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九项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临床输血相关制度:一、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各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同意书》记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术前自身储血由血库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师负贡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检、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它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共同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族或监护人签字赞成,由血站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血库人员共同实施和医院。
二。
输血前核查制度根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九、三十条规定,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双查双对,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以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正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三、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凡申请输血患者,输血前必须进行输血相关指标以及经血液传播疾病检查,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1、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内输血过程中实施检测并有完整记录。
一、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合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同意书》记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术前自身储血由血库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师负贡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检、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它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血库人员共同实施和医院。
二、输血前核查制度根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九、三十条规定,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双查双对,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以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输血过程中实施检测并有完整记录。
三、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依据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凡申请输血患者,输血前必须进行输血相关指标以及经血液传播疾病检查,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以下制度:1.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内容包括: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
精心整理安全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1.临床医师根据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厉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疑血样输血科备血,血样要保证准确无误并符合培训要求。
如患者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液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核对无误后备输.5.至患者床边输血对,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近亲戚共同进行确认,或确认患者手腕上的标识,(如果有时)6.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均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7.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后,在输注另外一带血液。
8.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0滴,并一般病人用血:1.当班护士协助医生向病人解释,做好输血前的“九项”检查工作。
2.将血交叉申请单与贴好标签的试管携病人床边核对“4项”内容后,采血标本5---6毫升3.将“4单”及血标本一起送到血库与血库人员核对,双签名。
4.交叉配血完成后,由当班护士与血库人员共同核对“九项”,双签名后领回血液。
5.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病人床边核对“九项”后,方能输血。
调整滴数10---15滴∕min,并向病人或家属交代输血注意事项。
6.填写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输血、时间、血型与核对等)双签名。
4.同一般病人输血“步骤5—11”5.病人抢救结束后相关手续输血前的九项检查内容:ALT.HBSAg,抗HBS抗体、HBeAg, 抗HBe抗体、HCV1HIV1∕2、梅毒6.核对4项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7.四单内容:《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型检查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受血者输血前全套检查申请单》8.查对九项内容:姓名、姓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配血报告。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标准版本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 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的核对:一、输血申请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
《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
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
抽血护士在输血申请单的抽血人处签字。
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
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与受血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____天以便查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0] 184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为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我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制订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二○○○年月日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二○○○年六月二日印发校对:高光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临床输血病例书写规范一、输血前评估临床医师接诊病人后,对拟行输血的病人进行输血评估,填写《临床输血评估表》。
填写内容包括: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历号/住院号)。
2、临床诊断3、科室:病人申请输血时所在科室。
4、输血前血常规:WBC、RBC、HGB或HCT、PLT5、凝血常规:PT、APTT、FIB6、相关症状体征:输血病人的体征如慢性贫血病人体征:贫血貌、结膜苍白等,心率、脉搏、呼吸等。
7、输血指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符合输血的条件。
8、申请输血品种、数量:常见的血液成分有: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单位/袋)、病毒灭活冰冻血浆(50或100或200ml/袋)、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袋)、冷沉淀(1单位/袋)9、申请医师签名:具有中级以上执业医师资格10、申请时间:填写年月日11、科室评估意见: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对拟行输血的病人提出输血评估意见,分析是否符合输血指征。
填写完毕签名、填评估时间:年月日。
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医师对确行输血治疗的病人,首先要完成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没有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病人不得进行输血申请(急诊无意识无主病人报医务科审批)。
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注意事项1、签名要清晰易于辨认,并写明签署的时间;须特别注明是否同意输血治疗;倘若是患者直系亲属签名,须署明与患者的关系等。
2、详细填写输血前检验项目结果,一律用“阳性”、“阴性”表示,禁止用“+”、“-”或者“阴”、“阳”。
紧急输血或者检查结果没出来的,要标明“标本已留过”。
3、《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应注明输血方式,如自体输血、异体输血、配合性输血,等等。
4、《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5、实习医师或无执业医师证书的人员不能代替医师签字。
具有以下情况者输血治疗同意书视为无效:1、输血治疗同意书填写栏目不全者2、一方无签字者3、签字无日期者4、代理知情身份不清者5、实习医师或无执业医师证书的人员代替医师签字三、输血申请1、输血前检查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后,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前检查九项申请。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d 三项)血常规(hgb、hct、plt等)、转氨酶、乙肝病毒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____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2)标题: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引言:输血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医疗技术,因失血、贫血、手术等原因需要输血的患者越来越多。
然而,输血操作涉及多环节、多人员参与,若不严格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内容、执行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完善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提供参考。
一、制度的重要性1.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检查核对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输血血型不符、输错血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各操作环节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3. 通过建立制度,可以培养医务人员对于输血过程中细节的重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XX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目录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3)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5)血库工作制度 (6)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 (7)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制度 (8)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制度 (9)交叉配血制度 (10)关于疑难配血和紧急状态下配发血的有关规定 (11)血液发放管理制度 (13)贮血制度 (14)标本管理制度 (15)审核制度 (16)输血前核查制度 (17)输血制度 (18)输血不良反应管理规程 (19)输血反应检查制度 (20)输血反应信息反馈制度 (21)输血传染病及不良反应登记报告 (22)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回报制度 (23)血液标本的保存、输血后血袋回收制度 (24)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25)临床用血质量责任追究制 (26)差错处理登记制度 (27)血库主任职责 (28)血库主管技师职责 (28)血库检验师职责 (29)血库检验士职责 (29)仪器管理制度 (30)试剂管理制度 (31)紧急用血制度 (33)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34)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 (36)临床输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37)用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40)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41)输血查对制度 (42)血液发放与输血核对制度 (43)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46)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坚持输血“三统一"管理,严禁自采自用。
2、加强血库建设,建立和完善血库工作制度。
3、加强对血库工作的领导,保证血库工作质量,建立血库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
4、坚持临床用血审批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健全用血审批手续,做到工作坚持原则,各种记录清楚具体完整。
5、加强输血的宣传工作,坚持合理用血和成份输血。
6、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做到审批计划,供血一体化管理,密切配合搞好协作。
7、坚持输血前的检查和核对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一、填写输血申请由主治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对”。
(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
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认患者身份。
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
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注。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
6.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开始,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
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
8.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2-4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9.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
输血流程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建立静脉通道)f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品种、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洗手,至患者床边T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两人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液制品〔推治疗车〕)T接血袋:确认通畅、消毒(严格执行两人核对调节滴数,v 20滴/min (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头卡(输血单必须双签名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15min再次调节滴数(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输血结束冲洗(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内血液全部输完;血袋按要求处理观察与记录(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速度、输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为保障我院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特制定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