东退休教师邹钦在去九寨沟旅游途中,因高原反应导致突发脑栓塞,抢救无效死亡。
一年后,他的妻儿与保险公司就“高原反应”是否属于“意外事故”产生了激烈争论,并索赔12万。
昨天,这宗因高原病引起的罕见保险理赔官司,在四川成都青羊区法院开庭审理。
邹钦之子邹湛介绍说,2005年,退休的父亲与母亲两人到成都游玩,参加了由成都某旅行社组织的到九寨沟、黄龙风景区旅游,同时向旅行社交纳了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旅游意外伤害保险,邹钦为被保险人。
谁也没想到,10月16日傍晚7点左右,在位于海拔3000余米的松潘县川主寺镇,因严重高原反应(高原缺氧)导致邹钦脑栓塞伴出血,同日转院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治疗。
但一个月后,邹钦经医治无效去世。
邹湛说,父亲住院期间支出医疗费近13万元,去世后,他们多次与保险公司交涉理赔事宜,但都遭到拒绝。
由于协商无果,今年3月,他委托四川弘泽律师事务所向青羊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12万,同时要求旅行社承担连带责任。
购买了意外险,为何却得不到经济赔偿?“因为高原反应不属于意外事故的范畴!”保险公司的代理律师刁红表示,保险公司对意外下的定义是:“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性的、非本人意愿的事件”。
旅游景点海拔很高,会有高原反应,参团之前游客自己应该有防范措施。
所以高原缺氧只是外界条件,是可以预知的,并非意外。
记者调查发现,游客高原反应引发伤病是否属于意外却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争执的焦点。
据成都某财险公司资深人士蓝先生介绍,30%的游客进入高原都会产生高原反应,只是轻重程度不同,邹老师的案例比较罕见。
在高原地区意外摔伤,各保险公司一般都给予赔付,但高原反应引起的疾病或死亡,一般不予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