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斗城说的再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55.08 KB
- 文档页数:4
长安历史文化概论听课感想体会和收获引言参加了长安历史文化概论的课程,我深深被这座古城的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所吸引。
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记忆。
本文将分享我对这次课程的感想和收获。
历史的沉淀长安(今天的西安)是中国古代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兴衰变迁。
从周、秦、汉到唐,长安一直是帝王之都。
课程中,教授详细介绍了长安城的规划布局,如何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当时社会的秩序。
了解到长安城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文化的交融长安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
课程中介绍了长安如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熔炉,佛教的传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通过长安这个窗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文化的交流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性。
人文的精神课程还深入探讨了长安的人文精神,包括对诗人、画家等文化人物的介绍,以及他们的作品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情感。
通过这些文化人物的故事,我感受到了长安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长安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我的收获通过这次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关于长安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文化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长安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后人的努力。
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更加珍惜和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结语长安历史文化概论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见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我希望未来有机会能深入研究长安,亲身体验那里的文化与历史,继续探索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
第一章测试1.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发展平衡B:面积较大C:小国寡民D:较为统一答案:C2.城市是早期古代国家的历史缩影,是国家最集中的物化形式。
A:对B:错答案: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
A:马克思B:恩格斯C:黑格尔D:尼采答案:B4.1950年,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提出的“梁陈方案”得到了采纳。
A:对B:错答案:B5.良渚遗址的重大发现不包括()。
A:巨型城址B:大型宫殿C:高等级墓葬D:大型青铜器答案:D6.记载了“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文献是()。
A:《吕氏春秋》B:《战国策》C:《周礼》D:《韩非子》答案:C7.完全按照“法天象地”的思想来设计的都城是()。
A:秦咸阳B:鲁国曲阜C:赵国邯郸D:齐国临淄答案:A8.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布局包括()。
A:农业区B:居住区C:制陶区D:墓葬区答案:BCD9.唐长安城内的外来宗教只有佛教。
A:错B:对答案:A10.唐乾陵现位于()。
A:河南B:山西C:河北D:陕西答案:D第二章测试1.半坡遗址有专门的氏族公共墓地。
A:对B:错答案:A2.姜寨遗址可分为()个建筑组群。
A:5B:4C:6D:3答案:A3.城头山祭台的发现表明大溪文化时期,农业定居更加稳定,氏族和家族规模扩大,社会分化现象产生,出现了社团的祭祀行为。
A:对B:错答案:A4.良渚古城内城宫殿区包括()。
A:反山B:瑶山C:皇坟山D:莫角山答案:CD5.良渚古城内城面积约为()万平方米。
A:200C:300D:400答案:C6.陶寺遗址墓地出土的三件“重器”是()。
A:特磬B:龙纹陶盘C:鼍(tuó)鼓D:后母戊鼎答案:ABC7.陶寺遗址为代表的陶寺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
A:对B:错答案:A8.石峁古城东城门门道有()间“门塾”。
A:7B:5C:6D:4答案:D9.在石峁古城墙体中发现了()。
《周礼·考⼯记》与秦汉都城规划制度的联系探究2019-10-29[摘要]城市规划是近代兴起于西⽅城市地理学领域⾥的⼀个常见概念。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对城市规划的问题进⾏思考,并总结出理想的城市模型。
《考⼯记》中“匠⼈建国”即是先⼈针对理想城市模型所概况的⼀些简要的成⽂规范。
本⽂以秦汉两朝都城为例,对《考⼯记》与秦汉都城规划的联系进⾏探讨。
[关键词]《周礼·考⼯记》;秦汉都城规划;联系《考⼯记》是我国最早介绍古代各⼿⼯⾏业“百⼯”技艺的专著。
作者与国别不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先秦齐国的⼿⼯业技艺是诸国中最为发达精湛,故通常认为是“齐国官书”,并由多⼈撰写⽽成。
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司空》篇,以次书补⼊;后刘歆时改《周官》为《周礼》,故亦称《考⼯记》为《周礼·考⼯记》。
(1)⼀、《考⼯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想形态匠⼈营国,⽅九⾥,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朝后市,市朝⼀夫……王宫门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经涂,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制。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周礼·考⼯记》)王城要保持⽅正规矩的形制,每个⽅位的城墙上各置三个门,共⼗⼆门,城内东西南北纵横各设九条街道,每条街道宽度为九轨,天⼦以九为节象征权威,反应了周以来所追求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礼乐和谐。
宗庙与社坛为城内最重要的祭祀建筑,祭祀在古代社会⼀直视为关系国运的⼤事,因此这两组建筑确⽴了天⼦承继先圣与秉受天意合法地位,也是国家可以得到神祗的持续庇佑的象征,分别位于王宫的左右两侧。
宫殿⽅位均坐北向南,“市井(市场)⼀般设于最不吉利的⽅位――北⽅,显⽰贸易与商⼈地位的低微,以及这些⾮⽣产性的经济在农业社会中的次要位置”。
(2)可见,古代都城中各要素的布局和营建都不是随意的,相反它是极其讲究的,是要按照严格规范去操作的。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地域、哪个族群的人,比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更喜欢筑城了。
“无邑不城”,只要是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
学术界也一般把“无邑不城”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个显著特色来加以强调:“城墙是构成都城的基本要素,没有‘城墙’的都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但如果我们说,从二里头文化诞生到汉代,在这两千余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城(都邑)是没有城墙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设防的,你相信吗?“大都无城”,就是我们对汉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概括。
要讲清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城市这个概念。
城市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聚落形态,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国家与前国家社会的关键区分点。
古代城市往往是区域或社会组织的中心,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城就是这类城市的重中之重。
可见城市的本质特征中并不包含城墙,有没有城墙是从空间布局、从有无防御设施角度来说的,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城墙。
考古学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防御设施(城墙),“大都无城”概念的提出,正是出于这样的观察。
关于汉长安城大遗址特区创新发展的思考
邵振宇
【期刊名称】《新丝路:下旬》
【年(卷),期】2022()3
【摘要】汉长安城遗址等级高、规模大,其保护利用及区域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自2012年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成立至今,以世界文化遗产汉长安未央宫遗址为核心的整体区域环境显著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特区也面临着遗址保护资金压力巨大、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
文章分析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有效落实省部共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路,探索针对遗址保护资金、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总页数】3页(P0067-0069)
【作者】邵振宇
【作者单位】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大遗址保护的PRED协调发展案例与模式——基于汉长安城的实证与思考
2.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问题的理性思考--以汉长安城遗址项目的启动实施为例
3.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4.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5.大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的矛盾与协同——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北徐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NO.3,2000关于清代西安城内满城和南城的若干问题吴宏岐 史红帅提 要 本文利用相关史料记载和地图文献资料,研究探讨了清代西安城的重城之制及满城、南城的修筑时间,满城的城墙走向、城墙质量及城门设置,满城的占地规模与内部布局特色,南城的城墙、城门、占地规模与内部布局特色等有关清代西安城的满城和南城的若干问题,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一些空白,并纠正了前人论著中的诸多错误说法。
关键词 清代西安城 满城 南城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重镇,清代西安城的军事化特色较之明代进一步加强,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便是重城结构的更加完善,除西安府的大城之外,城内还修筑有满城和南城,从而使得清代的西安城呈现出府城之内又复套有两个小城的特殊城市形态。
关于清代西安城内的满城和南城,目前学术界尚无系统的研究成果。
本文拟结合相关史料文献记载,对清代西安城内满城和南城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的研究,以裨对于清代西安城的城市形态和内部结构能有一个更为完整清楚的认识。
一 清代西安城的重城之制及满城、南城的修筑时间 在大城之内构筑小城使整个城市形成重城形态以加强其军事防御职能,这是古都西安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西汉长安城有内外两重城垣,外城呈不规则的正方形(俗称“斗城”),城内还建筑有未央宫、长乐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多座宫城①。
隋唐长安城的城市形态更为复杂,共建筑有三道城垣,从北至南依次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②。
在汉唐之间的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虽然不是全国性的都城,但各割据霸主为了自身的安全,也在所据的长安城内兴筑小城、子城和皇城③。
自唐朝末年迁都洛阳以来,曾辉煌一时的长安城失去了全国性政治中心的地位,但其镇扼西北的军事作用并未有太大的削弱,所以城市形态仍然以重城为其基本特征,唐末五代时期的长安城、宋金时期的京兆府城和元代的奉元路城均是外郭城与子城(衙城)并存的“内外二重”形制④,明代西安府城之东北隅也有一座秦王府城⑤。
西汉长安城介绍“汉之故都,高祖七年方修长安宫城,自栎阳徙居此城,本秦离宫也。
初置长安城,本狭小,至惠帝更筑之。
”“按惠帝元年正月,初城长安城。
……九月城成,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九尺,雉高三坂,周回六十五里。
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
”《汉旧仪》曰:“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
地九百七十三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
十二门,九市,十六桥。
”地皆黑壤,今赤如火,坚如石。
父老传云,尽凿龙首山土为城,水泉深二十余丈。
树宜槐与愉,松怕茂盛焉。
城下有池,周绕广三丈,深二丈,石桥各六丈,与街相直。
《三辅旧事》及《周地图》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
”今观城形,信然。
然汉志及班、张二赋皆无此说。
予尝以事理考之,恐非有意为也。
盖长乐、未央,酂侯(萧何)所作,皆据岗阜之势,周二十余里,宫殿数十余区。
惠帝始筑都城,酂侯已没。
当时经营,必须包二宫在内。
今南城及西城两方突出,正当两宫之地,不得不曲突以避之也。
其西二门以北,渭水向西南而来,其流北据高原,千古无改,若取东城正方,不惟太宽,又当渭之中流。
人有至其北城者,言其委曲迂回之状盖是顺河之势,不尽类斗之形。
以是言之,岂后人偶以近似目之也欤?汉高帝自栎阳徙都长安,长安也者,因其县有长安乡而取之以名也。
地有秦兴乐宫,高帝改修而居之,即长乐宫也。
此本秦之离宫,故不立城郭。
至惠帝始大起民丁城之,盖数年而后讫功也。
《皇览》曰:“秦有小城,至惠帝乃始大之。
”理固然也。
凡离宫皆不为城,第有缭垣,张衡《西京赋》曰:“缭垣緜联,四百余里。
”华清宫缭墙周乎丽山,是其例也。
高帝徙都长安,而不即治城,岂其忽于设险,以天下方定,爱惜事力,亦犹怒责萧何之意耳。
唐之禁苑,至为广袤,亦仅有垣墙而已。
李晟平朱泚,自光泰门隤苑垣入,贼伐木塞之,史万顷拔栅而入,无城可攻故也。
《秦汉考古》赵化成,高崇文PDF版阅读时间:2011-1-6至2011-1-21一、秦都咸阳、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自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历经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庄襄王、秦始皇、秦二世共七代。
·墓葬以以前在雍城的“集中公墓制”变作了以一代君王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
据推测,秦孝公可能追随其父葬在栎阳附近陵区,而昭襄王、庄襄王及历代秦君多葬在芷阳陵区(秦惠文王和秦悼武王的陵区尚不知晓),而秦始皇则选择在与芷阳一山之隔的骊山北麓。
·秦都咸阳附近还分布有多处平民墓葬区。
其中面积较大,并且进过较多次发掘的有黄家沟墓地、任家嘴墓地、塔儿坡墓地。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的考古发现1、秦始皇陵:A陵园与陵区:两重城垣,并形成南北长、东西宽的“回”字形陵园;内城墙厚8.3m,外城墙厚14m;内城墙北面有两门,其余东西南各一门,外城墙各面各一门;两重城垣以内遗址遗迹分布密集,多于葬制和葬仪有关,外城垣外遗址遗迹分保护分散,除了兵马俑和马厩坑等特殊设施意外,大多数遗迹属于修建陵墓的从属性遗留。
B坟丘和地宫:坟丘为三层回状阶梯状;墓室(地宫)为口大底小的多级台阶状的竖穴长方坑,长方向墓穴四边皆有斜坡墓道。
测土东侧弹出五条墓道,中间一条长友60m,西侧墓道呈“巾”字形,北墓道有两条。
每条墓道皆有多个大型耳室,埋藏丰富。
-------秦始皇真狠啊,不过确实有意义在,那么多的汞他哪来的怎么炼的呀,再者,怎么做到司马迁说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C寝殿与便殿。
2、陵园内外的陪葬坑A石质甲胄坑(胄zhou,四声,和头盔同义,或者指帝王家族的后代):石铠甲和石头盔都用质地均匀颜色青灰的石灰岩片和铜条编连而成,四领一排有规律地摆放,大小比例按真人而制,非常笨重,应属于明器。
B马厩坑:秦始皇陵的马厩坑主要有两处,一在陵西内外城之间,一在陵园外墙东侧。
前者规模较大,但只有两座,一座是“双门道马厩坑”,一座是“曲尺形马厩坑”。
第53卷第2期2021年4月Vol. 53 No. 2Apr. 20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Xi'an Univ, of Arch. 6 Tech. (Natural Science Edition)DOI : 10. 15986/j. 1006-7930. 2021. 02. 001汉长安“斗城”之说试论武廷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摘要:汉长安“斗城”之说由来已久$体现了中国古代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挖掘中国古代“斗为帝车”观念之内涵$分析未央宫与长乐宫的空间关联$推测汉长安斗城说可能与萧何营建未央宫时附会“斗为帝车”的社会文化有关,揭示出汉长安象 天法地的一种可能空间模式•关键词:汉长安(斗城(象天法地(斗为帝车$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TU-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930(2021)02-0155-05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ment of Chang —n in the Han Dynastyas a city relating to Big DipperWU Tinghai(School of Architecture ,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 Chang'an in the Han Dynasty has long been related to Big Dipper , which embodies the ancient Chinese planning idea of modeling Heaven and Eart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oncept of "Big Dipper as the Emperor's vehicle" , 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iyang Palace and theChangle Pala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atement that Chang'an in the Han Dynasty was a city relating to Big Dipper might result from the social culture of “Big Dipper as the Emperor's vehicle ' when Xiao He built the WeiyangPalace ,which reveals a possible spa:ial model of:he Han Chang'an modeling HeavenandEar:h.Key words : Chang'an in the Han Dynasty ; a city relating to Big Dipper ; modeling Heaven and Earth ; Big Dipper as the emperor's vehicle ; city planning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建都长安, 西汉长安城规划也的深谚开.关于汉长安城,古有“斗城”之说.《长安志》 引《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似北斗”.唐代崔镇作《 斗城赋》曰:“馆倚南山,云霞而上出;城侔北斗,仰星汉而曾披• '[1]宋代宋敏求《长安志》《地图记》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叶廷珪《海录碎事》卷四上《地部下• 城郭门》引《》云:“斗城,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故号为北斗城.”明《》卷 《•北斗城》亦云:“《》: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 斗城.《咸阳诗》:’城斗疑连汉’,:’秦城近斗杓’,’秦城北斗边’. '北斗故临秦’,以此.”秦建明等、李小波认为长 安城市形制与北斗七星、勾陈、北极、紫微右垣星座的星图完全吻合,这是当时天人相应和法天象地文化思想的体现[23].元人李好文《长安志图》不同意长安城仿天象而为,指出地形和河流是造成长安不规则形状的主要原因.贺业5、马正林、王社教、刘庆柱与 毓芳为长安城的不规则形状与当地的地势和河流分布有着密切关系[47].董鸿闻等根据对长 安城测绘指出,如果长安城北墙不顺应河势自东 向西南斜行,东城角为基准,东西一线的话,则城墙西北郊就会落在渭河高水位 线下[8].西汉长安象天设都应当无疑,汉人明确记载 以未央宫比拟天帝所居紫微垣.汉人辛氏《三秦 记》之“未央”条:“未央,一名紫微宫”;东汉张衡《西京赋》云:“正紫宫于未央,表l 阙于阊阖”;东汉班固《西都赋》云:“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 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 方.……徇以离宫别寝,,焕若列收稿日期:2020-11-30修改稿日期:2021-03-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8279,51978360,51978361)第一作者:武廷海(1970—),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规划历史与理论.E-mail : ******************. cn15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3卷宿,紫宫是环”•推测汉长安斗城说可能与萧何营建未央宫“斗为帝车”的关.1斗为帝车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巩%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位,显著而明亮,是古代观象授时的最重要的标志.古人【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的斗形,其中天枢、天璇、天巩、天成斗身,古;玉衡、、光组成斗柄,古.《史记•天》载:斗七星,所谓“旋51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斗,建;杓,自华以西南.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平旦建;魁,海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分阴阳,建四时,行,,,系于斗.分重要.战国文献《鹳冠子•环流》记载斗柄所指方向与的关联:“斗柄东指,天;斗指,天;斗柄西指,天;斗指,天北斗斗柄所指,古代天文学称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指为,称为“月建”,夏历(农历)的月由,“月建”(斗建)的说法在古代古代将北极星视为上帝的象征,环绕北极的北斗则是上帝天下所驾的御辇,即“斗为帝车,中央,”.一年四季由,斗指东,因上帝从东方,《易•》所“帝出乎震”,》在东.图1武梁祠“斗为帝车”画像石Fig.1Part of the stone relief in the Wuliang Temple implying Big Dipper as the Emperor's vehicle战国秦汉时期根据北斗位置的变化来推算时间的分.《汉书•》记载《堪舆金匮》二卷,长期以来为是相地之书,其不然.“”“”,《•经》“行”类中《历》一卷、《历》卷、《历》卷、《地》卷名.“”“”,《京大学藏西汉竹简(伍)》中的《扌甚舆》,是一篇战国时期的堪舆术[10].马王堆汉墓帛书《阴行》甲篇是几方术书的合编,其中为“-[11].国汉的就斗建之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占卜术,主要是靠北斗雌神太阴(太岁)和斗杓(岁、小岁)所指向的位置来占卜[12].“”是指斗的雄神,为阳;“”是指北斗的雌神,为阴.战国时期术士认为法术是帝颛顼创制并流来的,之为“帝颛顼之法”[13].古代术占卜所依据的内容是天文,与大地基本无关[1&].“斗为帝车”的观念来考察西汉初年未央宫的营建,可斗城说的奥秘.2长乐宫与未央宫的关联都城建设从宫室开始,这是古代都城营建的一个传统.汉初长安城建设是利渭南章台、兴乐宫基础修葺改建而成.“长乐”宫名寓意帝王“君与臣民长和”之愿望,“未央”宫名意在汉朝传之久远“千万岁”,寓意天子与君民长和,传国千秋万岁.长乐宫、未央宫东西而列,长乐宫亦称“东宫”,西汉初皇帝在此理政,惠帝以后为太后所居;未央宫又称“西宫”,惠帝以后皇帝在此朝会,是西汉王朝的政治中枢.总体看来,汉初长乐与未央两宫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图2汉代“长乐未央”铭文瓦当Fig.2An eaves tile of the Han Dynasty with ChangLe Wei Yang inscribed on刘瑞《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指了直城门-霸城门大街这条唯一横贯全城东西大道的重要性:“霸城门内的大街无论从规格还是位置,都应该属于城内的骨干大街,而不-般的宫内道路.”“霸城门内大街应是城内的骨干大街,大街南侧是汉初代兴乐宫基础上修葺而成的长乐宫,而其北侧是汉代建设的明光宫.从汉长安城内建筑布局看,这条霸城门一直城门大街对城内建筑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516]值得注意的是,未央宫和长乐宫都位于霸城门一直第2期武廷海:汉长安“斗城”之说试论157城门大街以南,这里地形相对较高,也是秦代渭宫室旧址所在,横街地形相对较低,可以俯瞰渭水.图3汉长安早期直城门-霸城门东西大街1Fig.3The avenue between the Zhicheng Gate and Bacheng Gate in the Chang'an City of the early Han Dynasty汉长安横街未央和长乐二宫建成最早,中间武库.长乐宫与未央宫是汉初长安城的军事防卫的重中之重,刘邦在长安城建立了“军之屯”,南军担任的是未央宫、长乐宫等宫殿的防御,北军担任的是整个都城的防守,武帝时曾将两万人的南军减为一万人[18].武库之北,横街又建宫,与长乐、未央,合之为汉初始建的“三宫'[19].宫皆位城,围绕武库而建,均为高祖时创设.宫面与渭河所夹地大面积的居民区、市其他功能区.这就是刘邦修建长乐宫以后10年间的城市[2$].汉惠帝元年至五年(前19&—190)修筑城墙.《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记载:孝惠(汉惠帝)元年(前194),“始作长安城西北方《汉书•惠帝纪》:“!五年)九月,长安城成《史记•吕太后本纪》引《汉宫阙疏》云:“四年,筑东面;五年,筑北面实际上,南面亦当修筑城墙.长安城共12座城门,每面3座城门.其中,南墙中j 凸,中间为安门,安东、西、宫品字形鼎立之势,后“鼎路门”.《》卷一载“长安城南出第安门,路,北对武库.”入安门北去是纵贯全城的南北大道安门大街•安门大街与东西大街,形成“大街”,后来的长安城长乐宫居安大街东,武库与未央宫、北宫位于安门大街以西.南面东门为长乐宫,面西为未央宫西安.3从覆盎到覆斗长乐宫南门名为“覆盎”,盎是古代的一种盆,盛肉的.《说》:“盆也.,央声.”《•释器》:“之缶”,《疏》:“也.可乐,可水,”.名思义,“”可能表明长乐宫.长乐宫位于横街之南,总体上呈现横长之状,较.长乐宫主要是基于秦旧宫修葺而成,形成较早,在规与气势未央宫.未央宫建成于长乐宫之后,花了不少人力财力,“”,建成后作为朝宫之所.《汉•高帝》记载:“!年"二月,至长安•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上其,,:'天J岁,成败未可知,治宫室过度也?’:’天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天海为家,重,后也.’上说.自栋阳徙都长安值得注意的是,未央宫形态规整,宫城四角,加上南凸安门东西城墙两端,其间折线毛的,共个,总体上“斗”之.朝宫未央宫正好位于“斗”中,正合“斗为帝车”之说.之为“斗城”,不了.汉代“长安”为城,城面正名“安”,其西朝宫正名“西安”,最建成的两大宫名“长乐未央”,地表汉初政治望长安久长的意愿.未央宫之布置“斗为帝车,中央,”,这与未央宫的性质与地位,汉初的未央宫与城墙的,统治者的意愿的,推测是理的客观,这也为后人从“斗城”之说来其相与了与线.顺便指出,既然未央宫之布置附会“斗为帝车”,相应地,未央宫就的位置.东汉班固《西》云:“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其中“据坤灵之正位”说规画长安城时,“形法”置未央宫于九宫之坤位;“放太紫之圆方”则说还“象天”之法,将未央宫天象之.需要思考的是,“放太紫之圆方”了,还太.太位于紫之南(更确切地说是东南),这为汉长安城南郊建设了启发,待论之.15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3卷洛城ri^/了北洛城门丁水渭淡\东市北水桂宫宫西安门安门戸渐台凤氧未 央 宫横丄__r?明 光 宫长 乐 宫汉社稷』 |FI3 斗新社稷厨城门桥一一横桥AI 回回回回回囤回囤 阴堂辟雍 王莽九庙图例•水集 •人工湖A 排水设施9..........!千米宣平门霸城门清明门图4西汉长安城十字街与覆盎、覆斗之形$21%Fig. 4 The cross street and the shape of the overturned Dou4结语秦汉以来,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都城 是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缩影,也帝国政治与 :之标征.都城规划是国家大事, 与汉长安的规划, 中体现了的规划思想技术与方法.秦汉都城规划的一个显著 就是“象天法地”,崇尚“天-地-人”整体观.“象天法地”语出《周易-系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天尊地卑,乾坤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到了 汉时期,象天法地开始城规划上来.众所,秦汉建立了中央 的一统帝国,皇帝以“天”自居,所辖疆 域是“天下”,所居都城则是“天之极”“天子之”,标榜“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因此,都 城规划比附天象的思想做法行.王国都城走向帝国都城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地出现了“横桥南渡”抑或“阿房渡渭”两象天模式+22曲.规划的核 确定天极(紫宫)的位置,与天极(紫宫)相对应的地面建筑是朝宫,也就是天子施政的地方. 研究 ,西汉长安城规划同样了象天思想,确天极(紫宫)与地面相对应的朝宫(未央宫), 也是汉 §制的一个具体表现.有所不同的是,汉长安规划运用了当时流行的“斗为帝车”的 观念,丿未央宫-紫微宫与北斗联系起来,因长安城获得了“斗城”之称.本文研究表明,象天设都是古代都城规划中 的 手法 可以说一个传统,象天研究需要对相关行仔细的甄别与解读,复原象天设 其 的真相;同时,象天设都的复原也为正确 产生的背景,还原的 载的本来面目 了可能.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董浩.全唐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4030.DONG hao. Complete prose works of the Tang Dynasty [M].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4030.[2] 秦建明,张在明,杨政.陕西发现以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超长建筑基线[J ].文物,1995(3): 4-15.QIN Jianming , ZHANG Zaiming , Yang Zheng. Dis covery of a long architectural base line with Han Dy nasty Chang'an as its midpoint [ J ]. Cultural Relics ,1995(3) : 4-15.[3] 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61-69HLI Xiaobo. From heaven to earth : the change in cityplanning of Chang'an from Han to Tang Dynasties'].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0(2) : 61-69.[4] 贺业柜.论长安城市规划[M ]//建筑历史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2.HE Yeju. On the planning of Chang'an [M ]//Study onHistory of Architecture. Beijing : China Architecture 6 Building Press ,1992.[5] 马正林.汉长安形状辨析[J ] •考古与文物,1992(5):87-90HMA Zhenglin. An analysis of the outline of Chang'an in the Han Dynasty [J ]H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 ics ,1992(5) : 87-90.[6] 王 教.汉长安城斗城来由再探[J ].考古与文物,2001(4): 60-62,84HWANG Shejiao. Rethinking the reason of relating HanChang'an to Big Dipper [ J ].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 2001(4): 60-62,84.[7]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M ].北京:文物出版, 2003.LIU Qingzhu , LI Yufang. The Chang'an City in theHan Dynasty [M ].Beijing : Wenwu Press , 2003.[8] 董鸿闻,刘起鹤,周建勋,等.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J ].考古与文物,2000(5): 39-49. DONG Hong w en , LIU Qihe ,ZHOU Jianxun , et al. Newinform,tionfrom thesurveying ,nd m,pping ofthe site of Chang'an in the Han Dynasty [J ]. Archaeol ogy and Cultural Relics , 2000(5) : 39-49.第2期武廷海:汉长安“斗城”之说试论159[9]俞伟超.中国画像石全集第1卷[G]•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49.YU Weichao.Collected Works of Stone Reliefs in China$Vol.1[G].Ji'nan:Shandong Fine Arts PublishingHouse,2000:49.[10]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伍][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33-143.The Institute of Unearthed Literature in Peking Uni-vers*ty.Bambooslps*nthe Han Dynastyco l ected*nPeking University+M].Beijing:Shanghai ClassicsPublsh*ng House,2014:133-143.[11]裘锡圭.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4:9398QIU Xigui.Collections of bamboo slips and books cop-iedonsilkin Han Tombsof Ma Wangdui,ChangshaVol.5+ M].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14:93-98H[12]王宁.北大简《植舆》“大罗图”的左行、右行问题[EB/OL].+2017-03-12].http:///show_article,php?id=2754.WANG NingHOnthelayoutoftheDaluo Mapinthebamboo slip of Kanyu in Peking University+EB/OL].[2017-03-12].h t p:///show_arti-cle.php?id=2754.[13]王宁•北大汉简《植舆》与伶州鸠所言武王伐纣天象[EB/OL].[2018-04-16].h t p://www.gwz.fudan./Web/Show/4235.WANG Ning.CelestialphenomenaduringtheCrusakeagainstKingZhouofShangby King WuofZhoutoldby Musician Zhoujiu and the Han bamboo slip ofKanyuinPeking University[EB/OL].[2018-04-16].h t p:///Web/Show/4235.[14]王宁.北大简《植舆》十二辰、二十八宿排列浅议[EB/OL].[2018-04-16].h t p:///s/blog_57c4f8f10102xbsh.html.WANG Ning.A discussion on the arrangement of theTwelveBranchesandthe Twenty-eightConste l ations inthebambooslipofKanyuinPekingUniversity[EB/OL].[2018-04-16].h t p:///s/blog_57c4f8f10102xbsh.html.[15]王树声,李欣鹏.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8(5):696-703.WANGShusheng,LIXinpengHHHistoricalexperienceforspatialplanning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oldand new parts of the cities in China[J].J.of Xi'anUniv.of Arch.6Tech.,2016,48(5):696-703. [16]刘瑞.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2-24.LIU Rui Theorientation,axisandceremonialbuild-ingsinthesouthernsuburbofHanChang'an[ 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11:22-24.[17]刘瑞.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9.LIU Rui.The orientation and axis of the Han Chang7an CityandtheritualarchitectureintheSouthern Suburbs [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11:29. [18]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66.HOU Yongjian.Historical geography exploration [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19:266.[19]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5.FU Xinian A HistoryofScienceand Technologyin China(Volume of Architecture)[M]Beijing# Science Press,2008[20]唐晓峰.君权演替与汉长安城文化景观[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4(3):17-29.TANG Xiaofeng CulturallandscapeofChang'anCity in Han Dynas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royalpower succession[J]Journal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2011,4(3):17-29.[21]张建锋.汉长安城地区城市水利设施和水利系统的考古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02.ZHANGJianfeng The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n 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andwaterconservancysystem aroundthe Han Chang'an City[M]Beijing#Science Press,2016:102.[22]徐斌,武廷海,王学荣.秦咸阳规划中象天法地思想初探[J].城市规划,2016,40(12):65-72.XU Bin,WU Tinghai,WANG Xuerong Modeling heaven and earth#layout of Xianyang in the Qin Dynasty[J]City Planning Review,2016,40(12)# 65-72[23]WU Tinghai,XU Bin,WANG Xuerong HowancientChineseconste l ationsareappliedinthecityplanning?An example onthe planning principles employed in Xianyang,the capital city of Qin Dynasty[J]Science Bulletin,2016,61(21):1634-1636.[24]吴国源,李陆斌.秦汉时期典型宫殿建筑基址柱与地面受力连接方式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0(2):242-248,257.WU Guoyuan,LILubin Analysison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ofthe way ofconnections between columns6groundofthetypicalpalacearchitecturebase intheQinand Handynasties[J]J ofXi'an Univ of Arch6Tech,2018,50(2)#242-248,257(编辑桂智刚)。
城与墙(一百零六)汉长安城汉长安城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是汉朝初年在秦代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经汉高帝及后世扩展兴建的都城,因位于原秦代杜县长安乡而得名。
汉惠帝时起筑长安城墙,城周围63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设置城门12座。
城内主要为长乐宫、未央宫等宫殿区和少量居民区,贮藏兵器的武库亦设于城内。
城外北部及东部为郭区,以居民区为主,南侧为九庙及圜丘等祭祀场所为主,西侧则以御苑为主。
汉长安城自建成以降,直至隋代营建大兴城止,先后成为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初)的都城。
隋文帝时,因长安城环境的恶劣,而于其东南方营建新的都城大兴城,此后汉长安城逐渐废弃,目前仅存遗址。
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历史缘起汉二年(公元前207年)六月,时为汉王的刘邦决定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于是以秦国故都栎阳为汉国的都城,并命太子与丞相萧何留守。
汉五年二月(公元前202年),在结束楚汉争霸后,刘邦于定陶即皇帝位,随后一度考虑居住于洛阳。
六月,齐人娄敬请刘邦定都于关中,但刘邦认为自己及左右群臣都来自山东,所以预备定都洛阳。
此时,留侯张良认可娄敬的建议,认为洛阳虽然也有河山之险,但地域仅百里不易展开,况且土地不沃还四面受敌。
反之关中地区不仅有山川险要,地域也达千里,对于山东诸侯也利于控制。
和平时代通过漕运连接天下,天下有变时也可以顺流而下便于应对,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刘邦于是即刻动身,确定定都关中。
建设秦始皇始建的兴乐宫位于渭水南岸,周围20多里,但在秦汉之际的战火中并未被毁,此后汉高帝对其进行了整修。
汉七年(前200年)二月,整修工程完工,并更名为为长乐宫,朝廷正式移往长安。
同时,丞相萧何开始营造未央宫,先期落成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等一系列主体建筑和设施。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正月,在时任少府的阳成延的主持下,开始长安城墙的建设。
工程在惠帝三年(前192年)春达到高峰,一度征发长安600里内的男女,合计十四万六千人修筑城墙,工期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