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依从性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应用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9.33 KB
- 文档页数:2
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0月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利培酮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等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注射用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注射用利培酮;随机对照研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中相对较为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压力的增加以及遗传等因素的作用下而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发病率增高的趋势。
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尤其是急性期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控制临床症状[1]。
但是如何选择临床中较多类型的药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利培酮作为一种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抗精神病类药物,其在临床中多疾病中均有一定的应用。
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使用利培酮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利培酮对其治疗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中年龄29-68岁,平均(45.33±8.21)岁;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
实验组中年龄30-70岁,平均(45.41±8.30)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针对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干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疏导。
实验组采用利培酮治疗。
利培酮注射,每两周使用一次,每次25毫克。
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精神情况及时的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女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发布时间:2023-01-09T09:58:50.62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肖其芳[导读] 利培酮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适应症为肖其芳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利培酮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适应症为1.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
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
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众所周知,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利培酮也不例外。
本文观察了50例使用利培酮的住院精神病人,主要是观察其不良反应,以便于掌握临床护理重点,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2019年10月~2022年4月入住本院女一区的精神分裂症女病人。
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ICD-10诊断标准;(2)病程<10年;(3)入组时PANSS>60分;(4)单剂服用利培酮(可合并安坦等),排除标准;(1)患严重躯体疾病;(2)不能完成调查者。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整体护理;;抗精神病药;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9年10月~2022年4月入住本院女一区的精神分裂症女病人。
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ICD-10诊断标准;(2)病程<10年;(3)入组时PANSS>60分;(4)单剂服用利培酮(可合并安坦等),排除标准;(1)患严重躯体疾病;(2)不能完成调查者。
?1.2方法:对所有人组的精神分裂症的女患者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作人组前及入组1个月后评定。
2 结果2.1 一般资料符合入组标准50例,龄17~58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9例,高中以上23例,初中以上16例,小学4例。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张东升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培酮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注射利培酮微球治疗。
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61-61,64)
【作者】张东升
【作者单位】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戒毒所诊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依从不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例报道 [J], 吴逢春
2.比较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制剂与利培酮片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J], 谭宇筠
3.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制剂与利培酮片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J], 马婉;杨永秀
4.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J], 杨建华
5.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利培酮片、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研究 [J], 梁松新;麦以成;邓良华;王秋琴;蔡远帆;姜喜迎;徐健;许世欢;杨子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培酮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目的:研究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439例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规范予以利培酮治疗,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临床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分析副作用。
结果:利培酮治疗8周,439例患者BPRS评分为(25.17±2.86)分,相比利培酮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患者TESS评分为(1.18±0.14)分,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前(P<0.05)。
不良反应多为轻微失眠、恶心呕吐、泌乳、体重上升。
结论:利培酮规范治疗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仍然较多,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控制药量,强化用药期间护理,加强毒副作用的防治。
标签: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已有20年的历史,始终以其显著的临床效果与较小的毒副作用受到临床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是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但是,此种药物对兴奋症状的控制效果不强、副作用常见[1]。
本次研究分析了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439例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288例,女性151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4±11.2)岁;病程0.6~11.8年,平均病程(3.5±0.7)年。
利培酮治疗前均接受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BPRS评分为(51.25±2.96)分、TESS评分为(2.34±0.44)分。
1.2 方法刚开始治疗是,利培酮每日用量为0.5~1.0mg,7d内每日用药量增至3mg,第2周的每日药量增至5mg左右,若患者有明显兴奋现象,则联合10~20mg 地西泮静脉注射予以控制。
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体会目的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氯氮平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2、4、6、8w进行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4、6、8w PANS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第1w两组PANSS 评分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86.36%和80%。
结论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能够迅速起效。
标签:小剂量利培酮;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效果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显,老年精神分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般需终身服药,而目前抗精神药物品种较少,副作用大,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特殊的生理特点,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更大。
作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特就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治疗依从性差、罹患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疾病以及存在严重肾脏和肝脏疾病的患者均排除本次研究范围。
19例女性,23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74.2±7.3)岁,分别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病例标准全部患者均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全部为60岁以上。
治疗前3w内未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研究组行利培酮治疗,对照组行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
结果:研究组PANSS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改善显著,且其治疗效果更优,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利培酮;老年精神分裂症;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精神分裂症是指以明显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运动性障碍及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为特征一组精神障碍,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病程不同[1]。
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变得缓和,而阴性或缺陷症状愈发严重,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长期治疗以降低复发率[2]。
选用传统癸酸酯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阳性和阴性及抑郁焦虑有较好的临床药效。
此外,近些年在解决精神分裂症依从性较差的问题方面,利培酮为一种常见治疗药物。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1月本院门诊或住院(自愿住院且非必须)98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组,各46例。
研究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在65-80岁,平均为(77.28±1.21)岁;病程5个月-18年,平均(5.47±1.33)年;HADM评分为(36.18±7.15)分。
对照组年龄在64-81岁,平均为(67.33±1.40)岁;病程8个月-17年,平均(5.69±1.28)年;HADM评分为(36.99±8.23)分。
两组临床资料具有一致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药方法:首先,患者入组之前进行一次基线PANS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常规使用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按照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每月注射1-2次,每次注射50-100mg;其次,直至研究结束,每个月进行一次剂量调整,增幅范围可定为25mg-50mg;最后进行一次(PANSS)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后进行一次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治疗安全性。
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利培酮是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随着药物疗效观察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对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对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一、利培酮的药理作用利培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主要通过阻滞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从而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
该药物还有着抗胆碱能、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
二、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指的是初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在此时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疗效观察显示,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有着良好的疗效。
阳性症状是指幻觉、妄想等对现实的加工和解释,而阴性症状则包括社会退缩、情感减退等对社会功能的损害。
利培酮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对患者的负性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利培酮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减缓疾病的进展。
在一些长期疗效观察中,利培酮能够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利培酮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运动障碍、代谢紊乱等。
运动障碍是较常见的一种,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和锥体内系症状。
利培酮还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代谢紊乱。
为了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一些研究还对利培酮的个体化用药进行了探讨。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利培酮的剂量,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安全性是比较良好的。
在临床应用中,只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就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剂量和治疗方案。
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依从性的研究
朱雄伟;梅其一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9(009)003
【摘要】目的:了解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
方法;对60例服用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后随访半年。
结果:利培酮组病人较氯氮平组病人服药方式简便,副作用带来痛苦少,提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依从性好于氯氮平。
结论:病人家属态度好的一组病人社会功能优于家属态度不佳的病人,提示病人社会功能恢复越好,越能得到家属支持,也就提高了病人治疗依从性,无副作用痛苦的一组病人社会功能
【总页数】2页(P151-152)
【作者】朱雄伟;梅其一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广济医院;江苏苏州市广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05
【相关文献】
1.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照研究(二)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 钟建炯;张利红;朱惠芳;曹明;岳伟清
2.利培酮微球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 苏磊;孙自豪;冯凡;李龙飞
3.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利培酮片、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研究 [J], 梁松新;麦以成;邓良华;王秋琴;蔡远帆;姜喜迎;徐健;许世欢;杨子民
4.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照研究(一):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 孙全新;曾德志;胡正达;陈克全
5.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照研究(三)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 郑秀霞;黄继辉;吴秀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培酮治疗精神疾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随机将37例患者分为两组,并随机观察结果及记录各项资料。
结果:利培酮剂量3~6mg/d,平均剂量3.8mg/d。
仅在治疗2周起出现椎体外系反应才给安坦,19例占51.4%;失眠、兴奋、躁动、或焦虑用苯二氮类药物29例,占79.3%。
未完成治疗5例评定为无效。
结论:利培酮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疗效。
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优。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及阳性症状均有效[1],但对不同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不尽相同[2]。
本研究旨在观察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反应情况,以便今后对这一新型制剂更为有的放矢应用。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符合CCDM-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部分为分裂样精神病,PANSS总分》60分,或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均可入组。
共收入37例患者,男16例,女21例,住院患者14例,门诊患者23例,平均年龄30.5岁±14(16~44)岁。
平均病程3.2年±3(2个月~6年)年。
完成8周观察32例,因病情变化及副作用情况未完成治疗5例。
1.2方法采用杨森公司生产的1mg利培酮片剂、口服给药,初始剂量为1mg/d,根据疗效及副作用情况调整剂量,观察期为8周。
如有兴奋、躁动或睡眠障碍的病人合并苯二氮类药物,如有椎体外系反应加服安坦,若患者病情迅速恶化或治疗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病房管理或患者家属强烈要求换药而中止给药,并记录各项资料。
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分别采用PANSS及TESS量表进行评定,根据PANSS总分的减分率评定临床总疗效,减分率》60%为,》40%~59%为进步,《40%为无效。
2结果2.1疗效利培酮剂量3~6mg/d,平均剂量3.8mg/d。
仅在治疗2周起出现椎体外系反应才给安坦,19例占51.4%;失眠、兴奋、躁动、或焦虑用苯二氮类药物29例,占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