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92.61 KB
- 文档页数:3
《官地矿综放工作面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及应用》篇一一、引言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综放工作面的围岩稳定性对于保障矿井安全、提高煤炭采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官地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综放工作面的围岩条件复杂多变,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官地矿采用了围岩注浆加固技术,以改善围岩的稳定性,提高煤炭采出率,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本文将介绍官地矿综放工作面围岩注浆加固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以期为类似矿井提供参考。
二、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原理围岩注浆加固技术是通过将特定配比的水泥浆液注入到围岩裂隙中,使浆液在裂隙中扩散、凝固,从而达到加固围岩、提高其稳定性的目的。
该技术主要利用了浆液的填充、渗透、压密和胶结作用,使围岩形成一个整体性较强的承载结构,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三、官地矿综放工作面围岩注浆加固方法在官地矿综放工作面,围岩注浆加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勘察设计:首先对工作面围岩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其地质条件、裂隙发育情况等,为注浆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2. 钻孔布设:根据勘察结果,在工作面围岩中布设钻孔,为注浆提供通道。
3. 注浆施工:将配制好的水泥浆液通过钻孔注入到围岩裂隙中,注意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确保浆液充分填充裂隙。
4. 养护与检测:注浆完成后,对加固区域进行养护,确保浆液充分凝固。
同时,通过地质雷达等设备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确保围岩加固质量。
四、应用效果官地矿在综放工作面应用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通过注浆加固,围岩的裂隙得到了填充和胶结,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有效防止了围岩的变形和垮塌。
2. 保障了矿井安全:加固后的围岩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有效减少了矿井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矿工的人身安全。
3. 提高了煤炭采出率:围岩加固后,工作面的顶板和底板更加稳定,有利于煤炭的开采和回收,提高了煤炭采出率。
五、结论官地矿综放工作面围岩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矿井工作面注浆环保措施
简介
矿井工作面注浆是指通过注浆剂将粘土岩土层、裂隙和孔隙填充,实现地质灾
害治理和矿井开采安全的一种技术,又称为支护注浆技术。
在矿山开采中,注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支护、固化和加固地下结构。
然而,在注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环境和生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保措施。
环保要求
在注浆工作面进行治理和加固时,需要考虑以下环保要求:
1.控制注浆液体的流量和排放数量;
2.减少注浆液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减少化学成分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措施
矿井工作面注浆环保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液压差分注浆技术
在工作面采用液压差分注浆技术,通过对注浆液体的压力进行控制,实现了注
浆液体流量和排放数量的双重控制,从而达到了环保要求。
环保型注浆材料
环保型注浆材料包括水泥基注浆材料、环氧树脂注浆材料、聚氨酯注浆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降低注浆液体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风险。
注浆剂的选择
在进行注浆作业时,选择环保的注浆剂能够有效降低化学成分对环境的影响。
如,选择乳化液注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和毒性。
环保型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是保护矿井工作面和防止岩层坍塌的关键材料,同时也是影响环保的
重要因素。
环保型支撑材料的优点在于能够降低化学成分对环境的影响,并具有可再生性。
结语
矿井工作面注浆技术是一种能够治理和加固地下结构的有效方式。
然而,注浆工作面可能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并提高注浆技术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恒源煤电企业刘桥一矿、恒源煤矿、五沟煤矿等主采山西组煤层, 底板均存在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突水威胁。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防止为主”旳方针, 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旳规定, 特制定《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技术管理规定》。
第二条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旳目旳和任务是注浆封堵工作面断层、裂隙、陷落柱等导水构造, 增长工作面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 减少工作面突水系数, 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工作面通过采用煤层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后, 回采期间灰岩最大涌水量应不超过40m3/h。
第三条本规定合用于工作面存在导水构造、底板微弱带、底板可以承受旳水头压力不不小于实际水头压力等水害威胁旳工作面。
第四条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与改造含水层工程应编制设计上报企业, 经企业总工程师同意, 施工单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实行。
第五条工程结束经现场验收后, 编制工程总结及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评价汇报, 上报企业通防地测部审查, 经企业总工程师同意后工作面方可回采。
第二章设计第六条设计应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和《恒源企业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规定》规定。
设计内容应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物探设计、钻场设计、钻探设计、注浆设计、设备选型设计、排水设计、供电设计、通讯设计等。
第七条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包括: 工作面概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顶底板含隔水层、水量、水压、导水通道等)、周围区段、底隔厚度、突水系数、疏水降压、水害威胁程度等状况分析。
第八条物探设计包括探测目旳任务、物探措施选择、工程设计布置方案等。
物探措施选择上要指出措施选择旳根据以及重点探测对象。
针对煤层底板赋水性探测可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法、网络并行电法、无线电波透视、瑞利波、地震波等, 要用两种措施进行互相验证。
第九条钻场设计原则上在工作面两巷内设计钻场, 并布置在面内煤帮侧。
明,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围岩变形均处于较小值,采用该支护方式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1]李为腾,李术才,玄超,王琦,王新,邵行.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制及控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9):1836-1848.[2]张广超,何富连.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控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4):571-577.[3]李英明,张瀚,孟祥瑞.软岩巷道二次支护时机研究[J].煤炭学报,2015,40(S1):47-52.[4]何富连,张广超.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J].岩土力学,2015,36(5):1397-1406.[5]高明仕,赵一超,李明,曹志安,张健.软岩巷道顶、帮、底全支全让O型控制力学模型及工程实践[J].岩土力学,2014,35(8):2307-2313.[6]高振勇,樊正兴.深井软岩巷道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2):12-15.作者简介:刘修文(1970-),男,山西霍州人,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煤矿开采专业,现就职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辛置煤矿,工程师,研究方向煤矿开采技术。
(收稿日期:2017-12-11)水害对矿井安全生产有重大威胁,当矿井开采由浅部转向深部,矿井水害的管理难度也大幅增加。
针对含水层水而言,砂岩水的水压相对较小,采取适当的探放水技术措施能够将威胁消除,然而灰岩水具有压力高、富水性强的特点,实际生产中若控制方法选择不当很容易引发事故,因而需要重点进行预防控制。
老空水水量一般较大,在巷道掘进前需对该区域地质资料进行仔细了解,严格执行“先探后掘,有疑必探”方针,对采空区周边水量赋存情况做到充分了解,可采取留设安全煤柱或疏放措施对采空区积水进行治理。
本文通过对带压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底板加固防治水进行研究,可为相似工程背景的水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丰富了矿井水害防治的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