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关系er模型图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80
网上服装商店1、E_R图2、关系表供应商:编号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进货:货品编码进货号进货量商品:编码名称售价产地供应商批号尺码客户:编号名称地址电话邮政编码订货:订单号销售工号货品编码客户编号订单日期发货方式付款方式总金额销售人员:工号部门号姓名地址电话销售部:编码名称人数3、表结构客户表销售人员表——网上服装商店Create databaseGo——供应商表Create table 供应商表(编号int primary key,名称varchar(20)not null,联系人varchar(10)not null,地址varchar(50),电话varchar(13)nuique)Go——进货表Create table进货表(货品编码int primary key,进货码int ,进货量int check(进货量>0))Go——商品表Create table商品表(编码int primary key,名称varchar(20)not null,售价money,产地varchar(50),供应商varchar(20),批号int,尺码intGo——客户表Create table客户表(编号int primary key,名称varchar(20)not null,地址Varchar(50),电话varchar(13)unique,邮政编码varchar(6))Go——订货表Create table订货表(订单号int primary key,销售工号int,货品编码int constraint goodnoForeign key references 商品表(编码),客户编号int constraint custono Foreign key references 客户表(编号),订单日期datatime,发货方式varchar(20),付款方式vatchar(20),总金额money)Go——销售人员表Create table销售人员表(工号int primary key,部门号int,姓名varchar(20),地址varchar(50),电话varchar(13))Go——销售部表Create table销售部表(编码int primary key,名称varchar(20),人数varchar(20))。
ER图文档1.定义 (1)2.基本要素 (2)3.如何画ER图 (2)4.例子 (4)5.常用软件 (5)1.定义ER图又叫实体-联系图(Entity-Relation Diagram)用来建立数据模型,在数据库系统概论中属于概念设计阶段,形成一个独立于机器,独立于DBMS的ER图模型。
通常将它简称为ER图,相应地可把用ER图描绘的数据模型称为ER模型。
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即数据对象)、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数据库设计过程:需求分析确定存储那些数据,建立那些应用。
常用的操作及对象有哪些等概念数据库设计对需求分析所得到数据的更高层的抽象描述逻辑数据库设计将概念模型所描述的数据映射为某个特定DBMS 模式数据物理数据库设计ER图设计2.基本要素构成E-R 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属性和联系.① 实体:实体对应的是数据库中的实体表,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② 属性:属性对应的是数据库中实体表的字段,用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并用无向 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多值属性由双线连接;主属性名称下加下划线。
③ 联系:联系对应的是数据库中的连接表,用来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用菱形表示, 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ER 图中实体之间有三种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
一对一关系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写1;一对多关系在1的一方写1,多的一方写N ; 多对多关系则是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N,M11M1 N N夫妻间一对一关系仓库与产品一对多关系 学生与课程多对多关系3.如何画ER 图一、在画ER 图之前必须进行正确的需求分析,只有通过正确的需求分析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ER 图。
二、设计E-R 图的原则:针对特定用户的应用,确定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设计该用户视图的局部实体名属性名主属性名联系名丈夫夫妻 妻子 仓库 存放产品学生 选课课程E-R图综合各个用户的局部E-R图,产生反映数据库整体概念的总体E-R图。
数据库设计——ER图 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法⽤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它是描述现实世界关系概念模型的有效⽅法。
是表⽰概念关系模型的⼀种⽅式。
⽤“矩形框”表⽰实体型,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称;⽤“椭圆图框”或圆⾓矩形表⽰实体的属性,并⽤“实⼼线段”将其与相应关系的“实体型”连接起来;⽤“菱形框”表⽰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成因,在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实⼼线段”分别与有关实体型连接起来,同时在“实⼼线段”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1:n或m:n)。
构成E-R图的3个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法为: 实体:⼀般认为,客观上可以相互区分的事情就是实体,实体可以是具体的⼈和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与联系。
关键在于⼀个实体能与另⼀个实体相区别,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在E-R图中⽤矩形表⽰,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如学⽣张三、学⽣李四都是实体。
如果是弱实体的话,在矩形外⾯再套实线矩形。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特性,⼀个实体可由若⼲个属性来刻画。
属性不能脱离实体,属性是相对实体⽽⾔的。
在E-R图中⽤椭圆形表⽰,并⽤⽆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如学⽣的姓名、学号、性别、都是属性。
如果是多值属性的话,在椭圆形外⾯再套实线椭圆。
如果是派⽣属性则⽤虚线椭圆表⽰。
联系:联系也称关系,信息世界中反映实体内部或实体之间的关联。
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在E-R图中⽤菱形表⽰,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 1,1 : n或m : n)。
⽐如⽼师给学⽣授课存在授课关系,学⽣选课存在选课关系。
如果是弱实体的联系则在菱形外⾯再套菱形。
⼀般性约束 实体-联系数据模型中的联系型,存在3种⼀般性约束:⼀对⼀约束(联系)、⼀对多约束(联系)和多对多约束(联系),它们⽤来描述实体集之间的数量约束: (1)⼀对⼀联系(1:1):对于两个实体集A和B,若A中的每⼀个值在B中⾄多有⼀个实体值与之对应,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和B 具有⼀对⼀的联系。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对用户需求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5)数据库实施阶段: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程序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1 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建立和测试∙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各阶段设计描述2 概念结构设计在早期的数据库设计,在需求分析阶段后,就直接进行逻辑结构设计。
由于此时既要考虑现实世界信息的联系与特征,又要满足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的约束要求,因而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时,由于设计时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也使设计工作变得十分复杂。
1976年P.P.S.Chen提出在逻辑结构设计之前先设计一个概念模型,并提出了数据库设计的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
这种方法不包括深的理论,但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目前成为数据库设计中通用的工具。
有许多商业软件支持E-R模型,如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 DataArchitect(最新版本v9.5.1 for Windows)、微软公司Microsoft InfoModeler (VisioModeler)等。
图 S-designer DataArchitect 5.1 设计的E-R模型使用E-R模型来进行概念模型的设计通常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建立局部概念模型,然后综合局部概念模型,成为全局概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