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通气全麻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6
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喉罩麻醉的可行性及效果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喉罩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1月一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
对2组患者都进行全身麻醉后,分别插入气管导管和喉罩。
对2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博血氧饱和度、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后记录相关情况,不良反应、麻醉成功率、麻醉药用量等对比并记录。
结果:所有应用喉罩麻醉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喉罩的一次插入成功率达90%以上,观察组的MAP和HR值都明显低于气管导管组(对照组);观察组拔除喉罩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呛咳体动现象和咽喉痛、声音嘶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喉罩麻醉不仅具有维持气道通畅,方便通气而不须扶持的优点,对患者刺激小,心血管反应小,能有效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有效避免患者延后以及气管粘膜的损伤现象。
而且成功率较高,术后苏醒也较快,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标签:下肢骨手术;喉罩麻醉;临床效果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主要包括有:股骨头置换、胫膝骨骨折、股骨骨折、全髓置换以及截肢等等。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具有程度不一的自身病症,且各机体功能都出现退行性改变。
因此,在进行老年下肢手术时选择怎样的麻醉方法成为当前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一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56-78岁。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观察组)35例,气管插管组(对照组)3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体重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患者进人手术室后,先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常规指标用监护仪监测,取得全身麻醉前的基础值。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将90例asaⅱ—ⅲ级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
观察2组局麻药用量及麻醉效果。
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麻醉组。
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硬膜外组。
静脉辅助药明显少于硬膜外组,麻醉效果更优于硬膜外组。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具有比硬膜外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局麻药用量小,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人下肢手术;局麻药用量【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06-02随着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老年人因病就医而要求手术治疗者增多,老年人下肢手术也相应增多。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体质弱,代偿能力差。
给麻醉处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院自2005年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取得满意效果,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局麻药及辅助用药少等优点。
1 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老年下肢手术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60岁—92岁,体重50-70kg,asaⅱ-ⅲ,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36例,粗隆间骨折闭合订内固定术24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
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30例,脑梗塞后遗症10例。
冠心病9例,糖尿病15例,合并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炎20例,ecg示st-t 不同程度改变25例,所有患者皆为择期手术,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
1.2 麻醉方法与监测:术前常规导尿处理,入室后常规持续低浓度吸氧并监测bp.hr.ecg.spo2,开放静脉通路后,先常规平衡液扩容200-300ml,腰硬联合组穿刺前,手术床床头抬高15度左右。
侧卧位,患侧在下,选l2-3间隙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人腰麻针,等待脑脊液流出,注人10%gs1ml+0.75%盐酸布比卡因2ml+盐酸麻黄碱注射液0.5ml,注药速度宜慢,约30-40秒,退出腰麻针,硬膜外向头侧置管,退针固定导管,侧卧15分钟,随时监测麻醉平面,并通过体位变化调节麻醉平面,麻醉平面固定于t10左右。
喉罩全麻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的安全、有效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2T09:19:09.8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作者:贺顺华[导读] 分析喉罩全麻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的安全、有效性分析贺顺华云南省丽江市妇幼保健院(丽江市妇女儿童医院丽江市儿童医院),云南丽江 674199摘要:目的:分析喉罩全麻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
对照组开展全麻气管内插管进行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选择喉罩全身麻醉通气,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前后血压变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喉罩全身麻醉通气应用在妇产科临床麻醉当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和有效性,可减少患者的血压升高情况,改变患者的心动过速,提高患者的综合麻醉效果,且麻醉之后患者整体的恢复情况较好。
自主呼吸和意识清醒情况较可控,麻醉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较低。
关键词:喉罩;全麻通气;妇产科;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前言:不适宜椎管内麻醉的急危重症剖宫产和妇科手术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以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出现躁动或者是严重的并发症,肌肉的紧张以及呼吸的紊乱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手术的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影响手术的综合安全。
不适宜椎管内麻醉的急危重症剖宫产和妇科手术,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全麻气管插管,这种方法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综合血流动力学评分,需要非常熟练气管内插管的技术和插管准备时间,带来许多麻醉的不安全因素。
例如麻醉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手术之后的麻醉恢复期较长,不良躁动情况较多,手术之后出现血压异常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喉罩全身麻醉通气方法相对于全身麻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术麻醉方式,应用在妇产科临床当中可以全面提高产妇的生产安全性和有效性和有效性,因此减少产妇的生产损伤。
21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月 第4卷第16期骨头发生连续性、完全性断裂,称为骨折。
老年人是骨折高发人群,以老年女性居多,常见于下肢骨折,有髌骨骨折、股骨骨折等多种骨折类型[1]。
现代医学手段相当发达,骨折不再是医学难题,治疗方法多样,如手术复位、手法复位等。
骨折后患者骨头偏移原有位置,复位过程患者需忍受较大痛苦,鉴于此临床治疗中引入麻醉,旨在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普通全麻、喉罩全身麻、外周神经阻滞等是目前临床上常见麻醉形式,不同麻醉法操作方式、镇痛效果有明显差异[2]。
目前,为确保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更加安全和准确,超声引导麻醉已经试用于麻醉方案。
现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4.35±6.04)岁;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措施,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6~83岁,平均年龄(75.18±6.28)岁;患者均系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及踝关节骨折,所有患者骨折程度、年龄等资料完整且高度相似,分组后组间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禁食、禁饮,入室后常规建立静脉通路,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密切观测患者脉搏、心率等体征变化。
神经阻滞前,常规静脉予以镇静、镇痛药物。
实施外周神经阻滞常规麻醉的为对照组,步骤如下:患者取侧卧位患肢朝上,首先经髂后上棘画一脊柱的平行线,再画一髂嵴连线,两线相交,交点即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穿刺针连接神经刺激仪(1.5mA,2Hz,0.1ms),垂直皮肤进针,当诱发股四头肌和髌骨运动时,调低电流强度至0.5mA,如能持续引起以上运动反应,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25ml,完成腰丛神经阻滞;再确认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并在两者之间做一连线,穿刺点在这条连线上位于臀裂上方略靠近尾侧处,常规消毒,穿刺针连接神经刺激仪(1.5mA,2Hz,0.1ms),并沿矢状面进针,当诱发足跖曲/內翻运动或足背曲/外翻运动时,调低电流强度至0.5mA,如能持续引起以上运动反应,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20ml,注射麻醉剂时要注意针头走向,尽量靠近坐骨神经注射,有助于患者下肢快速进入麻醉状态。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选择的相关研究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进行临床手术,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麻醉见效时间、用药剂量、阻滞完善时间、Bromage 评分以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手术麻醉方法。
标签: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临床疗效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主要包括有:股骨头置换、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全髋置换以及截肢等等[1]。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其老年患者中需要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发展[2]。
而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具有程度不一的自身病症,且各机体功能都出现退行性改变[3],因此,在进行下肢手术时选择怎样的麻醉方法成为当前医护人员极为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该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对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麻醉,并就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骨科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
患者在53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5.7)岁;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41例;合并症中,6例为冠心病,9例为高血压,6例为糖尿病,8例为慢性支气管炎,4例为心律失常;手术类型中,30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4例为全髋置换手术,36例为DHS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将70例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
1.2 方法1.2.1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准备。
麻醉专题报告范文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龄人口增加必然导致老年人因病就医而要求手术治疗者的增多,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也相应增加,然而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而且体质弱,代偿能力差,给麻醉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高龄患者多有初带纤维化和钙化、椎体肥大和骨质增生,增加了椎管内麻醉的穿刺难度。
我科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或羊纯腹麻下,将重比重0.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选取某某年某月至某某年某月94例本人主持麻醉80岁反以上下肢手术患者做如下专题振告。
一、患者资料选取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70例高龄骨科择期、急症手术患者,男48例,女22例,年龄80岁-94岁,AIII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II期34例,脑梗死13例,冠心病25例,合并有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炎15例:心电图示ST-T不同程度改变25例,1例显示完全性右束支和左前束支传导阻滞,3例房颤:全髋置换术40例,羊侧关节置换术4例,股骨颈、股骨干骨折切开食位内固定术2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例。
二、麻醉方法考虑患者就医体验与现在快速康复理念,麻醉都选择腰庥,硬膜外联合庶醉。
所选病人都没打术前针。
入室后,接心电监护。
并开放静脉通道,加快输注林格液200m1静注纳布啡2mg/kg意者取侧卧位,意侧尽量在下,把床头侧稍抬高,选择L34间除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等待脑脊液流出,推注(10%葡萄糟注射液10mL+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mL稀释液)2至3m1退出腰麻针,硬膜外向头侧置麻醉乎面固定后,摆手术体位,62例硬膜外穿刺成功:8例硬膜外穿刺困难改为腰床术中常规吸氧,心电监护,术中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钠钾铁钙葡萄糖注射液,出血多时,输入聚明胶肽注射液或适量输入浓缩红细胞。
镇静用味达唑公0.05至0.08mg/kg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有5例血压降低,警注甲氧明注射液2mg,加快输液速度后,血压回升大部分患者均在羊次腰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有5例因手术时间长,需要硬膜外加药。
喉罩通气全麻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目的:观察高龄患者下肢手术分别采用喉罩通气全麻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喉罩通气全麻组(R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组(SE组),每组30例。
R组选择依托咪酯-芬太尼-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通气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
而SE组实施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观察R组插入喉罩前(T0)、置入喉罩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以及拔出喉罩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SE组注药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 (T4)、4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中使用升压药情况。
同时观察患者术后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结果:MAP、HR、SpO2的变化:R组,与T0相比T1轻度下降(P<0.05),T2、T3轻度升高(P<0.05),T4、T5明显下降(P<0.05);SE 组,与T0相比,各时段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使用麻黄素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
两组SpO2保持稳定。
MMSE评分:SE组术后3、6 h、1 d时均明显高于R组(P<0.05)。
术后认知功能:SE组患者术后3、6 h 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组(P<0.05)。
结论:喉罩通气全麻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年人下肢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喉罩麻醉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麻醉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腰麻-硬膜外麻醉高,相比之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更加适合高龄患者择期下肢手术。
标签:喉罩通气全麻;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及下肢关节退行性变,高龄老年下肢手术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手术也给老年人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这给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
据统计,75岁以上老年人的手术约占手术量的10%以上[2]。
高龄老年麻醉方式的选择也逐渐成为麻醉医生的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观察高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分别采用喉罩通气全麻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高龄老年下肢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60例,年龄80~95岁,平均(85.6±2.2)岁;体重40~75 kg,平均(50.7±3.5)kg;身高155~173 cm,平均(160.7±2.5)cm;ASA Ⅰ~Ⅲ级;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1例,膝关节镜检查14例,膝关节置换术1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25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例。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喉罩通气全麻组(R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E组)。
所选患者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无明显心力衰、严重心率失常等合并症,无严重肝肾疾病史,静息状态下自主呼吸SpO2>94%,术前无精神症状,无凝血功能障碍。
腰椎畸形、腰椎局部感染病灶的患者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基础评分低于17分不在本研究范围。
本研究方案已经获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禁食禁饮8 h。
麻醉前均未用麻醉药物,进入手术室后给予面罩吸氧2~3 L/min,室温23 ℃,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并监测ECG、HR、SpO2,开通静脉通路。
1.2.1 腰麻-硬膜外阻滞组(SE组)麻醉操作时取患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经L2~3或L3~4间隙穿刺,均使用苏嘉一次性麻醉穿刺包(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AS-E/SⅡ,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5G的腰穿刺针经硬膜外将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固定腰穿针,腰穿针斜面向尾側进行注药1.5~2.0 ml(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溶液0.5 ml+麻黄碱注射液0.5 ml组成的重比重液),注药速度1 ml/10 s,操作完毕后,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固定,并维持患侧卧位10 min,期间需要摇床调节平面在T10以内,控制麻醉平面以患侧为主。
平面基本固定后可按手术要求摆放体位。
术中根据麻醉效果和手术时间,可以经硬膜外导管追加0.75%罗哌卡因,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
1.2.2 喉罩通气组(R组)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2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消失后,置入喉罩,后接入麻醉机控制呼吸。
麻醉维持用药:吸入七氟醚1.5%~3.0%,持续微泵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和丙泊酚(4~8 mg/kg·h),术中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5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以减轻瑞芬太尼停药后的痛觉敏感反应,手术结束后采用静脉持续镇痛。
两组患者术中连续监测BP、HR、ECG、SpO2,若MAP下降超过基础值20%则静脉注射麻黄碱5~10 mg,同时加快输液。
1.3 观察指标观察插入喉罩前(T0)、置入喉罩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以及拔出喉罩5 min(T5)的MAP、HR、SpO2和SE组注药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45 min(T5)的MAP、HR、SpO2的变化及术中使用麻黄碱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咽痛、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分别记录两组在术前、术后3、6 h、1、5 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3]。
MMSE内容包括:(1)定向力,时间定向力(5分)和地点定向力(5分);(2)记忆力,即刻记忆力(3分)和延迟记忆力(3分);(3)语言能力(2分),复述(1分)和书写(1分);(4)执行能力(5分);计算能力(5分);总分为30分,分数在27~30分为正常,分数0.05)。
SE组MAP、HR在T1、T2、T3、T4、T5时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脉搏氧饱和度保持稳定,见表1。
2.2 两组术中使用麻黄素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SE组术中使用升压药麻黄素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且术后咽痛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MMSE评分比较R组MMSE术后3 h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 h、1、3 d较术后3 h逐渐升高,至术后5 d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E组术后3 h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 h较术后3 h开始逐渐升高,至术后1、3、5 d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SE组MMSE在术后3、6 h、1 d时均明显高于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SE组患者术后3、6 h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R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髋膝关节等下肢手术日益增多,这些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自主神经反射的反应速度减慢,反应强度减弱,其压力反应,冷刺激的血管收缩反应和体位改变后的心率反应均启动较慢,反应幅度小,不能有效的稳定血流动力学。
老年人由于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代謝降低,使其剂量难以掌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毕易出现呼吸恢复不满意,不能有效咳嗽排痰,麻醉后苏醒延迟、兴奋、谵妄等并发症。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已经临床广泛使用,这种麻醉方式简单,可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放置成功率也较高,还有良好的通气可靠性。
据文献报道,喉罩患者对呼吸道刺激小,可以有效避免气管黏膜的损伤,而且心血管反应小[4]。
本研究R 组采取依托咪酯-芬太尼静脉诱导,置入喉罩后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轻微,但是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术中由于全麻药物不能精确靶控,随着手术刺激强度的变化,血流动力学波动比较明显,增加了麻醉的风险[5]。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镇痛作用完善,肌肉松弛良好、起效快等特点,便于手术操作,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应用有一定的争议,为了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本研究SE组采取腰麻时控制患侧麻醉为主,并控制麻醉平面,以减少下肢血管扩张的区域,弥补血容量相对不足,增加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不影响呼吸功能,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
有研究报道,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快慢及程度,与麻醉药物、麻醉方式有关[6]。
术后患者麻醉恢复的程度可能与年龄、精神、环境,以及合并症等多个因素有关,且麻醉药物、镇静药物也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危险[7]。
近年来大多数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相近[8-9]。
本研究中,腰麻-硬膜外麻醉和喉罩全身麻醉对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都有影响,但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腰麻-硬膜外麻醉组的MMSE评分明显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的部分研究相一致[10-11]。
近年来研究表明,麻醉状态下,由于脑组织血流减少,脑代谢也会出现异常情况,甚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改变[12]。
异丙酚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对空间记忆功能具有长期的损坏作用;异氟醚对以海马为基础的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影响时间相对较长,影响程度相对较重[13]。
综上所述,喉罩全麻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年人下肢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是喉罩全麻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麻醉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腰麻-硬膜外麻醉高,相比之下,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并主动控制患侧为主的麻醉效果更好,优于喉罩全麻,更加适宜高龄患者下肢择期手术。
参考文献[1]石先伦.椎管麻醉用于高龄骨科手术的安全与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13,19(1):117-119.[2]陆文良,Dewan Sheilesh Kumar,郑松柏.住院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与死亡情况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2):1319-1321.[3]陆利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1,9(4):260-262.[4]雷勇靜,杜筱玲,宋进,等.改良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64-165.[5]蔡俊岭,莫惠飞,骆智宇,等.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66-3268.[6]占卫庆,丁辉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5):93-94.[7]陈金仙.不同的保温措施对全麻下食管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28(4):633-635.[8]温海明.不同室温对全麻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体温及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28(12):1996-1997.[9]周小燕,巫秀珍.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6):801-805.[10]张占军,胡腾,周华,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3,36(15):131-132.[11]蔡云亮,王新,潘春杰,等.七氟醚吸入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79-81.[12]郝志海,姚美,陈长香,等.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24):3710-3711.[13]邓瑞华,刘湘钰.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580-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