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穿爱情和精英的神话——市场化时代池莉凡俗化的叙述立场
- 格式:pdf
- 大小:333.81 KB
- 文档页数:4
论池莉小说世俗化的价值观作者:张芳来源:《商情》2020年第37期【摘要】池莉是新写实小说流派中的一位重要的作家,其小说中的世俗化价值观同样也值得研究。
池莉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与各种社会关系周旋中的时空变化、角色转换,展示了复杂的现实人生,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世俗化的价值观。
主要表现从其“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人生观和“不谈爱情”的爱情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池莉小说;世俗化;价值观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人生观“《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有凡俗生命的恶劣气候烦恼。
”小说开头中有写到刚买的一只体温表居然立即爆炸、猫子做菜做的大汗淋漓热火朝天以及晚上市民路边纳凉,其实这些都反映了武汉炎热的天气,恶劣的天气也是对人的一种考验。
在写作过程中,“池莉强调还原现实生活,回避理性概括的阴影……她更擅长于表现市民家庭生活,反映世态人情,描写下层人民的精神心理。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江漢路的人们一到黄昏时就会摆出竹床,长长的一条街,一条街的胳膊大腿,明晃晃的全是肉,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哪管他人看法,自己舒服自在就好。
同时年轻的一代会在下班之后聊天逛街,讨论新款衣服、明星八卦、好友八卦,这些都反映了年轻人追求新奇时尚的一面,这也是他们在工作之后解压的一种方式,讨论与自己不相关或者别人的话题能让自己暂时忘记生活的重压。
并且当我们进一步思考时,可以看出池莉小说“揭示了市井平民的诗意人生不过是一个伪梦,不思进取、随遇而安、追求物质的享受,沉浸在庸常的日子里,日复一日重复着过往,人生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就是吃饱、玩好、活着。
”池莉的小说中避免崇高理想,描写的都是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小说里的主人公不再是以往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埋怨几句,会因为世俗小事与别人争吵,也会因为天气的炎热而吐槽几句。
他们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日复一日,他们会随遇而安,关注于物质的上涨,认为只要能吃好玩好就是美好的生活。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
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涵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现,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1、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
池莉小说既有对慈爱、无私的母爱的歌颂,同时也存在着“审母意识”。
她笔下的母亲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她们既有无与伦比的母爱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有着无法掩饰的缺憾和局限,从而撕裂了传统作品中所虚构的“母亲完美无缺”的神话。
2、爱情婚姻的现实图景。
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为之动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
而池莉却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剥下了爱情的“玫瑰色光环”,还原了爱情的真相;她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婚恋世界,它世俗、平庸却又温馨,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
3、逐渐鲜明的女性意识。
池莉从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就开始了对女性的持久关注。
从“大胆地对男人说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对“男权神话”的彻底否定——女性主体意识的浮现,再到“姐妹情谊”的书写——女性群体意识的显现,体现了池莉女性意识的逐渐成熟。
4、消解激烈的两性对立——渐次完善的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文学的价值目标应是寻求两性文化的和谐与完善,寻求男性文化对女性亚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可与接纳,最终实现共同人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趋美好,这才是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之所在。
池莉小说前期的文化对立情绪显而易见,而近期小说则走出了以“性别差异和独特性”为核心的女性文学阶段,开始追求双性和谐、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表明了她女性意识的逐渐完善。
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对文坛的价值和意义。
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作为新时期多元化女性意识之一脉,是现代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真实反映,人类意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期待着,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日渐融合并最终走向和谐。
浅析池莉作品中的婚姻爱情观摘要: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池莉对婚恋场景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和详实的描述。
她的写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这种思考来自对生活的反复咀嚼与不尽的体恤。
她以深深沉入芸芸众生生存现实的姿态,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图解纷繁的爱情世界,向我们展示出世俗化的爱情。
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池莉的婚姻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婚姻颠覆逃离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爱情婚姻,这也成为文人墨客久唱不衰的文学母题。
古往今来,许多动人的爱情婚姻,已经成了感天动地的文学经典。
从“诗三百”的“关关雎鸠”到苏东坡的《江城子》,从梁祝的浪漫之恋到宝黛的凄美之情,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的“琼瑶热”,试问,中国文学哪一个阶段缺少过这一主题?虽然这些作品创作时间、地点不同,描写的对象不同,但对于崇高浪漫的爱情、纯美情怀的追求,则是一致的。
正如艾青所说:“这个世界/什么都在老,/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
”然而在作为“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之一的池莉的小说里,无论是早期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还是此后的《绿水长流》、《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晚近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看麦娘》等,这位冷静、务实、笃信现实主义的作家,皆反其道而行。
她对理想婚恋的建构,形成了一次对“经典话语”的反叛。
一、爱情:对理想爱情的无情颠覆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池莉对婚恋场景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和详实的描述。
她赫然喊出:不谈爱情。
甚至她为一部作品取名“不谈爱情”,目的正是要解构爱情的理想主义的精神内质,把两性关系拉回到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原则中来省视,她的作品以平实的民间话语屏弃其诗意、浪漫情调击碎理想爱情的神话,还原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面貌。
这既是一种拒绝,也是一种宣言。
《不谈爱情》中男主人公庄建非和女主人公吉玲的爱情充满了世俗的考虑和自私的动机,虽“终成眷属”。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充满了苦涩。
吉玲之所以选择夫过上舒服的好日子。
浅议池莉作品中的世俗化和平民化倾向作者:张洁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6期[摘要] 池莉是上个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最显著的风格是注重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原生态描摹并有自己的创作特色。
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和平民化倾向。
[关键词] 小说世俗化平民化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具有代表性的“新写实”小说,以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它注重对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再现和描摹,表现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状态。
其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和平民化的倾向。
在池莉的作品中,这两种倾向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
她的小说从情节到人物,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惊险离奇之处。
她不唱高调,不去畅想海阔天空,也不作无病呻吟,而是从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表现惨淡人生的苦辣酸甜,展示底层那些小市民的真实生活。
正如她所说:“我希望我具备世俗的感受能力和世俗的眼光,还有世俗的语言,以便我与人们进入毫无障碍的交流,以便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观察生命的观点。
”日常生活的细节是世俗生活的真实背景,也是作家传达生存体验的情境所在,所以池莉关注日常生活的平凡之事,对笔下的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的理解都聚集在“世俗关怀”中,这种关怀主要是对普通人的当下境遇的关怀,对个体生存的物质幸福的关怀,这与人权主义者强调的“终极关怀”有所不同,它更突出“世俗化”特征。
作家用平民化的眼光注视着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尽量淡化社会历史背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的社会冲突,淡化标志着不同社会形态的带有本质性的社会关系。
作家着重表现了生活中的平庸、琐细、凝滞和灰暗,以这种沉重而又无所不在的沉闷氛围对人的灵性和生命的窒息,权力网及关系网等和无尽的生活烦恼对平凡人的围困和磨练。
作家深切感悟到日常生活中诗意的消解,理想和现实的对峙,于是,她把一种世俗化的平和的生活渴望深入世俗性的文化语境中,以关怀,体谅之心来祈祝生活更符合平常人的心意。
《世俗男女池莉_论池莉小说世俗化的审美倾向》摘要:这样,在小说中,作家在客观呈现印家厚一天生活过程中,也就呈现了所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还原现实生活中世俗生活的原貌,展示了世俗生活的激情和魅力,纵观池莉小说中的爱情婚姻描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理想主义的阴翳是如何一步步淡化,而现实生存景观又是如何一步步呈现出来的,在池莉的小说中,池莉曾多次还原生活的本相,消解人生的理想观念,肯定人生的现实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使人生理想现实化关键词:审美倾向本真化责任化现实化摘要:池莉的小说以其崭新的生活观念和文学观念表现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和世俗人生。
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作家中,池莉的小说以其崭新的生活观念和文学观念表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肯定了他们具体感性的生存状态和某种具体的生命形式,突显了一种与现代人的认知世界的方式高度契合的审美形态,表现出了世俗化的审美倾向。
所谓世俗化的审美倾向,也就是审美的世俗化。
审美的世俗化不是审美的“庸俗”化和“低级”化,而是在审美中,人们普遍地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兴趣、爱好和感动。
池莉的小说是以对世俗人生的关注和“原生态”生活的展示而为人所熟知的。
在她的作品中,她打破了长期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人生的幻影,将世俗生活中的一切都还原为它的本来面目,日常生活的本真化、爱情婚姻的责任化和人生理想的现实化,这些都表现了她对世俗生活和世俗人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就是世俗化的审美倾向。
―、对日常生活本真化的还原和肯定池莉从她的新的审美观、价值观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还原,力图展示她所理解的日常生活的本真面目,达到她对生活的理解和评判。
在池莉的小说中,她绝不以廉价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粉饰生活,而是心平气和地叙写普通人的普通日常生活,写他们吃喝拉撒睡这样庸常的生活状态,写他们喜怒哀乐等琐碎而烦恼的生存状态,写他们在理想与信念作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被消解后与世俗生活相认同的价值心态等。
在《烦恼人生》中,她几近摄像式地记录了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状态:起床、赶车、上班、吃饭、带孩子、干家务、睡觉、做梦等等。
析池莉“人生三部曲”的现实生活观作者:周燕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期周燕(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海口570216)[摘要]新写实小说以叙写世俗琐屑的生活来还原生活的原生态,而被读者所知。
而作为新写实小说家池莉以平民化的立场和一种芸芸众生的眼光在她的“人生三部曲”中,将一些人皆身历、人皆心受的琐屑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人生过程罗列出来,使之与生活的状况相接近。
其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烦恼,但在烦恼中又自有解脱之法。
她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不是改造生活和超越生活,而是认同现实和接受现实。
[关键词]池莉;“人生三部曲”;新写实小说;烦恼[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87-02《钟山》“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卷首语写道:新写实小说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种新文学倾向。
其注重描写琐碎的日常生活和细碎的感性体验。
而池莉作为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中最注重表现生活的原生状态的作家。
池莉曾说过:“我像一只猎犬那样警惕地注视着生活。
”她认为生活有着毛茸茸的质感,包含着各种“泪水”和“笑容”。
所以,她的作品多以普通人的生活为写作题材。
其典型代表就是她的被人称为“人生三部曲”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和《太阳出世》。
这三部中篇小说真切地向我们展示了市民在困窘的生活中衍生出人生的种种烦恼。
《烦恼人生》叙述了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烦恼,一桩桩、一件件杂乱焦心而又不得不去应付的事情纠缠着他,使他这一天显得如此漫长和难耐。
《不谈爱情》诉说了知识分子庄建非“无爱”婚姻的烦恼和无奈。
《太阳出世》则细致地描写了结婚、怀孕、分娩、上户口、请保姆等琐碎事情。
“烦恼”就像是雨天的潮湿,无处不在而又纠缠不清,弥漫在新写实主义小说各类人物的心头,成为一种典型的情绪,也可以说是现代生活中一种不可忽视的精神存在。
现当代文学理想爱情的颠覆——试论池莉的婚恋观张帆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人文系 张宇内蒙古察右中旗教育局摘要:作为新写实的代表性作家,池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女性细腻的视角为读者展示了现实的婚恋模式,传统中理想的爱情与婚姻观在她笔下被颠覆、解构,勾勒出芸芸众生俗化的爱情与婚姻。
关键词:池莉;世俗;婚恋观一、对理想爱情的否定在中西方的文化中,爱情几乎都被赋予了浪漫美好永恒的崇高气息,然而在池莉笔下,更多的是将爱情与婚姻置于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中,直抵凡俗气息。
小说《不谈爱情》中的女主人公吉玲从小生活在花楼街,渴望改变自身命运的她不愿重复父母及姐姐们那种平庸、粗俗的生活,她知道只有爱情与婚姻才能改变自己出身的命运。
于是,地位较高、家境较好的庄建非成了她的目标。
为了达到抓住庄建非这个目的,她费尽了心机,导演了与庄建非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树下的初遇,故意在庄建非面前扮成单纯少女形象,在往后的交往中,吉玲又使出心计排除了家庭出身等问题障碍。
庄建非来她家,她动员全家上阵演戏;受到庄家冷落时,她又假装豁达;当爱情遭到庄家父母阻挠后,她又做出甘愿为庄建非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委屈状……就这样,一步步地把庄建非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难看出,他们爱情与婚姻的全过程就是吉玲精心策划好的,吉玲的恋爱无异于一场表演秀。
在她的眼中,婚姻爱情与高尚、浪漫无缘,它只是实现自己生活目标的一种手段。
对于吉玲这种功利性极强的爱情观,作者非但没有否定和批判,甚至非常认同,在作者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在达不到目的的情况下,只好用自己的情感作为代价换取一种理想的生活,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和爱情无关。
爱情在这里是一种虚构,婚姻是现实的,建立在现实生活之上的婚恋更加赤裸与真实。
池莉认为爱情是我们编出来的,她把一直高高端坐在神坛的爱情放逐了出来,还原为普通人生存需要的层面,人们的贪婪、无知与一厢情愿编出的爱情之说,只是所谓神话般的爱情传说,犹如一个虚幻的泡沫而已。
试论池莉小说世俗化的审美风格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批冠以“新写实”名称的小说大量
涌现,这些小说着力于重建世俗世界,注重对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的
再现和描摹,表现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状态。
在众多新写
实小说中,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池莉的小说是最引人注目的,
她的小说创作是新写实小说创作的标识,反映了90年代精英文化的
逐步失落和文学精神的变异和分化,并以其崭新的生活观念和文学观
念表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体现出了世俗化的审美风格。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世俗化的审美风格进行了分析论述:分析池莉小
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各自(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开始延续至今)在题材、人物、风格方面的特点、分析小说在内容上(题材、人物形象、价值观、文化内涵)呈现出的世俗化的审美风格、分析小说在形式上(语言、结构、叙述视角)呈现出的世俗化的审美风格、分析世俗化形成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