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时练习题1(八年级语文)(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训练二十三登泰山记课前预习无师自通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B.悬崖(yá)石磴(dènɡ)须臾(yú).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D.膝盖(qī)石罅(xià)佝偻(lóu)答案:B解析:A.“雕砌”的“砌”读“qì”;.“姚鼐”的“鼐”读“nài”;D.“膝盖”的“膝”读“xī”。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④⑥ B.②③⑤ .①③⑤ D.②⑤⑥答案:A解析:③稍:渐渐;⑤及:等到。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解析:A.“采”通“彩”;B.“圜”通“圆”;D.“受”能“授”。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
”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学流派。
答案:D解析:D.“桐城”为籍贯。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答案:B解析:B.“道”是动词,A、、D三项均为是名词。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核心素养一课两练Ⅰ语言素养专练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举匏樽以相属D.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 B解析“冯”同“凭”,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答案 C解析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女子。
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④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着)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答案 A解析③稍:渐渐。
⑤及:等到。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侣.鱼虾而友.麋鹿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泣.孤舟之嫠妇答案 D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
A项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
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
C项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D项是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沛公安在?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 D解析D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登泰山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泰山之阳,自顶至足,有石而无土。
其毛有松假设柏,无它木。
石之窦往往有泉,小者滴沥,大者迸泻,湊①赴诸峰之间以为涧。
此泰山之奇,而非泰山之所独也。
凡山之奇,以石假设泉假设木之奇而奇。
泰山之所独者,有极天之天门,广丈余、矗七千余级之蹬道以至也。
余以辛亥六月十三日将午至泰安城外,遂命肩舆②。
不数里,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夹持两峰之巅,峰假设仰攒③巨齿,微缺其中心;天门假设古货布④之竖,上见其穿贯之孔。
更上无所有,那么苍苍之天而已。
[注释]①湊,回合。
②肩舆,轿子。
③仰攒,向上排列。
④货布,古代铲形钱币,有小孔。
1.解释文中句中的加点。
(1)自顶至足()
(2)有极天之天门()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至泰山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
3.这段选文和我们学过的(人名)写的《登泰山记》内容相似。
4.这段选文写出了泰山的和。
(各用文中的一个字答复)
1、(1)山脚(2)尽头
2、到了泰山的脚下,已经看见所说的天门,在几千丈以上
3、姚鼐
4、奇独。
《登泰山记》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汶(wèn)水济(jǐ)水徂(cú)徕B.绛(jiàng)皓石罅(xià)膝(qī)齐C.若偻(lǚ)少圜(yuán)摴蒱(chū pú)D.须臾(yú)山巅(diān)姚鼐(nài)【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B项,“膝”读作:xī。
故选B。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D项,“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错误,本句中“桐城”为籍贯。
关于桐城派,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
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故选D。
3.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能力。
登泰山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登泰山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汶(wén)水济(jǐ)水南麓(lù)B.摴(chū)蒱山巅(diān) 若偻(lóu)C.瀑(pù)水石磴(dèng) 石罅(xià)D.徂(zǔ)徕岱(dài)祠须臾(yú)2.下列短语中加线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极天云一线异色僻不当道者A.尽力偏僻B.尽偏僻C.尽力不在D.尽不在3.对下列句中的“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始循以入③回视日观以西峰A.①②③用法都相同B.①②③用法都不相同C.①②用法相同,③用法不同D.②③用法相同,①用法不同4.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C.世皆谓之天门云D.或曰:此东海也5.阅读并回答问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晦( ) 须臾( )绛皓( ) 偻( )(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文中多处侧面烘托了日观峰的高峻,请用标出。
(4)用“∥”标出本文写日出之景的层次。
【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隆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登泰山记》课内习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自:自己B.穿泰山西北谷穿:穿过C.余始循以入循:沿着D.磴几不可登几:几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买五人之脰而函之C.其阴,济水东流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泰山的景象在雨季最为壮观,云深雾重,霎时翻云覆雨,须臾波涛汹涌,如浓墨泼洒,似淡墨轻抹,山隐水现,变化万千。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有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 我与朋友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D.在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要求学生“通五经贯六艺”,“六艺”即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迁,调动官职。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右迁”“迁谪”。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中国帝王便有资格到泰山答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即五岳之一——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
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
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
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
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第16课 (2)登泰山记一、文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C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D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答案 B解析 A 项“采”同“彩”。
C 项“圜”同“圆”。
D 项“缪”同“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 .道.少半,越中岭 C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 .是日观道.中石刻 答案 B解析 B 项为动词,A 、C 、D 三项均为名词。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答案 B 解析 ①介词,等到;②连词,和。
③动词,弥漫;④形容词,模糊。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答案A解析B项古义: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C项古义:脚下。
今义:对朋友的尊称(多用于书信)。
D项古义:平的和方形的。
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是日观道中石刻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判断句。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
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
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的年号。
(完整版)登泰山记练习《登泰山记》练习一、填空题1.《登泰山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_______风雪,______齐河、长清,________泰山西北谷,__________长城之限,___________泰安。
3.“是月丁未”其中“丁未”是天干地支记时法,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____、____、____、____壬、癸;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____、____、____、____、申、酉、戌、亥。
4.“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记年的______,农历称初一为“____”,称十五为“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划横线词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汶(wèn)水济(jǐ)水徂(cú)徕B.绛(jiàng)皓石罅(xià)膝(qī)齐C.若偻(lǚ)少圜(yuán)摴蒱(chū pú)D.须臾(yú)山巅(diān)姚鼐(nài)2.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C.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流失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3.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4.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A.腰白玉之环B.孔子师郯子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其阴,济水东流5.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D.是日,观道中石刻6.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课前预习
泰山的高峻、雄伟,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又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课堂练习
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3、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讨论并归纳写作特点
课后复习
必做题1、课文第二段记述了登泰山的过程,请介绍作者的登山路线。
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选做题背诵课文。
登泰山记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其级七千有余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放荡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句是(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A.余始循以.入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C.日观以.西峰D.(苏轼)以.始元六年至京师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C.亭东自足下..,少圜..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6.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______________:“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8.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
(1)《登泰山记》中,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代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
登泰山记课时练习题1(八年级语文)(有答案)
课前预习
泰山的高峻、雄伟,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又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课堂练习
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3、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讨论并归纳写作特点
课后复习
必做题1、课文第二段记述了登泰山的过程,请介绍作者的登山路线。
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选做题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