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肺结核痰涂片检查组织工作工作规范--------------------------------------------------------------------------------痰涂片检查是肺结核病人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化疗方案、疗效考核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为贯彻落实地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一级以上医疗单位中所开展传染性工作筛查肺结核的通知》的精神,加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测出肺结核病力度,特制定本规范。
一、痰检的对象和要求(一)对象1.咳嗽、咳痰≥3周或有咯血或血痰症状以及胸片异常者。
2.进行疗效考核的病人:凡已确诊、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在化疗期间应按规定定期作痰菌复查。
1)初治涂阳病人(含重症涂阴病人)在疗程满2、5、6个月时,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5、8个月时,各查痰一次。
2)初、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个月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满3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
3)确诊、登记的涂阴肺结核病人,即使病人因故仍未接受治疗,也应在登记后满2和6个月时进行咳嗽菌检查。
(二)要求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
如无夜间痰,在留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
治疗中或复诊病人按期每次送检两份痰(清晨痰和夜间痰)。
2.痰标本采集:即时痰为病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
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乳液。
夜间痰为就诊前一天晚睡前咳出的痰液。
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毫升。
应由检验人员或上门服务验收痰标本,痰液不合格者,要求重新送检。
难以获得合格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体检,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痰标本的容器,应采用国家参比实验室推荐的国际通用痰瓶或采用直径4厘米、高2厘米的塑料或涂聚丙烯蜡纸密闭盒。
留痰容器罐子上应注明病人住址、编号(门诊序号或病人登记号)及日期。
结核杆菌痰涂片镜检的意义及其应注意的问题需知结核杆菌,是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
结核杆菌是专性需氧菌,无鞭毛,有荚膜,没有运动能力,典型的结核杆菌的形态为细长稍弯曲或直的、两端圆钝的杆菌,长1μm~4μm,宽0.3μm~0.6μm。
痰涂片经过抗酸染色阳性的标本,在100倍的生物显微镜下可在蓝色背景下看到紫红色的杆状菌,呈单个散在,有时也呈X、Y形或条索状、聚集成簇等。
痰涂片经金胺“O”染液染色后,在含有紫外光源的荧光显微镜下发出橘黄颜色,高倍镜(物镜40倍目镜10倍)下,可见结核杆菌产生黄绿色荧光,呈杆状或分枝状。
目前基层实验室多采用抗酸染色镜检。
(一)结核杆菌痰涂片镜检的意义1.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结核病的控制是以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为主,而痰涂片镜检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社会上最主要的传染源,故痰涂片镜检结果对诊断传染性肺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2.评价化疗效果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针对结核病的治疗,现行化疗方案的制定也主要是以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所以痰涂片镜检结果可以作为化疗效果的评估依据。
1.为流行病学疫情评价服务由于传染性肺结核在流行病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涂阳患病率、涂阳发现率是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结核病疫情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及肺部疾病联合会(UNION)针对低收入且结核病疫情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所制定的技术指南,痰涂片镜检是相应国家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时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细菌学试验技术。
相对于临床和实验室经常采用的其他诊断和检查项目,高质量的痰涂片镜检有其自身特殊的优势:作为诊断手段,对传染性肺结核的诊断比X线的准确性高;技术相对简单,操作容易标准化;建立结核杆菌检查室设备投入少;检查成本低,易于接受;从收到标本到报告结果的时间短,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对涂阳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作出及时和准确的评价。
(二)结核杆菌痰涂片镜检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室布局原则结核杆菌检查需要有独立的实验室,不能和其他实验室混用;染液配置、镜检等相对洁净的操作与标本存储、涂片、染色等污染操作要有独立分开的场所,最好分别在专用的房间进行,中间通过传递窗连接;基层实验室若只从事涂片镜检的,在只拥有一间独立房舍的情况下,相对洁净区与污染区也要有明显区分。
肺结核痰检怎么做?现阶段,肺结核属于一项对人们自身健康造成威胁的疾病,针对于肺结核病症来讲,需要采取合理的诊断方式来确诊肺结核,做好痰检工作。
结核病控制观点以及做法重点对痰结核菌工作进行了强调,经过相关痰菌检查表明,在诊断结核病、发现传染源以及制定完善方案的基础上将获取的痰菌检查为基本依据,在提升痰菌检查质量的基础上避免肺结核的发生。
针对于肺结核疾病来讲,大家都非常熟悉,肺结核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而且人们也非常害怕肺结核,由于肺结核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对我们自身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实际生活中需提高警惕,为了有效的诊断肺结核应当做好痰检工作。
痰检是判断肺结核是否具备传染性的主要方式,当痰检结果为阳性的话,就说明患者本身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疾病,阴性的患者代表患者不具备传染性肺结核。
1肺结核痰检进行肺结核痰检的主要目的表现为两方面,第一方面查看是否患有肺结核,由于痰检是利用痰液检测的方式了解到痰液内有没有结核杆菌,其属于一项病原学的检测,当痰液内存在结核杆菌的话,将会确诊为肺结核。
第二,判断肺结核患者是否具备传染性,由于肺结核是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一般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形成飞沫的基础是痰液,当痰检过程中检测出结核菌,就表示具备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必须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2 肺结核检查项目肺结核痰检主要是留痰找抗酸杆菌,符合标准要求的痰标准是患者用清水漱口,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一般为3~5ml左右,勿留取口水,正确留痰的情况下,检出率是非常高的。
一般情况下,上午送检痰化验当天就能出结果,留取的痰液送检以后会取痰液直接涂抹在玻璃片上,经过抗酸染液染色再使用显微镜检查,在显微镜检查的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现出红色,其他细菌以及细胞呈现出蓝色。
结合显微镜下结核菌的具体数量,报告有痰检阴性,或者一个加两个加三个加,加号越多,说明传染性越强,痰中检测出结核菌就表示患有感染性肺结核。
(1)检查痰结核菌在判断肺结核的过程中,是按照痰液加以分析的。
痰涂片合格标准痰涂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痰涂片的制备和染色,可以观察痰液中的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白细胞等情况,对于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痰涂片的合格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痰涂片的制备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在采集痰液样本后,应立即将样本涂抹于玻璃载玻片上,然后用火焰烘烤至干燥。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细菌污染,保持无菌操作。
制备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染色处理,确保染色效果清晰,有利于后续观察和分析。
其次,痰涂片的染色质量也是衡量其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染色是痰涂片制备的关键环节,染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不同的染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原体检测。
在进行染色时,应严格控制染色时间和染色剂的浓度,确保染色效果清晰、准确。
此外,观察痰涂片的过程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在观察痰涂片时,应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观察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确保不遗漏任何细微的异常情况。
最后,对于痰涂片的结果判读也需要专业的医学人员进行。
医学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痰涂片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总之,痰涂片的合格标准涉及到制备、染色、观察和结果判读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依照标准操作,确保痰涂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痰涂片检查时,务必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初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报告目的准确及时发现涂阳肺结核患者,推行DOTS策略。
方法痰涂片检查遵照《痰涂片镜检标准仪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中的标准仪操作进行。
结果96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患者316例,涂阳率为32.75%。
患者即时痰,清晨痰,夜间痰涂阳率分别为8.60%、29.64%、21.45%,清晨痰涂阳率最高。
痰性狀的干酪样痰涂阳率30.89%为最高。
结论指导患者留取好痰标本,严格遵照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痰涂片镜检,尽量发现涂阳患者,以便推行DOTS策略。
标签:肺结核;痰;涂阳近年来,我县在DOTS策略实施中,提高了涂阳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的控制了结核病疫情。
为进一步发现涂阳患者,以便推进DOTS策略的实施,笔者对2010年1月~12月发现的10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于后。
1标本及方法1.1痰标本来自初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每例患者留痰标本3份即:即时痰、清晨痰、夜间痰。
1.2痰性状分为干酪样痰、脓性样痰、血样痰、水样痰(唾液)。
1.3痰涂状镜检,严格遵照《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标准仪手册》中的标准仪操作程序进行。
2结果2.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涂阳率2010年1月~12月我所接诊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36例,其中留3份痰标本递检患者965例,痰标本2895份,痰检率为93.15%。
发现涂阳患者316例,涂阳率为32.75%。
2.2痰标本涂阳率965例患者每例患者3份痰标本计2895份,标本涂阳率为20.24%(596/2895),其中即时痰、清晨痰、夜间痰、涂阳率分别为8.60%(83/965)、29.64%(286/965)、21.45%(207/965)。
2.3痰标本性状涂阳率2895份痰标本中以干酪样痰涂阳率30.89%(143/463)为最高,见表1。
2.4痰菌量分级586份涂阳标本中,2+标本227份占38.74%,1+标本135份占23.04%,3+标本126份占21.50%,4+标本98份占16.72%。
肺结核留痰标准是指在进行肺结核病原学检测时,需要采集一定量的痰液样本,并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处理和保存。
以下是肺结核留痰标准的一般要求:
1. 采集时间:最好在早晨起床后、进食前或进食后2小时内采集痰液样本。
2. 采集方法:采用自然咳痰法或气管镜引导下抽吸法。
3. 痰液量:要求采集到足够的痰液量,一般为3-5毫升。
4. 痰液性质:要求痰液为白色或黄色,质地较稠厚,无明显杂质。
5. 保存条件:将采集到的痰液样本放入干燥、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留痰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目的和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肺结核病原学检测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验室的要求进行操作。
肺结核痰检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防控肺结核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肺结核痰检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肺结核痰检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人,明确工作流程,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患者就诊时,医生应当询问相关病史,包括有无结核病症状以及接触史等。
第五条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医生应当及时安排肺结核痰检,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
第六条所有医疗工作人员在进行肺结核痰检时,应当戴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和检测等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八条患者应当配合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如实提供痰液样本,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完成相应的检查。
第九条患者应当遵守医嘱,按时进行治疗,不得擅自中断治疗或更改治疗方案。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例管理制度,对所有病人的检测结果、治疗方案等进行记录和跟踪。
第十一条对于确诊的肺结核病患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进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和筛查工作。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肺结核痰检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第十三条对于发现有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的医生或患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进行处理,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四条本规章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订,需经医疗机构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十五条本规章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以上为肺结核痰检规章制度,各医疗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
--------------------------------------------------------------------------------
痰涂片检查是肺结核病人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化疗方案、疗效考核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为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一级以上医疗单位中开展传染性肺结核筛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加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力度,特制定本规范。
一、痰检的对象和要求
(一)对象
1.咳嗽、咳痰≥3周或有咯血或血痰症状以及胸片异常者。
2.进行疗效考核的病人:凡已确诊、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在化疗期间应按规定定期作痰菌复查。
1)初治涂阳病人(含重症涂阴病人)在疗程满2、5、6个月时,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5、8个月时,各查痰一次。
2)初、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个月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满 3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
3)确诊、登记的涂阴肺结核病人,即使病人因故未接受治疗,也应在登记后满2和6个月时进行痰菌检查。
(二)要求
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
如无夜间痰,在留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
治疗中或复诊随访病人按期每次送检两份痰(清晨痰和夜间痰)。
2.痰标本采集:即时痰为病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
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
夜间痰为就诊前一天晚睡前咳出的痰液。
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毫升。
应由检验人员或专人验收痰标本,痰液不合格者,要求重新送检。
难以获得合格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痰标本的容器,应采用国家参比实验室推荐的国际通用痰瓶或采用直径4厘米、高2厘米的塑料或涂蜡纸密闭盒。
留痰容器上应注明病人姓名、编号(门诊序号或病人登记号)及日期。
3.痰标本的保存和输送:痰标本容器密封,勿倒置,严防痰液外溢。
不能立即作涂片检查的痰标本,须置4℃冰箱保存,防止痰液干涸或污染。
需送上一级细菌实验室培养的痰标本,外送前应认真核对痰标本容器上标
注,是否正确和清晰,是否与化验单一致。
痰容器应采用专用的结核杆菌和痰标本冰盒运送,或以纸张和塑料袋封装、扎牢顺序放置于包装袋内。
盒外注明勿倒置标志。
4.送检时,县(市、区)结防所(科)医师应填写检验单。
填写项目包括:病人姓名、地址、登记号(或门诊序号)、送检日期(或初诊日期)、送检原因(初诊病人或随访病人)。
检验单应与痰标本分别放置在不同容器中,一齐送交上级实验室。
5.收到痰标本后,实验室检验人员仔细核对标本和检验单各项内容,查看痰标本是否合格。
随后按顺序编号,及时检查和登记。
6.废弃标本和污染物的处理:
1)痰盒和废弃标本等污染物,均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丢弃或清洗,严禁不经灭菌随意处理。
2)痰盒等污染物如采用焚烧处理,须置于焚烧炉内彻底焚化。
焚化不彻底,或暴露焚烧是有害的。
3)痰检工作台面的消毒:可将痰标本置于一搪瓷盘中,在操作厨中进行痰涂片操作。
涂片操作完成后,将盘与废弃物等一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与操作台面同时以3%石碳酸或其它可靠的消毒液擦拭后,再以紫外线灭菌灯(距离1米)照射30分钟。
二、痰直接涂片检查法
(一)涂片
取经95%乙醇擦拭脱脂过的干燥、清洁、无油污、无划痕的新玻璃片,于玻片背面的左端1/3处以蓝色或黑色记号笔(玻璃铅笔)编号。
用接种环或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痰标本的脓样、干酪样部分约0.05~ 0.1ml,于玻片正面的右侧三分之二处均匀涂抹成2×2.5厘米卵圆形痰膜。
自然干燥后待检。
一张玻片只可涂抹一份标本。
玻片只应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再次使用。
(二)萋尔—尼尔逊氏染色法(Ziehl—Neelsen)
简称萋尼氏染色法:
1.试剂:
1)碱性复红乙醇染色储存液:
碱性复红液:8克碱性复红溶于95%乙醇100毫升中。
5%石碳酸水溶液:5克石碳酸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2)碱性复红乙醇染色液:
10毫升碱性复红储存液与90毫升5%石碳酸水溶液混合。
3)5%盐酸乙醇脱色液:
5毫升浓盐酸与95毫升95%乙醇混合。
4)0。
3%亚甲兰复染储存液:
0.3克亚甲兰溶于50毫升95%乙醇中,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终体积100毫升。
5)亚甲兰复染液:
以蒸馏水10倍稀释0.3%亚甲兰复染储存液即得亚甲兰复染液。
2.染色步骤:
1)火焰固定涂片。
2)滴加碱性复红乙醇染色液,盖满痰膜。
小心火焰加热至出现蒸汽后,脱离火焰,保持染色三分钟。
染色期间应始终保持痰膜被染色液覆盖,必要时可续加染色液。
切勿使染色液沸腾。
3)流水自玻片背面上端轻洗,洗清染色液。
4)自痰膜上端外缘滴加脱色液,流过痰膜。
需脱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
脱色应单片进行。
5)流水自玻片背面上端轻洗,去脱色液。
6)滴加亚甲兰复染液,染色30秒钟。
7)流水自玻片背面上端轻洗,去复染液。
8)待干后镜检。
3.镜检与报告:
光学显微镜镜检(目镜lOX,油镜IOOX)染色痰片。
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红色,其它
细菌和细胞呈蓝色。
按照下列标准报告所得结果:
1)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2)抗酸杆菌可疑(土):1—2条抗酸杆菌/300个视野。
3)抗酸杆菌阳性(1+):3—9条抗酸杆菌/100个视野。
4)抗酸杆菌阳性(2+):l—9条抗酸杆菌/10个视野。
5)抗酸杆菌阳性(3+):l—9条抗酸杆菌/每个视野。
6)抗酸杆菌阳性(4+):≥10条抗酸杆菌/每个视野。
镜检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和化验报告单上。
痰涂片化验单应包括痰标本的性状。
阴性结果应填记“阴性”不得以“(—)”表达。
300个视野内仅见1~2条抗酸杆菌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条数,医生可结合胸片进行判断。
必要时再取标本复查证实,仍见1~2条抗酸杆菌/300个视野,该病例可确诊为涂阳病人。
标本应在送检48小时内报告结果。
三、痰涂片质控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痰检涂片及诊断水平,市疾控中心每年两次组织专家对市(县)、区疾控中心痰片制做质量和诊断水平进行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