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关联性实证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股市危机期间股指联动性对比研究
袁灵芝;刘松婷
【期刊名称】《中国集体经济》
【年(卷),期】2023()2
【摘要】文章将美国金融危机的股指与中国股市危机的股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危机时期的联动影响。
文章选取2007~2018年沪深300和道琼斯指数的每日收益率作为时间序列变量,通过建立VAR模型,针对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危机两个时间段的股指联动性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道琼斯指数是沪深300的格兰杰原因,但沪深300不是道琼斯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中得出,两个期间的股指受自身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来自对方市场的影响较小,文章的研究为中国继续推进股市宏观调控提供了启示。
【总页数】4页(P161-164)
【作者】袁灵芝;刘松婷
【作者单位】湘潭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金融危机期间主要国家证券市场联动性实证研究
2.金融危机期间黄金价格与汇率的联动性
3.汇率和股价联动性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前后数据的对比
4.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中国股市与世界重要股市联动性的思考——基于金融危机前后数
据的对比分析5.后危机时代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股市的联动性研究——基于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的数据验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DCC-GARCH模型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DCC-GARCH模型摘要:本文基于DCC-GARCH模型,对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市存在着显著的动态相关性,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更为明显。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相关性对投资组合风险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性的传染效应及其对跨国投资的启示。
研究结果对于投资者在中美股市间进行投资决策,以及跨国投资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美股市、动态相关性、DCC-GARCH模型、投资组合风险、传染效应、跨国投资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中美股市是全球最为重要的两个股票市场,其发展状况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中美两国股市的关联程度日益加深,投资者对中美股市的相关性变化越来越关注。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利用DCC-GARCH模型揭示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性对投资组合风险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传染效应。
通过研究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将为投资者提供有关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参考。
第二章文献综述2.1 中美股市的相关性研究现状2.2 DCC-GARCH模型的应用状况第三章数据与模型3.1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3.2 DCC-GARCH模型简介3.3 模型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第四章结果与分析4.1 DCC-GARCH模型估计结果4.2 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分析4.3 相关性对投资组合风险的影响分析4.4 相关性的传染效应分析第五章实证结果的启示5.1 对投资者的启示5.2 对跨国投资的启示第六章结论与建议6.1 结论总结6.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美两个全球最为重要的股票市场。
中美股市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中美两国股市的关联程度日益加深,投资者对中美股市的相关性变化越来越关注。
了解并研究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美股市间的联动性分析中美股市间的联动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美两国股市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股市的波动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正因如此,对中美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学术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美股市背景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
美国股市以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简称“道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为代表,中国股市以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为代表。
这两组指数都代表了各自股市的整体表现。
二、中美股市的波动性中美两国股市的波动性是衡量股票市场风险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中美股市的波动性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两国股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1. 中美股市波动性的差异美国股市相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波动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由于美国股市具有成熟的监管体系和法律制度,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和稳健。
而中国股市则相对较为年轻,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较大,市场流动性相对较差,波动性相对较大。
2. 中美股市波动性的联系虽然中美股市的波动性存在差异,但近年来二者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美股市的联动性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方面,中国股市受到全球股市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美国股市;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两国经济的互动性也进一步加强了股市之间的联系。
三、中美股市之间的因素影响中美股市之间的联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市场心理因素。
1. 宏观经济因素中美两国的经济基本面、 GDP增长率、通胀率、利率等因素都会对股市造成影响。
例如,当两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时,投资者可能会对股市前景产生担忧,从而导致股市波动加剧。
2. 政策因素两国政策制定者的政策举措也会对股市产生直接的影响。
特别是与贸易、关税、汇率等相关的政策,对股市波动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
金融危机下中美股票指数联动作用的实证研究论文摘要: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资本市场遭受重创。
利用2008年全年数据对中美两国的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崩溃从而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影响到我国的股票市场,但未存在长期共同趋势。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上证综指,纳斯达克指数,格兰杰因果检验一、引言在我国股票交易所建立的近20年间,股票市场经历了七轮暴涨暴跌,而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又是中国股市震荡的一年,上证综指从曾经的998点一度升至2007年的6124点后却大幅下挫至2000点上下,而后股市在震荡中呈缓慢上升趋势,让中国的股民经历了一次花费不菲的“过山车”风险游戏。
在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的预期密切有关,特定环境下还能够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因此在股票指数大幅下跌的同时,国内学界也激起了关于我国经济基本面恶化根源的探讨。
2007年4月份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开始,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巨大震荡,金融机构在继雷曼兄弟倒闭后产生了“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危机反应。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源口,由房地产业开始,以“次债”形式不断创新打包传至银行业,最终导致以投资银行倒闭为代表的银行业危机,点燃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给全世界经济带来了大衰退,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也深受影响。
如今,我们重新回顾危机的始末,中国股票市场伴随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与研究。
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美国股票市场大幅跳水的现象是否传导到中国,而随后中国股票市场出现的持续跟跌状况,与之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或者者只是一种巧合?这也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金融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接着进行计量实证分析,选取中美两国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指数,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关于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一定预期与带动作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利用计量工具得出二者所存在的有关关系。
次贷危机之后中美股市联动性研究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主要国际股票市场呈现一起上涨或者一起下跌趋势,尤其在次贷危机以及后来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美国的经济政策以及次贷危机中的风险转移,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联动性明显增强。
股票市场的联动性不仅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而且在中国、新加坡、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出来了。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前后的联动性展开研究,探讨这一波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联动性的影响。
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联动性问题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发现和论证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之间联动性,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本文选取2005年至2012年的股市数据,首先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和美国股票市场之间收益率联动性。
先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并发现,存在美国股市到中国B股市的因果关系,美国股市的冲击力和波动会体现在中国B股市上,但是不存在反方向的这种影响。
另外,美国股市与我国的A股市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这个结果比较吻合之前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
第二,本文利用ARCH和GARCH 模型对中美两国股市的收益率联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美国股市收益率的变化会影响中国股市收益率的变化,而反之却不能成立,也即中国股市的影响力无法波及到美国。
这给我们的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参考。
使得我们在增强投资收益的同时能有效规避国际金融市场所转移过来的风险。
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股市首当其冲遭到重创。
然而,危机并没有局限于其中一个国家,而是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重点研究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美国股市的影响金融危机开始于2008年9月,当时美国的Lehman Brothers公司宣布破产,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不安。
随后几个月,标普500指数大幅下跌,2009年3月达到低谷。
据统计,危机期间标普500指数跌幅高达57.7%。
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纷纷负债累累、倒闭或接纳救助,导致金融市场风险不断攀升。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中国股市在2007年进入了一个强劲的牛市,随后股市波动较为剧烈。
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股市迎来了2008年6月的顶峰。
然而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中国股市也受到了波及。
据报道,2008年10月全球股市大跌,中国股市恒生指数跌幅高达18.8%,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也分别下跌了10.8%和12.8%。
三、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1. 舆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期间,全球投资者的信心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而舆论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尤为显著。
随着全球股市下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一些分析人士开始质疑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真的可以持续。
他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依然尝试维持高速增长,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这些负面言论导致中国股市情绪低落,为后续的下跌打下了基础。
2. 资本流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期间,资本流出是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一些投资者纷纷撤离风险较高的市场,追求更为安全的投资渠道。
中国股市也有大量的海外资本入市,而随着美国股市的下跌,这些资本也开始流出。
据报道,2008年11月,截至当月末,北向资金的净流出额达到184.66亿元人民币,为2004年以来的单月最大值。
3.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启示金融危机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DCC-GARCH模型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DCC-GARCH模型摘要: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对于两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DCC-GARCH模型,对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
通过对沪深3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收益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存在显著的时变特性。
同时,我们还对该相关性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相关性对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策略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美股市、动态相关性、DCC-GARCH模型、时变特性、宏观经济变量、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策略一、引言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国际间经济和金融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股市作为国家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对于两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对于投资者制定更准确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策略至关重要。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DCC-GARCH模型对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
DCC-GARCH模型是基于广义条件相关性模型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的组合。
该模型能够捕捉到相关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我们选择了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沪深300指数和美国纽约证交所的标普500指数的日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通过利用DCC-GARCH模型计算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系数,并对其时变特性进行了分析。
三、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分析我们首先对沪深3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收益率进行了计算,并通过DCC-GARCH模型计算了两个指数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
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存在显著的时变特性。
在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发生期间,中美股市的相关性通常较高,表明两个市场存在较大的冲击传导效应。
然而,在相对平静的市场时期,两个市场的相关性较低,表明两个市场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较强。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性受到许多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汇市\股市的动态关联性探析文章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7年至2009 年上证、深证综指日收盘价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日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并且通过方差分解发现美国股价变动对中国汇率和股价的关联性有影响。
关键词:向量自回归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问题提出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后续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票市场价格的相互关系,探讨外汇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分析不同金融市场的交互影响,对于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深化汇率制度改革和健全金融市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国内学者关注到了两市之间的关联性,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和证明。
但也发现,用相同的方法得到的实证分析结果却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因果关系是单向的还是具有反馈作用,这种关系是正相关的还是负相关的都没有定论。
陈然方(1999)指出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联系是松散的、不明显的,看不出从股票价格到汇率或汇率到股票价格有任何的格兰杰因果的关系。
陈雁云,何维达(2006)通过对2001-2005年人民币各种汇率与股价的逐日数据所作的ARCH效应检验,得出相应的GARCH和EGARCH模型,并证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与股价为显著的正向关系,即人民币币值与股价呈反向关系;同时显示人民币兑日元名义汇率与股价两者为微弱的正向关系,即币值与股价为微弱的反向关系,并指出ARCH系列模型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杨清玲(2007)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得出股价与汇率存在双向的负相关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汇率对股价的影响大于股价对汇率的影响。
国外学者对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理论方面,西方形成了两种理论模型即Dornbusch 和Fisher(1980)的“ 汇率决定的流量导向模型”与Branson和Henderson(1985)的“投资组合模型”,前者认为存在由汇率(直接标价法)到股价的反向关系,如Dornbusch and Fisher(1980)指出,汇率的波动通过影响一国经常账户国际收支平衡、居民的财富和支出对公司的现金流和股价产生影响。
关于中美股票市场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王一帆;武俊伟;刘斌
【期刊名称】《中国证券期货》
【年(卷),期】2011(0)7X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经济依赖性不断增强,但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并不代表资本市场间具有相互影响。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分析方法,着重研究我国QDⅡ实施后到后金融危机时期这段时间内中美股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QDⅡ实施后中美股市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而且在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具有单向影响关系。
最后,文章对中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相关解释。
【总页数】2页(P28-29)
【关键词】中美股市;协整检验;联动关系
【作者】王一帆;武俊伟;刘斌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1;F831.51
【相关文献】
1.中美股票市场联动关系研究 [J], 陈玮
2.中美股票市场联动性实证分析 [J], 洪露娉
3.危机冲击、市场时变联动与风险跨国传染途径——基于中美股票市场样本数据的
实证研究 [J], 朱正;贺根庆
4.中美股票市场联动性分析——基于上证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实证分析 [J], 戴凌祎
5.中美股票市场的联动关系研究--基于DCC-GARCH和DCC-MIDAS模型的分析[J], 薛一凡;田欣之;凌丹;赵杨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危机下中美股市波动的相关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金融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变化往往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规模波动和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美两国股市皆受到冲击,投资者面临着高度不确定的环境,股市波动幅度较大。
那么,在金融危机下,中美两国股市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是什么样的相关性呢?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美两国股市的波动情况,研究中美股市波动的相关性,旨在深入探讨中美两国的金融联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美两国股市的日收益率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如协方差分析、谱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探讨中美股市波动的相关性,包括是否具有长记忆性、是否存在联动效应等。
四、预期结果
预计结果将回答以下问题:金融危机下,中美两国股市是否存在相关性?若存在,相关性强度如何?引起波动的因素是什么?成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及时把握市场变化,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
五、研究意义
金融危机袭来,给投资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对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决策能力,非常必要。
本文对中美两国股市波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关注更多国际市场变化,增强投资决策的
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制定有效的金融政策,提升国家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美股票市场联动性实证分析作者:洪露娉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研究中美股市收益率的联动性对于投资者规避风险,乃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2000年1月4日到2011年9月30日的上证指数与标普指数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中美股市的联动性特征。
实证结果表明美国股票市场的当日开盘-收盘收益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昨日收盘-今日开盘收益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股票市场收益率联动性实证分析引言在国内关于中外股市联动性的文献中,张福等(2004)研究认为,中美股市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后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产生了单向的引导关系。
韩非等(2005)的研究得出中美股市的相关性较弱。
林璐和万玉琳(2009),秦梓华(2010)等的研究认为存在国际股市的相关性,并认为金融传染渠道比较复杂,路径交织模糊。
笔者认为,造成学者们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来自于研究时段的区别,如张福等是选取的1996年到2002年的样本区间,当时中国股市刚刚起步,还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而林璐等人的研究时间段是截止到2007年以后的,当时A股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已经日益密切,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也较大。
股票市场内在联动机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而对于主要国家之间股票市场联动性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但都可以总结为两个观点:一种是经济基础说(economic fundamentals),一种是市场传染假说(market contagion hypothesis)。
经济基础假说产生于投资者完全理性的传统金融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联动是由资产基本面引起的,即一国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同时对本国和其他国家资本市场造成影响。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更是跃居世界第二,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贸易额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关联性的实证研究论文标题: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关联性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关联性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性和相互依赖性,以及金融危机对股市之间关联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的关联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
这一发现对国际投资者和决策者在投资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关联性;实证研究;互联互通性引言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呈现出高互联互通性和相互依赖性。
尤其是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金融市场上的关联性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国际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本研究选取2000年至2021年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等方法,研究中美股市之间关联性的时序特征和动态特征。
1. 关联性时序特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时间变化的特征。
在金融危机期间,中美股市之间的关联性显著增强,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波动。
而在金融危机后,中美股市之间的关联性仍然显著,但相对较为稳定。
2. 关联性动态特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中美股市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即美国股市的波动对中国股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中国股市的波动也对美国股市产生显著影响。
这表明中美两国股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传导和风险传播的机制。
3. 影响因素:影响中美股市关联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经济环境、宏观政策、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投资者行为等。
其中,全球经济环境对中美股市关联性的影响最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投资者行为次之。
讨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的关联性明显增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整体走势密切相关。
这一发现对国际投资者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投资者应该重视中美股市之间的关联性,将其纳入投资决策的考虑因素;另一方面,投资者还可通过对关联性的研究,发现其中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优化投资组合。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股票市场波动跳跃研究——基于高频数据的中美比较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股票市场波动跳跃研究——基于高频数据的中美比较分析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美两大经济体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股票市场的波动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高频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于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并研究波动跳跃现象。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中美股票市场的波动影响分析1.1 金融危机前后的股票市场表现对比首先,我们对比了2006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中美股票市场表现。
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中美两国股票市场都呈现出稳定的上涨趋势,投资者普遍乐观。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股票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在危机爆发初期,美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标普500指数从2007年的1468点下降到2008年底的752点,跌幅超过了一半。
与此同时,中国股票市场也受到影响,上证指数从2008年初的6000点下降到2008年底的2000点以下。
1.2 波动跳跃现象除了整体市场下跌,全球金融危机还带来了波动跳跃现象。
波动跳跃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市场波动率迅速上升,股价的波动幅度大幅增加。
此类现象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中美股票市场普遍出现。
以美国为例,波动跳跃现象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尤为明显。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投资者对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交易量大幅下降,市场估值不稳定。
这导致了市场波动率的快速上升,标普500指数的日收益率波动跃升。
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国股票市场出现,波动跃升现象比美国股票市场的变动略晚一些,但波动程度同样惊人。
二、中美股票市场波动跳跃现象的影响因素及波动传导机制分析2.1 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波动跳跃现象的出现与经济基本面因素息息相关。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企业业绩下降,市场预期受到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股市危机期间股指联动性对比研究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股市危机期间股指联动性对比研究引言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性日益增强,各国股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当全球经济面临挑战时,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风暴都可能波及其他国家甚至全球范围。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危机是两个引发全球市场震荡的重要事件。
本文将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危机期间股指间的联动性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股市危机期间股指联动性的不同特点,探究其对股市投资者的影响和启示。
意义:通过比较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危机期间的股指联动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经济体制和金融市场的不同特点。
同时,也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传染机制有深入的认识。
二、美国金融危机期间股指联动性研究1. 美国金融危机背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成为最严重的金融震荡事件之一。
在此期间,美国股市遭受重创,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大幅下跌。
同时,全球其他股市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2. 美国股市联动性特点在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股市的联动性表现为“鸽群效应”,即股指之间呈现高度一致的变动趋势。
这表明了投资者普遍对市场风险的恐慌和担忧,导致了资金的撤离。
另外,与其他国家的股指相比,美国股指的波动一般更为剧烈。
三、中国股市危机期间股指联动性研究1. 中国股市危机背景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危机,被称为“中国股灾”,主要由于股市泡沫破裂和政府干预政策失败所致。
在此期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遭受重创。
2. 中国股市联动性特点与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不同,中国股市危机期间的股指联动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虽然中国股市整体下跌,但不同股指之间的波动程度有所不同。
例如,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在中国股市危机期间的波动程度较大,而创业板指则相对稳定。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之间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系统地比较了金融危机时期和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和美国股票市场的关联性问题。
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出发,利用上证综合指数和纽约标准5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运用协整方法、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技术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股市存在协整关系,并且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程度较金融危机严重时期有所减弱等一些重要结论。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股票市场协整 var模型1引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强烈的震荡。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政策,以振兴经济,稳定股票市场。
现在距金融危机发生已经三年多,欧美实体与金融业好转,新兴国家因为通货膨胀压力普遍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这些标志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稳定下来,中美股市之间的关联性如何?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程度如何?我们
将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var模型对2008.6.2-2011.4.1样本区间中美股市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解释上述问题。
2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在此选取2008.6.2-2011.4.1期间上证综指的日收盘价和纽约标准普尔500的日收盘价作为中美股市的指标数据(来源:
)。
选取这两个指标数据的原因是他们都可以反映两
国每日股市大盘总体行情,与各地区其他的股票指数相比,它们行业覆盖广,成分股种类多,富含的信息丰富,是股票市场总体情况的表现。
选择2008年以来的数据的原因是:2007年底我国股市进入熊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各国股市应声而下,我国股市受到影响。
2008年后各国股市才开始上升,及时说明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开始,经济开始复苏,表示金融危机的逐步消退。
3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3.1平稳性检验
为了进行协整分析,现在首先对金融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现在对中美股市的对数价格序列和收益率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结果表明收益率序列均是平稳的,对数价格序列是不平稳的。
在对对数价格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其不存在单位根,故其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时间序列。
由此可知,所选的对数价格序列可进行协整检验。
3.2协整分析
协整关系描述经济了经济系统的长期均衡关系。
具体地讲,它描述了两个或者多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长期均衡关系。
单整阶数相同的两个对数价格序列变量能进行协整检验。
对于中美股市的对数价格序列进行johansen检验。
表1的结果表明,上证综指与纽约标普500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1 johansen检验结果
3.3 granger因果检验
现在将上证综指与标普500指数作granger因果检验,以进一步验证两个股市之间的关系。
前文已经证实两个股指的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这正符合granger因果检验的前提条件。
所以用两个股指的收益率作granger因果检验。
表2 两股指收益率的granger因果检验
注:rlsh表示上证综指的收益率,rlsp表示纽约标准普尔500的收益率。
由表2中的检验值可以得出结论:2008年至2011年4月,即后金融危机时期,上证综指收益率不是标普500收益率的granger原因,而标普500收益率是上证综指收益率的granger原因。
这说明在股指收益率变动中起信息传递主导作用的是标准普尔500收益率;标普500对上证综指有一定的影响,标普500收益率对上证综指收益率有溢出效应。
而中日股市在两个阶段内都不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中国与美国股市之间的关联性大,而中国与日本股市没有什么关联性。
此时,投资者可以通过捕捉标普500 收益率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溢出效应来获取投资收益。
4结论
我们通过协整检验和var模型法分析可以看出,中美股市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
在金融危机严重时期,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有一定影响的,随着危机的缓和,即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原本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就有所减弱,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对于中
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关联性分析不仅反映国际经济系统内的相关性,而且是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合理的建议。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构建投资组合时需要考虑资产收益的波动与它们的相关性。
对政府来说,发现这种关联性,对其在制定短期经济刺激政策时将提供一个更广的思维角度。
参考文献:
[1]thomas c. chiang, bang nam jeon, huimin li. dynamic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inancial contagion: evidence from asian marke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7, 26; 1206-1228.
[2]杜子平,张维.分整、协整及时变波动建模理论新进展——兼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ranger和engle的工作[j].天津大学学报,2007,9(4).
[3]陈守东,韩广哲,荆伟.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与我国股票市
场指数间的协整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