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辩证施护的名词解释
辩证施护是一种实施护理工作时,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及其变化,为其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辩证施护的概念源自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辩证论治”理论,也受到西方护理学中的综合护理和个体护理等理念的影响。
它强调综合分析和处理护理问题,摒弃了传统护理中单一和片面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部分到整体的转变。
辩证施护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辩证分析: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患者的相关信息,如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形成辩证施护的理论基础。
2.整体护理: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注重探究和研究患者因果
关系,通过评估患者的表现和病情发展趋势,提供综合性康复护理方案。
3.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独特需求和期望,提高护理满意度。
4.循证护理:将相关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遵循循证医
学的原则,以科学依据为基础,根据不同患者特征和状况,合理选择和应用护理方法和护理技术。
通过辩证施护,患者能够得到更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它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注重患者的观念和需求,在传递护理信息时,注重患者的理解和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参与度。
此外,辩证施护还能够促进护理团队的合作和共享,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辩证施护是指护理工作中运用辩证法思维方式和方法,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个性化地、科学地提供护理服务的一种理念和实践。
它强调综合分析和整体护理,注重个性化和循证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循证护理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摘要】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模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方面,在中医护理中亦有其的应用,循证护理与中医临床护理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其护理方法,循证护理应用于中医临床护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临床护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4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0-02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中的一个方面,指的是护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中要运用最好的科学方法和证据来实施护理工作,严格遵循科学化和合理化。
我们所说的循证护理是一种较高水平层次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依据科学证据细心、认真、合理的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
1 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其护理方法循证护理英文名为evidence-based nursing,简称EBA,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循证护理注重的是将传统护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传统的经验护理为基础朝着现代化的科学护理方向前进。
循证医学的发展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根据相关的护理知识指导以及最新的护理研究动态,为临床的护理工作提供证据依据和参考信息。
循证护理较重视临床实证与量化,讲究的是护理治疗方案的科学化、标准化与客观化。
循证护理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同时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循证。
循证护理的护理方法可以分为几个方面,首先要挑选护士进行循证基础培训,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循证医学的实践程序、集循证医学的优势是基础培训的重点,实践程序包括循证问题、循证观察、循证支持和循证实证。
然后成立循证护理组,除了基本的人员外还要有管理团队,因为要交流所以需要英语水平较高的人担任领导。
接着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要做好问题的循证收集,定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及时解决问题,开展创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39期V ol.4, No.39, 201944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贾玉华,麦尔甫·阿不都热依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喀什 844000)【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116例接受中医治疗患者。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4.48%,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5.17%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P<0.05)。
结论 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应用临床价值高,不仅可调节患者负性情绪,还利于提高治疗顺利程度,确保患者预后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更可获得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中医护理;循证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9.44.02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服务,跟进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工作经验,对患者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护理。
在临床中,应用循证护理,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以科学为护理依据,让护理人员被动工作态度转变为主动,还促进护理工作更加的严谨且具备时效性、有效性[1]。
而且循证护理不仅在西药治疗方法有所优势,在中医医学治疗的护理配合方面也凸显了一定优势,有较高的应用率。
本文分析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6年8月共116 例接受中医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过程接受推拿、针灸、按摩等治疗。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8例。
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43.54±1.73)岁。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毛韵诗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与体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与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辩证与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表达。
中医学认为,证与症有不同的概念。
“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
“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
”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
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与厥阴病证。
《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与血分证。
但中医认识与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
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
但由于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区分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
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
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妾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
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浅析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的内在关系循证护理学由加拿大Alba Di2censo 教授1991年提出,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护理措施[1],他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临床护理为基础,临床护理研究和信息学、网络学技术为支撑,指导护士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从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和辩证施护为特点,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精液的生理与病理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整体施护。
循证护理重视量化、实证,以标准化、客观化、微观化为主导思想。
中医基础理论以整体化、宏观化并加以主观分析判断指导中医护理工作。
二者之间既存在相互联系又存在相互区别。
1“整体观“的联系与区别中医护理重视整体观,它是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祖国传统医学护理重视从局部病变与整体机能的联系上分析病因,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循证护理也有整体观念,它突破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倡导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决策都要以患者为中心,所获实证须与临床治疗、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重视病死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需求对患者的影响。
两者的整体观念都体现人文性、艺术性、伦理性、社会性等因素,中医护理则体现更深的整体观念,而循证护理主要体现人本文化的本身。
2注重个体化差异循证护理区别于传统护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体现了护理的个性化,是对传统护理目的、方式和方法的挑战,以关心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为目标,提供最佳护理方法。
是护理人员用审慎、明智、准确的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为基础,根究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2],循证护理不管从定义、目的、核心思想、应用、要求和效果都体现了最优化原则,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的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个体的特点和疾病的表现,通过辨证施护来进行护理的一种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通过辨证施治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个体的健康平衡状态。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就是将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体征、症状、脉象等信息进行护理操作,以加速康复和提高护理效果。
1.标本并治: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机能失调,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症状。
因此,在进行护理时,既要关注疾病的表现,也要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以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2.个体化:中医辨证施护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环境等都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辨证主次: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强调主次辨证,即在诊断过程中,区分主要病症和次要病症,并针对主要病症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漏诊和误诊,提高治疗效果。
4.因人而异:中医护理辨证施护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比如,老年人和儿童的身体状况和护理需求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操作。
5.调节阴阳平衡:中医认为健康与疾病是阴阳的平衡状态,当阴阳失衡时,疾病就会出现。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可以在很多方面应用,比如在饮食护理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在按摩推拿中,可以根据患者的脉象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操作,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效果;在穴位保健中,可以通过按摩、敷贴等方法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等。
总之,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在护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注重个体化、辨证施治,并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提高护理效果。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异同
摘要随着现代护理学的飞速发展,中医护理以其自身特有的理论、方法成为护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它与现代所倡导的循证护理在临床应用上存在某些一致性,客观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异同,使中西医护理相互促进与提高,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循证护理异同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中医护理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方法,成为护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就循证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的异同做一介绍。
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护理可理解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个人的技能和临床经验,全面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
不难看出循证护理的思想是以整体的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全方位来考虑人的健康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理念与中医护理中的整体观是息息相通的【sup】[1]【/sup】。
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①提出问题: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的原始资料,科学系统地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确定问题;②寻求证据:查询相关资料,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把个人临床经验同所获得的证据结合起来,提供有效的证据;③制定并实施措施:研究证据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临床专家和患者的意见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④效果评价:通过自我反应、患者和同行的评估来评价实施的效果【sup】[2]【/sup】。
中医辨证施护的内涵和特点
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出是何病、何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sup】[3]【/sup】。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
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中医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地理、季节的不同,患者的形体或
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施护求本:研究和找出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如眩晕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引起,病因不同,护理措施就不同。
同病异护: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如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多是六邪侵袭机体,病位在表,内伤咳嗽则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护理上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以扶正补虚、祛邪止咳为原则。
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证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护理方法。
如头痛、眩晕、中风等属不同的病,但在临床上都会出现肝阳上亢的表现,故可采取相同的方法来护理,注重对患者情志的调护,使其心情舒畅,控制情绪波动。
辨证施护与循证护理
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护理疾病的过程。
“辨证”的过程包含了循证护理中的评估和寻证两个完整步骤,“施护”则包含了拟写护理计划与实施护理措施的全过程,同时“施护”又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
从现代护理理论上说,辨证施护基本概括了循证护理的全部工作程序。
综上所述,辨证施护与临床循证护理都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寻找文献依据,在护理中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差异:辨证施护强调人与自
然界的统一性,强调局部病变与整体机能的有机联系,注重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遵循“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循证护理则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为目的,注重的是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两者结合起来辨证施护可为循证护理提供更多的实证,使个体护理更具特色。
循证护理可使辨证施护更客观和规范化、评价体系更科学【sup】[4]【/sup】,促使中医护理更具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2 吴秀云.加强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2:117.
3 化前珍.社会护理学概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
社,2005:231.
4 尹敏敏,张晶,丁玲.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