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3《五人墓碑记》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五人墓碑记》一、补充介绍作者。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
18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
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祯元年(1628年),其时他26岁。
二、介绍时代背景——苏州市民反阉党暴动概况。
1.暴动的导火线是周顺昌被逮捕。
教师简介周顺昌:曾任吏部主事,为官清廉正直,离京返乡时只有“行李一肩”。
天启五年(1625年),吏科都给事魏大中被捕路经苏州,顺昌与之周旋累日,以其女许配魏之孙。
缇骑趣行,语侵顺昌,顺昌张目叱之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以是革职。
次年,阉党追弹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词连顺昌,于三月十五日矫诏逮捕了他。
六月十节日在狱中遇害,时年43岁。
2.学生口述苏州市民暴乱经过。
(略)。
3.简介魏忠贤(1568——1627):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侍候他很小心,导之宴游,甚得他的欢心。
1620年熹宗即帝位,魏任司礼秉笔太监,兼掌东厂。
魏又与熹宗的乳母客氏勾结,从此掌握大权,自称九千岁,并广置党羽,残酷杀害正直的大臣和官吏。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死,怀宗即位,十一月发配他去凤阳守陵,行至阜城,其党徒密报锦衣卫将来擒拿他回京治罪,乃自经而死。
三、诵读第1段。
步骤:齐读一遍后,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解答后再齐读一遍,然后进行评点。
评点方式有三:①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评点,教师巡视中发现好的评点,向全班推荐;②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再加以概括,使之成为评语;③教师作补充。
评点后练习背诵并作检查。
(以下各段同此)评点: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为第三段叙事张本),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第四至六段议论张本;“义”,全篇纲领)。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首提“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点墓碑)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用感叹结住叙事,为下文蓄势。
《五人墓碑记》原文注释翻译1.五人者,盖当蓼(liǎo)洲周公之被逮(dài),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盖:句首发语词,无义。
当:在……的时候。
蓼(liǎo)洲周公:周顺昌,号蓼洲,明末江苏人。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激于义:被正义所激励。
激:激励。
于:介词,被。
而:连词,表结果。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之”代周公被捕一事,“于”即在。
于之,在这件事上。
…者,…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这五个人,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yān)废祠(cí)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jīng) 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y ǐ)哉!至于今:到现在。
至于:到了。
于:本句三个“于”均为介词,第一个“到”,第二个“向”,第三个“在”。
郡之贤士大夫:苏州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
之:助词,的。
请:请示。
于:介词,向。
当道:古今异义。
古义:当权者,执掌政权的人。
今义:挡住了路。
即:立刻,就。
除:修整,修治。
阉废祠(cí):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
之:助词,的。
址:地基。
以:连词,用来。
葬之:安葬他们。
之:代词,指他们(指上文五人);本段其余“之”为“结构助词‘的’”。
且:并且。
立石:竖立碑石。
于:介词,在。
其:代五人,他们,他们的。
墓之门:坟墓的门前。
墓:坟墓。
之:助词,的。
以:连词,来。
旌(jīng) :表扬,表彰,名作动。
其:代词,他们。
所为:指事迹。
为:做。
呜呼:叹词,表极度悲痛的感情,可译为“啊”或“唉”。
本文译为“啊”。
亦:也,也算。
盛:形容词,盛大,隆重。
矣(yǐ)哉:“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译文:到现在,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向当局请示,就修整宦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的地基来,并且在他们的坟墓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第1段内容概括:本段写为五义士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
《五人墓碑记》原文和译文原文: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共7篇)篇1: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归纳《五人墓碑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修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名词,坟墓)2、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指某人,含贬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词,空)3、众: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形容词,多)众不能堪(名词,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无矣(形容词,一般的)4、行: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上路)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道德品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名词,行为)5、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动词,伸张)哭声震动天地(名词,声音)6、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词,头发)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7、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贼易之(意动用法,轻视)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动词,交换)8、按:按诛五人(查究)二、通假字1、赀: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2、曷: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通“何”,什么)3、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三、一词多义1、盛: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装)2、卒:①未及见贼而士卒散(士兵)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③买五人之脰(du)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3、私: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宠幸的)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自私)④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以私人身份秘密地)四、词类活用1、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作名,行为)2、屈: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动,使……屈身)五、古今异义的词1、首领:①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②今义:一个团体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