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定级标准

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定级标准

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定级标准
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定级标准

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定级标准

为加强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正确认定古生物化石的科学价值,依据《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条例》对古生物化石进行鉴定,制定本古生物化石定级标准。

一级化石

一、对生命起源和演化有特别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属国家宝贵自然遗产的。

二、能为全球大区域地质、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和重大地质历史事件的发现和地层对比提供依据的。

三、全球稀有、珍贵,国内仅有的。

四、经专家鉴定可能属于新属种的。

其类别属种有:鸟类、稀有爬行类、稀有哺乳类及稀有两栖类等。

二级化石

一、对生命起源、生物演化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二、能为国内或较大区域地质、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演化、重要地质事件,区域地质划分对比提供证据的。

三、国内稀有、珍贵,大区域仅有的。

其类别属种有:爬行类、哺乳类及稀有古植物类。

三级化石

一、对自身或本门类生物演化,具有较大科学研究意义和价值的。

二、能为区域地质事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提供证据的。

三、区域稀有,本地区仅有的。

其类别属种有:稀有昆虫类、稀有鱼类及稀有古植物类。

一般化石

在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已有明确结论,无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意义,但具有较高观赏性,收藏性和科普性。

其类别种属有: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一般鱼类、一般昆虫类、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类、叶肢介类、松柏类、蕨类及银杏类等。

附:《古生物化石分级分类标准表》

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分级分类标准

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宣传手册

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宣传手册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古生物化石的基本知识 (1) 1什么是古生物化石? (1) 2何为古生物化石产地? (1) 3古生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4古生物化石如何分类的? (2) 5古生物化石如何命名的? (2) 6保护古生物化石有何重要意义? (3) 7古人类化石适用于《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吗? (3) 8我省古生物化石资源有何特点? (3) 9我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进展如何? (4) ◎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管理 (5) 1古生物化石保护国家新出台了哪些重要法规文件? (5) 2古生物化石标本如何分级? (5) 3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方式有哪些? (8) 4化石发掘和零星采集有何要求? (9) 5申请古生物化石发掘的单位应符合哪些条件? (9) 6申请发掘古生物化石的程序有哪些? (10) 7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现古生物化石如何处理? (11) 8收藏单位应符合哪些条件? (11) 9收藏单位的等级如何划定? (12) 10收藏单位的收藏范围如何界定? (12) 11个人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怎么办? (13) 12不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如何处理? (13) 13重点保护化石遗失或失窃如何处理? (14) 14不符合收藏条件的单位怎么处置? (14) 15古生物化石如何流通? (14) 16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流通需要哪些材料? (14) 17古生物化石出境条件有哪些? (15) i

18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出境的申请程序有哪些? (15) 19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出境的申请程序有哪些? (16) 20古生物化石出境期限有多长? (17) 21古生物化石保护奖励机制有哪些? (17) 22古生物化石科普活动有哪些形式? (18) 23古生物化石旅游开发有哪些形式? (18) 24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19) 25省国土资源厅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19) 26市、县级国土资源局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20) ◎古生物化石的鉴定与登记 (21) 1为何要开展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工作? (21) 2古生物化石的登记对象有哪些? (21) 3古生物化石登记的工作要求? (21) 4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怎样开展登记工作? (22) 5单位、个人收藏的化石登记工作怎么做? (22) 6漏登的古生物化石以后还能登记吗? (23) 7如何进行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工作? (23) 8古生物化石档案和数据库如何建立和管理? (23) 附件: 1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 (25) 2收藏单位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表 (26) 3收藏单位基本信息表 (27) 4其他单位和个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表 (28) 5古生物化石登记表填表说明 (29) 6浙江省行政区划编码表 (31) 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0571-******** 省化石保护QQ群:205877885 ii

关于《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的解读

关于《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的解读 一、《条例》出台背景 2020年11月27日,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表决,全票批准了《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省首部聚焦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我市恐龙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集中在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片区,郧阳区的大柳乡、谭山镇、梅铺镇及郧西县城关镇等地。另外,根据地质专家的研判推测,十堰境内相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还有发现的可能。同时,我市恐龙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龙蛋共存”现象(即恐龙蛋及恐龙骨骼化石在一个区域内相继被发现)世界罕见,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是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典型代表之一,属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随着社会上恐龙蛋化石收藏热的出现,恐龙地质遗迹的经济价值日益彰显,私挖偷盗现象时有发生,民间收藏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待解决。《条例》出台,给我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加强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与利用铺平道路。 二、《条例》主要内容与特色 《条例》分为总则、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五章三十条。与现有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定相比,《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可以概括为:保护对象更精准。《条例》定义我市纳入保护对象的“恐龙地质遗迹”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等。保护措施更全面。《条例》要求对全市恐龙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普查,编制专项规划确定保护等级,保护名录和产地名录实行分区、分级保护管理,建立收藏登记备案制度。管理机制更完善。《条例》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家委员会、投诉举报制度、科普宣教规定。法律责任更明细。《条例》对盗挖、非法买卖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幅度进行细化,进一步完善对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追责规定,体现法律制度的刚性。 三、《条例》重要规定条款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恐龙地质遗迹,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遗留下来的与恐龙相关的地质自然遗产。具体包括:(一)恐龙化石(含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恐龙实体化石和恐龙遗迹化石);(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三)其他与恐龙相关的地质遗迹。 第二十六条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恐龙地质遗迹不报告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实施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盗挖恐龙化石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发掘的恐龙化石,并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个人非法买卖恐龙化石的,由市场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盗挖、哄抢、非法买卖恐龙化石或者造成恐龙地质遗迹损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这种替换的一个可能好处是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量。事实上,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1)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生态足迹分析法强调资源的再生性。从理论上讲,为了保证自然资本总量不减少,我们应该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来补偿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的量。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并没有作这样的保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在直接消费着资本。 (2)可耕地(arable land) 从生态分析来看,可耕地是所有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它所能集聚的生物量是最多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种的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这意味着,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所能得到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hm2了。 (3)牧草地(pasture) 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全球目前大约有33.5亿hm2的牧草地,折合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五大重点_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五大重点_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五大重点s("fzoom");发布时间:2021-01-25s("hzh0");s("hzh1");s("hzh2");《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有哪些重点值得我们关注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五大重点,内容仅供参考。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共六章45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重点问题: 一是明确了古生物化石的范围、保护原则和分类管理制度。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国土资源部门主管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国家按照在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这是实现科学、有效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充分发挥了专家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中的作用。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专业性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是做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是加强了古生物化石发掘管理,这是有效保护古生物化石的首要环节。因科研、教学、科普或者对古生物化石进行抢救性保护等需要,方可发掘古生物化石。申请发掘古生物化石的单位应当具备有3名以上拥有古生物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并有3年以上古生物化石发掘经历的技术人员,有符合发掘工作需要的设施等四项条件,并取得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批准。 四是加强了古生物化石收藏管理,这是有效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关键环节。古生物化石的收藏单位应当具备有固定的馆址、专用展室、相应面积的藏品保管场所,有相应数量并拥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古生物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买卖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国有收藏单位不得将其收藏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转让、交换、赠与给非国有收藏单位或者个人;收藏单位之间转让、交换、赠与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当经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 五是加强了古生物化石进出境管理,这是有效保护古生物化石的重要环节。国家规定未命名的古生物化石不得出境;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因科研需要与国外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或者因科学、文化交流需要在境外进行展览的,经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出境;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出境。国家对违法出境的古生物化石有权进行追索。 相关解读 研究热、收藏热、开发热日益升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研究热、收藏热、开发热等现象日益升温,古生物化石被广泛关注,化石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王守智指出,国务院《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自20xx年1月1日施行以来,有力推动了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但是,一些管理事项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主要表现在: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尚不明晰,不利于专家作用的充分发挥;申请古生物化石发掘、流通、进出境应提交的材料尚不够明确具体,不利于管理相对人申请报批;收藏单位的收藏条件、对收藏单位的管理措施不够明晰,不利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个人收藏化石的处置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流通制度等事项未予明确,不利于公民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违反《条例》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够具体。为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流通、进出境等主要环节的管理,保护我国珍惜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实施办法》。 据王守智介绍,在坚持合法性的前提下,《实施办法》对《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进行了全面细化和完善,主要是坚持三大原则:坚持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循《条例》赋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规定,不扩大管理权限,不增设行政许可和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不超越

生态足迹计算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资源与环境系 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张笑然20080802004 田滢伟20080802016 胡庆贺20080802042 摘要: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 1.27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716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 关键词:陕西省榆林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1.引言 1.1研究方法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度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较为通行的方法。它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判定地区、国家或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几年,生态足迹方法由于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 生态足迹分析法从需求方面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从供给方面计算生态承载力的大小,通过二者的比较,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即:计算区域的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筑面积等对应的土地面积,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域的生态足迹产出和承载来评价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程度. 生态足迹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一般计算公式为: EF = N ×ef = N ∑(αai) = N ∑(ci/pi) 其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α为均衡因子;ai为人均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生态生产性面积;i为消费项目类型;pi为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年消费量。 附:生态足迹测度中的土地类型及均衡因子说明 生态足迹的有关概念: SEF: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足迹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条例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考古工作 【批准部门】8;822;82201; 【批准日期】2002.07.30 【发布部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2.08.28 【实施日期】2002.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02年8月28日)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封山育林条例》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条例》,经2002年3月29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2年7月30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条例 (2002年3月29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2年7月30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加强对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古生物化石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本县境内地质年代形成的幻龙、鱼龙、海龙、楯齿龙、鱼等脊椎动物化石及海百合、菊石、双壳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 第三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古生物化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县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文化、公安、工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协助做好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古生物化石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不同而改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义务,并有权检举和控告侵占或者破坏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行为。 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利用古生物化石资源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旅游等活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七条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列入自治县财政预算。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或者捐资对古生物化石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 <

生态足迹的发展

Wackernagel等人的开创性研究 Willian Rees的博士生Wackernagel等曾对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 证计算研究表明,全球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2.8hm2,而可利用生物生产面积仅为2hm2,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8hm2。在计算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中3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生态赤字,只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中国199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 hm2,而其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 hm2。因此,从全球范围而言,人类的生态足迹已超过了全球生态承载力的35%,人类现今的消费量已超出自然系统的再生产能力,即人类正在耗尽全球的自然资产存量。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 为了让各个国家在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上“有账可查”,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使用了“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这份由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的报告于2004年10月21日在瑞士格兰德正式发布。十几位来自WWF总部、挪威管理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全球足迹网络的专家参与了研究,报告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能源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及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 在这份“大脚黑名单”上,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其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即大自然能够给予的消耗量)仅为0.8公顷,生态赤字高达0.7公顷,而全球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专家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自然消耗量还将迅速增加,中国的整体生态形势更加不容乐观。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西班牙、印度均是生态赤字很大的国家。“很简单,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就是不可持续的。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减小自身的生态足迹。”《报告》的主要作者、生态学家骆乔森(Jonathan Loh)说。报告说,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刚果、秘鲁、安哥拉、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或者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生态盈余(总生态足迹小于总生态承载容量)榜”上位居前列。“就在这些生态盈余国家的居民为全球生态环境作出贡献时,西方人正在以难以持续的极端水平消耗自然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耗水平不仅是欧洲人的两倍,甚至是亚洲或非洲人的七倍。”专家们批评说,“如果全球的居民都达到美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人类将需要5个地球。”报告的作者们称,他们试图从另一角度寻找“谁应该对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负有更大责任”这一争论不休话题的答案。 “那些生态赤字较大国家的资源消耗量已经超过了本国的资源再生能力,其结果就是加剧了环境恶化,或者将这种生态危机通过原材料进口等国际贸易方式转移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郝克明还担心,大大小小的环保组织如何说服人们为了追求高水平生活而不去高破坏地消耗地球资源。“在目前,使政府、工业界和公众转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的技术、建筑和交通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马丁说。 《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

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摘要: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最近几年四川经济发展逐渐变化。为了研究本地区资源的利用状况,本文采用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8.7117hm2/cap,生态承载力在扣除12%后为0.4404hm2/cap ,所以人均生态赤字为8.2713hm2/cap.说明了两个方面:一是四川省的生活,生产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足以承载的范围;二是四川省的资源利用表现出来的是低效率的。本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四川省资源利用向高效率发展,生态资源的发展向可持续方向转变。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四川省 国际上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Odum,讨论在能量意义上,被一个城市所要求的额外的“影子面积”(shadow areas),Jason等分析了波罗的海哥特兰岛渔业所要求的海洋生态系统面积。因为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操作性、移植性等特点,已经得到了有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认同,成为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态足迹通过建立生态账户计算在一定区域内的足迹消费和供给,最终以具有全球平均生态能力水平土地面积来表示,当人类消费的生态性土地面积大于生态系统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面积时表现为生态赤字,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反之则土地资源就表现为可持续利用的状态。 一、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一)生态足迹核算方法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具有真正的区域可比性,在分析区域可比性发展状况时,需要引入均衡因子和均衡产量,将资源供给和消耗统一到全球一致的面积指标层面上去,均衡因子可以消除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差异;产量因子可以消除不同地区相同土地类型土地的生产能源之间的差异,本文采用的均衡因子均为国际公认的。 (二)生态足迹核算模型 生态核算模型由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足迹供给两个模型组成。生态足迹需求包括生态资源消耗生态足迹需求和能源消耗生态足迹需求,在计算生物资源净消费时,需要经过均衡因子折算。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是生态足迹计算;二是生态承载能力计算;三是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能力的比较;四是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生态足迹大

博物馆条例(新)

博物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博物馆包括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利用或者主要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利用或者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 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 第三条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条国家制定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完善博物馆体系。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博物馆。 第五条国有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非国有博物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 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第六条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依法设立博物馆或者向博物馆提供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七条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博物馆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博物馆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博物馆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博物馆管理工作。 第八条博物馆行业组织应当依法制定行业自律规范,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指导、监督会员的业务活动,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 第九条对为博物馆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博物馆的设立、变更与终止 第十条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固定的馆址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场所; (二)相应数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资料,并能够形成陈列展览体系; (三)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 (五)确保观众人身安全的设施、制度及应急预案。 博物馆馆舍建设应当坚持新建馆舍和改造现有建筑相结合,鼓励利用名人故居、工业遗产等作为博物馆馆舍。新建、改建馆舍应当提高藏品展陈和保管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 第十一条设立博物馆,应当制定章程。博物馆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博物馆名称、馆址; (二)办馆宗旨及业务范围; (三)组织管理制度,包括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四)藏品展示、保护、管理、处置的规则;

(完整版)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 第1-2 章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答: 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13 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10. 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 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12. 什么是自然选择?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13.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14.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含答案)

石化作用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即化石作用,形成化石。 遗传:遗传物质是基因,基因具有自身复制的能力,能使种在各个世代中保持自身的特性。 变异:同种个体的基因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各个个体之间都有差异,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是个体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 地理隔离: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生殖隔离:居群间由于基因型差异使基因交换不能进行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性态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料,通过遗传积累加强适应环境的差异,促使居群的基因库发生重大变化,为形成新种准备了条件 微进化:由线性分支(如种族分支或新种形成)或种系转换引起的发生在种内乃至新种形成的各种变化 宏进化: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作用下引起的大尺度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变化 成种方式:渐变式,突变式,种的形成方式 种的代谢:在阶段性进化过程中,新种总在旧种的基础上产生,许多旧种被其子种所代替而衰退灭亡 集群灭亡:在一些地质时期,许多门类的生物近乎同时灭绝,使生物界灭绝率突然升高 背景灭绝:地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一些生物灭绝,使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的水平上 生物复苏:大灭绝后的生物群和生态系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环境的不断适应,逐步回复到其正常发展水平的过程 地缝合线:板块相互之间的碰撞和俯冲消减能留下其拼合碰撞的标志。 蛇绿岩套:由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放射虫硅质岩,软泥)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磨拉石沉积: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以大量的砂,砾岩(红色的)为主,即为磨拉石沉积。 复理石建造:沉积建造的一种类型。形成于一个地槽演化的晚期阶段,造山作用主幕发生之前,由毗邻隆升山区快速侵蚀提供物源,而在槽地内沉积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的沉积岩系。 群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 生物链:一定的环境范围内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指相化石: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 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特定的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瓦尔特相率: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地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大意是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和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相标志:能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特征。 小间断:指在沉积过程中比较短的间断,出现在一套连续的地层中。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分为总则、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出境、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共45条。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促进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等活动以及古生物化石进出境,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古猿、古人类化石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依照国家文物保护的有关执行。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的博物馆、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收藏单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给国家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其所有权。 第四条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成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推荐的专家组成,承担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的拟定、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咨询、古生物化石发掘申请的评审、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进出境的鉴定等工作,具体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按照在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 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下列古生物化石,应当

辽宁古生物化石群

辽西古生物化石——辽西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惜生物化石富集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远在一亿五千万年至一亿二千万年前,中生代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的辽西,到处山清水秀,湖流变地,草木葱茏,万物繁盛,但由于一次次的火山喷发导致大量的生物集群消亡,并且很多落入水中迅速被火山灰埋葬沉积,变成了化石。 辽西一带的古生物化石分布最广,埋藏数量最大,生物数量最大,生物种类最多,化石保存最精美,科研价值最高,几乎每一种新发现都另古生物科学家惊叹不已。应该说,地层中广泛分布的古生物化石是最精美、最生动的语言,辽西的古生物化石记录在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的渐变和突变的各种地质事件,为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物证。 目前在辽西境内发现的鸟化石,数量已逾千枚。各种古脊椎动物近于原位埋藏,保存完好,形态逼真。除骨骼等硬体部分完整保存外,相当多的化石还较完整地保存了包括羽毛在内的皮肤印痕、胃脏残余物和其他软体组织,为生物的进化及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除鸟类化石外,又相继发现了数十件带毛的恐龙化石,表明了恐龙类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此外还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翼龙类、双壳类、昆虫类、植物类等门类众多的化石。特别是1998年,在辽西距今1.45亿年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代表了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的出现,它较往国际公认的最早被子植物出现的时期要早1500万年以上。这一系列珍贵而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震惊了世界,引起了国际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辽西的化石主要保存于至今1.5亿——1.2亿年前的地层中,这一时期正是生命进化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科学家们指出,辽西的古生物化石“解决了演化问题的世界悬案,在鸟类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方面,无疑是窥视大自然奥秘的一扇天窗”。美国著名古鸟类专家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考察过辽西化石产地后,称赞说:“这些沉积和这些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1996年以来,已有美、加、英、德、法、日等5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古生物家前来辽西考察,国内的专家也已达几千人次。辽西已成为全球古鸟类、古生物研究的中心,是世界的化石宝库,也成为众多科学家、学者以及化石爱好者、收藏者神归梦萦的地方。

生态足迹概述

生态足迹概述 摘要:伴随着我国汽车产量和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产业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与能源压力。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好目前的“环保压力"和“能源供应”两大命题是关键。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是一种定量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生态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等各个层面的生态足迹、承载力、能源与环境指标研究中。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可以将我国汽车产业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转化为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将这种压力定量化、形象化,便于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汽车产业,生态足迹,情景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motor output and population,there’s no doubt that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pressure from environment and energy.In order to realize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 and energy issues must be consciously and wisely solved.Ecological footprint(EF)model which has been paid worldwide auention can be used to quantificationally analysis the degr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put into research areas com:eming 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capacity,an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dexes.By means of EF model we Call transform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and the Oatlalt of green house gases of China’S motorcar industry into areas of bi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o,the pressure canbe quantifiedand visualized,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US analyze and study. Keywords:motorcar industry in China,ecological footprint,scenario analysis 1背景 汽车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政府支持的研究课题。至2007年末,全国汽车产量达888.24万辆,比2006年增长22.1%,其中轿车479.77万辆,增长24%。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2006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I万辆,增长20.8%。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民用轿车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增长32.5%。目前中国每千人拥有不到50辆汽车,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20辆,美国为750辆,中国的整体汽车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2006花都汽车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2000年我国机动车燃油消耗量占石油销量的I/3左右,耗能仅次于建筑,预计2010年汽车油耗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上升到43%,2020年达57%,比重上升到第一位的速度菲常迅速。同时,机动车成为产生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重要的污染源.如果按照现有经济发展模式运行,要想维持汽车产业的稳定运转,必然要消耗巨大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某些重要资源长期依赖进口,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而且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绔合利用水平较低。 据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生产一辆轿车平均消耗钢材0.896吨.有色金属0.12吨。面对我国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如何解决汽车原材料来源问题和报废汽车处理问题,是我国汽车产业要面对的现实。 1.1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的概念是由加拿大教授Willianm Rees首先提出的。他将地球上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地域分为6种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森林、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面积,它是从土地面积的角度建立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第二,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转化成相应的生态生产力土地面积。目前国内外生态足迹分析大都是基于国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自然保护 【发文字号】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5.26 【实施日期】2017.07.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58号)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7年5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5月26日 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2017年5月26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以下简称澄江化石地)的保护、利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澄江化石地的保护范围划分为两级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面积为5.12平方公里; (二)二级保护区为遗产地以外的缓冲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 第四条澄江化石地的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澄江化石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并按照规定对澄江化石地保护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玉溪市人民政府、澄江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补偿机制,将澄江化石地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澄江化石地保护所需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澄江县人民政府以及右所、九村、海口等镇人民政府负责行政区域内澄江化石地的有关保护工作。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的澄江化石地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澄江化石地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按

(整理)古生物化石鉴定.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一)四射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Tachylasma Grabau ,1922(速壁珊瑚) 小型阔锥状单体,隔壁作四分羽状排列,对部隔壁较主部多。二个侧隔壁和二个对侧隔壁在内端特别加厚,形成棍棒状。主隔壁萎缩,主内沟明显。二级隔壁短,横板上凸,无鳞板。(图4-4,1) Hexagonaria Gurich ,1896(六方珊瑚) 复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一级隔壁伸达中央,横板分化为轴部与边部,轴部横板近平或微凸(图4-4,2)。中一晚泥盆世。 Kueichouphyllum Yu ,1931(贵州珊瑚) 大型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长为一级的1/3—2/3。主内沟明显。鳞板带宽,鳞板呈同心状。横板不完整,向轴部升起(图4-4,7)。早石炭世。 Lithostrotion Fleming ,1828(石柱珊瑚) 复体多角块状或丛状。隔壁较长,具明显中轴。横板呈帐蓬状,有的在横板带的边缘有具水平的小横板。鳞板小,鳞板带一般较宽(图4-4,3)。早至晚石炭世。 Wentzellophyllum Hudson ,1958(似文采尔珊瑚) 复体块状,个体呈多角柱状,具蛛网状中柱。边缘泡沫带宽,泡沫板较小而数目多。横板向中柱倾斜,与鳞板带的界线不明显(图4-4,6)。早二叠世。 Calceola Lamarak ,1799(拖鞋珊瑚) 单体,拖鞋状,一面平坦,一面拱形。具半圆形萼盖。隔壁为短脊状,位于平面中央的对隔壁凸出。体内全为钙质充填,少数具稀疏上拱的泡沫鳞板(图4-4,10)。早—中泥盆世。

(二)横板珊瑚亚纲化石代表Cystiphyllum 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珊瑚,外形锥状或柱状。体内充满泡沫板。隔壁短刺状,发育于个体的周边部分及泡沫板上,泡沫板带与兆沫状横板带界线不清(图4-4,5)。志留纪。 无图Waagenophyllum 卫根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具中柱,横板泡沫状,向中心陡倾,横板带窄。P Polythecalis(多壁珊瑚),块状复体,个体多为不规则的多角状,外壁常部分消失。具边缘泡沫带,泡沫带内缘占隔壁相接处有明显的“内墙”,为隔壁加厚形成。中柱典型,边缘泡沫板凸度大,横板向中心下倾(图4-3,5)早二叠世。 Favosites Lamarck,1816(蜂巢珊瑚)各种外形的块状复体。个体多角柱状,体壁常见中间缝。联结孔分布在壁上(壁孔),具1—6纵列。隔壁呈刺状或瘤状(图4-4,11)。志留纪至泥盆纪。 Hayasakaia Lang Smith et Thamas,1940,emend Sokolov,1947(早坂珊瑚)复体丛状,由棱柱状或部份呈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由联结管相联。联结管呈四排分布在棱上。横板完整或不完整,凸或倾斜状。边缘有连续或断续的泡沫带(图4-4,8)。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