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文档】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

【优秀文档】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

【优秀文档】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

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

引起高脂血症的原因有很多种,治疗它的方式方法也许许多多,那么对于高脂血症我们有哪些治疗手段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脂血症的治疗方剂有哪些吧?以及

它们的临床效果到底怎么样。

方名

血脂宁方。

功能主治

功能消食化瘀,养肝利胆。主治高脂血症。

处方组成

山楂15克、首乌15克、决明子9克、橘皮4.5克、猪胆汁粉0.2克,共研粉,分装胶囊,为1日量。每日3次,每次4丸。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96例,其中高胆固醇血症52例,显效(血脂下降至正常或下降值大于80毫克%)27例,占51.9%;改善(血脂下降在40-80毫克%之间)3例,占5.8%;无效(血脂下降小于40毫克%)22例,占42.3%。总有效率为57.7%。高甘油三酯血症76例,显效28例,占36.8%;改善20例,占26.3%;无效28例,占36.8%。总有效率为63.l%。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他高切速全血比粘度,男性组(17例)下降0.57±0.14,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女性组(17例)下降0.55±(E<0.01);低切速全血比粘度,男性组下降,1.29±0.41(P<0.01),女性组下降

1.35±O.35(P<0.01);血浆比粘度24例下降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汇总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 1.常见证候要点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头晕、神疲乏力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

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二)胸闷、心悸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观察组合用自制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标签:中西医结合;高脂血症;心可舒颗粒;辛伐他汀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遍健康问题。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脂血症是因为体内的直指方含量过高,人体的血浆中含有多种脂质成分,当一种或以上的脂质含量过高,超过了标准范围的时候,临床即认定为高脂血症。血浆中血脂过高往往会导致许多大型心血管、脑、肾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卒中等,严重威胁的患者的生命安全[1]。血液中血脂过高属于脂代谢异常,人体的正常代谢途径是将体内的脂质转化为甘油三酯参加血液循环,为机体的糖酵解和其他代谢提供原料,若机体脂质摄入量过大或者代谢系统出现异常,会使得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大量堆积,血清脂蛋白水平升高,导致一系列的血脂指标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下降[2]。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探讨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在本院100例高脂血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方法、过程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符合2017年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辨证标准为气滞血瘀。所有患者经过西医和中医的诊断均符合相应的标准,在对患有甲状腺疾病者、肝功能肾功能异常者和孕期哺乳期者进行排除,患者均无酗酒史,且均为自愿参加,对研究的内容方法知情同意。利用电脑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7±5.4)岁;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平均(46.9±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病例均在就诊时进行常规血脂血清学检测,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在保证营养摄取的同时坚持低糖低脂饮食,对患者的合并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规律的有氧锻炼,提高身体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发表时间:2012-02-06T09:39:27.5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于贵君 [导读] 临床可见:血脂高又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于贵君(吉林省东丰县中医院 1363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402-02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体内脂质代谢异常,血浆内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症。其发生多由外源脂质摄入过多,或内源脂质代谢紊乱所致,与其他很多病症密切相关,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等。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疾病。笔者多年来综合国内相关经验,采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简要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 采用西医学高脂血症的诊断方法,并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肾疾患、胰腺炎等疾病所导致的血脂升高。 中医辩证治疗 1:痰湿内阻证 临床可见:血脂增高,兼见形体肥胖、倦怠纳呆、腹胀便溏,胸闷或痛,舌红苔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浊,健脾运,调血脂。 方用泽泻汤加减。 主要药物:泽泻、生首乌、决明子各30克,白术15克,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淤血阻滞证 临床可见:血脂增高,兼胸闷胸痛、形体肥胖,两胁撑胀或痛,舌质黯或紫黯有瘀点,苔薄,脉弦或涩。 治法:化瘀,理气,调脂。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主要药物:桃仁、红花、川穹、郁金各10克,当归、全瓜蒌各15克,丹参30克,枳壳、丹皮各9克。 3:胃热腑实证 临床可见:血脂升高,形胖体实,大便常秘,消谷善饥,喜食厚味,口渴欲饮,口干口臭,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脘腹胀满、甚或腹痛,舌红,苔黄厚腻或厚燥,脉弦有力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 方用大承气汤加减。 主要药物:生大黄12g,厚朴12g,枳实12g,生甘草6g,芒硝6g,全瓜蒌15g,生地黄12g,生首乌15g 4:心肝火盛证 临床可见:血脂高兼见烦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面红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口苦咽干,尿黄便干,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调脂。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主要药物:龙胆草6g,炒栀子9g,木通6g,黄芩12g,生地黄15g,柴胡、车前子各12g,泽泻12g,当归12g,甘草6g,决明子12g。 5:中焦湿热证 临床可见:口苦口粘,渴不思饮,胸闷胁满,脘胀欲呕,目赤,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通腑。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主要药物:炒山栀10g,龙胆草10g,茵陈5g,赤茯苓10g,佛手10g,炒川楝10g,柴胡10g,生决明子10g,生大黄(后下)3~5g。 6:脾肾亏虚证 临床可见:血脂增高,兼腰膝酸软、耳鸣眼花、倦怠乏力。 治法:补肾健脾补肾调脂。 方用清脂汤加减。 主要药物:生首乌、菟丝子、女贞子、黄精各12克,三楂、泽泻各15克,茯苓、补骨脂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7:肝肾阴虚证 临床可见:血脂高又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调脂。 方用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加减。 主要药物:枸杞子15g,生地黄15g,山药15g,麦冬2g,当归12g,沙参12g,山萸肉12g,黄精12g,茯苓12g,菊花12g,牡丹皮9g,川楝子6g,泽泻12g。 临床中尚可见上述各证兼见,可视病情加减、互相化裁应用(因篇幅所限暂不详述)。 综述 近年来西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临床上长期服药的副作用,尤其是肝脏毒性和消化道反应,仍是西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一大难题。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为高脂血症的外因,肾精亏虚,肾阳衰弱是高脂血症的内因,脾失健运,清浊不分为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湿浊、痰凝、瘀血为高脂血症的病理产物。高脂血症属正虚邪实,虚实错杂之证。治疗本病应适用“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采用上述补肾、健脾,化痰降浊,活血通络,清火除湿,通腑等方法,以切合本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并应用上述中医辨证方法

详解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太全面了!)

详解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 高脂血症系人体脂质代谢失调所致,是指当血脂浓度超过“参考值”高限时的病理状态,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常以心脑及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为结局,后果严重,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临床上,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TC)、高甘油三脂血症(TG)、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四种类型。因此,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改善冠心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症状,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高脂血症临床类型有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既总胆固醇<5.72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0.9mmol/L。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如何防治高脂血症?

在现代医疗条件下,高脂血症是可以防治的,其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任何高脂血症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都应先行饮食治疗,只有在饮食治疗无效或病人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时方才使用药物治疗,因为饮食治疗是最合乎生理的和有效的措施。不论何种降脂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即使在用药物治疗时,也不应放松合理的饮食措施。 2、适量的体育运动:运动锻炼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质代谢,防止体脂和血脂增多。运动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不仅如此,运动还能提高人体血液中一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的侧支循环,从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健康情况良好,又无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应该进行经常性运动,如长跑、骑自行车、游泳、打球、爬山等。但对已合并有冠心病以及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者则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这类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医疗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 3、适当的理疗:在实行上述方法效果不好时,应辅以其它的物理治疗,如矿泉浴、肝区电磁疗法等。肝区电磁疗法可以调节肝脏代谢紊乱,从而纠正高脂血症。 4、药物治疗:对顽固而严重的高脂血症,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药物。多数降脂仅有短时疗效,而长期用则出现明显副作用。所以,药物治疗应被看作是治疗冠心病高危者

25种偏方调治高脂血症

25种偏方调治高脂血症 偏方一、陈皮茯苓煎 配方:陈皮、茯苓各10克,半夏、厚朴、甘草各5克。 制法:将上五味用水煎取汁。 功效:适用于痰湿内阻型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日1剂。 偏方二、大蒜胡萝卜汁 配方:大蒜60克,胡萝卜120克。 制法:先将大蒜切碎捣成大蒜汁,将胡萝卜去根、须洗净,切碎,捣乱取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再将二汁调匀即可。 功效:主要治疗老年人湿浊内蕴、气滞血瘀型高血脂症。 用法:早晚分2次服用。 偏方三、柿叶山楂茶 配方:柿叶10克,山楂12克,茶叶3克。 制法:将上三味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 功效:适用于痰湿内阻型高脂血症 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长期饮用可降压、降脂、减肥。

偏方四、蒜汁牛奶 配方:大蒜2头,牛奶1杯。 制法:将大蒜剥去外衣,捣碎、取汁,将大蒜汁滴入牛奶中调匀即可。 功效: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用法:早晚各饮1杯。 偏方五、月见草汤 配方:月见草10克。 制法:将月见草加适量水煎汤取汁。 功效:祛风湿,降低血脂。 用法:每日1剂量,连服2周。 偏方六、野蔷薇根汤 配方:野蔷薇根汤50克。 制法:将野蔷薇根洗净,加适量水煎汤取汁 功效:祛风通络、降血脂。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1剂,连服2周。

偏方七、复方泽泻汤 配方:泽泻20克,茵陈、丹参各15克,海藻、大腹皮、泽兰、制何首乌、苦丁茶各10克。 制法:将上药用水煎取汁 功效:适用于湿浊内困,淤血阻滞之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日1剂。 偏方八、茵陈山楂汤 配方:茵陈20克,生山楂15克,生麦芽15克。 制法: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过滤留汁,再煎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煎药汁混匀。 功效:清肝利胆、清热化湿、醒脾去脂,主治高脂血症早期患者。 用法: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可连服半月。 偏方九、山楂毛冬青汤 配方:山楂50克,毛冬青100克、 制法:将山楂、毛冬青分2次,加水煎汤,滤渣取汁。 功效: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 用法:代茶饮。

病例分析——高血压

第三章 病例分析 ——高血压病 一、概述 1.概念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身可引起一系列症状,长期高血压更可以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高血压指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正常或两者都高。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病因及危险因素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及基因因素 (2)环境因素 饮食中高盐、钾、钙摄入不足;体重超重、中度以上饮酒、胎儿营养不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4.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 危险度的分层可以血压水平结合危险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险组。治疗时不仅要考虑降压,还要考虑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预防及逆转。

二、诊断依据 1.在不同时间测量三次血压,均高于正常。 2.除外症状性高血压。

3.高血压分级、危险分层。 4.重要脏器心、脑、肾功能估计。 5.有无合并可影响高血压病病情发展和治疗的情况,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三、鉴别诊断 1.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早期均有明显的肾脏病变的临床表现,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现高血压。肾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次尿细菌培养和静脉肾盂造影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有价值。糖尿病肾病者均有多年糖尿病病史。 2.肾血管疾病 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压特点为病程短,为进展性或难治性高血压,舒张压升高明显(常>110mmHg),腹部或肋脊角连续性或收缩期杂音,血浆肾素活性增高,两侧肾脏大小不等(长径相差>1.5cm)。可行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血浆肾素活性测定,放射性核素肾显像,肾动脉造影等以明确。 3.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典型病例常表现为血压的不稳定和阵发性发作。发作时除血压骤然升高外,还有头痛、心悸、恶心、多汗、四肢冰冷和麻木感、视力减退、上腹或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的发作可由于情绪改变如兴奋、恐惧、发怒而诱发。血和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胰高糖素激发试验、酚妥拉明试验、可乐定试验等药物试验有助于作出诊断。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有:①轻至中度高血压;②多尿尤其夜尿增多、口渴、尿比重偏低;③发作性肌无力或瘫痪、肌痛、搐搦或手足麻木感等。凡高血压者合并上述3项临床表现,并有低钾血症、高血钠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应考虑本病之可能。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和尿醛固酮升高,PRA 降低。 5.皮质醇增多症 垂体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所致,表现为满月脸、多毛、皮肤细薄,血糖增高,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和17羟或17酮类固醇增高,肾上腺超声可以有占位性病变。 6.主动脉缩窄 多表现为上肢高血压、下肢低血压。如患者血压异常升高,或伴胸部收缩期杂音,应怀疑本症存在。CT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主动脉造影可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概述】 高脂血症就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得病症。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由于脂质与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得影响。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就是引发与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高脂血症属中医得“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 高脂血症得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或阳盛之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放置4C冰箱过夜得血浆外观。 2、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三酰甘油)水平超过正常高限。

3.或有黄色瘤、动脉硬化证据等。遗传性者可有家族史。 【辩证分型】 l、脾虚痰积症状: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 证候分析:脾虚湿盛痰积测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院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2.胃热腑实症状:形体肥硕,烦热纳亢,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 证候分析:阳旺之体,胃热炽盛测烦热纳亢;恣食肥甘厚腻,痰热壅积,则形体肥硕;胃火伤津,则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均为胃热腑实,痰热壅积之征。 3.痰瘀滞留症状:眼睑处或有黄色瘤,胸闷时痛,头晕胀痛,肢麻或偏瘫。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 证候分析:久有痰积,人络致瘀,痰瘀滞留,可见眼睑处黄色瘤;痰瘀痹阻胸脉,则胸闷时痛;入于脑络测头晕胀痛;滞于经脉,则肢麻或偏瘫。音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均为痰瘀滞留之征。 4、肝肾阴虚症状:体瘦而血脂高,头晕目花,健忘,腰酸膝软,失眠,或五心烦热。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年高体弱,肝肾不足,阴不化精,反酿痰浊,留滞体内,则体瘦而血脂高;阴虚于上,清阳不升,脑失充养,则头晕目花,健忘;阴虚于下,肾腑失养测腰膝酸软;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人独亢,心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包括:诊断及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项目、治疗原则(15分钟 22分) 病种 75种: 1、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癌、呼吸衰竭、血胸和气胸、肋骨骨折) 2、心血管系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脏瓣膜病、结核性心包炎) 3、消化系统(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穿孔、胃癌、肝硬化、 肝癌、胆石病、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结、直肠癌、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肛管、直肠良性病变、腹外疝、腹部闭合性损伤) 4、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慢性肾衰竭 5、女性生殖系统(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癌、卵巢囊肿蒂扭转) 6、血液系统(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 8、神经系统(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硬膜外血肿) 9、运动系统(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大关节脱位)

10、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11、儿科疾病(小儿肺炎、小儿腹泻、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12、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炎、艾滋病) 13、其他(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乳腺炎、乳腺癌、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病例分析 1、病例分析与医疗查房相似,每份病例分析题均提供病例摘要,应试者根据摘要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诊治意见(进一步诊治方法)。 2、要得出正确答案,首先要有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但要在15分钟内用书面方式作出回答,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即应用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按以下步骤,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提出诊治方案。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1、初步诊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项。 循序阅读、思考分析。注意病例的四个部分: (1)主诉:是浓缩的病历(性别、年龄和主要临床表现及时间)读完主诉应对病人患的是哪一类疾病有初步的了解和一个大致的范围。(2)病史:对主诉的进一步描述和说明使可疑诊断范围缩小。(3)查体:是有重点进行的,(右上腹痛伴发热、黄疸,体检: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Murrphy征阳性)。 (4)辅助检查:是诊断和鉴别的客观指标。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综述) 高脂6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现就中医药降脂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痰浊”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脾虚运化失常或过食高梁厚味,易致中焦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运化失司,脾胃蕴热,则痰热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亦可造成痰湿内阻。临床常用的治则如下。 1:清热利湿法:用于高脂血症又见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舌苔腻者。药用金银花、荷叶、菊花、连翘、玉米须、泽泻、草决明、茯苓、虎杖、忍冬藤等。 2:祛痰除湿法:血脂高又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脉滑,舌苔腻者。药用陈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壳、瓜蒌、胆星、杏仁、白金丸等。 3:清里通下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舌苔厚腻者。里热痰结轻者用川军、山楂、麦芽、旱芹菜、茵陈、黄芩、枳壳、胡黄连;重者加用生大黄、或芒硝、番泻叶。 4:滋阴补肾法: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脉沉细,舌质红、舌苔薄者。药用首乌、枸杞、麦冬、生地、沙参、菟丝子、黑芝麻、桑寄生、黄精、杜仲等。 5:活血化瘀法:血脂高伴有胸痹心痛,痛处固定,脉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药用丹参、川芎、红花、降香、赤芍、生蒲黄、茺蔚子、姜黄、五灵脂、三七等。 6:清肝泻火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心烦尿黄,大便偏干,脉弦,苔腻者。药用钩藤、葛根、草决明、生地、龙胆草、泽泻、山枝、黄芩、大黄等。 二: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针灸也有降腻脂作用,基本治则为健脾化湿,疏肝利胆,宽胸行气。常用的穴位有内关、郄门、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通里、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太白、三阴交、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等。 有人报告,针刺心俞、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配风池、环跳、神门、通里、厥阴俞等穴,上下左右交叉配穴,每次针3—4个穴,留针15—30分钟。治疗1个月左右,39例高脂血症患者中,高胆固醇症27例,有效16例,高B脂蛋白血症32例,有效17例。 三:降脂的单味中草药: 1:山楂:粗提浸膏片对降胆固醇、甘油三脂、B脂蛋白比浊度均有效。醇提取物0.12克,3次/日,对降甘油三脂有效。实验证明山楂总黄酮有降胆固醇作用。 2:首乌:粗提片剂0.25克(相当于生药0.81克),3次/日,有降胆固醇作用,但停药后血脂又复回升。副作用为大便次数增多。 3:泽泻:其醇提取物有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分解或排泄作用。临床上降胆固醇作用与安妥明比较无明显差别。降甘油三脂作用比安妥明略差。副作用主要是轻度腹泻。 4:决明子:片剂、煎剂、糖浆剂均有降胆固醇作用,对降甘油三脂也有一定作用。煎剂用量30克/日,疗效与药量有一定关系。副作用有腹泻、腹胀、恶心等。 5:大黄:大黄使肠蠕动增加,从而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具降脂作用。大黄片或大黄粉0.25克,3—4次/日。 6:灵芝:实验表明有降胆固醇作用。对甘油三脂无影响,但临床上降脂作用报告不

2018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高血脂病例分析及其处方点评考试答案

高血脂病例分析及其处方点评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以下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心肌梗死发病48小时后,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一边抽血一边治疗? B.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为2.9毫摩尔 ? C.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为2.70毫摩尔 ? D.中国与美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标准一致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合理配伍,应取长补短,正作用协同相加,()相互抵消 ? A.药物作用 ? B.时间 ? C.副作用 ? D.用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现代高血脂治疗的药物不包括() ? A.他汀类降脂药 ? B.贝特类降脂药 ? C.烟酸类降脂药 ? D.头孢类消炎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调脂最主要目的:预防、治疗()及其等危症 ? A.冠心病 ? B.糖尿病 ? C.肥胖 ? D.头痛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他汀类调脂可使心脑血管病事件减少()

? A.1/5-1/2 ? B.1/4-1/3 ? C.1/3~1/2 ? D.1/4-1/2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关于2007年中国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目标值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危患者:TC<240,LDL-C<160 ? B.中危患者:TC<210,LDL-C<130 ? C.高危患者:TC<180,LDL-C<110 ? D.极高危患者:TC<180,LDL-C<110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下列选项中避免使用或减少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是() ? A.高龄(尤其80岁以上老人)瘦弱体型 ? B.多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 C.围手术期(即外科手术前后)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他汀类药物重要不良反应包括() ? A.肝酶升高(0.5~2%) ? B.肌病(肌痛,CK,<2/万) ? C.横纹肌溶解,肾衰致死(<2/百万)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9 . 合用阿司匹林以()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 ? A.促进 ? B.协同预防 ? C.治愈 ? D.以上都不是

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

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一般以“膏浊”、“血浊病”、“痰浊”称之。本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以“血浊病”作为命名。 (1)临证特点常见眩晕、胸闷、头目昏蒙等。 (2)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二)证候诊断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内阻证 治法:化痰降浊。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术、泽泻、丹参、郁金、决明子、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香附、川芎、赤芍、牛膝、丹参、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蒲参胶囊、脂必泰胶囊等。 3.脾虚湿困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和胃。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丹参、茯苓、泽泻、薏苡仁、葛根、陈皮、木香、山楂、甘草等。

中成药: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泽泻、丹参、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 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此外,部分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室诊断指标异常,亦可予中成药治疗。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主要以耳针、穴位埋线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 (2)体针 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 (3)腹针疗法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原取穴法。 (三)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光能生物治疗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山楂玫瑰花茶:用干山楂6g、玫瑰花3g泡茶饮用。 2.绞股蓝茶:用绞股蓝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3.普洱菊花茶:用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4.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各2~3g泡茶饮用。 5.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 (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浊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血脂防治的重要手段。由于高脂血症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血脂增高,都应选用TLC。 1.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 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30- 40min。运动方式: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病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清HDL-C过低者应

病例分析总结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总结 病例分析模板 1. 诊断 2. 诊断依据 3. 鉴别诊断 4. 进一步检查 5. 治疗原则 一、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公式: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小于70%,或FEV1大于80% (二)、肺炎: (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咳铁锈色痰 (2)克雷伯杆菌肺炎=咳砖红色痰+X线片空洞 (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节疼+抗生素无效 (4)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发热+呼吸困难症状(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 (5)金色葡萄球菌肺炎=高热+胸痛+脓血痰+X线片状影 (三)、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哮鸣音+过敏史 (四)、结核病 (1)肺结核=青壮年+咯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 (2)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胸膜积液体征(胸痛+语颤消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3)结核性腹膜炎=结核+腹部炎症(腹痛、腹泻、腹壁柔韧感) (五)、胸部闭合性损伤 (1)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2)血胸=胸外伤史+气管偏移+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X线肋膈角消失,弧形高密度影(3)张力性气胸=胸外伤史+广泛皮下气肿(握雪感)+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 呼吸系统疾病检查项目: 1.胸部X片、胸部CT 2.PPD、血沉 3.痰培养+药敏实验、痰找结核杆菌 4.肺功能 5.肝肾功能 6.血气分析 7.纤维支气管镜 8.痰液脱落细胞检测 9.淋巴结活检 10.血常规、电解质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吸氧 2.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1)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2)抗结核治疗: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 (3)抗休克: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4)控制咯血:垂体后叶素 (5)解热、止咳、平喘、祛痰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肿瘤(肺癌) (1)手术治疗 (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二、心血管系统 诊断公式: (一)、高血压 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正常140/90) 1级140-159或90-99 低于160/100 2级160-179或100-109 低于180/110 3级≥180或≥110 危险程度分层 低危:1级。改善生活方式。 中危:1级+2个因素;2级不伴或低于2个因素。药物治疗。 高危:1-2级+至少3个因素,靶器官损害。规则药物治疗。 极高危:3级; 1-2级+靶器官损害、有并发症。尽快强化治疗。 (二)、冠心病 冠心病=胸骨后压窄性疼痛 (1)心绞痛=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3-5分钟/次,+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能缓解+ECG:ST段水平下移 (2)心梗=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大汗淋漓+濒死感+ECG:ST段弓背向上抬高 V1-6广泛前壁心梗 V1-3前间壁心梗 V3-5局限前壁心梗 V5-6前侧壁心梗 Ⅱ、Ⅲ、aVF下壁心梗 I、aVL高侧壁心梗 心功能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I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II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 III级:肺部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肺水肿) IV级:心源性休克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摄食热量的增加及运动的减少,使我国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脂肪性肝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的控制高脂血症的发病,预防心梗、脑梗等致死性疾病,降低总体死亡率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医对高脂血症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现将近年来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行总结。 1.血脂与痰浊的关系 高脂血症是血液中的脂质超过正常而出现的疾病。中医古代文献无“血脂”之说,但很早就有关于“膏脂”“脂”“膏”的论述。《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滓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灵枢?卫气失常篇》云:“人有脂、有膏、有肉。”并指出各自的特点:“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瘦小。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张景岳《类经》亦云:“精液和合而为膏,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张志聪《灵枢集注》:“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 这些论述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血脂和膏脂等的关系,但又不尽全面。正常人血液中亦有脂质,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以上所述应当是血脂的一种正常状态。而对于血脂的异常状态,古代医家在论述在论述膏脂之时往往会提到“肥人”、“气虚之人”,和肥人及气虚之人关系最大的是痰湿。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也。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伤也。”从脾实的角度论述肥人之

临床医学概要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0岁。因突然高热,体温39.5℃,伴头痛6小时,急诊。同时有轻度咽痛及鼻塞,无流涕及咳嗽,2天前其家人因为发热到医院就诊,诊断“急性上感”。查体:急性面容,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充血,无分泌物,心(-),肺部听诊呼吸音粗,腹(-)。请分析患者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否需进一步检查;治疗要点。 病例分析二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5岁,农民。慢性咳嗽、咳痰、喘息30余年,加重5天来院就诊。患者每逢感冒或冬季均出现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喘息,咳痰量不多,痰为白色泡沫样,有时为脓痰。5天前又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同时伴有发热,咳痰带血丝,活动时胸闷,气短。既往有长期吸烟史。查体:体温38.0℃。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性罗音,咳嗽后可减少。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1.8x109/L,中性粒细胞0.78。胸部X线摄片:两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透亮性增加。 分析(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何种检查最有可能获得确诊?(3)该患者的治疗措施是什么? 病例分析三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0岁,因呼吸困难3小时入院。患者在家打扫卫生后出现鼻咽痒、打喷嚏及流清涕,继而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患者既往有“哮喘”史。查体:神清,端坐呼吸,口唇发绀,鼻翼扇动,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膨隆。双侧语颤触觉减弱。叩诊呈过清音。两肺满布哮鸣音。心率126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请分析: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进一步检查;治疗要点。 病例分析四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7岁,学生。发热、发冷3天。患者于3天前淋雨后出现发热,体温39℃,同时伴有寒战、胸痛、气短、咳嗽、全身肌肉酸痛。来诊前咳痰带血丝。查体:体温39.2℃,呼吸32次/分,脉搏110次/分,血

心血管科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心血管科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 (试行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一般以“膏浊”、“血浊病”、“痰浊”称之。本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以“血浊病”作为命名。 (1)临证特点常见眩晕、胸闷、头目昏蒙等。 (2)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二)证候诊断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内阻证 治法:化痰降浊。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术、泽泻、丹参、郁金、决明子、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香附、川芎、赤芍、牛膝、丹参、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蒲参胶囊、脂必泰胶囊等。 3.脾虚湿困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和胃。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丹参、茯苓、泽泻、薏苡仁、葛根、陈皮、木香、山楂、甘草等。 中成药: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泽泻、丹参、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 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此外,部分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室诊断指标异常,亦可予中成药治疗。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主要以耳针、穴位埋线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 (2)体针 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 (3)腹针疗法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原取穴法。 (三)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光能生物治疗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山楂玫瑰花茶:用干山楂6g、玫瑰花3g泡茶饮用。 2.绞股蓝茶:用绞股蓝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3.普洱菊花茶:用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4.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各2~3g泡茶饮用。 5.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 (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浊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血脂防治的重要手段。由于高脂血症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血脂增高,都应选用TLC。 1.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

病例分析题库(内科)

病例分析题库(内科) 病例分析题库病例分析一病例摘要患者王某,46岁,女性,对称性多关节肿痛1年,加重3月入院。患者1无明显原因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痛,伴有晨僵,每天可持续>1小时,自行口服“双氯灭痛片、强的松片”症状可好转,未规律治疗。近3月,出现双肘关节,双足跖趾关节肿痛,以上关节肿痛加重,并出现双肘、枕部皮下结节。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起病以来,伴有口干、眼干,精神食欲差,睡眠差。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家族史中其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体格检查:血压130/76mmHg,心肺腹无特殊阳性体征。双肘、枕部皮肤可触及皮下结节。,质硬,无压痛。左手第2、3、4近端指间关节、右手第3、5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左2、3、4掌指关

节、右3、4、5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胀,压痛,双肘关节活动受限,左足第二跖趾关节肿胀,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9/L,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538×109/L;尿常规:蛋白(-),葡萄糖(-),尿胆原(-),红细胞(-),白细胞(-);血液生化检查:mmol/L,Cr μmmol/L,UA μmmol/L,ALT38U/L,TP g/L,/L ,/L;血沉76mm/hr ,CRP /dl;免疫系列:RF1:1280,AKA,ANA 1:80;Ads-DNA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依据: 1.为中年女性,病程1年; 2.对称性多关节肿痛时间>6周; 3.累及手关节,包括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时间>6周; 4.>3个关节区,时间>6周; 5.晨僵>1小时,时间>6周; 6.类风湿结节;7. RF及AKA 阳性。根据RA的诊断标准,该病例符合6条,并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可以诊断为RA。下一步需要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