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五人墓碑记》一课一练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1苏教必修3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②呜呼,亦盛.矣哉〔 〕 ③请其矢,盛.心锦囊〔 〕 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 ②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 ③秦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有吾二人在也〔 〕 ①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 〕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 ②剪发.杜门〔 〕 ③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 ④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①后因病卒.于家〔 〕 ②身先士卒.〔 〕 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 〕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1苏教必修3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抶.而仆之〔ch ì〕 赠谥.褒美〔y ì〕 B.逡.巡畏义〔q ūn 〕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l ì〕 C.独五人之皦.皦〔j ǐ〕 缇.骑按剑而前〔t í〕 D 。
忠义暴.于朝廷〔b ào 〕 冏.卿因之吴公〔ji ǒn ɡ〕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然五人之.当刑也D.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答案:B3。
解释多义词的不同义项.〔1〕盛⎪⎩⎪⎨⎧ 答案:盛:①兴盛.②盛大。
③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2〕徒⎪⎩⎪⎨⎧ 答案:徒:①一类人。
②空,徒然。
③只,仅仅。
〔3〕私⎪⎩⎪⎨⎧ 答案:私:①自己。
②偏爱。
③私下,偷偷的。
〔4〕发⎪⎪⎩⎪⎪⎨⎧ 答案:发:①拿出。
②头发。
③抒发。
④发动. 〔5〕卒⎪⎩⎪⎨⎧ 答案:卒:①死。
②士兵.③最终,终于。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湮.没(yān)赠谥.(yì)阉.党(yān)逡.巡(qūn)詈.(lì)B.户牖.(yǒu)缇骑.(jì)矫.诏(jiǎo)溷.藩(hùn)祠.(cí)C.诛.治(zhū)社稷.(jì)旌.旗(jīng)暴.于朝廷(pù)扼.(è)D.赀.财(zī)投环.(huán)缙绅.(shēn)抶.击(chì)佯.(yáng)解析:A项,“谥”应读shì;C项,“诛”应为“株”;D项,“环”应为“缳”。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均为“最后、最终”的意思。
A项,按着,把手放在……上面/追究。
B项,拿出/抒发。
D 项,听闻,学习/名声、名誉。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去今之墓.而葬焉B.人皆得以隶.使之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D.缇骑按剑而前.解析:B项,名词作状语。
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介词,在/介词,被。
B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项,介词,凭借/连词,用来。
D项,动词,成为/动词,做,与“所”结合为名词短语,“所为”,此指事迹。
答案:B5.下列各句翻译无误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译文: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B.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译文:这时以大中丞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毛一鹭,周公出主意逮捕了他。
C.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A. 范仲淹B. 文天祥C. 张溥D. 王安石A. 、赵六、李七、孙八、周九B. 岳飞、韩世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C. 严颜、黄盖、魏延、庞德、颜良D. 周顺昌、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A. 勇敢B. 忠诚C. 富有D. 有节气二、填空题1. 《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共同埋葬的地方是______。
2. 在《五人墓碑记》中,______被描述为“临财勿取,临难勿避”。
3. 五人墓碑记中,______是五人之中的领袖。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五人墓碑记》中五人的英勇事迹。
2. 请简述《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墓碑的建立过程。
3. 请谈谈你对《五人墓碑记》中五人精神的认识。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遗一鹭书,不报。
寻至,遂执公投缳而死。
呜呼!其可信哉!1. 请问“周公之被逮”的原因是什么?2. 请简要描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周公所做的事情。
3. 文中提到的“缇骑”是指什么?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什么?六、作文题请以《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七、判断题1. 《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是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杀害的。
()2. 《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在文中直接表达了对五人的敬仰之情。
()3. 在《五人墓碑记》中,五人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
()八、连线题A. 周顺昌 1. 智勇双全B. 颜佩韦 2. 胸怀大义C. 杨念如 3. 勇敢果断D. 马杰 4. 忠诚坚定E. 沈扬 5. 深明大义九、古诗文默写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一)1.正音蓼.州()废祠.() 皦皦.()敛.()赀.()财 缇.()骑.()抶.而扑之() 鞭笞.()呵.斥() 傫.然()詈.骂() 矫.诏()逡.巡() 投缳.()佯.狂() 户牖.()扼.腕() 溷.藩()湮.没() 逮.捕()逮.住()湮没.()没.戏()2.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2)敛赀.财以送其行(同)(3)亦曷.故哉(同)3.词类活用(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人皆得以隶.使之()(6)不能容于远近..()(7)亦以明.死生之大.()(8)安能屈.豪杰之流()4.古今异义(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3)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带头人(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5)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古义: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7)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
5.一词多义(1)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与之争()呜呼,亦盛.矣哉()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见大木枝叶盛.茂()使君盛.怒()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发.其志士之悲哉()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舜发.于畎亩之中()夫鹓雏发.于南海()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号施令()(3)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卒.葬之()卒.与尸合()五万兵,难卒.合()直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4)徒慷慨得志之徒.()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寡君师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自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则徒.隶之人至矣()舍车而徒.()(4)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明日,徐公来。
《五人墓碑记》一课一练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魏阉.(yān)蓼.( liǎo )洲湮.(yān )没皦.( jiǒo )皦B. 赀.( zī )财缇骑.( tí) 抶.( chì )击溷.(hùn)藩C. 鼓噪.( zào ) 傫.( lěi )然詈.( lì )骂谥.(yì)号D. 缙.( jìn )绅投缳.( huán) 户牖.( yǒu )逡.(qūn)巡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矫.诏纷出矫:假托B. 按.诛五人按:斩杀C.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藏,躲藏D. 在丁卯三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而.此独以钟鸣,何哉?《石钟山记》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脊轩志》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凡富贵..不少变..之子,慷慨得志之徒B、断头置城上,颜色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士先者,为之声义..以老于户牖之下D、吾社之行为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②去今之墓.而葬焉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④人皆得以隶.使之⑤不能容于远近..⑥安能屈.豪杰之流⑦亦以明.死生之大⑧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A. ①②③⑧B. ⑤⑦C.③④⑥⑧D.④⑧6.古人称谓都有特殊要求,请选出对下列句子划线处称谓分析有错误的一组。
()(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具体的语境中的注音,填写字词。
( )①死而(yān )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②独五人之(jiǎojiǎo ),何也③中丞匿于(hùn )藩以免④呼中丞之名而lì )之,谈笑以死⑤蹈死不顾,亦(hé )故哉⑥大阉亦(qūn )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cù )发,待圣人之出而 (huán )道路⑦是以蓼洲周公,忠义(pù )于朝廷,赠(shì )美显,荣于身后⑧安能屈豪杰之流,(è )腕墓道2.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大概)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查究)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太)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C{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着)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互相)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在)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C.大阉亦逡巡畏义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4.对节选文字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以记叙为主,写出了五义士慷慨就义和贤士大夫收尸情况。
记叙中有描写成分。
B.第二段把“大阉之乱”中的缙绅同五义士对比,反衬出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高风亮节。
C.第三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述方式,紧承着第二段的夹叙夹议的内容,以升华五义士献身的价值。
D.第三段以“高爵显位”和五义士的死对比,又以五义士为义献身跟设想他们“老于户牖之下”对比,突出了他们献身的价值。
二、语段精读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曰:“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高中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学习本课文时,需要注意的是:1.了解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及苏州市民反阉党的暴动。
2.了解古代文体——墓志的写法。
3.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请指出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清、议论。
4.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五人与缙绅之比,五人与大阉之比)5.文章正气贯通,多用反诘句,请注意朗读、背诵。
例1古人称谓都有特殊要求,请选出对以下称谓分析有错误的一组。
(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4)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A(1)籍贯、姓名、字B(2)官职、字、姓C(3)号、姓D(4)名、字答案:D(4)是错误的,子厚是字,宗元是名。
例2苏州民变发生在1627年(丁卯年,天启七年),第二年便是崇祯元年,请问崇祯是干支哪一年改元的?答案:戊辰六十花甲是由天干(十)地支(十二)依次排列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地支是子丑寅卯辰……正好组成戊辰年。
练习题(A)组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题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
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1.根据以上内容确定此文的文体A.奏章B.赠序C.祭文D.碑志答:( )2.宗元七世祖__________________(写姓名)曾任_________________时期(写历史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写官职)封号_________________。
曾伯祖_________________(写姓名)曾任_______________时期(写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写官职)。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题1.默写题(1)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而又有剪发杜门,,,, ?(2)不然,令五人者,,,,,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2.填空题张溥,字,号,明末政治活动家、文学家。
自幼勤学,书斋名为“”。
著有。
天启年间,在太仓组织成立;崇祯时,与同乡张采等了组织爱国社团。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张溥.( ) 湮.( )没.( ) 蓼.( )洲谥.( )号缇.( )骑.( ) 矫.( )诏逡.( )巡缙.( )绅.( )投缳.( ) 户牖.( ) 溷.( )藩( ) ( )卿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敛赀.财以送其行(3)亦曷.故哉(4)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并指出其用法(1)去今之墓.而葬焉(2)其疾病..而死(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4)买五人之函.之(5)安能屈.豪杰之流(6)人皆得以隶.使之(7)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8)亦以明.死生之大(9)缇骑按剑而前.(10)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6.对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不能容于.远近 (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6)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7)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8)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9)良曰:“长于.臣。
”(10)赠谥美显,荣于.身后A.(1)(7)(10)/(2)(5)(8)/(3)(6)/(4)(9)B.(1)(3)/(5)(7)(8)(10)/(4)(6)/(2)(9)C.(1)(7)/(2)(5)(8)(10)/(4)(6)/(3)(9)D.(1)(5)(7)/(2)(6)(8)/(4)(10)/(3)(9)二、语段分析下面两段文字,记叙了同一史实。
对照阅读,完成文后练习《明史·周顺昌传》: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答案)张溥一、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皦皦(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钱财)4.中丞匿于溷藩以免(通“圂”,厕所)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6.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通“曝”显露)二、词类活用1.以旌.其所为(名作动)(表扬)2.去今之墓.而葬焉(名作动)(筑墓)3.其疾病..而死(名作动)(患疾病) 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动作名)(声名,声誉)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形作名)(表率,榜样) 6.为之声.义(名作动)(伸张)7.缇骑按剑而前.(名作动)(走上前)8.抶而仆.人(动使动)(使……倒下)9.谁为哀.者(形作动)(哀叹,感到悲痛)10.五人之当刑.也(名作动)(受刑)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名作动)(担任巡抚)12.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作动)(用棺材收敛)13.素不闻诗书之训.(动作名)(教诲)14.不能容于远近..(形作名)(远近的百姓) 15.赠谥褒美.(形作名)(美名)16.以老.于户牖之下(形作动)(老死)17.人皆得以隶.使之(名作状)(像奴隶一样)18.安能屈.豪杰之流(形使动)(使……屈身)19.而为之记.(名作动)(作记)20.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名作动)(表明)(形作名)(重大意义)(形作名)(重要作用)2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形作动)(哀叹)2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形作动)(作乱)23.荣.于身后古(形使动)(使……受荣)24.不敢复有诛治..(动作名)(株连惩治的情况)三、古今异义1.至于..今古(动词和介词连用,到了)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路中间)3.去.今之墓而葬焉古(距离)今(往)4.慷慨..得志之徒古(情绪激昂)今(大方,不吝啬)5.在丙寅三月之望.古(农历每月的十五日)今(向远处看)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品行成为)今(指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7.为私人..毛一鹭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人)8.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恨在心中)今(痛苦伤心)9.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古(申告)今(请求)10.按.诛五人古(追究,查办)今(用手或指头压)11.颜色..不少变古(脸色,神态)今(色彩)12.意气..扬扬古(神情)今(意志和气概)1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古(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黄金)1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十分,很)15.视.五人之死古(比较)今(看)16.赠.谥褒美古(追授死者官位)今(赠送)1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古(头颅,指性命)今(为首的人)18.素不闻诗书..之训古(指《诗经》和《尚书》泛指经书)今(泛指书籍)四、虚词用法1以①即除逆阉废祠之祉以葬之(连词,表目的)②以旌其所为(连词,表目的,来)③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④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⑤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表目的,才)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⑦谈笑以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⑧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介词,因为)⑨人皆得以隶使之(介词,用)⑩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来)2.之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助词,取独)②去今之墓而葬焉(音节助词,无义)③凡富贵之人,慷慨得志之人(代词,这,同一类)④独五人之皦皦(助词,取独)⑤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结构助词,的)⑥为之声义(代词,他)⑦公之逮所由使也(助词,取独)⑧然五人之当刑也(助词,取独)⑨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音节助词,无义)⑩四海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⑾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的头)⑿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⒀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助词,取独)⒁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到)⒂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助词,取独)(代词,指石碑)⒃安能屈豪杰之流(代词,这,同一类)3.而①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②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③死而堙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④则噪而相逐(连词,表承接)⑤抶而仆之(连词,表承接)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4.其①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五人)②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指周顺昌)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指自己)④发其志士之悲哉(指示代词,那)⑤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5.于①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②至于今(助词,了)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④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⑤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6.为①以旌其所为(动词,做)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行者(动词,作为)③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判断动词,是)④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动词,是)⑤而为之记(介词,替,给)7.焉①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②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指五人)③吴之民方痛心焉(兼词,于之,对他)五、句式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判断句)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朝(状语后置)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状语后置)4.谁为哀者(宾语前置)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判断句)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状语后置)7.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判断句)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判断句)9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10.四海之大(定语后置)1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状语后置)12.激昂大义(省略句)(被动句)1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定语后置)14.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省略句)1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判断句)16.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1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状语后置)18.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状语后置)19.以老于户牖之下(状语后置)20.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21.扼腕墓道(省略句)2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状语后置)23.断头置城上(省略句)24.显荣于身后(状语后置)25.周公之逮所由使也(被动句)26.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六、翻译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班级姓名学号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自姚明加盟火箭队后,篮球这项运动在中国就更加流行了,在中国的公园里、学校里,无数的青少年都在打篮球。
B.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明确表示,要禁止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C.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惟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0多万件,其中包括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盖骨等珍贵文物展出。
D.绕月探测工程是第一次我国实施的探月活动,将为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展奠定技术基础。
二、默写语句(6分)1. ,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2.不敢复有株治;,非常之谋,,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三、解释加线字词(有活用现象指出用法)(9分)人皆得以隶使之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疾病而死以大中丞抚吴者以旌其所为为之声义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请于当道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四、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3分)独五人之皦皦敛赀财以送其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解释下列句子(9分)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3,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早读检测(二)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月圆之夜,望着远处繁华的霓虹灯,侧耳倾听,隐约传来的是动人而轻柔的小夜曲,抬头仰望,满天星斗正闪烁着亮丽的光华: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浪漫啊!B.人应时时“望天”,但青年中过多注重“脚下”的人却多起来了;而过分注重“望脚”,则容易使人目光短浅、意志薄弱,一遇事情就经不起风浪。
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有了很大的差异。
有的人选择了新兴,而放弃了传统;有的人则固守传统,鄙夷新兴事物。
《五人墓碑记》一课一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蓼州liǎo逡巡jūn湮没yān社稷jìB.赠谥yì缇骑tí溷藩hùn傫然lěiC.詈之lì大堤dī废祠sī佯狂yángD.猝发cù赀财zī户牖yǒu皦皦jiǎo2.下列各组中的多义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发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③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B.当①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介词,在……的时候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动词,掌握③然五人之当刑也动词,判罪C.于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③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跟D.以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关系,而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介词,用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介词,把,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 .断头至城上,颜色..不少变 C .哭声震动..天地 D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活用现象没有同类的一项是( )A .去今之墓.而葬焉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C .安能屈.豪杰之流 D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E .不能容于远近.. F .亦以明.死生之大 G .人皆得以隶.使之 H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I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A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D .谁为哀者6.填空①《五人墓碑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明末文学家。
崇祯时,与同乡张采等组织____,继承东林党人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
②《五人墓碑记》在文体上属于___,它除了记事之外,尤重____。
本文所议论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中的话作答)。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的“缙绅”原指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间,文中指做官的人,这是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二、迁移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顺昌,字景文,吴县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授福州推官。
捕治税监高寀爪牙,不少贷。
寀激民变,劫辱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并质副使吕纯如。
或议以顺昌代,顺昌不可,纯如以此衔顺昌。
擢吏部稽勋主事。
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
力杜请寄①,抑侥幸②,清操皭然。
乞假归。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
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
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
旗尉屡趣行,顺昌瞋目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
”因戟手③呼忠贤名,骂不绝口。
旗尉归,以告忠贤。
御史倪文焕者,忠贤义子也,诬劾同官夏之令,致之死。
顺昌尝语人,他日倪御史当偿夏御史命。
文焕大恚,遂承忠贤指,劾顺昌与罪人婚,且诬以赃贿,忠贤即矫旨削夺。
先所忤副使吕纯如,顺昌同郡人,以京卿家居,挟前恨,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
已,实追论周起元,遂诬顺昌请嘱,有所乾没④,与起元等并逮。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
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
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
旗尉厉声骂曰:“东厂⑤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
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
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
一鹭、吉不能语。
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
顺昌乃自诣吏。
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⑥,忠贤大惧。
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
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顺昌至京师,下诏狱。
许显纯锻炼,坐赃三千,五日一酷掠,每掠治,必大骂忠贤。
显纯椎落其齿,自起问曰:“复能骂魏上公否?”顺昌噀血⑦唾其面,骂益厉。
遂于夜中潜毙之。
时六年六月十有七日也。
明年,庄烈帝即位,文焕伏诛,实下吏,一鹭、吉坐建忠贤祠,纯如坐颂珰,并丽逆案。
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
给事中瞿式耜讼诸臣冤,称顺昌及杨涟、魏大中清忠尤著,诏谥忠介。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三》)注:①请寄:请托。
以私事相托;走门路,通关节。
②侥幸:求利不止,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不幸。
③戟手:用食指中指指点,其形如戟(古兵器)。
形容怒骂时情状。
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⑤东厂:明代特种侦察机关,为宦官所掌握,从事特务活动,以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凡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⑥糟舟:水道运官家的粮食和军粮的船。
⑦噀(xùn)血:血含在口中而喷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和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忠贤即矫.旨削夺A.zèn 诬陷jiǎо伪造B.jiān 诬陷jiǎо改换C.zèn 说谎话jiāо伪造D.jiān 说谎话jiáо假托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纯如以此衔.顺昌衔:怀恨B.许以女聘.大中孙聘:嫁C.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国:国家D.一鹭、吉坐.建忠贤祠坐:定罪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旗尉屡趣行B.时六年六月十有七日也C.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D.余负重伤,逾垣走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显纯椎.落其齿A.劫辱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B.以故士民德.顺昌甚C.蜂.拥大呼,势如山崩D.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主要叙述了周顺昌反对阉党、同情人民,因而得到人民支持的历史事实。
B.本文提到周顺昌“捕治税监高寀爪牙”,当高寀激起“民变”的时候有人主张让周顺昌代替副使吕纯如,而周顺昌坚决不肯,说明反对阉党和同情人民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C.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D.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
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
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E.虽然本文和《五人墓碑记》的体裁不同,一是传记,一是墓碑记;两文突出的重点也不同,本文是为周顺昌立传,突出周的品德,及苏州市民对周的感戴,而《五人墓碑记》是为五义士树碑立传,突出五人死难的经过。
但两文的表达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以记叙为主。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一、1.D.(逡:音qūn;谥:音shì;祠:音cí)2.A.(B③“面对”,C③“被”,D②“凭……身份”)3.C.(行为:行,道德品行;为,成为。
颜色:面容,脸色。
首领:头颅)4.G.(G,名词作状语,像奴仆那样。
AD,名词活用作动词。
墓,修墓;函,用木匣子装。
BE,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先,表率;远近,远近的人。
CH,使动用法。
屈,使……屈身;仆,使……倒下。
FI,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明,表明;乱,作乱)5.C.(C和例句都是被动句,C直接用“被”表示被动,例句用“于”表示被动。
A,判断句,B,反问句,D,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为”的宾语,提前)6.①《七录斋集》张溥复社②碑文议论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③借代二、1、A.2、C(“国”是指“国都、都城”而不是指“国家”)3、D(A.“趣”通“促”,催促;B.“有”通“又”;C.“曷”通“何”)4、C(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椎,用椎;蜂,像蜂一样。
A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质”;B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感激”;D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授官”)5、BE(有人主张让周顺昌代替高寀做税监去平息“民变”,而不是代替副使吕纯如,所以B项错。
本文是以记叙为主,而《五人墓碑记》则是以议论为主,两文的表达方式有较大差别,所以E项错)6、①百姓有了冤屈及有关郡中重大利害之事,周顺昌总要向有关官府陈说。
②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一向得民心,这时婉转疏导劝谕,集会的士民才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