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实习5 岩屑砂岩
- 格式:ppt
- 大小:16.42 MB
- 文档页数:42
第1篇一、实验背景岩石是构成地球表面的基本物质,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岩石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结构和演化过程。
本次实验实训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岩石的观察、描述和对比,加深对岩石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识别和区分岩石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认识和区分常见岩石的类型。
2. 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3. 学会使用岩石鉴定工具,如放大镜、硬度计等。
4. 通过实验实训,提高观察、分析和记录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样品。
2. 实验工具:放大镜、硬度计、显微镜、岩石切片、岩石鉴定手册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岩石样品的观察与描述- 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
- 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表面纹理和构造。
- 记录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2. 岩石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将岩石样品切割成薄片,制作成岩石切片。
- 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切片的内部结构,如矿物组成、晶体形态等。
3. 岩石的硬度测试- 使用硬度计测试岩石的硬度。
- 将硬度测试结果与已知岩石的硬度值进行对比,确定岩石的类型。
4. 岩石的密度测量- 使用密度计测量岩石的密度。
- 记录测量结果,并与已知岩石的密度值进行对比。
5. 岩石的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岩石切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了解岩石的化学组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岩石样品的观察与描述- 花岗岩:颜色为灰色或肉红色,质地坚硬,结晶颗粒较大,呈块状结构。
- 玄武岩:颜色为黑色或深灰色,质地坚硬,呈玻璃质结构。
- 砂岩:颜色多样,质地坚硬,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呈砂粒状结构。
- 页岩:颜色为灰色或黑色,质地较软,呈层状结构。
- 石灰岩:颜色为白色或灰色,质地较软,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呈层状结构。
2. 岩石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花岗岩切片:矿物颗粒明显,晶体形态清晰,主要为长石、石英和云母。
标题:工程地质三大岩类实习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了工程地质实习中关于三大岩类的观察、认识和分析。
实习过程中,我们对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掌握了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通过实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中的岩石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实际工程中的岩土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掌握三大岩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特征和区别,提高我们对工程地质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为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地点为我国某工程地质实习基地。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一)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河流、湖泊、海洋中沉积物堆积、压缩、胶结而成的岩石。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沉积岩的层理构造、颗粒组成和化石等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沉积岩的层理清晰,颗粒大小不一,含有化石等特征。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沉积岩的厚度和颜色等参数,进一步加深了对沉积岩的认识。
(二)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火成岩的岩相学特征,如矿物组成、结晶程度、岩浆侵入和喷出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火成岩具有明显的结晶颗粒,矿物组成多样,颜色鲜艳。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火成岩的产状和分布规律,为今后的工程地质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受到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变质岩的矿物共生、变形构造和质变等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识到变质岩的矿物晶体较大,结构紧密,表面光滑。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变质岩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今后的工程地质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大岩类的特征和区别,提高了我们对工程地质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实习还让我们认识到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沉积岩石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沉积岩石学;英文名称:Sedimentary Petrology课程编码:131031学分:5分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适应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普通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执笔人:何幼斌审订人:李维锋、胡明毅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沉积岩石学》属于学科基础课。
沉积岩的分布面积很广,大陆表面约有75%的面积被沉积层覆盖,大洋底几乎全部被沉积物和沉积岩所覆盖。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特征、生成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
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鉴别沉积岩的基本技能,学会开展沉积相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沉积岩石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后进行油区岩相古地理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沉积学的概念(重点);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沉积岩石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6学时)本章重点是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岩的分类。
第一节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来源母岩的风化作用及其风化产物类型,碎屑岩的矿物成熟度概念及其研究的地质意义,风化壳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地质意义第二节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空气、冰川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第三节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溶解物质(胶体溶液、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及其二者关系;正常沉积和事件沉积的概念及关系第四节沉积期后变化沉积后作用概念、基本类型、特征及其阶段划分第五节沉积岩的分类第三章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6学时)本章重点是层理、波痕第一节绪论研究沉积岩构造和颜色的意义,沉积构造分类第二节物理成因的构造流动成因的构造、侵蚀成因的构造、同生变形构造、暴露成因的构造第三节化学成因的构造结晶构造、压溶构造、结核第四节生物成因的构造生物遗迹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生物生长构造、植物根痕第五节沉积岩的颜色第四章陆源碎屑岩(10学时)本章重点与难点:碎屑岩的成分与结构、砂岩分类第一节碎屑的物质成分碎屑物质(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化学沉淀物质;碎屑岩的化学成分第二节碎屑岩的结构碎屑岩的结构组分(碎屑颗粒、杂基、化学胶结物、孔隙)的概念及各结构组分的特点;碎屑岩的胶结类型、颗粒支撑性质;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概念及研究的地质意义第三节砾岩和角砾岩砾岩的一般特征,砾岩的分类,砾岩主要成因类型的特点,砾岩研究方法和意义第四节砂岩及粉砂岩砂岩的一般特征,砂岩的分类,各类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特点及其形成环境,通过砂岩资料研究物源区构造背景,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第五节粘土岩粘土岩的一般特征,粘土岩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粘土沉积物的沉积后变化及其与油气关系第五章火山碎屑岩(1学时)火山碎屑岩的概念及岩石的一般特征,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各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其识别标志第六章碳酸盐岩(8学时)本章重点是与难点: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石灰岩的分类、白云岩的生成机理第一节碳酸盐岩概论碳酸盐岩岩石学研究新进展,碳酸盐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组分特点,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
《晶体光学与岩石学》实验教学大纲(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选修,总计72学时,其中实验42学时)第一篇晶体光学教学大纲(总计3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一、教学思想晶体光学主要是研究可见光通过透明晶体所产生的一些光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本大纲按照“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激励创新、体现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阐明在偏光显微镜下研究鉴定透明矿物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熟悉一些常见造岩矿物的光学性质,学会使用“岩性矿物学”等工具书,为学习岩石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根据晶体光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授课安排30学时,其中讲课10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具体进度依次安排如下: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三、考试方式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实习一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及矿物颗粒大小、含量的测定一、预习内容:偏光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及矿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二、目的要求:1、熟悉偏光显微镜、学会偏光显微镜的一般调节与校正。
2、掌握矿物颗粒大小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三、实习内容:1、偏光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节2、矿物颗粒大小及含量的测量3、用目测法测量矿物的含量四、课外作业:1、反复练习对光、准焦及校正中心。
2、进一步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3、练习在薄片中目估矿物的百分含量,测定矿物颗粒的大小。
实习二颜色和多色性的观察,解理及解理夹角的测量一、预习内容:矿物颜色和多色性的原理解理夹角的测量方法。
二、目的要求:1、观察颜色和多色性2、熟悉解理等级,学会解理夹角的测量方法。
三、实习内容:1、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2、颜色、多色性及吸收性的观察3、解理的观察及解理夹角的测量四、课外作业1、黑云母、电气石、普通角闪石各有几个主色?从实习中总结出各矿物的颜色及颜色浓度。
2、写出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磷灰石解理完善程度、组数。
3、根据实测写出角闪石、透辉石的解理夹角。
五、思考题1、角闪石具两组完全解理,为什么在岩石切片中有时见一组解理?有时见两组解理?有时却不见解理?2、测量解理夹角时,为什么要选用定向切面?这种切面有何特征?在镜下如何找寻?实习三突起等级及折光率高低的比较一、预习内容矿物切片的边缘特征。
砂岩以及粉砂岩描述要点(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实验五砂岩和粉砂岩的描述(2学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砂岩和粉砂岩标本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2.掌握砂岩及粉砂岩的粒度分类及成分分类,学会正确命名,初步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实验内容观察和描述各种砂岩及粉砂岩标本。
三、实验指导(一)砂岩和粉砂岩观察及描述的一般程序1.岩石的颜色2.岩石的结构3.岩石的成分4.岩石的沉积构造特征5.成岩后生变化6.命名7.岩石成因(二)砂岩和粉砂岩手标本的观察描述内容及方法1.岩石的颜色:砂岩和粉砂岩的颜色反映其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必须认真描述新鲜面的原生色,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
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的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白色、黄灰色等。
2.岩石的结构(1)观察碎屑颗粒的结构,如粒度、形状、表面特征。
①目估各粒级占碎屑总量的百分含量(即将碎屑颗粒总含量视为100),按粒度结构分类命名原则给予结构命名并确定分选性。
②观察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分主次描述,如主要为次棱角状的,个别为圆状。
如果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描述为次圆状-次棱角状。
另外球度、形态及表面特征明显的、有意义的也应描述。
(2)观察和描述填隙物的结构杂基多为细粉砂和粘土,尤其是粉砂岩中粘土含量就更多些,标本上可见比较疏松而碎屑颗粒突出。
如果粘土重结晶则较硬,对砂岩而言,尤其要认真估计含量,因杂基含量<15%者为净砂岩,>15%者为杂砂岩。
胶结物的结构用肉眼则不易识别,需在显微镜下观察。
(3)观察和描述胶结类型。
3.岩石成分(1)观察和描述碎屑颗粒成分①岩屑的种类及其含量。
对于砂岩,当因颗粒小于能分辨岩屑种类时,即目估岩屑总含量,待磨薄片后详细鉴定。
②主要碎屑矿物的特征及含量对主要碎屑矿物应描述肉眼鉴定特征并目估百分含量,为正确定名提供矿物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