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石汤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四金加味排石汤【组成】金钱草30g,海金沙(布包)20g,鸡内金15g,郁金15g,冬葵果15g,石韦15g,枳壳15g,乌药15g,瞿麦15g,牛膝12g,桃仁12g,茵陈25g。
【功用】通利清化。
【适应证】输尿管末端结石。
【郭氏临证心得】曾治唐某,男,47岁,省建六公司职工。
1988年11月4日初诊。
患者时时腰胁作痛,小便灼热,口苦心烦,出示两次B超检查结果,均发现右侧输尿管末端结石如豆大,尿检查有白细胞(++)。
查其形实体壮,舌苔白厚中微黄而滑,脉弦滑有力。
结石在腑,下焦湿热,治以通利清化,拟四金汤加味。
金钱草30g,海金沙(布包)20g,鸡内金15g,郁金15g,冬葵果15g,石韦15g,枳壳15g,乌药15g,瞿麦15g,牛膝12g,桃仁12g,茵陈25g。
1日1剂,煎水3次分服。
上方服12剂后,至1988年11月16日复诊,患者陈述近日收集尿有多量沉淀,手指搓之有砂状物。
原方继续服至1988年11月25日,已无任何痛苦,唯感乏力,先后去两家医院B超复查,肾区、输尿管、膀胱等均未发现结石。
乃以知柏地黄丸4剂作善后调理。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拟。
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就此证提出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双重诊断、重治疗”观点,主张治疗泌尿系结石时应不拘中西医门户之见,与时俱进,中西结合,充分借鉴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实际上,也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深化和发展。
斯证宜分虚实,清利和补益兼行。
泌尿系结石尽管病位有在肾、输尿管、膀胱之分,但皆形成于肾,故病本于肾,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为肾虚,标为砂石结聚。
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辨清虚实。
一般情况下,以湿热蕴于下焦多见,治疗以八正散等清利之剂为主,可酌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
清利通淋之法,仅对直径在0.5cm以下的小结石疗效尚好,对较大的结石则疗效欠佳。
根据肾主水液的理论,肾气虚弱,导致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治泌尿系结石的验方:五金排石汤五金排石汤金钱草30g(可用至120g),海金沙30g,鸡内金24g,郁金12g,金银花15g,栀子10g,黄柏6g,石苇30g,冬葵子24g,生楂片24g,白芍30g。
水煎服,隔日1剂。
腰痛者酌加杜仲10g,川断10g,寄生24g,牛膝10g;尿血者酌加小蓟15g,白茅根30g;发热者酌加柴胡10g,蒲公英24g;尿痛者酌加竹叶3g,猪苓6g;小腹剧痛者酌加川楝子10g,元胡15g;伴瘀滞者酌加穿山甲12g,丹参24g,皂刺10g,王不留行15g;肾虚者酌加菟丝子20g,破故纸10g,川断10g,杜仲10g;气虚者酌加黄芪30g,党参30g,黄柏10g。
典型验案马某,男,32岁,1988年5月23日诊。
腰痛伴右侧腹痛年余,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中时夹血丝,痛时向右侧小腹部放射,舌淡苔黄脉弦滑。
X线摄片示:右肾输尿管上端结石1.5×0.8cm,并伴少量肾积水。
诊断:石淋(湿热蕴结)。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五金排石汤加减,水煎服,隔日1剂,并嘱其大量饮水。
服药9剂后,尿中带血丝、尿道刺痛消失,无不适感。
经X线摄片复查,两肾区、双侧输尿管及膀胱区未见结石,肾积水消失。
询访半年,未曾复发。
体会泌尿系结石系指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属于石淋、沙石淋、血淋范畴,为尿液中结晶体与胶性物质混合而成石,其原发于肾盏、肾盂内者为肾结石,由肾移行于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者分别为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
结石成分常见者为草酸盐结石(质松易碎、结构均匀)、草酸钙结石(极度坚硬、表面粗糙有芒刺)、磷酸盐结石(质松易碎、结构均匀)、尿酸盐结石(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等,对其诊断必须结合现代医学诊查方法如X线、B超、CT及化验等,以免误诊误治。
在治疗上,宜根据结石特征与成分判定,辨证用药:在碱性尿液中形成的结石,宜加入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形成的结石,宜加入碱性药物,以改变结石形成的环境,使之易于碎化排出,并预防结石再生。
郑家本经验方剂:排石汤
组成:昆布30g,海藻30g,红花10g,桃仁10g,柴胡15g,赤白芍各30g,枳实15g,生大黄6g,鸡内金30g,甘草3g。
方义:昆布、海藻均含丰富的碘质,吸收入血液和组织后,能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故选昆、海为本方之主药;方中选海藻、甘草同用,经家本先生亲自较大量试服及长期临床观察,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反而疗效比不配甘草更佳,此乃取其相反相成作用;方中配活血化瘀之桃仁、红花,能降低结石的粘附力,使结石顺利排出;配四逆散理气止痛,以解除胆道或尿路痉挛,有利结石顺利下移;借大黄之力将结石排除,故名曰:排石汤。
适应证:尿路结石、胆结石。
加减:尿路结石者,加冬葵子、海金沙、琥珀、滑石、川牛膝;湿热甚者,选加蚤休、黄柏、虎杖、土茯苓、金钱草、川木通;血尿多者,选加小蓟、地榆、白茅根、三七;肾阳虚者,减大黄剂量,加肉桂、制附片;肾阴虚者,减大黄剂量,加熟地、鳖甲、山茱萸;结石久治不移者,加穿山甲、皂角刺;肾绞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胆结石者,加郁金、金钱草;湿热甚者,选加茵陈、虎杖、黄芩、黄柏;结石久治不移动者,加穿山甲、皂角刺、威灵仙;胆绞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经治案例,见《郑家本医集》“医案实录”。
排石汤【配方】
排石汤
【配方】金钱草20克,车前子20克,冬葵子15克,海金沙15克,滑石15克,石韦15克,瞿麦15克,牛膝12克,木通10克,炙鸡内金10克。
【主治】泌尿系结石(亦称“砂淋”“石淋”“血淋”)。
【用法用量】
1.上药混合加水煎2次,将2次的药汁混合装瓶待用;
2.上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用至结石排尽为止。
【加减】
1.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益气培元;
2.腹痛者: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3.淋病日久,久病必瘀:加琥珀、丹参活血
化瘀;
4.尿血者:加白茅根、茜草凉血止血;
5.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清热通腑;
【方解】
1.方中鸡内金软坚化石;
2.海金沙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3.金钱草清湿热,利水通淋;
4.瞿麦、石韦、滑石、车前子、木通、冬葵子通淋排石;
5.牛膝活血化瘀又引诸药下行。
6.全方以通为用,共奏清热通淋排石之效。
【禁忌】
嘱病人注意饮食起居,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少食膏梁厚味,以防复发。
三金排石汤取大黄、柴胡、黄芩各9克,枳壳、乌梅、鸡内金各10克,茵陈20克,金钱草50克,郁金15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0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5天),一般用药3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郁金、柴胡、枳壳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金钱草、茵陈具有清肝利胆的功效;大黄具有清热、攻下、排石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鸡内金具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效。
诸药共奏清肝利胆、排石解毒、生津止渴之功,适合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
利胆排石汤取柴胡、黄芩、五灵脂、三棱、大黄、黄连、赤芍、白芍、元明粉(冲服)各10克,木香、枳实各15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20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
连续用药15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3~5天),一般用药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木香、郁金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三棱、赤芍、白芍、五灵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枳实具有消痞散结的功效;大黄、黄连、黄芩、元明粉具有泻热通腑的功效;金钱草、海金沙具有利胆排石的功效。
诸药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胆排石之功,适合病程较长、有瘀血内停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
金钱开郁汤取金钱草30克,柴胡、白芍、枳壳、海螵蛸、浙贝母各10克,郁金6克,甘草3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此方具有疏肝利胆、化石排石、和胃抑酸的功效,适合有泛酸、嗳气症状的色素性胆结石、胆固醇胆结石和混合性胆结石患者使用。
胆结石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处方(一)【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排⽯名⽅【三⾦排⽯汤】,清利湿热、通淋排⽯,横扫胆结⽯、肾结⽯、膀胱结⽯⼤家好,我是沈⽼师,前⼏天给⼤家讲了治疗增⽣、结节、囊肿的⽅⼦。
然后就有好多⼈给我留⾔体内有结⽯怎么办?因此今天我就在这⾥和⼤家聊聊结⽯的问题。
⾸先谈治疗之前,要先知道结⽯从何⽽来?结⽯就是因饮⾷中草酸积存过多、脂肪、蛋⽩质摄取过多,⽇积⽉累形成不易溶解的钙盐。
虽⼤部分通过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但仍少量残存在体内形成结⽯。
在中医上认为结⽯是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样病理产物。
常因饮⾷不当、湿热下注或情志不遂、肝⽓郁结等情况引起疏泄失职,⽇久积累因此形成结⽯。
因此⽆论是肾结⽯、胆结⽯、胃结⽯等治疗都应以清热利湿、消⽯化⽯为主。
所以今天就给⼤家分享⼀个清热利湿,散结消⽯的⽅⼦,该⽅⼦出⾃《孙朝宗临证试效⽅》,名叫三⾦排⽯汤。
该⽅中⾸先加⼊⾦钱草,其味微寒、⽢、咸。
归肝经、胆经、肾经、膀胱经。
有清热利湿、散瘀⽌痛、排⽯解毒之效,为君药。
然后加⼊海⾦沙,味⽢、咸、寒。
归膀胱、⼩肠经。
有功效清利湿热,通淋⽌痛之效。
在临床上主要⽤于热淋、⽯淋、沙淋、⾎淋、膏淋、尿道涩痛等症状的治疗。
再加⼊鸡内⾦,即家鸡沙囊的内壁味⽢性平,归脾、胃、⼩肠、膀胱经。
有健胃消⾷、涩精⽌遗、通淋化⽯的功效。
最后加以丹参通⾏⾎脉;⾚芍活⾎化瘀;⽜膝性善下⾏;滑⽯性滑利窍;枳壳破⽓⾏滞;茯苓健脾利湿等⼗味利⽔通淋的中药。
诸药合⽤有补益脾肾、清利湿热、活⾎祛瘀、通淋排⽯之效。
好了,今天就给⼤家分享到这⾥了。
【提醒⼤家⼀定要找专业的医⽣进⾏辨证调理,不要⾃⾏抓药。
】。
自拟排石汤治疗胆结石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郑家本副主任医师郑丽郑某,女,48岁。
右胁及胃脘痛近10年,近来反复发作且疼痛加重。
经当地医院B超检查显示:胆结石(泥沙样)。
医生建议手术取石,患者不愿手术,经人介绍前来找笔者诊治。
症见:慢性病容,右胁隐痛,时疼痛加重;嗳气矢气,则疼痛减轻,情绪急躁,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腹部柔软,肝脾不大,舌红、苔黄滑,脉弦。
证属气滞血瘀、胁痛。
治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通下腑实、利胆排石法。
自拟方排石汤加味。
处方:昆布30克,海藻3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柴胡15克,赤白芍各30克,枳实15克,生大黄6克,鸡内金30克,茵陈30克,虎杖25克,黄芩15我,皂角刺15克,威灵仙30克,甘草3克。
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一共7剂。
二诊:胁痛减轻,大便通畅,余症同前。
将上方中的生大黄改酒大黄。
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一共15剂。
三诊:诸症好转。
经B超复查显示:肝胆脾胰正常。
拟四君汤、四逆散加味调养,以善其后。
随访,胆石症未复发。
【按】中医认为,胆结石属中医胁痛、黄疸范畴。
本病为情志失调等致肝胆的疏泄功能受到抑制,胆气升降失司,胆汁疏泄失常,郁结日久于体内结为砂石。
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湿郁而化热湿热蕴蒸,则胆升降失司,胆汁郁滞于体内,久而成石。
在治疗上宜以疏肝理气解郁、清热利胆排石为主。
本自拟的排石汤中,茵陈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固体物、胆汁酸及胆红素排出量,同时还具有解热镇痛、消炎、增强免疫力等疗效。
大黄与枳壳可增加胆汁分泌量促进胆囊收缩,有利于排石。
病案由川渝夔门郑氏温病流派第三代传人郑家本主任中医师提供、第四代传人郑丽副主任医师整理,供职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坚排石汤
“消坚排石汤”治疗肾石病
【组成】金钱草5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鸡内金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丹皮15克,瞿麦20克,扁蓄20克,滑石20克,车前子15克,桃仁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
有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白、小便频多、遗精早泄等肾气亏虚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熟地、枸杞子、山药、菟丝子等药物。
有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小便清长等肾阳不足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肉桂、附子、茴香等药物。
有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声音低沉、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气虚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党参、黄芪。
#快问中医超能团#。
〖教授秘方〗肾结石断根圣方消坚排石汤
【教授秘方】肾结石断根圣方消坚排石汤秘方:金钱草50g,萹蓄20g,瞿麦20g,桃仁15g,赤芍20g,三棱15g,丹参20g,车前子15g
,木通15g,莪术15g,牡丹皮15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
匀,分早晚两次服用。
病例:林某,48岁,干部。
患者左侧肾区绞痛,发作痛甚剧,经X线摄片未显影,疑为栓塞。
本年连续发作数次,如沈阳某
医院疑为结石。
刻诊:脉沉,舌苔白,小便黄。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服用六剂,小便增多,尿出秫米大结石两块,痛大减。
继服本方六剂,小便排出
泥沙样浑浊物,小便增多,疼痛未发作。
隔一段时间患者再次来院治疗,连用本方十剂,又排出结石一块,如小豆粒大。
继服本方多剂,连日来小便
又排出泥沙样物质甚多。
此后小便转清,疼痛未作,停药而愈。
功能: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活血散瘀,利湿退黄之功。
主治肾结石患者。
疗效: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一般服药三剂见效,一个月根治。
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张琪国医大师,教授,国家级名老
中医。
三金排石汤方一:药物组成金钱草60g 鸡内金30g 海金沙20g 石苇15g 篇蓄l5g 车前子15g 瞿麦12g 滑石12g 木通l0g制剂用法每日1剂,煎成500ml,分2次温服。
连服6天为1疗程。
另配合多饮水(茶水更好),多活动。
加减变化:疼痛加延胡索12g;血尿加白茅根15g;内热加黄柏、知母各l0g。
适应病证泌尿系结石。
编辑本段病例介绍病案举隅刘某,女,38岁。
右侧后腰部绞痛,并向大腿根部放射,急性痛苦面容,呻吟、冷汗,查右下腹压痛(牛+),右侧肾区压痛<++),叩击痛(++),舌苔薄黄,脉弦紧。
急查B 超:右肾窦内可见1.3cmX 3.9cm的无回声区,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可见直径0.6cm的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
尿常规:蛋白微量,白细胞3~5/np,红细胞20~30/np,诊断为石淋。
治以排石通淋、清热利湿,即三金排石汤基本方加延胡索12g、白茅根15g。
服药3剂,随小便排出一枚黄豆大小的结石。
患者症状、体征消失,X线平片、B超显示结石阴影消失。
编辑本段资料来源赵新乡.陕西中医,1998,19(2):50评按泌尿系结石被祖国医学称为“石淋”,认为是由“热在下焦”引起。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湿热久蕴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就形成“石淋”。
因而清热利湿、排石通淋即为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最为常用之法。
本方乃宗此法而定,方中以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排石通淋为主药,石苇、瞿麦、篇蓄、木通、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通淋为辅佐药。
方中金钱草宜重用,据临床观察一般用60g可收到满意疗效,最大量可用至l00g。
此方适用于泌尿系结石辨证属湿热型,对单发、直径小的结石疗效很好,对急性发作者易于奏效。
方二:三金排石汤金钱草60g鸡内金30g海金沙20g石苇15g篇蓄l5g车前子15g瞿麦12g滑石12g木通l0g;方三:用三金排石汤治愈双肾小结石双肾结石,服三金排石汤治好本人夫人,服用现已治好。
(1)胆道排石汤Ⅴ号--《新急腹症学》引遵义医学院方【处方】枳壳3钱,木香3钱,川楝子3钱,黄芩3钱,金钱草10钱,大黄2钱。
【功能主治】胆系感染、胆道蛔虫病、胆石症气郁型。
【摘录】《新急腹症学》引遵义医学院方(2)胆道排石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
【组成】金钱草30-60克茵陈、郁金、枳壳、木香、生大黄各9~12克【用法】水煎服或制成丸剂。
【功用】清热利湿,行气止痛。
【主治】胆道结石属于湿热者。
(3)胆道排石汤I号【来源】《新急腹症学》引青岛市立医院方。
【组成】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金钱草30克木香18克枳壳12克大黄30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理气解郁,利胆排石。
【主治】气郁型胆道系统感染、胆石症,胁脘隐痛,闷胀痛或窜痛,牵引肩背,口苦咽千,食少腹胀,大便失调,脉弦。
(4)银鱼角消脓汤银花30g, 公英30g , 赤芍15g , 败酱草30g , 红藤30g, 牡丹皮12g , 皂角刺15g , 鱼腥草30g, 薏苡仁30g , 柴胡6g) 随症加减。
肝区痛加川楝子12g , 元胡12g ; 恶心呕吐加竹茹12g ,芦根12g; 便秘加槟榔15g , 大黄12g ( 后下) ; 高热加石膏30g( 先煎) , 大青叶30g ; 自汗加生黄芪15g , 鳖甲15g 。
水煎服, 每日1 剂, 1 疗程为10 天3 个疗程观察疗效。
(5)柴胡解毒汤药物组成柴胡5-20g,黄芩5-10g,白芍5-10g,芒消5-10g,黄连3-5g,郁金3-5g,广木香3-5g,姜半夏3-5g,大黄3-5g,栀子3-5g,甘草3-5g,夏枯草10g,茵陈(后下)10g。
处方来源《古今名方》。
方剂主治胆道感染湿热型或实火型。
症见身热,口干,百苔黄腻,脉洪大。
方剂功效疏肝清热,通里攻下。
固元排石汤简介固元排石汤精选天然纯中药精细配伍,水煎内服,既能快速通尿止痛,清热消炎,又能软坚散结、行气活血,驱除肾结石致病因素,溶石排石,再通过尿液将结石排出体外。
固元排石汤成分解析金钱草:干燥全草味甘、微苦,性凉。
归肝、胆、肾、膀胱经。
江南各省均有分布。
夏、秋二季采收。
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症。
鸡内金:为不规则卷片,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
气微腥,味微苦。
治食积胀满,消积滞、健脾胃、通尿排石。
海金沙:根茎细长,横走,黑褐色蔌栗褐色,密生有节的毛。
性寒,味甘。
归膀胱,小肠经。
功能: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用于热淋、砂淋、膏淋、尿道涩痛。
车前子: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阳光充足、湿润的环境,味甘;淡;性微寒;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明目;祛痰。
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
肾结石病理病因中医认为,肾结石,即湿热下注,化火伤阴,煎熬体液,凝结而成沙石。
西医学分析:肾结石形成主要原因就是饮食。
它是由饮食中可形成结石的有关成分摄入过多引起的。
再细一点解释是:1、体内草酸的大量积存,是导致肾尿结石的因素之一。
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这些人们普遍爱吃的东西,正是含草酸较高的食物。
2、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它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
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
如果,一次过多地食用了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谢又失常,草酸盐便在尿中沉积而形成尿结石。
3、多吃了体内脂肪必然增高,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因而引起对草酸盐的吸收增多,如果一旦出现排泄功能故障,如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肾结石很可能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
4、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经常适量增补,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尤其是乳糖,也会使结石形成创造条件。
5、如果经常过量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便使肾脏和尿中的钙、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
中药排石汤治疗切勿盲目选用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统属中医“石淋”范畴。
中医多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治疗大法。
但尿结石患者若应用中药治疗,则须要谨重考虑!中医治“石淋”常用方为石韦散加味,药如:石韦12克、冬葵子12克、瞿麦12克、滑石12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2克、鸡内金12克、芍药12克、甘草6克。
若尿中带血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
高钙尿性结石用低钙食物作为预防和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病和防止复发。
有报道,每日服用10~24克脱脂米糠,连服4周~2个月,并把钙摄入量限制在每天700毫克以内,可利用米糠中含植酸的磷酸盐与钙相结合,使钙的摄入减少。
目前有多种溶石排石汤剂及成药,但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
尿结石患者若应用中药治疗,尚须注意以下几点:把握中药排石疗法的适应症只有充分了解用排石药的条件,患者才能对多种治疗手段作出最佳的自我选择。
运用排石疗法的条件是:1、无严重肾积水,肾功能尚好者;2、结石直径小于1。
0厘米,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并且与肾盂肾盏无黏连而游离于腔内者;3、泌尿道无明显畸形、狭窄和感染;4、青壮年体质好,能配合大量饮水及参加有利排石的体育活动。
治疗期间不可忽视饮食宜忌尿结石病人的饮食原则倾向于低动物蛋白、高维生素的素食。
对结石合并痛风者应限制肉类,忌食动物内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不超过90克为宜;少食菠菜、香菇、菜花,多进食水果。
尿液的碱化在尿酸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宜选食碱性蔬菜和水果,使尿液PH值保持在6。
2~6。
5的范围内。
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
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本文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