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道岔减振器的设计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28.11 KB
- 文档页数:3
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车辆的减震降噪问题逐渐凸显。
传统的轨道车辆减震降噪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寻找一种更加高效、可靠的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工作原理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结构和材料的优化来减少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优化:通过对车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减少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共振现象,降低振动和噪音的产生。
2.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减震降噪性能的材料,如橡胶、聚合物等,用于车体和座椅等部位的制造,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传递。
3.减震系统:采用先进的减震系统,如空气弹簧减震系统、液压减震系统等,来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降低噪音产生。
三、实施计划步骤1.调研分析:对目前轨道车辆减震降噪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设计优化:根据调研结果,对轨道车辆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减震降噪方案。
3.实施测试:制造样车进行实施测试,验证减震降噪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4.优化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减震降噪方案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5.推广应用:将优化后的减震降噪方案推广应用到实际的轨道车辆中,提高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减震降噪效果。
四、适用范围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适用于各类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无论是新建的轨道交通线路还是已有的线路,都可以采用该方案来改善车辆的减震降噪性能。
五、创新要点1.结构优化:通过对车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减少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共振现象,降低振动和噪音的产生。
2.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减震降噪性能的材料,用于车体和座椅等部位的制造,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传递。
3.减震系统:采用先进的减震系统,如空气弹簧减震系统、液压减震系统等,来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降低噪音产生。
六、预期效果通过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具有载客能力大、运行速度快、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
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和运营量的增加,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的振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轨道减振是指通过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和设备,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传播,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的目标是达到以下几点:首先,保障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乘客因振动引起的不适和危险;其次,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和振动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后,降低车辆和设备的振动,减少对轨道交通系统本身的磨损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是减振的基础。
通过改变轨道的材料和结构,减少振动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采用弹性轨道、轨枕和轨道路基的材料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
2.减振装置:轨道交通车辆和设备的振动主要来自于车轮与轨道的接触。
通过安装减振装置,在车轮和轨道之间加入缓冲材料,减少振动传播。
例如,采用减振垫、减振橡胶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
3.噪声控制:轨道交通系统不仅会产生振动,还会产生噪声。
噪声控制是减振设计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改善轨道交通车辆和设备的设计,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采用减噪材料、减噪设备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
4.环境评估: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需要对振动和噪声影响进行环境评估。
通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减振设计和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例如,通过监测周边居民对轨道交通系统振动和噪声感知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居民对振动和噪声的敏感程度和容忍度,为减振设计提供依据。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涉及结构改善、减振装置、噪声控制和环境评估等多个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绿色、高效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然而,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与应用势在必行。
二、工作原理1.减振技术:通过研究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产生机制,开发出具有优异阻尼性能和能量吸收能力的减振材料。
利用这些材料对轨道进行改造,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2.降噪技术: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噪声源,通过声学原理,设计出具有优异隔音效果的降噪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隔音板、隔音墙等,能够有效地阻挡和吸收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产生机制、影响范围和程度。
2.技术研究:开展减振和降噪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测试,确定技术方案。
3.材料与设备研发: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的结果,研发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减振和降噪材料及设备。
4.现场试验:选择典型站点进行减振和降噪技术的现场试验,验证技术的实际效果。
5.全面推广:根据试验结果,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和降噪技术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减振和降噪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轨道、桥梁、隧道等结构。
同时,也可应用于其他交通领域,如高速公路、机场等。
五、创新要点1.材料创新: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减振和降噪材料,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技术集成:将减振和降噪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全面治理。
3.智能化应用: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减振和降噪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提高了应用效果和维护效率。
六、预期效果1.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减振和降噪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列车运行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
2.提升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有利于城市的招商引资和旅游发展。
申报论文(中级)题目: _________ 城市轨道交诵______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单位: 姓名: 申报专业:年月日摘要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问题,主要从轨道交通振动产生机理、轨道减振原理入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减振设计及其减振措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目录摘要 .................................................... .…..…............. n 绪论 .................................................................. .1一、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2)1、产生机理..................................................... .. (2)2、影响因素.......................................... .... ......... .2(1) 大地因素................................................................................................. .2(2) 隧道因素.............. ................................... ... .. (2)二、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的防治措施 ................................... ..31、轨道结构方面的减震降噪措施 (3)(1).......................................................................................................................... 采用较大半径曲线线路。
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实施背景: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给乘客的乘坐体验带来不便和不适。
因此,开展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减震降噪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振动和噪音,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
工作原理: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减震器和隔音材料等技术手段来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传递和产生。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减震器来减少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如使用弹簧减震器、液压减震器等;同时,可以在车辆的隔音材料上进行改进,如使用吸音材料、隔音膜等来降低噪音的传递。
实施计划步骤:1.调研分析:对轨道车辆的振动和噪音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解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2.技术选型:根据调研结果,选择适合的减震器和隔音材料等技术手段。
3.设计方案:制定具体的减震降噪设计方案,包括减震器的布置位置、隔音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方法等。
4.实施方案: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减震降噪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5.测试评估:对安装后的减震降噪设备进行测试评估,检查其减震和降噪效果。
6.优化改进:根据测试评估结果,对减震降噪设备进行优化改进,提升其效果和稳定性。
适用范围: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适用于各类轨道交通工具,如地铁、高铁、有轨电车等。
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和运行条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优化。
创新要点:1.采用先进的减震器技术,如液压减震器,可以更好地减少车辆的振动。
2.使用高效的隔音材料,如吸音材料和隔音膜,可以有效降低噪音的传递。
3.结合车辆的运行特点和乘客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减震降噪设计方案。
预期效果:通过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减少车辆的振动,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2.降低车辆的噪音,改善乘客的乘坐环境。
3.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达到收益:1.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和体验,增加乘客的选择和使用率。
2.减少车辆的维修和保养成本,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9-09-19T11:12:41.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林锋[导读] 摘要:城市地铁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这些振动会破坏和影响沿线建筑和居民正常生活,这就需要应用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振源和初始传递轨道是地铁系统的减震降噪的对象。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城市地铁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这些振动会破坏和影响沿线建筑和居民正常生活,这就需要应用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振源和初始传递轨道是地铁系统的减震降噪的对象。
本文论述了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对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实践应用城市地铁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轮轨在相互作用下会产生振动,振动利用各种途径向地铁土体结构中传播,这样会影响到地铁沿线建筑物的稳定性,还会干扰到周边一起的精密度和灵敏度,还会影响到地铁沿线居民的生活,因此利用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可以保障地铁沿线建筑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1.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设计原则 1.1分级减振原则结合当前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的实际水平,考察不同减震降噪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划分减震降噪的等级,各个地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减振措施,合理配置轨道部件,保障减震降噪的效果。
近些年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不断发展,划分轨道减振降噪技术,中级减振降噪地段为5~10dB,高级减振降噪地段为减振10~15dB,特殊减振降噪地段为15dB以上。
1.2经济合理性原则减振降噪技术应该具有可靠性,在正常使用减振降噪技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维修,或者达到免维修的要求,针对减振结构易损件,或者某些部件很难更换,可以结合钢轨等寿命设计要求。
1.3结构稳定原则利用减振降噪技术为了保障城市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合平稳性,保障轨道的几何变形处于正常范围内,避免钢轨出现异常磨损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优点,然而,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旨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与转型。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振动控制:通过优化车辆动力学性能,采用先进的振动抑制技术,例如主动控制振动(ACV)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振动信号,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主动调整,从而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
2.噪声控制:针对轨道交通的噪声问题,采用声学设计、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相结合的方法。
在轨道、车辆和建筑物等关键部位进行声学包装,如吸声、隔声、减振等措施,同时利用先进的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如自适应噪声消除(ANC)系统,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抑制。
3.智能化监控:通过建立全面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对轨道、车辆、站场等关键部位的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减振、降噪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减振、降噪的目标和需求。
2.技术研究:开展振动控制、噪声控制和智能化监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制定技术方案。
3.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结果,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
4.试验验证: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方案试验验证,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5.方案实施:根据试验验证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然后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进行全面实施。
6.效果评估:在方案实施后,对减振、降噪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和优化方案。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和应用,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工程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摘要: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现状特征;从轨道减振产品设计缺乏技术储备、缺乏统一的轨道减振产品评价体系和认证机构、环境评价工作局限性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存在问题;阐述加强轨道工程整体安全性、建立轨道减振产品评价体系和认证机构、研究切合实际的环境振动预测方法,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措施科研力度、探索减振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引言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问题对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轨道交通振动产生机理、轨道减振原理入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减振设计及其减振措施。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现状特征1、一般减振措施2012年4月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对Z 振级插入损失作出定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减振措施与使用普通扣件(DT-Ⅵ2)线路,隧道壁Z振级之间的差值记为△VLZmax;单位为分贝,dB。
这里提到的普通扣件即一般减振措施,其主要作用是固定钢轨,以及在列车运行时为轨道提供必要的缓冲,包括广泛应用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DT-Ⅵ2型和DT-Ⅶ2型扣件、在上海地铁与北京地铁普遍使用的WJ-2型扣件及广州地铁普遍使用的单趾弹簧扣件。
2、中等减振措施中等减振措施的减振能力(即使用减振措施与普通扣件线路隧道壁Z振级插入损失)为5-10dB,常用的中等减振措施主要有双刚度剪切型轨道减振器扣件(Ⅲ型、Ⅳ型轨道减振器扣件)、压缩型轨道减振器扣件(ALT.1扣件、Lord 扣件)、Vanguard扣件、弹性短轨枕和弹性长枕式等。
3、高等减振措施高等减振措施的减振能力为10-15dB,主要减振原理是在轨枕下或道床下铺设弹性垫层,形成质量弹簧体系,通过增加参振质量,降低轨道结构的自振频率,从而得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高等减振措施有梯形轨枕轨道结构(见图1)和纵向轨枕轨道结构(见图2),以及橡胶浮置板道床和固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
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是为了保证轨道交通运营时的运行平稳性和高速安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兴起,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噪声和震动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轨道车辆的减震降噪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会从轨道车辆减震降噪的必要性和现有的减震降噪技术入手,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轨道车辆减震降噪的必要性轨道车辆作为一种高速运输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轨道车辆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震动,影响着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据环保部门调查,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噪声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噪声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而且,轨道车辆的震动不仅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对于车内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轨道车辆减震降噪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噪声和震动问题的必然选择。
目前常用的轨道车辆减震降噪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既要满足车辆的稳定性,又要提高车内乘客的乘坐舒适度,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减震降噪技术。
目前应用的减震降噪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橡胶波浪板隔振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采用高耐久性的橡胶波浪板隔振技术,通过局部加强车辆结构的刚度,抑制车辆的振动和噪声。
这种技术适用于轨道车辆发动机、底盘和车内电气设施等部位的减振降噪。
活塞油压式减振器技术该技术是在车轮和车轴之间添加活塞和液压油,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通过压力差实现减震降噪。
这种减震技术可用于磁悬浮列车、地铁等高速轨道车辆中,在保证列车高速稳定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列车噪声。
空气弹簧减震器技术空气弹簧减震器技术是一种在汽车、铁路车辆等运输工具中常用的新型减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轨道车辆的振动和噪声,提高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它采用减震空气弹簧和减震油弹簧的组合,通过控制空气弹簧压缩程度、油压的大小和频率等因素实现减震降噪。
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综合考虑轨道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的要求,建议采用以下减震降噪设计方案:底盘隔离设计底盘隔离设计是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车辆的减震降噪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给乘客带来不舒适的体验,甚至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设计一种有效的减震降噪方案对于提高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减震降噪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降低轨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从而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减震降噪:1.减震:通过在轨道车辆的底盘和车轮之间增加减震装置,如橡胶减震垫等,来吸收和分散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减少振动传递到车体和乘客的程度。
2.隔音:在轨道车辆的车体内部和车厢之间增加隔音材料,如隔音棉等,来阻挡噪音的传播,减少噪音对乘客的干扰。
3.噪音控制:通过在轨道车辆的发动机、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位采用噪音控制技术,如隔音罩、消音器等,来降低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实施计划步骤:1.调研分析:对轨道车辆的振动和噪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出针对轨道车辆减震降噪的方案,包括减震装置、隔音材料和噪音控制技术的选择和布置。
3.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设计,对轨道车辆进行改造和升级,安装减震装置、隔音材料和噪音控制技术。
4.测试评估:对改造后的轨道车辆进行测试评估,检测减震降噪效果,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5.优化改进:根据测试评估的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减震降噪效果。
四、适用范围:轨道车辆减震降噪设计方案适用于各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无论是新建的轨道车辆还是已投入运营的轨道车辆,都可以通过该方案进行改造和升级。
五、创新要点:1.综合应用减震、隔音和噪音控制技术,通过多种手段来降低轨道车辆的振动和噪音。
2.选择适用的减震装置、隔音材料和噪音控制技术,根据轨道车辆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因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
然而,随之而来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这些不利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振动和噪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时,车轮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振动和冲击,这种振动通过轨道、道床等结构传递到周围的土壤和建筑物中。
其次,列车运行时的动力系统、通风系统等设备也会产生噪声。
此外,轨道的不平顺、弯道和道岔等部位的特殊结构也会加剧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为了有效地减振降噪,人们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
在轨道结构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特殊的设计和材料。
例如,使用弹性扣件可以减少轨道与轨枕之间的刚性连接,从而降低振动的传递。
橡胶垫浮置板轨道则通过在轨道板下设置橡胶垫,有效地隔离了振动向道床和基础的传递。
还有一种新型的梯形轨枕轨道,其独特的结构能够分散和吸收振动能量。
道床的优化也是减振降噪的重要措施之一。
钢弹簧浮置道床是一种常见的减振道床,它利用钢弹簧的弹性支撑,大大减少了振动向地下的传播。
此外,通过在道床中添加吸音材料,如吸音板、吸音棉等,可以有效地吸收噪声。
在车辆方面,改进车轮和钢轨的形状和材质可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采用低噪声的车轮踏面设计、优化轮轨匹配关系以及使用高强度和耐磨的钢轨材料,都有助于减少摩擦和冲击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同时,对车辆的动力系统和悬挂系统进行优化,降低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水平。
对于隧道结构,采用特殊的衬砌材料和结构形式也能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
例如,在隧道壁上安装吸音板或采用具有吸音功能的衬砌材料,可以减少噪声在隧道内的反射和传播。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减振降噪的要求。
合理选择线路的走向和敷设方式,避免经过对振动和噪声敏感的区域。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的振动问题,需要进行相关的减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而这些振动会传递到轨道和道床上,进而通过地面传到附近建筑物及居民住宅中。
为了降低车辆振动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在轨道和车辆之间设置减振装置,如减振垫、减振弹簧等。
这些减振装置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车辆振动,减少振动的传导。
轨道交通的噪音问题也需要得到一定的关注。
轨道交通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特别是在轨道和车辆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以及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噪音等方面。
为了降低这些噪音,可以在轨道和车辆之间设置降噪装置,如噪音屏障、降噪板等。
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阻隔和吸收噪音,减少噪音的传播和辐射。
还可以通过优化轨道设计和材料选择来进一步减少振动和噪音。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轨道、调整轨道的几何曲线和坡度等,可以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而在轨道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用吸音材料和减振材料,如橡胶轨、复合材料轨道等,来降低振动和噪音的产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还可以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中。
可以使用智能感知设备来实时监测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音情况,预测和识别可能引起较大振动和噪音的因素,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减振和降噪。
利用声学和振动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轨道交通产生的振动和噪音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降噪效果。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轨道交通车辆和轨道的减振和降噪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质量,改善乘客舒适度,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加大对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力度,并推动其应用和发展。
地铁轨道减振技术及应用摘要:地铁车辆为人们带来了便捷,但列车运行引发的环境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轨道车辆通车后的振动和噪声投诉事件日益增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与噪声对人体健康、工作效率、周围建筑结构以及精密仪器产生影响。
本文从数值分析和现场测试的角度对硬岩地质条件下的振动规律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但均未对地铁轨道减振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地铁轨道;减振技术;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时速也从常规速度(<100km/h)向更高速(100~160km/h)发展。
特别是随着市域(郊)铁路建设的加速发展,其线路不可避免地穿越医院、学校、居民区等诸多环境敏感点,给沿线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1.压缩型减振扣件一般地段扣件刚度值为25~35kN/mm,减振扣件刚度值为15~18kN/mm。
减振扣件通过降低其垂向刚度值获得一定的减振效果。
地铁中等减振地段均采用压缩型减振扣件。
1)结构型式特点。
压缩型减振扣件是利用橡胶弹性垫板的压缩变形耗散能量,提供减振效果。
其特点是横向刚度较大,在小半径曲线地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大大降低了钢轨波磨的发生概率。
2)减振效果。
对某地铁3号线应用的减振扣件进行了实测,检测结果显示,隧道壁处的Z振级降低了8.1dB。
2.钢弹簧浮置板钢弹簧浮置板全部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单块板长为25m,板厚400mm,板宽3000mm,浮起高度30mm,板与板之间采用内置式剪力铰、外置式剪力铰两种方式联接。
试验段共计8块浮置板,分为3种类型:板-1和板-8为过渡板,板-2~板-4为隔振器间隔2个扣件间距和3个扣件间距交替布置(简称“2/3布置”),板-5~板-7为的隔振器均间隔2个扣件间距布置(简称“2/2布置”)。
隔振器由外套筒和内套筒组成。
内套筒采用大刚度弹簧试制而成,疲劳寿命超过800万次,可以快捷调整、更换。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减振降噪技术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也给沿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减振降噪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振动和噪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列车车轮与钢轨之间的相互作用、轨道结构的不平顺、列车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与空气的摩擦等都会产生振动和噪声。
这些振动和噪声不仅会影响乘客的舒适度,还可能对沿线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为了有效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工程中采用了多种减振降噪技术。
首先是轨道减振技术。
常见的轨道减振措施包括弹性扣件、橡胶隔振垫、浮置板道床等。
弹性扣件通过增加扣件的弹性,减少钢轨与轨枕之间的刚性连接,从而降低振动的传递。
橡胶隔振垫安装在道床和基础之间,能够有效地隔离振动的传播。
浮置板道床则是将道床板通过弹性元件悬浮在基础上,大大减少了振动向周围的传递。
其次是车辆减振技术。
优化车辆的悬挂系统、采用新型的车轮和钢轨材料、降低车辆的运行速度等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自身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例如,采用弹性车轮可以减少车轮与钢轨之间的冲击,降低噪声的产生。
在桥梁结构方面,通过采用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增加桥梁的阻尼、优化桥梁的支座等方式也能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例如,采用箱梁结构可以减少噪声的辐射,增加桥梁的阻尼可以消耗振动能量。
声屏障是城市轨道交通中常用的降噪措施之一。
声屏障可以分为直立式、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
直立式声屏障较为常见,其安装简单、成本较低,但降噪效果相对较弱。
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声屏障降噪效果更好,但成本较高,施工难度也较大。
在选择声屏障时,需要综合考虑降噪要求、工程成本和景观影响等因素。
此外,隧道内的减振降噪也不容忽视。
在隧道内铺设吸音材料、优化隧道的截面形状等都有助于降低噪声。
在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减振降噪技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减振扣件设计及现场应用摘要:目前,我国一些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采用下锁式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以下简称“双非减振扣件”),列车运营一段时间后扣件会出现钢轨空吊和轨距难以保持等情况,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因此,亟需设计一套既满足行车安全,又满足钢轨纵向阻力要求,且能达到中等减振效果的高架线减振扣件。
基于此,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减振扣件设计及现场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扣件;现场应用;弹性铁垫板;减振效果引言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同时满足了人们的便捷交通,也为乘客、沿线居民、建筑物等提供了便利。
振动噪声污染环境,导致众多投诉的振动噪声。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现代工业工艺的发展,对降低振动和噪声的高要求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火车穿过高程线时,火车引起的振动会传递到桥梁结构和桥梁的其他部件以及引起振动并发出周围噪声的声屏障,即。
结构性噪声。
桥梁结构的辐射噪声主要是低频噪声,其传播距离大于高频噪声,传播范围更广,衰减速度更慢。
人们长期处于低频噪音环境中,容易引起神经紊乱、失眠、高血压等。
到目前为止,对铁路噪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轮轨和车辆产生的中高频噪声上,而对桥梁结构的低频噪声的研究很少。
1高架线双非减振扣件伤损原因分析(1)双非减振扣件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容易引起尼龙件、橡胶件等非金属件的老化和损坏。
(2)从产品结构特点上来看,双非减振扣件自身存在设计缺陷,上、下层铁垫板固定仅仅依靠尼龙锁扣,无法长期承受横向剪切力,自身约束力不足,尤其是在小半径曲线地段,列车高速通过时极易造成尼龙锁扣磨损、变形、甚至开裂,从而出现中间层弹性垫板横向窜动;列车途经该区段时,轨距保持较为困难,易造成晃车现象。
2评价标准及数据处理方法根据JGJ/T170-2009《城市轨道运动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和二次辐射噪声的极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根据GB/T13441.1-2007《振动和人体对全身振动的影响》第1部分:一般要求垂直称重铅网在4-200Hz以内各频率中心的1/3频率,即VLZmax(i)列车行驶时。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型扣件的应用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型扣件的应用研究为标题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减振降噪型扣件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
本文将从减振降噪型扣件的原理、应用案例、优势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对其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不断扩展和运营规模的不断增大,噪声和振动问题逐渐凸显。
这不仅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干扰和影响,还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和应用减振降噪型扣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2. 减振降噪型扣件的原理减振降噪型扣件是一种专门用于减轻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降低噪声的装置。
其原理主要包括质量阻尼、弹性支撑和声学隔离三个方面。
质量阻尼通过增加扣件的质量,使得其具有更好的抗振动能力;弹性支撑则通过合理设计的弹簧和减振材料,降低轨道交通振动的传递;声学隔离则通过加装隔声材料,降低轨道交通噪声的传播。
这些原理的综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问题。
3. 减振降噪型扣件的应用案例减振降噪型扣件已经在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某城市地铁系统在地铁车辆的车轮与轨道之间安装了减振降噪型扣件,有效减少了地铁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另外,某高速铁路项目采用了减振降噪型扣件来降低列车行驶时的振动和噪声,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和运营的可靠性。
这些应用案例表明,减振降噪型扣件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减振降噪型扣件的优势与传统的扣件相比,减振降噪型扣件具有以下优势:(1)减振效果显著:减振降噪型扣件能够有效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和噪声,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和行车的稳定性。
(2)安装方便:减振降噪型扣件的安装相对简单,不需要对轨道和车辆进行大规模的改造,降低了投资和工程量。
城市轨道道岔减振器的设计及应用
邓娇,李金卫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道岔轨道减振器是在地铁及轻轨道岔区使用的轨道减
振产品,其结构形式上类似于普通剪切型轨道减振器,在不改
变道岔原有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装该产品能够有效降低行车
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效果比采用橡胶垫板减振的传统道岔显
著。
对于频率30Hz以上的振动,使用该类产品可降低噪声lO
一12dB。
简要介绍其设计原理及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上的应用
情况。
关键词:地铁;道岔减振器;减振降噪
中圈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08)07—0065—01
1理论分析
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又及护轨三个单元组成。
通常铺设于地铁车站,具有较高的减振要求。
使用轨道减振器支撑钢轨有助于减轻行车时的振动和噪声,减小轮轨冲击,降低轨道维修费用。
减振器确保了道岔中扣件节点刚度与轨道刚度匹配以及岔区刚度均匀。
钢轨通过扣件与原有的铁垫板相连,铁垫板用螺栓紧固在道岔减振器上平面,减振器则安装在轨枕上。
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强烈振动和冲击大部分被受剪的橡胶圈所吸收,保证了车辆运营的舒适性。
减振器在3个方向(铅垂、横向和纵向)提供弹性,利用橡胶分子和分子之间以及橡胶分子和填充剂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内摩擦降低谐振时的振幅。
在地铁车站道岔区铺设道岔减振器可使振动加速度减少1/2~2/3,高架线正下方的噪声减少6一10dB。
道岔减振器部分型号见图1,道岔减振器安装示意见图2。
道岔减振器采用顶板、底板加橡胶圈的结构(图3),顶板底板倾斜呈一定角度,硫化在其间的橡胶圈在剪、压状态下工作。
橡胶的主要疲劳破坏是拉伸应力集中部分产生龟裂、粘结部分产生剥离,或者在压缩侧的折叠弯曲部分产生磨耗。
道岔减振器橡胶型面经有限元计算,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在承受动态载荷的过程中,橡胶自身不断摩擦、接触,而在某些区域微观上呈现出的高应力状态,并尽可能减少因材料的反复性接触而出现发热、发粘等破坏(图4)。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邓娇(1977一),女,工程师。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STANDARDDESIGN2008(7)
类型』口CD
I733650630519
Ⅱ903820810689
Ⅲl0439帅940829
Ⅳ11631090l060919
·产品开发·
蟊副
图1道岔减振器规格示例(单位:mm)
图2道岔减振器安装示意
橡胶圈顶板
图3道岔减振器断面
图4受力状况下的自由面形变
通过采用天然胶配方和注压成型技术,也在另一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减振效果、抗蠕变性能和疲劳寿命。
道岔减振器技术参数见表1。
城市轨道道岔减振器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邓娇, 李金卫
作者单位: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7
刊名:
铁道标准设计
英文刊名:RAILWAY STANDARD DESIGN
年,卷(期):2008,""(7)
被引用次数:0次
1.焦金红轨道结构的减振降噪措施[期刊论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2(01)
2.张振淼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噪声的评价与控制以及衰减噪声的途径[期刊论文]-地铁与轻轨 2001(02)
3.辜小安我国地铁环境振动现状及控制措施[期刊论文]-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3(05)
4.雷晓燕.王全金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振动噪声研究[期刊论文]-铁道学报 2003(05)
5.邓娇.李金卫.黄友剑.王雪飞Ⅲ型轨道减振器的设计与应用[期刊论文]-铁道标准设计 2007(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tdbzsj200807026.aspx
授权使用:颜泽铃(hntl),授权号:3921672a-99e6-478a-90c1-9e4b000943e7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