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吞吐井合理焖井时间的理论依据
- 格式:pdf
- 大小:238.61 KB
- 文档页数:4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作者:张艳萍张艳玲龚珍来源:《商情》2019年第42期【摘要】稠油油藏的开发,以降低稠油的粘度为基础,热力采油的技术措施,提高了稠油的开发效率。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技术的应用,作为稠油热采的主力方式,达到预期的增产效果。
结合稠油油田开发的实际,对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的油气产能,满足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建立稠油热采的地质模型,应用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技术措施,提高稠油热采的经济效益。
分析影响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因素,优化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应用状态,促进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的进步,满足稠油油藏开发的产能要求。
一、蒸汽吞吐注汽工藝概述满足蒸汽吞吐注汽开采条件的稠油油藏,才能实施蒸汽吞吐的热力采油技术措施。
当油层具有足够的地质储量,依靠现有的技术措施,已经开采的地质储量比较少。
依靠蒸汽吞吐注汽技术措施,能够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在油层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度,经过人为补充能量开发后,应用热力采油技术措施,能够提高油层的温度,降低稠油的粘度,而提高了单井的产量。
没有边水、底水的驱动,也不存在气顶的作用,这样的油层可以实施蒸汽吞吐注汽开采技术措施。
降低了热能的损失,油层的埋藏深度比较深,注入热的蒸汽后,进行焖井操作,引起注入的热蒸汽在井下油层部位流动,因而导致油层的温度升高,降低油层流体的粘度,为高效开采稠油提供便利的条件。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技术措施,是将高温高压的热蒸汽注入到油井中,然后关井一定时间,引起油层的温度升高,同时加热了油层中的油流,降低了油流的粘度。
然后开井进行生产,对油井的生产状态进行分析,确定蒸汽吞吐的周期,为下一次的注汽提供基础。
蒸汽吞吐采油过程中,经过了第一阶段的注汽、第二阶段的焖井、第三阶段的开采,形成一个循环。
当油井的产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实施蒸汽吞吐模式,直至无法提升油井的产量为止,将其转换为注汽井,而达到热力驱替的作用效果。
稠油常用概念及参数以及简答题常用概念及参数以及简答题1.采油树规范?答:套管直径177.8mm,油管通径65mm,压力14MPa,温度337 o C,克市机械厂制造。
2.补偿器及其用处?答:门型补偿器:用于注汽干线和集油线;L型补偿器:用于单井管线;球型补偿器:用于井口和注汽干线;半圆型补偿器:用于井口;套管式补偿器:用于集油管线。
3.常用冲程冲次?答:冲程:3 2.5 1.8 1.5 m 冲次:10 7 6 5 4 次/分4.低压交流电电压?答:380V 电机;220V 照明。
5.井口注汽压力,温度,干度?答:压力5.0~11.0MPa;温度295~320o C;干度80%。
6.电流过载保护装置?答:空气开关,热继电器,保险丝。
7.电动机保险丝额定电流应是电机额定电流的几倍?答:1.5~2.5倍。
8.套管伸长不允许超过多少?、答:50cm。
9.天然气的爆炸极限?答:5%~16%。
10.抽油机齿轮箱油面位置应为多少?答:上下放油孔之间。
11.抽油机一保、二保的时间?答:一保为800小时,二保4000小时。
12.高温高压测试包括哪些内容?答:油层压力、油层温度、井温剖面、井温梯度、吸气剖面、井底干度。
13.每次吞吐分几个阶段?答:蒸汽吞吐每一个轮次的循环包括三个步骤:1注汽阶段:将蒸汽按某一定量注入到油藏中去,一般为几天至几十天;2焖井阶段:此阶段为关井热交换反应阶段;3采油阶段即释放阶段:使油井开井生产,采出液体为部分蒸汽凝结水和原油,同时也携带出部分热量,一般为100天左右。
14.蒸汽吞吐的目的是什么?答:吞吐的目的实际上是作为蒸汽驱开采的预处理,要求建立井间热流通道、降低油层压力为转入蒸汽驱开采创造好条件,因此蒸汽驱开采最终才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手段。
15.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干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蒸汽吞吐时,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层理的发育及超破裂压力注汽,使蒸汽及热水沿较高的渗透层进入,形成指进带,此时注汽井周围生产井为压力释放点,当生产井排液时,蒸汽指进带向周围扩展,在注汽井和采油井之间形成热场连通,当产液量、产液温度猛升后就形成了蒸汽的窜扰。
普通稠油蒸汽吞吐开发优化焖井时间的探索与管理作者:凌风云引言齐108块是位于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欢曙上台阶的一个断块型油气田,开发目的层为沙三下莲花油层,含油面积为4.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2157万吨,原油平均粘度为2217mPa.s,属稠油开发型油气田。
在加强热焖井的管理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对热焖井管理的规律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在改善稠油中后期吞吐效果、提高原油产量方面见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热焖过程机理研究,为热焖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热焖井的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产管理过程,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和规律,才能合理制定管理制度和方法,进而指导实际生产管理工作。
为此,我们注重油井热焖过程机理研究,为热焖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优化焖井时间的重要性蒸汽吞吐生产中,注汽后的焖井,主要是为了把注入蒸汽所携带的潜热有效地传给油藏,以防止采油时采过多的蒸汽;同时也为了把地层均匀加热,以发挥更大的油层产油能力。
国外的经验是,对不同油藏和注入条件(注汽量和蒸汽干度),焖井时间一般为3~4d。
我国设计的焖井时间大都在2~3d,实施中有的为了“趁热打铁”甚至把焖井时间缩到1~2d,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大量的热损失。
焖井时间越短,注入热越集中在井底附近,开井后被重新汽化的水所带走的潜热越多,但焖井时间也不能过长。
焖井时间过长,向顶底层的热损失就会增大,而且也会拖延生产时间。
所以,对于一个具体油藏和注汽条件(注汽量和干度),应存在一个最佳焖井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适当延长焖井时间,留在油藏中热量较多,这对下一个周期是有利的。
所以,我们应该针对具体油藏和注汽条件,通过加强对影响焖井时间的因素来分析优化焖井时间,以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二)对影响油井热焖时间因素的研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影响油井热焖时间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油层的热焖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以及液面的恢复。
生活部出题(钻完井+EOR)一、钻完井选择1. 钻柱设计时应使中性点落在(A )上,以减少事故。
A、钻铤B、钻杆C、钻铤与钻杆的接头上2. 为了减少和防止泥包现象,用于软地层的牙轮钻头应采用( C)结构。
A、移轴B、超顶C、自洗3. 压井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是保持(C)不变。
A、立管压力B、套管压力C、作用在井底的压力稍大于地层压力并不变4. 牙轮钻头的超顶会引起牙轮的( )向滑动,一般来说,地层越软需要的牙轮钻头超顶量就越( C)。
A、切向,小B、轴向,大C、切向,大5. PDC钻头是一种( B)型的钻头。
A、研磨B、切削C、冲压6. 满眼钻具组合中,钻具上至少要安置( B)个扶正器。
A、2B、3C、47. 定向井中使用弯外壳马达时,钻柱钻柱刚度越大,造斜率(A )。
A、越大B、越小C、无关8.1 in= mm(A) 23.4 (B) 24.5 (C) 25.4 (D) 23.5答案:C9.狗腿严重度是指()。
(A)井斜变化率(B)方位变化率(C)井眼曲率(D)井径变化率答案:C10.停钻时影响钻井液悬浮岩屑的最主要参数是钻井液的()。
(A)粘度(B)静切力(C)密度(D)动切力答案:B11.按照((新疆油田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规定:—————是钻井工程中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
(A)人身伤亡(B)油井报废(C)机械设备(D)井喷失控答案:D12.压力的概念是指—————(A)静止液体重力产生的压力(B)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力(C)单位深度压力的变化量(D)地层空隙内流体的压力答案:B13.地层破裂压力是指:—————(A)某一深度地层发生破裂时所受的压力(B)某一深度地层流体压力(C)某一深度地层压力与液柱压力差值(D)某一深度地层所承受的液柱压力答案:A14.正常压实地层的dc指数随井深的增加会:—————(A)增大(B)减小(C)先增大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大答案:A15.方钻杆上端至水龙头的连接部位的丝扣为:—————(A) 正扣(B)反扣(C)先正扣后反扣(D)先反扣后正扣答案:B16.在正常地层压力情况下,d指数随井深增加而(A )。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摘要:依据稠油油田的特点,采取加热的方式,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油流的温度,满足稠油油藏开发的条件。
热力采油技术措施是针对稠油油藏的最佳开采技术措施,经过油田生产的实践研究,采取注蒸汽开采,蒸汽吞吐采油等方式,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探讨前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解决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达到稠油开采的技术要求。
稠油热采可以将热的流体注入到地层中,提高稠油的温度,降低了稠油的粘度,达到开采的条件。
也可以在油层内燃烧,形成一个燃烧带,而提高油层的温度,实现对稠油的开发。
为了满足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因此,稠油开采过程中,优先采取注入热流体的方式,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1稠油热采概述稠油具有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
采取化学降粘开采技术措施,应用化学药剂的作用,降低了油流的粘度,同时也会导致油流的化学变化,影响到原油的品质,因此,在优选稠油开采技术措施时,选择最佳热采技术措施,进行蒸汽驱、蒸汽吞吐等采油方式,并不断研究热力采油配套技术措施,节约稠油开发的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2稠油的基本特点2.1稠油中胶质与沥青含量比较高,轻质馏分含量少稠油含有比例极高的胶质组分及沥青,轻质馏分比较少,稠油的黏度和密度在其中胶质组分及沥青质的成分增长的同时也会随之增加。
由此可见,黏度高并且密度高是稠油比较突出的特征,稠油的密度越大,其黏度越高。
2.2稠油对温度非常敏感稠油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增长反而降低。
在ASTM黏度-温度坐标图上做出的黏度-温度曲线,大部分稠油油田的降黏曲线均显现出斜直线状,这也验证了稠油对温度敏感性的一致性。
2.3稠油中含蜡量低。
2.4同一油藏原油性质差异较大。
3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针对稠油对温度极其敏感这一特征,热力采油成为当前稠油开采的主要开采体系。
热力采油能够提升油层的温度,稠油的黏度和流动阻力得到了降低,增加稠油的流动性,实现降黏效果,从而使稠油的采收率变高。
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吞吐闷井时间初探
杨帆;李治平;李庚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7(033)006
【摘要】对于一个裂缝和溶洞大量发育的碳酸盐岩油藏,当没有外界能量补给的情况下,产量下降较快.通过单井注水吞吐,可以补充地层能量,恢复油井产量.对于注水后的闷井时间,往往是通过经验确定,并没有过定量的研究.文章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推导了注水后合理闷井时间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能为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控制闷井时间时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这对油田的经济开采是很有帮助的.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杨帆;李治平;李庚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吞吐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J], 李庚;李治平;杨帆
2.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水吞吐替油机理研究 [J], 寇显明;王锐
3.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r及优化注水技术 [J], 孙亮;李勇;杨菁;李保柱
4.高压注水扩容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应用——以塔河S1井为例 [J], 操银
香; 李柏颉; 郭媛
5.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井网周期性交替注水技术 [J], 李勇;赵丽敏;王舒;孙亮;张文旗;杨阳;胡丹丹;陈一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技能认证采气专业考试(习题卷10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螺杆泵是在转子和( )组成的一个个密闭的独立的腔室基础上工作的A)定子B)胶皮筒C)抽油杆D)扶正器答案:A解析: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关于三甘醇脱水装置中有关燃料气要求正确的是( )。
A)燃料气的露点可以不做要求B)燃料气的露点应小于-5℃C)燃料气气质必须达到II类天然气标准D)燃料气不能是湿气答案:A解析:3.[单选题]单井动态分析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基本情况介绍、( )及措施效果分析、潜力分析,提出下步挖潜措施。
A)管理方法变化B)静态变化原因C)动态变化原因D)经验论述答案:C解析:4.[单选题]压力变送器产生测量故障,会引起输出无信号或者是输出信号不正常,此时应首先检查变送器的( )。
A)电源B)接线端子C)阀组D)测量敏感元件答案:D解析:5.[单选题]某采油井的日产液量为150t,流动压力为5.0MPa,地层压力为11.0MPa,则该井的采液指数为()t/(MPa·d)。
A)9.4B)13.6C)25D)30答案:C解析:6.[单选题]正注井的( )表示注入水自泵站经过地面管线和想水间到注水井井口的压力。
A)饱和压力C)油管压力D)套管压力答案:C解析:7.[单选题]砂岩储层通过压裂液形成人工裂缝,还需挤入( ),使裂缝不闭合,达到储层改造的目的。
A)支撑剂B)缓蚀剂C)增黏剂D)表面活性剂答案:A解析:8.[单选题]通过对实测注水指示曲线的形状及斜率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掌握油层( )的变化。
A)吸水能力B)注水强度C)水淹程度D)渗透率答案:A解析:9.[单选题]螺杆泵井套压每( )天录取一次。
A)5B)6C)8D)10答案:D解析:10.[单选题]具备生油、气条件,且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天然气的地层称为( )。
A)盖层B)储集层C)遮挡物D)生油气层答案:D解析:11.[单选题]不同压力、温度下,天然气的饱和含水量是( )A)常数B)恒定值C)变化的D)相同的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在用玻璃管量油时,要先开上流阀门,后开( ),关分离器出油阀门,记下量油时间。
摘要蒸汽吞吐工艺施工简单,收效快,不需要特别的试验研究,可以直接实施于生产井,边生产边试验,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尤其在某些油藏条件下,例如油层厚,油层埋藏浅,井距小,特别是重力排油能力达到经济产量时,蒸汽吞吐可以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蒸汽吞吐通常是作为油田规模蒸汽驱开发之前的一个启动手段的先驱开发方式,以减少生产的阻力和增加注入能力。
此外,对于井间连通性差、原油粘度过高以及含沥青砂的这类不适合蒸汽驱的油藏,仍把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独立的开发方式,因而它在稠油开发中仍然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文针对油层物理参数、地质参数、以及油层热物性参数对蒸汽吞吐周期的影响,通过简化计算,假设加热区瞬间建立,油层与顶底盖层的热物性参数近似相同,焖井时间内加热范围近似不变,计算分析了合理焖井时间。
应用物质平衡原理、能量平衡原理及两相拟稳态渗流原理,建立了预测蒸汽吞吐效果的解析解模型,计算分析了产油量。
通过蒸汽吞吐经济界限指标研究求出累积产油量,求解了采出时间。
最后应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的油层热物性性参数分析了影响蒸汽吞吐周期的影响因素关键词:稠油;蒸汽吞吐;周期;注气参数;经济界线指标AbstractConstruction of steam stimulation process is simple, fast convergence, no specific experimental research, can be directly implemented in the production wells, testing of Production, which was widely welcomed. Especially in certain reservoir conditions, such as the oil layer thickness, shallow reservoir, well away from small, especially for oil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gravity of economic output, the steam can get higher throughput recovery. Steam stimulation is often as before the field-scale steam flooding means a pioneer in the development starts way to reduce resistance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injection. In addition, poor connectivity between wells, oil viscosity is too high and the tar sands with steam flooding is not suitable for such a reservoir, still the steam stimulation method as an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so it is still in heavy oil development will continue t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Articles for oil physical parameters, g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reservoir thermal parameters of the steam stimulation cycle, through simplicity, assume that heating zone instant build, oil and top and bottom cover of the thermal parameters of nearly the same, soaking time, heating rang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 reasonable calculation of soaking time.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 of material balance, energy balance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two-phase flow to be steady, a prediction of steam stimulation are analytical models,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the oil production rate. By steam stimulation index of economic boundaries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recovery time. Finally the Kowloon district of Karamay oil fiel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impact factors of steam stimulation cycle.Key word: Heavy oil; steam stimulation; cycle; injection parameters; economic boundaries of indicators目录第1章绪论 (1)1.1热力采油 (1)1.2蒸汽吞吐开采简介 (4)1.3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7)第2章蒸汽吞吐周期 (10)2.1合理焖井时间理论模型 (10)2.2合理焖井时间的概况 (10)2.3合理焖井时间的确定 (10)2.4回采阶段时间确定 (12)2.5周期吞吐生产界限 (14)第3章蒸汽吞吐周期影响因素分析 (20)3.1影响焖井时间因素分析 (20)3.2影响采出阶段时间因素分析 (22)3.3焖井时间对吞吐效果的分析 (25)结论 (27)参考文献 (27)致谢 (29)第1章绪论在当今的世界石油生产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产油国,多数国家的常规开采已经到了中期或中后期,具体表现为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上升,产量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