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五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
- 格式:ppt
- 大小:6.68 MB
- 文档页数:95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4)磷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
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2CO3 + Ca(OH)2CaCO3 + 2H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RCHNH2COOH+ HClNH3ClR CHCOOH+ NaOH + H 2ORCHNH 2COOH R CH NH 2COONa(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土壤胶体 M +HCl 土壤胶体 H +MCl对碱缓冲:土壤胶体 H +MOH 土壤胶体 M +H 2O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O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农业_、交通_、和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B C D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B C D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2+ hν + O(2)2 + hν + 或2 + hν H + 2(3)3 + hν + 2(4)H2+ hν H + 或H2+ hν H2 +(5)3X + hν 3+ X2、大气中的2可以转化成3、3和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O3)22O3 + 22H2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1 ++ O3O2 +O2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爱根核模、积聚模、_粗粒子模。
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
1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2_、4、、_氯氟烃等。
11、11和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3和2。
1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湍流的影响。
1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飘尘_、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1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_、热层和逸散层。
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化学一、环境问题二、环境化学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二、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表1-1环境化学分支学科划分注:①“环境生态学也可列为平行的另一个分支学科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一、大气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二、辐射逆温层三、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四、大气稳定度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一、光化学反应基础1 光化学反应过程 2 量子产率 3 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二、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1.大气中HO和HO2自由基的浓度2.大气中HO和HO2的来源3.R、RO和RO2等自由基的来源三、氮氧化物的转化1 大气中含氮化合物2 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四、碳氢化合物的转化1 大气中主要的碳氢化合物2 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反应表2-3 HO、O与烷烃反应的速度常数五、光化学烟雾1 光化学烟雾2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3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六、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1 二氧化硫的气相氧化2 二氧化硫的液相氧化 3 硫酸烟雾型污染表2-6 伦敦型烟雾与洛杉矶烟雾的比较七、酸性降水 1 降水的PH 2 降水PH的背景值 3 降水的化学组成4 酸<a name=baidusnap0></a>雨的</B>化学组成5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表2-7 世界某些降水背景点的pH值表2-8 国外部分地区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注:本表摘自唐孝炎,1990。
表2-9 国内部分城市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表2-9 国内部分城市降水化学成分(μmol/L) 注:本表摘自唐孝炎,1990。
表2-15 我国部分地区降水酸度和主要离子含量(μmol/L)表2-16 降水中离子浓度比较注:本表摘自王晓蓉,1993。
①北京和天津城区数据平均值。
②重庆铜元局和贵阳喷水池数据平均值。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hν NO + O·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hν H· + NO23HNO3 + hν HO· + NO24H2CO + hν H· + HCO·或 H2CO + hν H2+ CO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为HNO3、N2O5和N2O3;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O3 + CH2== CH2H2CO+H2COOCH2O3CH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3 O2+ ClO·ClO· +O O2+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温和地形逆温_;9、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离子强度_有关;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_;11、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2_、_CH4_、_CO_、_氟氯烃_;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3_和_CF2ClBr_;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层;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2_和_颗粒物_引起的;18、大气中CH4主要来自_有机物的厌氧发酵_、_动物的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的排放;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SO42-_、_NO3-_、_Cl-_、_HCO3-_;二、选择题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式 D地理地势2、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ACD的光离解;A O3 B H2CO C H2O2D HNO23、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A ROB R自由基C H2O D HO24、酸雨是指pHC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A <B <7.0C <D <5、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A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A O3 B NO2C 碳氢化合物D SO26、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D;A 寒冷的夜间B 多云的冬季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7、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C氧化;A O2 B OH C O3D高价金属离子8、SO2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B的效果最好;A O3氧化 B 催化氧化 C H2O2氧化 D 非催化氧化9、气溶胶中粒径Dm的颗粒,称为飘尘;A >10B <5C >15D <10三、问答题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主要成分: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为主成因:酸雨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迁移过程、成云成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均相或非均相化学反应等;酸雨的危害:a.使水体酸化,造成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紊乱;b.使森林大片死亡;酸雨侵入树叶气孔,妨碍植物的呼吸;c.造成土壤矿物质元素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化,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d.使土壤的有毒金属溶解出来,一方面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造成有毒金属迁移;e.腐蚀建筑物、文物等;2、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3、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CO2起单向过滤器作用,可吸收地面辐射出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即温室效应;4、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一、填空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HCO 3- +2 CO 3 2- + OH - — H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 表面吸附 、 离子交换吸附 和 专属吸附3、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 挥发 、 吸附 、 水解 、光解和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4、环境中某一重金属的毒性与其_游离金属浓度_、_配合作用_和_化学性质_有关;5、当水体pH 处于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产物是_CH 3Hg +_;6、_总氮_、_总磷_和_溶解氧_常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7、水体的自净作用可分为_物理自净_、_化学自净__和_生物自净_.8、碳水化合物生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_葡萄糖_,在氧气充足时,能进一步分解为_CO 2、水_;9、影响胶体微粒聚沉的因素有粒度、浓度、温度、水体pH 及流动状况,带相反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10、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式有_F 型_、__L 型_两种方程;其中_ L 型_可求饱和吸附量11、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__Kow__表示;二、选择题1、海水中Hg 2+主要以___C____的形式存在;A HgOH 2, HgCl 2B HgCl 2, HgCl 3-C HgCl 42-D HgCl 3-, HgCl 42- 2、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___B___时,鱼类会死亡;A >LB < mg/LC >0D > mg/L3、当前最简单,也较流行的是将金属划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溶解态是能通过__C___um 孔径滤膜的部分; A B 0.22 C D4、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___B___;A Na +>Mg 2+>Ca 2+ HCO 3->SO 42->Cl -B Ca 2+>Na +>Mg 2+HCO 3->SO 42->Cl -C Na +>Ca 2+>Mg 2+ Cl ->HCO 3->SO 42-D Na +>Mg 2+>Ca 2+Cl ->SO 42->HCO 3-5、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___A___;A HgCH 32B HgOC HgD Hg 2Cl 26、影响水环境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 BCD ; A 溶解氧含量 B 颗粒物粒度 C 温度 D pH三、问答题1、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毒性取决于游离或水合金属离子浓度,而非重金属总浓度;大部分稳定金属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态毒 性较低除脂溶性金属配合物外;进入水体后,迅速转入沉积物中;2、 某冶炼厂含铅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河水中,测得排污口附近河水中铅的含量为~L,而在下游500米处河水中铅含量仅为3~4μg/L ,请解释其原因;3、 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一、分配作用吸附 :Lambert 研究了农药在土壤-水间的分配,认为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范围内其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成正比;Karickhoff 研究了芳烃和氯代烃在水中沉积物中的吸着现象,发现当颗粒物大小一致时其分配系数与有机质的含量成正相关;即,沉积物对非离子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为直线关系;二、挥发作用:许多有机物,特别是卤代脂肪烃和芳香烃,都具有挥发性,从水中挥发到大气中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加速,如CH 2Cl 2等; 挥发作用是指有机物质从溶解态转向气态的过程;挥发速率与有毒物的性质和水体特征有关;三、水解作用:1.水解作用是有机物与水之间最重要的反应;在反应中,化合物的官能团X -和水中的OH -发生交换:影响水解速率的因素在任一水溶液中,总有H2O 、H+和OH-,所以有机物的水解速率是其中性水解H2O 、酸催化水解H+和碱催化水解OH-的速率之和;四、光解作用:光解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因为它不可逆的改变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污染物的光解速率依赖于许多化学和环境因素,其中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的辐射;光解过程一般可分为三类: a.直接光解 b.光敏化反应 c.光氧化反应五、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水环境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代谢速度快;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微生物的降解酶,微生物能合成各种降解酶,酶具有专一性,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其灵活的代谢控制机制而降解转化之;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4、 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5、试解释用BOD 5、COD Cr 评价水环境质量时会掩盖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风险;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一、 填空1、土壤具有 缓和其酸碱度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土壤的缓冲性能;2、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_土壤矿物质_、_土壤有机质_,两者占土壤总量的_91%-100%_;3、在旱地土壤中,镉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CdCO3_;3、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与重金属的_种类及其存在形态_及土壤的类型、_施肥_、_植物种类和生长发育期__有关;4、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可分为_静电吸附_、_离子交换吸附_和_专属吸附_;5、土壤中有多种无机氨,其中NH4+和_NO3-_是植物摄取的主要形式;6、土壤中的大部分是有机氮,约占总氮的_90_%,有机氮能变成无机氮的过程叫做_矿化过程_;7、土壤中砷以三价或五价状态存在,其存在形态可分为可溶性砷、吸附、代换态砷及难溶态砷,可溶态砷主要为________和_______,一般占总砷的5~10%;8、土壤中铬是以__CdCO3______、__Cd3PO42______、___CdOH2_____、___Cd______四种形态存在;9、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受到__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__土壤紧密度__、吸附及生物、化学降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0、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壤动物、_土壤微生物_和__细菌__组成的生物群体;11、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_增强__;12、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adsorption包括_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_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13、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二、选择题1、以下 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A 盐度升高B pH降低C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 改变氧化还原条件;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 ABC ;A 树脂B 腐殖酸C 腐黑物D 矿物质3、腐植质胶体是非晶态的无定形物质,有巨大的比表面,其范围为___A_____;A 350-900m2/gB 650-800m2/gC 100-200m2/gD 15-30m2/g4、在土壤中,下列离子 C 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A Ca2+B Na+C Fe3+D H+三、问答题1、什么是土壤污染如何判别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是怎样自净的2、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3、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4、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举例说明其原理;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一、填空1、被动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2、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温度、 pH 和抑制剂 ;3、苯并a芘的致癌机理主要是形成芳基正碳离子,与DNA 碱基中的氮或氧结合,使之芳基化,导致DNA基因突变;4、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5、碳原子数大于1的正烷烃,其微生物降解的途径有三种:通过烷基的末端氧化和次末端氧化、双端氧化 ;二、多项选择1、甲烷发酵是指有机酸、醇等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被转化为 ABCD ,进而经产甲烷菌作用产生甲烷;A 乙酸B 甲酸C 氢气D 二氧化碳2、下列烃类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B ;A 环己烷B 苯C 己烷D 己烯3、下列芳香族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B ;A 苯酚 B二氯甲苯 C 苯胺 D 苯甲酸4、LD表示的是 C ;50A 半数有效剂量B 半数有效浓度C 半数致死剂量D 半数致死浓度 5、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 M2, 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M1+M2, 这种联合作用属于 D ;A 协同作用B 相加作用C 独立作用D 拮抗作用三、简答题1、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化作用机理;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一、填空1、PAH 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 光解 和 氧化 ;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 土壤 和 海底沉积物 ;3、含氢卤代烃与 HO 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5、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性大的 作为 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称之为优先污染物;6、Hg 的生物甲基化途径是:辅酶甲基钴氨素把 CH 3- 传递给Hg 2+CH 3Hg +,本身变为 水合钴氨素 ,后者再经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钴氨素,最后,辅酶 / 甲基四叶氢酸将 CH 3+ 转于五配位钴氨素,完成甲基钴氨素的再生,使Hg 的甲基化继续进行;二、多项选择1、下列砷化合物中,无毒性的是 CD ;A As 2O 3B CH 3AsOOH 2C CH 33AsO DCH 33As + CH 2COO - 2、下列多氯联苯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D ;A 联苯B 四氯联苯C 三氯联苯D 六氯联苯3、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 B ,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A 疏水基团B 亲水基团C 吸附作用D 渗透作用三、问答题1、为什么Hg2+和CHHg+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32、简述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3、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作业习题:● 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讨论习题:● 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思考题:●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作业习题:●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23H CO ⎡⎤⎣⎦、3HCO -⎡⎤⎣⎦和23CO-⎡⎤⎣⎦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 请导出总酸度、2CO 酸度、无机酸度、总酸度、酚酞酸度和苛性酸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碳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 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
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 ,1.08mmol/L )● 具有2.00×10-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23H CO ⎡⎤⎣⎦、3HCO -⎡⎤⎣⎦、23CO-⎡⎤⎣⎦和-OH ⎡⎤⎣⎦的浓度各是多少?(*23H CO ⎡⎤⎣⎦=4.49×10-4mol/L 、3HCO -⎡⎤⎣⎦=2.00×10-3mol/L 、23CO-⎡⎤⎣⎦=9.38×10-7mol/L 和-OH ⎡⎤⎣⎦=1.00×10-7mol/L )● 若有水A ,pH 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 ,水B 的pH 为9.0,碱度为0.80 mmol/L ,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 值为多少?(pH =7.58)● 溶解1.00×10-4mol/L 的()33Fe NO 于1L 具有防止发生固体()3Fe OH 沉淀作用所需最小H +⎡⎤⎣⎦浓度的水中,假定溶液中仅形成[]2Fe OH +和[]2Fe OH +,而没有形成[]422Fe OH +。
《环境化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和在环境中的。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 hν+(2)HNO2 + hν +或HNO2 + hν +(3)HNO3 + hν +(4)H2CO + hν + 或H2CO + hν +(5)CH3X + hν +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O3 + CH2 == CH2H2CO+H2COO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方式有和。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O3O2 ++O O2 +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______。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第⼀章绪论⼀、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物的三⽅⾯,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物迁移三种⽅式。
4、⼈为污染源可分为_⼯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物三种。
⼆、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壤的盐碱化 D噪声A _污染⽔体后引起的 2、五⼗年代⽇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CdB HgC PbD As 3、五⼗年代⽇本出现的⽔俣病是由_B__污染⽔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 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章⼤⽓环境化学⼀、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程式:(1)NO + hν NO + O 2(2)HNO+ hν HO + NO 或HNO+ hν H + NO 2 2 2(3)HNO+ hν HO + NO 3 2(4)HCO + hν H + HCO 或HCO + hν H + CO 222(5)CHX + hν CH + X 332、⼤⽓中的NO可以转化成 HNO 、 NO和 HNO 等物质。
23333、碳氢化合物是⼤⽓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烯在⼤⽓中与O的反应机理如下: 3CH(O)CH 232第 1 页共 10 页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CH == CH HCO+HCOO O322225、⼤⽓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式有和湿沉降两种。
⼲沉降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 O + ClO 32ClO +O O + Cl 27、当今世界上最引⼈瞩⽬的⼏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污染所引起的。
《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a.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b. “三致”化学污染物c.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硝酸盐、硝酸和亚硝酸盐。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
6、大气中的重要自由基有HO•、HO2•、RO•、RO2•、RC(O)O2•等。
7、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O、N2O、CH4、C2H2Cl2、CCl4等,其中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是CO2。
8、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9、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风、湍流、浓度梯度。
10、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1、硫酸型烟雾为还原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氧化型烟雾。
12、大气中CH4主要来自厌氧细菌、燃料燃烧、水稻田的排放。
填空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链终止;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的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17.导致水俣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等官能团;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值在至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H2CO3、HCO3-;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习题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第⼀章绪论⼀、名词解释: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环境效应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选择题1.属于环境物理效应的是。
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年代⽇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 ___污染⽔体后引起的。
A. CdB.HgC.Pb D .As3.五⼗年代⽇本出现的⽔俣病是由__ ____污染⽔体后引起的。
A.CdB. HgC.PbD.As4.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光化学烟雾B. 臭氧层破坏C. 酸⾬D. 温室效应5.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 __定为“世界⽔⽇”,提醒⼈们注意⽔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A. 4.22B. 3.28C. 3.22D. 6.22三、填空题1.世界环境⽇为,国际保护O3层⽇为。
2.环境化学主要包括、、。
3.世界上曾发⽣过的⼋⼤公害事件是、、、、、、、。
4.当今世界上最引⼈瞩⽬的⼏个环境问题、、等是由⼤⽓污染所引起的。
5.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物的三⽅⾯,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6.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式。
7.⼈为污染源可分为、、和。
8.环境效应按污染物引起的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和。
9. 是迄今历史上最⼤的⽯油⽕灾及海洋⽯油污染事故,也是⼈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次环境污染。
10.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为取决于它们的和在环境中的。
四、问答题1.当前⼈类⽣存⾯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2.环境化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各是什么?3.简述环境化学的特点。
4.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第⼆章⼤⽓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热岛环流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温室效应⼆次污染物⼆、填空1.⼤⽓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
2.碳氢化合物是⼤⽓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式有和。
4.导致降⽔酸性的主要物质是,其次是,还有有机酸等其他酸类。
5.许多⼤⽓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