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841.50 KB
- 文档页数:27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有机化合物中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立体构型。
在有机化学中,分子的立体结构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立体异构体、手性化合物以及应用等方面。
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立体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三维结构,即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分子的立体结构包括空间位置、原子的相对位置和键的属性。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是基于分子之间键的空间取向,包括空间立体异构体和手性化合物等。
2. 空间立体异构体空间立体异构体是指分子在空间中排列方式不同而化学性质相同的化合物。
其中最常见的是构象异构体和构型异构体。
构象异构体是由于分子的单键和双键的自由旋转而形成的异构体。
例如,正丁烷和异丁烷就是一对构象异构体,它们的分子式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
构型异构体是由于化学键的旋转或键的断裂而形成的异构体。
常见的构型异构体包括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
例如,顺式-1,2-二氯乙烷和反式-1,2-二氯乙烷就是一对构型异构体。
3. 手性化合物手性化合物是指分子在镜像超格操作下非重合的分子。
具有手性的化合物称为手性化合物(或不对称化合物),而没有手性的化合物称为非手性化合物(或称为对称化合物)。
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性质。
在有机化学中,手性的原因除了分子的立体构型之外,还包括碳原子上的手性中心。
手性中心是指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着四个不同基团的情况。
手性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和对映体的特性。
同一手性化合物存在两个对映体,即左旋和右旋对映体。
这两种对映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相同,但旋光性质和酶的催化性质等却不同。
4. 应用立体化学在有机合成、药物设计和生物活性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
一方面,立体化学可以指导合成路线的设计,提高合成产率和选择性。
另一方面,对药物的立体构型进行研究可以优化药物的活性、选择性和毒性。
例如,拟肽药物的立体构型对于其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很关键。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有机化合物中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立体构型的相关规律。
随着分析仪器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立体化学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立体化学关注有机分子中的空间结构和分子的各个部分的排列方式。
在立体化学中,我们关注的主要是手性和立体异构体。
1. 手性:手性是指一个分子无法与其镜像重叠的特性。
具有手性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两个互为镜像的手性分子称为对映异构体。
例如,氨基酸和糖类等有机分子都有手性。
2. 立体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是指拥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立体结构的化合物。
立体异构体分为构象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两种。
构象异构体是由于分子的旋转或扭曲而产生的不同构型,它们在空间结构上有一定的自由度。
例如,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就是构象异构体,如环己烷的椅式和船式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是由于分子的立体中心存在不对称而产生的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通常非常相似,但与其他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往往存在巨大差异。
拥有对映异构体的有机分子是手性分子,也是立体化学中研究的重点。
二、立体化学的研究方法立体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NMR)光谱、圆二色光谱、旋光度测量和质谱等技术。
这些技术通过测量和分析分子的物理性质来确定其立体结构,为揭示分子构形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理论方法主要包括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等。
量子化学通过计算分子在不同构型下的能量和性质来预测和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反应机理和性质。
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和预测分子的构型和动态行为。
三、立体化学的应用立体化学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 有机合成:立体化学对于有机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合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能够预测和解释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对称性。
立体化学的内容
立体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分子的三维空间排列及其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它主要分为静态立体化学和动态立体化学两部分。
静态立体化学研究分子的构型和构象,即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和相对位置。
动态立体化学则研究分子构型的异构体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立体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手性分子的研究,手性分子在立体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例如人的双手,左手和右手互为镜像,但它们无法重合。
在化学中,手性分子是指具有手性特征的分子,即它们与其镜像不重合。
立体化学还涉及到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的结构和反应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特征,立体化学在有机化学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立体化学是从三维空间揭示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学科,它不仅对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药物设计、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化学中的立体化学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其中,化学中的立体化学是一个关键性的领域。
在化学反应中,往往需要考虑分子的立体结构,才能解释各种现象,如光学活性、对映体、手性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中的立体化学。
一、立体化学的起源与发展立体化学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当时的化学家们意识到一些分子无法用一般无规则的化学键来描述。
这些分子似乎在三维空间中有着特定的构象。
最早提出立体化学学说的化学家是法国科学家范锡尔 Jean-Baptiste van't Hoff 和德国化学家 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他们的工作为后来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随着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入地研究和理解立体化学。
二、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指其在三维空间中的空间排列方式。
在一个分子中,原子可以沿不同的轴线方向排列,在这个过程中,原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空间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分子的构象图来表示。
在立体化学中,分子的立体结构往往是由手性中心决定的。
手性中心是指一个分子中四个不同的官能团围绕着一个碳原子依次排列的情况。
分子的手性中心可以对应两种空间构象,分别称为左旋体和右旋体,也称之为对映体,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完全一致,但在化学性质、生物活性、药效方面却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三、光学活性和对映体光学活性是指物质能使入射光的平面偏振光发生旋转的现象,只有具有手性的分子才能表现出光学活性。
一个物质如果同时存在左旋体和右旋体,那么它称为光学异构体,或对映体。
两个对映体在物理性质方面都完全一样,但在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上可以有很大的不同。
对映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例如,在药学领域,药物的对映体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生物活性,有时候甚至有毒性反应。
所以在药物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必须对药物的对映体进行区分和鉴定。
四、手性合成和手性分离技术手性合成是指在化学合成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产物的结构保持手性的过程。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而立体化学则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立体化学研究的是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构型,以及它们对化学性质和反应的影响。
在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反应机理、药物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基础概念、立体异构体以及立体效应等内容。
立体化学基础概念手性与对映异构体在有机化合物中,手性是指分子或离子不重合的镜像形式。
具有手性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而没有手性的分子称为非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存在两种不重合的镜像形式,称为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之间无法通过旋转或振动相互转换,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等),但在光学活性和反应性上却有明显差异。
手性中心与立体异构体手性分子中存在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手性中心是指一个原子或一个原子团,它与四个不同的基团连接。
手性中心的存在使得分子具有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可以通过手性中心的不同空间排列方式来描述,其中最常见的是立体异构体。
立体异构体分为两类:对映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是指具有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分子,其镜像形式无法通过旋转或振动相互转换。
顺反异构体是指具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分子,其立体结构由于双键的旋转而发生变化。
立体效应立体效应是指分子中的立体结构对化学性质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有机化学中,立体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空间位阻效应空间位阻效应是指由于分子中的空间障碍而导致某些反应路径被阻碍或加速。
例如,在亲核取代反应中,手性中心周围的空间位阻可以影响亲核试剂的进攻位置,从而选择性地生成某个立体异构体。
空间取向效应空间取向效应是指分子中的立体结构对反应中的取向选择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烯烃的加成反应中,双键周围的空间取向可以决定加成试剂的进攻位置,从而选择性地生成某个立体异构体。
空间电子效应空间电子效应是指分子中的立体结构对电子密度分布和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产生影响。
例如,在亲电取代反应中,手性中心周围的空间电子效应可以影响亲电试剂与手性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选择性地生成某个立体异构体。
第六章立体化学什么叫立体化学?立体化学(stereochemistry)是一种以三度空间来研究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科学。
我们知道有机分子是立体的,所以在研究它时必须要有立体化学的观念。
目前已发现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一定要从它们的空间排列来解释。
正由于有机分子是立体的,所以会因它们中的各原子在空间排列位置的不同而造成异构现象--立体异构。
前面所讲的构象异构和顺、反异构都是立体异构。
可是构象异构和顺、反异构不同,构象异构可借分子中单键的旋转而互变。
因此很难分离出构象异构体,只能利用光谱分析、热力学计算、偶极矩测量以及X-光或电子衍射证明它们的存在。
而顺、反异构体的互变要通过键的断裂,比较困难,因此能得到纯的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
立体异构除了上面两种以外,这里我们介绍第三种,那就是对映异构(Enantiomerism)。
例如:当我们进行2-丁烯的水合反应时,分离到两种丁醇,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基本上相同,只是在对偏振光的作用上有差异,一个使偏振光向右转(右旋体Dextrorotatory)一个使偏振光向左转(左旋体Levorotatory),转的度数基本上也相同。
它们的结构如按照平面来书写,很难看出有什么两样,都是CH3CH2CH(OH)CH3,可是在空间排列上,它们是不同的,它们互成镜象不重合,所以不是一个化合物,是构型异构体。
由于这两个异构体互相对映,故称为对映体(Enantionmers).又因为它们中的一个要使偏振光向左转,另一个使偏振光向右转,所以也常称为旋光异构体(Optical isomers)。
旋光异构现象是用偏振光来鉴别的,那么什么是偏振光?化合物的旋光性又是怎样测得的?第一节物质的旋光性一、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振动方向与其前进方向垂直。
在普通光线里,光波可在垂直于它前进方向的任何可能的平面上振动。
中心圆点“O”,表示垂直于纸面的光的前进方向,双箭头表示光可能的振动方向。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引言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有机化合物中空间结构的特征和影响。
通过对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立体异构体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分子性质和反应行为的规律,还可以为合成有机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立体化学的基本原理、立体异构体的分类和确定、立体化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进行介绍。
一、立体化学的基本原理立体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空间构型和立体异构体。
空间构型是指有机分子中各原子相对位置的排列方式,而立体异构体则是指在相同化学式下,分子结构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的化合物。
在理解立体化学的基本原理之前,先介绍几个重要的概念:1.手性:手性是立体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种非对称性质,分为左右手两种。
在有机分子中,手性常常体现为碳原子上的四个不同基团的排列方式。
2.手性中心:手性中心是指四个不同基团连接到一个碳原子上,使得该碳原子具有手性的特征。
手性中心的碳原子常常被表示为“*”符号。
3.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是立体异构体的一种,指的是具有相同化学式的分子,但其所有手性中心上的基团排列顺序完全相反。
在有机分子中,立体异构体主要通过手性中心的存在而产生。
而对于没有手性中心的分子,它们也可以存在立体异构体,但是不能形成对映异构体。
二、立体异构体的分类和确定立体异构体主要分为构象异构和配置异构。
构象异构指的是分子空间结构的不同,但它们可以通过旋转而互相转换,并且化学性质相似。
配置异构是指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中心,所以它们不可以通过旋转而互相转换。
1.构象异构体最常见的构象异构体是顺反异构体。
顺异构体是指两个取代基围绕于碳链的同一侧,而反异构体则是指两个取代基围绕于碳链的相对侧。
2.配置异构体配置异构体主要包括对映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是两个或多个手性中心构成的异构体,它们在空间构型上是镜像关系。
而顺反异构体则指的是有手性中心但不形成对映异构体的异构体。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有机立体化学A组1.在有机物分子中,当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例如,右下图所示有机物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
当发生下列化学变化,生成的新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A与新制银氨溶液共热B 与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C 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D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2.在下列有机物中,若某个碳原子边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凡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已知右面给出的物质具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A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B 与NaOH水溶液共热C 与银氨溶液作用D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3.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美国的诺尔斯、夏普雷斯和日本的野依良治获得,他们发现了某些手性分子可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为合成对人类有用的重要化合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因,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如CH3ClH C2H5C。
在烷烃的同系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且碳原子数最小烷烃是A C5H12B C6H14C C7H16D C8H18左右手互为镜像,许多分子也有如同左右手的关系(互为不能重叠的镜像),组成和结构相同而只是手性不同的一对分子称为对映异构体,各占50%时的对映体的混合物称消旋体生命体特别钟爱手性分子,生命作中最大量的物质蛋白质、糖、核菩酸都有手性。
许多药物也具有手性,然而,用传统方法合成手性药物经常同时得到一对消旋体,这一对化合物中只有一个有药效,另一个或毫无药效或有毒副作用.1984年,野依良治发明了一种手性催化剂,成功地合成了跟天然薄荷中的提取物分子的手性完全相同的薄荷醇,且生产规模已达到每年1.20kt题中所给的是从天然薄荷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标有“*”是手性碳原子根据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2小题。
4.关于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X滴加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能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B 1mol X分子最多可以跟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 天然薄荷中提取的X是消旋体D X不能发生银镜反应5.X分子有多个同分异构体,若不考虑手性异构体,试分析具有酚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种数A 12种B 4种C 3种D 多于12种6.因有机物分子中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叫顺反异构体。
某些顺反异构体在光的照射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顺式丁烯二酸反式丁烯二酸人和高等动物眼睛里的光敏细胞中含有镶嵌在视蛋白中的单顺式视黄醛,在光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全反式视黄醛:单顺式视黄醛全反式视黄醛由于全反式视黄醛分子的侧链是“直”的,导致其脱离视蛋白,并由此引起人和动物的视觉。
(1)视黄醛分子的顺反异构体共有A4种 B 8种 C 16种 D 32种(2)1mol视黄醛分子与H2充分发生加成反应时要消耗mol H2。
(3)将视黄醛链端的-CHO还原为-CH2OH即得维生素A。
以下关于维生素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夜盲症B 维生素A是易溶于水的醇B 侧链上的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D 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7.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美国的诺尔斯、夏普雷斯和日本的野依良治获得,他们发现了某些手性分子可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为合成对人类有用的重要化合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因,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如。
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着2个碳碳双键(如C=C=C)时,极不稳定,不存在。
某链烃C7H10的众多同分异构体中:(1)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最多有。
A6个 B 5个 C 7个 D 4个(2)含有“手性碳原子”,且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仍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5种。
它们的结构简式除以下3种外,还有、。
①②③(3)含有“手性碳原子”,但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不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是。
8.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美国的诺尔斯、沙普雷斯和日本的野依良治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某些被称为手性的分子可以用来加速并控制化学反应的创造性工作。
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例如:中*C就是手性碳原子。
含“手性碳原子”的物质通常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称为光学活性)。
(1)据报道最新合成的有机物A为:具有光学活性,若要使A失去光学活性,可将A与浓硫酸共热,使变为:列出可采用的其他方法(最少列举三种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有机物B的化学式为C3H7NO2,B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且B具有光学活性。
则B的结构简式为;已知二分子B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环状化合物C,则C的结构简式为;若B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写出B形成D的化学方程式:9.2001年10月10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²麦普莱斯、威廉²诺尔斯和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和“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作的贡献。
在有机物分子中,如果一个碳原子连接4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
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或几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就可能具有光学活性。
(1)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9Cl,它和H2发生下面的变化:A(有光学活性)−→−2H B(无光学活性),那么A的结构简式是。
(2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消去反应(指从分子中脱去1分子HCI)生成有机物C。
已知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连有氢原子;用1mol C和1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时,产物有多种可能。
请分别写出C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加成的产物可能的结构,并在后面注明“有”或“无”光学活性:(a),(光学活性)(b),(光学活性)(c),(光学活性)10.材料一:在有机物中,有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式相同,原子的连接方式和次序也相同(即结构式相同),但原子在空间排列的方式上不同,因而具有实物与镜像一样的结构,虽然这两种结构非常相似,但不能重叠,这种异构现象叫对映异构,这一对映异构之间的关系就旬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样,故这类化合物的分子叫手性分子。
材料二: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就叫做手性碳原子或不对称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般是手性分子,手性分子就可能存在对映异构。
试回答下列问题:(1)3-氯-2-丁氨酸的结构简式为:一个3-氯-2-丁氨酸分子中含有个手性碳原子。
其中一对对映异构体用简单的投影式表示为(右图):则另一对对映异构体的简单投影式为:和()(2)化学式为的分子属于手性分子,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有机物仍然是手性分子的是:A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 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C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D 与银氨溶液作用11.在烃的分子结构中,若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式为C n H2n+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2)分子式为C n H2n-6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3)C x可看作是烃减氢后的产物,若某物质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60,则符合该条件的碳单质的分子式为;符合该条件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
(4)目前,化学家们已经找到十余种富勒烯家族的C x,它们分子结构中都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构成的封闭的凸多面体,C60就是其中的一种富勒烯,其结构见右图。
第(3)小题中的C x也是其中一种富勒烯。
则第(3)小题中C x结构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是和。
(5)下列物质不属于富勒烯家族的有。
A C18B C44C C72D C8312.在分子结构中,当a、b、x、y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在特殊的光学仪器中,常表现出旋光性。
现有旋光性的物质A(分子式为C10H12O3)能溶于稀碱溶液,且能发生碘仿反应(有机分析中碘仿反应应用于鉴别一COCH3或一CHOHCH3原子团的存在)。
鉴定过程表示如下:已知:(1)写出结构简式:A.B.C.D.(2)写出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3.有机化学中常用各种投影式表示分子中各原子关系。
下面是D和L一甘油醛的投影式(图中A和B式),它们表示,如果以2—位碳原子为中心放在纸平面上,则该碳原子分别向纸后方向连接了—CHO和—CH2OH,向纸前方向连接了—H和—OH(横线表示向前,竖线表示向后),A式和B式非常相似互为镜像,但不能叠合(恰如左右手的关系),所以它们互为对应异构体。
本题中2—位碳原子属于手性碳原子(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各不相同)。
(1)请指出下面(1)~(6)哪几个跟A式完全相同(多一个或少一个各扣两分)(1)(2)(3)(4)(5)(6)(2)某化合物C分子式为C6H10,催化氢化后得化合物D,分子式C6H12,C有手性,D没有。
请写出C的所有可能结构,用*表示其手性碳原子。
(3)右图是一种刚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用*表示出手性碳原子,并计算该化合物理论上的异构体数目B组14.下列化合物中,有顺、反异构体的是A C6H5CH=CH2B C6H5-NH-OHC C6H5CH=N-OHD C6H5-NH-NH215.下列具有对映异构体的有机物是①CH3CH(OH)COOH ②CH3CH(OH)CHO③-CH(OH)CH3④HOCH2CH(OH)CHOA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和② D ①②③④16.二氟二氯(N2F2)分子中的四个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由于几何形状的不同,它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如右图所示。
这种原子排布次序相同,几何形状不同的异构体被称为几何异构体,在下列化合物中存在着几何异构体的是A CHCl=CHClB CH2=CCl2C CH2=CHCH2CH3D CH3C≡CH17.下列分子中构型与相同的是A B C D18.下列构型式是S的是A B C D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具有对称轴的化合物,一定没有旋光性B 具有对称面的化合物,一定没有旋光性C 具有对称中心的化合物,一定没有旋光性D 具有S n轴(n>0)的化合物,一定没有旋光性20.1,2,3,4,5,6-环己六醇的所有异构体(包括顺反、旋光)共有A7个 B 8个 C 9个 D 10个21.具有下列结构式的分子中,没有手性的是A BC D22.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若CH4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F、Cl、Br、I四种卤原子取代,那么所得卤代烃有多少种?A68 B 69 C 70 D 7123.如果CH4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F、Cl、Br、I四种卤原子取代,那么所得卤代烃有______种,其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