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偏头痛诊治指南治疗篇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57
偏头痛诊治(完整版)偏头痛是目前被列为全球第六大致残性疾病,在所有神经系统疾病中排名最高。
依据2022 年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偏头痛患者数量已经达到1.1 亿。
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对偏头痛的具体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偏头痛的临床特点01、定义:偏头痛是一种家族性、突发性和复杂的感觉处理障碍,它与一系列症状相关,其中头痛是主要标志。
偏头痛发作可持续4~72 小时,包含4 个阶段:1)前期阶段:头痛发作前数小时或数天出现的非疼痛症状,包括打哈欠、情绪变化、注意力不集中、颈部僵硬、疲劳、口渴和排尿频率增加等;2)先兆:约三分之一的偏头痛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在头痛之前或期间会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即为先兆。
其中视觉先兆是最常见的类型(90%),其次是感觉先兆(30~54%)和语言先兆(31%)。
3)头痛:此阶段是由三叉神经感觉通路激活引起的,其疼痛的强度可逐渐增加或发作时呈爆发性,可扰乱日常生活,头部运动时可加重疼痛的程度。
其通常伴发恶心和呕吐,并伴有对触摸(异常性疼痛)、光(畏光症)、声音(恐声症)和气味(恐透症)的厌恶。
4)后期:这个阶段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倦、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及对噪音过敏。
疼痛的强度越大,这些症状就越剧烈,并且持续时间越长,俗称「偏头痛宿醉」。
02、诊断:患者应该至少有过5 次涉及偏头痛特征的发作。
具体如下:1)成人,未经治疗的发作通常至少持续4 小时以上;2)至少满足如下2 两个特征:①单侧分布(一侧);②搏动性;③中度或重度疼痛(5/10 以上)及④体力活动可加重疼痛;3)具备以下任一症状:①恶心或呕吐;②对光线和噪音敏感。
头痛天数决定患者是否患有阵发性偏头痛(每月头痛天数≤14 天)或慢性偏头痛(每月头痛天数> 15 天),如果一个月中超过一半的天数出现头痛,且每月至少有8 天有偏头痛特征,为慢性偏头痛。
目前偏头痛仍无法完全治愈,但经过治疗后,通常可以保证足够的生活质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2011,17,(2)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舜伟1焰生2若卓3乔向阳4万琪5晓6于生元3,△于挺敏7邹静21协和医院神经科;2仁济医院神经科;3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科;4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5省人民医院神经科;6神经科;7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科△通讯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科,100853 Email:yusy1963126.目录第一章、背景第二章、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一、发作的临床表现(一)前驱期(二)先兆期(三)头痛期(四)恢复期二、发作的诱发因素第三章、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一、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二、偏头痛的诊断(一)病史采集(二)体格检查(三)预警信号(四)偏头痛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五)辅助检查及鉴别继发性头痛1.血液检查2.脑电图3经颅多普勒超声4.腰椎穿刺5.CT和MRI检查(六)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七)其它类型偏头痛的诊断1.儿童偏头痛2.月经性偏头痛3.慢性偏头痛4.偏头痛持续状态三、偏头痛的评估(一)对头痛程度的评估(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三)头痛影响测定(四)偏头痛筛选问卷第四章、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一、防治原则(一)基本原则(二)患者教育(三)非药物预防(四)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二、急性期药物治疗(一)急性期治疗目的(二)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三)急性期治疗药物评价1.非特异性药物(1)NSAIDS(2)其他药物2.特异性药物(1)曲谱坦类(2)麦角胺类(3)Gepant类药物3.复方制剂(四)成人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药物推荐(五)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六)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1.严重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2.偏头痛缓解后再发3.儿童偏头痛4.妊娠、哺乳期偏头痛三、预防性药物治疗(一)预防性治疗目的(二)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三)预防性药物治疗指证(四)预防性治疗药物及评价1.β受体阻滞剂2.离子通道阻滞剂3.抗癫痫药4.抗抑郁药5.NSAIDS6.其他药物(五)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六)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七)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预防治疗1.儿童偏头痛(1)非药物治疗(2)药物治疗2.月经期及月经相关偏头痛3.妊娠及哺乳期偏头痛4.慢性偏头痛四、其他(替代)治疗(一)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二)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三)外科治疗第一章背景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 3.3% ~32.6%,男性为0.7%~16.1%[1]。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要点一、诊断标准:1.头痛符合偏头痛特点:重度、搏动性、阵发性头痛、单侧或交替性头痛、头痛持续4-72小时。
2.至少两种头痛特异症状(恶心、呕吐、光过敏、声音过敏)。
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颅内病变、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分类和分级:根据头痛特征和症状分为偏头痛无特异症状、偏头痛合并其他疾病、慢性偏头痛三类。
根据发作频率分为低频偏头痛(每月<15天)和高频偏头痛(每月≥15天)。
三、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避免过度饮食和酗酒、避免过度用眼、维持适当体重、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2.采用行为治疗: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生物香精油疗法等。
3.饮食与补充剂:避免食物和饮料引起偏头痛的触发因素,如巧克力、咖啡、红葡萄酒等,适当补充镁、维生素B2、叶酸等。
四、急性治疗:1.非麻醉类止痛药: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麻醉类止痛药:布洛米芬、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等。
3.三联药物:三联药物包括三氟拉嗪、阿米替林和咖啡因。
4.抗血管活性药物:三唑酮等。
5.滋补肝肾药物:肉桂附子丸、细辛颗粒等。
五、预防治疗:1.一线药物:甲氧硝酮、丙戊酸钠、地尔硫卓、托吡酯等。
2.二线药物:普鲁卡因胶囊、地塞米松、美拉索康等。
3.神经肌肉阻滞:布洛维卡因、肉毒素A等。
4.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六、二次性头痛的处理:对于头痛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首先针对基础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头痛特点采取相应药物治疗。
七、儿童和特殊人群的头痛治疗: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慎重选择药物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
总结起来,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主要包括头痛的诊断标准、分类和分级、非药物治疗、急性治疗、预防治疗、二次性头痛的处理以及儿童和特殊人群的头痛治疗。
这些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对偏头痛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帮助患者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和降低头痛的严重程度。
如何治疗偏头痛目前,临床上对偏头痛的治疗主要可分为对急性发作期的应急治疗和平时的预防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的应急治疗:偏头痛发作时,患者应尽量呆在安静避光的房间里休息。
头痛症状较轻者可服用一般的止痛药,如布洛芬等。
症状较重者可服用以下止痛药进行治疗:1.麦角胺咖啡因片:该药的主要成分为咖啡因和酒石酸麦角胺,属于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
它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偏头痛患者可在出现头痛先兆或刚开始头痛时立即服用1~2片麦角胺咖啡因片。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地摄入麦角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肉痛和周围血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因此,偏头痛患者在每次头痛发作时服用麦角胺咖啡因片的剂量不应超过4片,每周服用该药的总量不应超过8片。
有严重心血管病、肝病、肾病者及孕妇应禁服此药。
2.英明格:英明格又叫琥珀酸舒马普坦、舒马普坦、磺马曲坦等。
该药属于5-羟色胺1D受体激动剂。
它对脑血管有高度的选择作用。
成年偏头痛患者可在发病后口服100毫克的英明格,一般30分钟后其头痛的症状即可得到缓解,4个小时后头痛的症状可基本消失。
若24小时内头痛的症状复发,患者可再加服100毫克的英明格,但两次服药的时间应间隔8个小时以上,24小时内的用药量最多不得超过300毫克。
人们在服用英明格后可出现一过性全身发热、胸闷、胸痛、心悸、口干、头部有压迫感和关节酸痛等不良反应,但这些症状一般在停药后即可消失。
另外,偏头痛持续的时间特别长或疼痛特别剧烈的患者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也可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
伴有恶心、呕吐者可服用止吐药等进行治疗。
二、平时的预防治疗:每月偏头痛至少发作2~3次者应考虑长期服用以下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1.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该药为β受体阻滞剂,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
据调查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偏头痛患者在服用该药后,其头痛的发作次数会明显减少。
该药的用法为每日服三次,每次服10~40毫克。
个别患者在服用该药后可出现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痉挛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这些症状即可消失。
偏头痛临床诊断治疗指南【概述】偏头痛高发于中青年,以女性为多,女:男一4:1。
全球患病率约为12%,亚洲和非洲国家较低。
【分类】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ICHD-Ⅱ)将偏头痛分为6类,见表7一l。
偏头痛中以无先兆型偏头痛最多见,约占80%;先兆型占15%,其他类型少见。
儿童偏头痛改成为儿童周期综合征,常为偏头痛的先驱,再分为3个非头痛表现的亚型。
以下主要介绍无先兆和先兆偏头痛。
表7—1 ECHD-Ⅱ偏头痛分类1.1 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lthout aura)1.2 先兆偏头痛(mignaine with aura)1.2.1 典型先兆偏头痛(typlcal aura with migraine headache)1.2.2 典型先兆伴非偏头痛性头痛(typlcal aura with non-migraine headache)1.2.3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typlcal aura without headache)1.2.4 篆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I herrliple81c migralne,FHM)1.2.5 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sporadlc hemipleglc migralne)1.2.6 基底型偏头痛(basilar-type migraine)1.3 儿童周期综合征一常为偏头痛的先驱(chldhood periodic syndromes that arecomrnonIy precursors of migraine)1.3.1 周期性呕吐(CycI ical vomiting)1.3.2 腹型偏头痛(abdominaI migraine)1.3.3 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rnal Vertigo of chtldhood)1.4 视网膜偏头痛(retinaI migraine)1.5 偏头痛并发症(compllcations of migraine)1.5.1 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1.5.2 偏头痛持续状态(status mlgrainosus)1.5.3 持续性先兆不伴脑梗死(persisLerlt aura without infarCtion)1.5.4 偏头痛性脑梗死(migrainous infarction) 1.5.5 偏头痛触发癫痫发作(mignainetre-trlggered seizure)1.6 可能偏头痛(pnobable migraine)1.6.1 可能无先兆偏头痛(probable migralne wlthout aura)1.6.2 可能先兆偏头痛(probable migraine wibl aura) 1.6.5 可能慢性偏头痛(probabIe chronic migraine)【临床表现】(一)先兆偏头痛以青春期发病,25~29岁患病率最高,10岁以下少见,60岁以上发作减少。
偏头痛诊疗指南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
常有家族史。
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一、无先兆的偏头痛1、至少5次下述2~4的发作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的治疗)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1)一侧性(2)搏动性(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4)上楼或其他类似的日常活动使之加重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的1项(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及畏声5、至少有下列之一(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2)病史,及-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的疾病在时间上无关二、有先兆的偏头痛1、至少2次下述2的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先兆的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和-或脑干功能障碍(2)至少1种先兆逐渐出现超过4分钟或多种先兆依次出现(3)先兆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种以上先兆,时间可按比例延长)(4)先兆后头痛与先兆间隔不定,少于60分钟(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3、至少有下列之一(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
(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的疾病在时间上无关。
【鉴别诊断】1、紧张性头痛:由于焦虑或忧郁所致的持久性头、面、颈、肩部肌肉痉挛和-或血管收缩,所产生的疼痛牵涉或扩散至头部。
头痛为胀痛性、压痛性或束紧感,可有起伏,但经常存在。
治疗可予抗抑郁药。
(完整版)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偏头痛诊治指南目录一、背景(一) 流行病学1. 患病率2. 疾病负担(二) 历史与现状1. 历史2. 现状(三) 关于本指南的说明二、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一) 临床表现(二) 诱发因素三、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一) 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二) 偏头痛的诊断1. 诊断流程2. 病史采集3. 体格检查4. 预警信号与辅助检查5. 偏头痛诊断标准6. 辅助检查及鉴别继发性头痛7.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三)评估四、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一) 防治原则1. 基本原则2. 患者教育3.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二) 急性期药物治疗1. 急性期治疗目的2. 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3. 急性期治疗药物评价1) 非特异性治疗a) NSAIDSb) 其他药物2) 特异性治疗a) 麦角胺类b) 曲谱坦类c) Gepant类药物3)复方制剂4. 急性期治疗药物推荐5. 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6. 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1) 严重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2) 偏头痛缓解后再发3) 儿童偏头痛4) 妊娠、哺乳期偏头痛(三) 预防性药物治疗1. 预防性治疗目的2. 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3. 预防性药物治疗指证4. 预防性治疗药物评价1) β受体阻滞剂2) 钙离子拮抗剂3) 抗癫痫药4) 抗抑郁药5) 肉毒毒素6) 其他药物5. 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6. 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7. 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预防治疗1) 儿童偏头痛2) 月经期及月经相关偏头痛3) 妊娠及哺乳期偏头痛4) 慢性偏头痛(四) 其他(替代)治疗1. 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2.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3. 外科治疗偏头痛诊治指南一、背景(一) 流行病学1. 患病率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 ~32.6%,男性为0.7%~16.1%[1]。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o目前我国偏头痛存在患者就诊率低、误诊率高、预防性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偏头痛诊断与鉴别诊断肖哲曼教授认为正确的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要点。
一、发作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a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b、c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单侧d搏动性中重度的无先兆偏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上楼梯)D.发作过程中,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E∙不能用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如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其他诊断标准,但发作次数不足5次,可诊断为很可能无先兆偏头痛b.如在发作过程中入睡,醒后头痛消失,则头痛持续时间按醒来时估算c∙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8岁)发作时间为2-72小时(儿童未治疗而持续时间少于少于2小时则不足以诊断偏头痛)d∙偏头痛可以是单侧痛(约占60%),可以是双侧痛(约占40%)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组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B和CB.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视觉感觉言语和(或)语言运动脑干视网膜C.至少符合下列6项中的3项至少有1个先兆持续超过5分钟2个或更多的症状连续发生每个独立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a至少有1个先兆是单侧的b至少有1个先兆是阳性的c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D.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例如,当一次先兆出现3种症状时,可接受的最长先兆持续时间是3x60分钟,运动症状可以持续长达72小时b.失语被认为是单侧症状,构音障得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c∙闪光和发麻属于阳性先兆症状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3、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和C的头痛(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样头痛)每月发作≥15天,持续3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