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遇到问题,他总喜欢一个人琢磨,不向领导汇报,往往误事。
不过,这是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②在社会责任上,有两种经济学观点可谓南辕北辙....:一种认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一种认为企业必须对社会负责。
③他性格内向,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讳莫如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④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⑤近年来,明代宣德炉的收藏达到了高潮,然而存世的明代宣德炉真品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⑥2015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
()A. ①④⑥B. ③④⑤C. ②④⑤D. ②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样和普通人交流。
B. 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井居者”“蜗居者”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C. 近日,一则“语文考卷植入商业广告”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狂流传,引起了广大公众以及家长与媒体的强烈关注与质疑。
D. 在浩如烟海的关于海子的研究和回忆性的文章中,充分说明中国诗歌批评界已经丧失了和真正的海子诗歌世界对话的能力。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法律与制度正义与否,决定了这个社会好人与坏人谁会占据上风。
他们会装作“路人甲”当一名看客。
要想改变这样的现实,就必须要从法律制度上确保这个社会的好心人不能流血又流泪,确保那些讹人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A. 如果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B. 如果一个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C. 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D. 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贵州省遵义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刘士林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
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
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
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
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
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
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
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
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
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对联与涉及人物相对应的的一联是()A .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
——项羽B .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宋玉C .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李广D .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杜甫2. (2分)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 . 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 .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 . 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 .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 耳得之而为声犹且从师而问焉B . 蚓无爪牙之利不知东方之既白C . 知不可乎骤得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 (2分) (2018高二上·台州月考)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是要责备你吗?B . 垣墙周庭——庭院的周围都是矮墙。
C .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本就是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夸耀)自己的名誉节操。
D . 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怨恨我们没有互相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5. (7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一名叫孙赫的男子在高铁霸占他人座位,出言不逊,并不听警察劝阻。
此后网友又陆续曝光出各种各样的“坐霸”。
铁路部门翻遍了整本《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都没有发现什么好用的条款,于是只好回应说:“涉事男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
”(摘编自2018年9月3日《中国新闻周刊》)材料二:材料三:新京报:道德“滑坡”的观点是转型后才出现的,很大程度上是将此归因于市场经济。
遵义市2016-2017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A(3分)【解析】原文是“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2.B(3分)【解析】应该是国家的土地和人口被天子、诸侯和医生层层分封。
3.D(3分)【解析】因果关系不成立。
原文说“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也确实是说,进步中也有不足,不能一概而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AE(4分)【解析】每对一项2分。
A项,应该是“前后抓住夫人和周家主人当人质”;E项,“在结尾处才点破主题,让读者在宏大的表达中惊醒”表述有误。
5.①衣饰雅。
偷盗行窃前必扮装,穿着整齐、风雅;②行为雅。
偷盗方式风雅,行窃时,欣赏主人家的书画,弹奏乐曲。
③语言雅。
因画而盗,因画而返,意趣高雅。
④性情雅。
因生活困窘而为盗,但性情中深有雅致,做事机智,有智谋。
(答对3点给总分值)【解析】要能结合原文答题。
6.①内容上,具体表现赵仲那个雅盗身份中的雅,学识丰硕,乐趣高雅;②情节上,推动情节进展,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有波澜起伏的成效;③结构上,为后文作铺垫,因画而忘盗。
④主题上,这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如此一个文人为了心中的雅趣,连自己所爱之物也只能连欺带骗才得手。
(或暗示出他与画中那个骑着瘦驴过桥的人有着一样凄苦苍凉的生活遭际。
)这是文人的悲伤,也是时期的不幸。
(答对3点给总分值)【解析】要能结合文本本身及小说鉴赏要素答题。
(三)有效类文本阅读(12分)7.B(3分)【解析】B项错在“都是”原文说的是“通常”。
8.CD(4分)【解析】每对一项2分。
A项,成为中国第48项世界文化遗产的还有另外两处遗址;B项,于原文无据;E项,“说法相当多”不对,原文只说有两种说法。
9.○1为研究贵州古建筑提供佐证,填补了贵州建筑史的空白。
○2海龙屯是中国南方封建土司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海龙屯完整见证了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策的转变。
遵义四中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二语文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书写清楚;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案上正确填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用黑色中性笔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古老历史文献——《尚书》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证实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订,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尚书》的由来。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
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
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摆脱了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遇到问题,他总喜欢一个人琢磨,不向领导汇报,往往误事。
不过,这是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②在社会责任上,有两种经济学观点可谓南辕北辙....:一种认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一种认为企业必须对社会负责。
③他性格内向,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讳莫如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④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试卷高二语文★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瀛.(yíng)洲贾.人(jiǎ)伯.(bó)仲灯影幢幢(...zhuàng)B.玉簟.(diàn)天台.(tái)惘.(wǎng)然羽扇纶.(lún)巾C.悯.(mǐn)然木屐.(jī)虾.(xiā)蟆无语凝噎.(yē)D.罗衾.(qīn)怆.(chuàng)然黍.(shǔ)离呕哑嘲哳.(zhā)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羽戈先生的近代人物,似处于写意和工笔之间,以写意为主,间或细笔勾描,很老道的笔法,乍读之下,仿佛高阳、高拜石这类文坛老手,一看自传,哦,原来是个80后!B.8月7日夜,一场罕见的大雨瓢泼而下,沉睡的人们却依旧安祥在梦中……伴随震天动地的巨响,山洪裹挟着泥石,瞬间,树木连根拔起,农田消逝殆尽……那些,无辜的生命啊,没有反抗和挣扎的机会,便被一起吞噬……C.90后青年人的舞台,他们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
D.香港《南华早报》8月12日文章称:20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低调的外交政策,秉承邓小平的名言“韬光养晦”。
如今,随着财富和实力增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愈加大胆,其领导人似乎开始调整先前的政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季老活了近百年,但人不管活了多久,对于时间来说都是短暂的。
然而文字的存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久远,季老虽然仙逝,但他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下永久的回味。
B.吉发搬家公司秉持顾客第一、服务保证的经营理念,提供搬家、搬迁、货运、跑腿、快递、空调移机等周到快捷服务,在众多搬家公司中脱颖而出....。
C.最近一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由于这潮流型乞丐帅哥的举止特立独行....,亦有网友对其身份表示质疑。
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8高一上·宁波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 . 人们感怀并摹写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
C . “读书切戒在匆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文学鉴赏需要反复阅读与描磨,方法、趣味等等都将会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和养成。
D .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婉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有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2. (4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腰封也叫书腰,定义为“于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
准确地说,()。
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
”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给读者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
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
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
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手段。
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的事儿。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虽是一种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B . 它既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更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C . 它虽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D . 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给读者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遵义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并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遵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 揣摩/模样糕点/闭门羹咀嚼/咬文嚼字B . 点缀/啜泣谛听/并蒂莲演绎/寅吃卯粮C . 讴歌/怄气淳朴/胆固醇赡养/瞻前顾后D . 奇葩/扒手奖杯/一抔土供需/觥筹交错2. (2分) (2019高一上·余姚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净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B . 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期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淹死于激流、摔死于山崖。
C .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份;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D .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3. (2分) (2017高三下·成都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②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心照不宣,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③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④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
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⑤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遵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下·思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________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 .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 .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 .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B . 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C . 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D . 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幸福的哲学周国平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①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②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③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④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⑤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遵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下·陕西模拟)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3月14日)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潇湘晨报》3月14日)(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20字。
(2)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20高一上·田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万别折腾汉字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
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
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
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遵义四中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书写清楚;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案上正确填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用黑色中性笔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古老历史文献——《尚书》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
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证实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订,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尚书》的由来。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
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
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
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
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中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
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9篇简文。
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
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3篇组成,记
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
“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3篇组成。
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
然而,同《尹诰》篇一样,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是后人编造。
“从‘清华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看,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实是一部伪书,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
”刘国忠说,“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
”1.下列关于《尚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尚书》相传为孔子晚年编订,共计100片,孔子曾把自己编的《尚书》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
B.秦始皇焚烧了原有的《尚书》,汉代为了振兴儒学,让秦博士伏生用汉隶重新写成《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
C.相传西汉时期,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居墙壁时,发现了一部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尚书》,被称为古文《尚书》。
D.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是根据东晋时期梅赜献给朝廷的《尚书》的编修版本。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将民间收藏的所有书籍送交官府,全部焚烧,《尚书》未能幸免。
B.“古文《尚书》”和“传世的古文《尚书》”是两个概念,有关真伪的问题是就后者而言的。
C.两千多年来,尤其是从宋代至清代,学术界从来未停止过对梅赜所献《尚书》版本真伪的质疑。
D.清华大学提供的一批战国竹简证明了“梅版”《尚书》系伪书,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古文《尚书》的真伪之争。
3.下列不能证明“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的一项是()(3分)A.“清华简”中的《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
B.传世古文《尚书》中的《咸有一德》与“清华简”中的《尹诰》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C.“清华简”中的《傅说之命》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相同。
D.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材,字.孟诚,丰城人。
举进士,授刑部主事。
自以学未成,乞假归。
访唐枢等,与问
难。
隆庆中还朝。
由兵部郎中稍迁广东佥事
..。
会奸人引倭自黄山间道溃而东。
材声言大军数道至以疑贼,而返故道迎击,尽杀之。
录功,进副使。
万历
..初,张居正柄国,不悦材,遂引疾去。
居正卒,起官山东。
寻迁云南洱海参政,备兵金腾。
金腾地接缅甸,而孟养、蛮莫两土司介其间,叛服不常。
缅部目曰大曩长、曰散夺者,率数千人据其地。
材谓不收两土司无以制缅遣人招两土司来归而间讨抗命夷阿坡居顷之缅遣兵争蛮莫材合两土司兵败缅众杀大曩长逐散夺去。
缅帅莽应里益兵至孟养,复击沈其舟,斩其将一人,乃退。
亡何,缅人驱象阵大举复仇。
材与孟养兵会遮浪,迎击之。
贼大败。
巡抚刘世曾以大捷闻,诏令覆勘。
材好讲学,遣部卒供生徒役,卒多怨。
又徇诸生请,改参将公署为学宫。
参将米万春讽门卒梅林等大噪,驰入城,纵囚毁诸生庐。
居二日,万春胁材更军中不便十二事,令上疏归罪副使丁惟宁,材隐忍从之。
惟宁责数万春,万春欲杀惟宁,跳而免,材遂复劾惟宁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