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梳理.
- 格式:ppt
- 大小:581.50 KB
- 文档页数:25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西方列强压迫与民族反抗(1840-1911年)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清朝政府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致使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受到极大影响。
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反抗运动,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2. 辛亥革命及其后续政治的探索(1911-1949年)
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宪政、教育、经济、军队等领域都有所改进。
但由于其独裁和腐败的行径,引发了各方面的反感和抵制。
国共两党开始崭露头角,孙中山倡导“三
民主义”,毛泽东带领农民起义,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探索(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国开始摒弃计划
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4. 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1978年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新时代中国必须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适应世界发展的变化趋势,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近代史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申报》转型趋势专权的护法运动,但终究失败(选修2、选修4内容)④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并成为战胜国(选修3内容)命崛起提供阶级和经济基础③一战引起人们对欧美政治制度的怀疑,全盘西化的喧嚣被中西杂糅的思想取代。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走道路才能救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传马克思主义4.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重大突破(1937--1949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①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中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l938年l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找到一条迅速壮大革命力量的途径④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还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⑤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组织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
为确保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反共倾向增强,皖南事变发生,反共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国民党“六大”主张坚持一党专制;民盟成立,延安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修2内容)⑦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⑧抗战期间,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开罗宣言》、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选修3内容)①日占区民族企业或被毁或被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②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③中共根据地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继续发展(选修2内容)①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标志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中华民国的建立①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③措施:①采用五色旗为国旗;②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①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②内容: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C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③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政府时期(1)政党政治开始出现: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重组。
(2)政党政治名存实亡①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②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③“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④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3)袁世凯复辟: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失败,之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训政时期①纲领文件:《训政纲领》。
②内容A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B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D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③评价: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实质上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土地革命时期(1)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中国近代政治政治方面一、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背景: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济占主导;世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原料,发动鸦片战争。
(2)时间:1840--1842年。
结果: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a.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b.割让香港;c.协定关税(3)影响: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洋务企业、民主资本主义)2.二次鸦战:(1)背景:西方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根本原因);清政府拒绝修约(直接原因)(2)时间:1856-1860(火烧圆明园);结果:签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a.增开11口通商;b.国外上船可以自由来往长江各口岸;c.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传教,通商(3)影响: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b.一部分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有此起步。
3.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重要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派兵入朝第 1 页共8 页(2)过程:1894年半岛战争开始,黄海海战决战(3)结果:1895年签署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如下:)A.割让辽东半岛(后赎),台湾岛,澎湖列岛;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增开重庆等地通商;D.允许人本在华设厂(4)影响:a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c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d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加深;直接原因:教会的势力猖獗绝对平均主义2)过程:1851广西金田起义—1864年天京陷落没有满足农民的需要,没执行是空想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时期和事件: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
大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这次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政治面貌,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新篇章。
2. 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时期(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
中国政局不稳定,各地军阀割据,政府无力掌控全国。
北洋政府成立后,失败于镇压各地军阀,中国陷入混乱。
3. 国共合作与平日政府时期(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了一段合作,两党联合推翻了日本侵略者。
但是随后国共双方在国内权力分配上产生了矛盾,最终爆发了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立。
4.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
上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
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资本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重塑革命意识形态。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遭受巨大破坏,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国家陷入混乱和动荡。
5.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
重要政治事件。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并成为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
这些政治事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线索梳理线索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和主要侵华方式(1)阶段特征①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②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③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④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2)主要侵华方式①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③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④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反动政府等。
⑤割占中国领土: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台湾等地区以及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
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⑦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及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线索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1)革命道路探索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3)政策的调整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19世纪末-1911年):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是封
建威权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压力的影响,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改革,包括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等,试图改革政治制度。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
了中华民国,采用了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
3.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尽管中华民国采用了民
主共和制度,但在其执政期间,中国内外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定,政治制度也多变。
其中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等政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变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国家主席制度的设立等。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变化非常复杂,从封建威权主义到民主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政权,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巨大变革的阶段,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政治改革、社会动荡和国共内战等一系列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特点进行总结归纳。
1. 外国列强侵略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陷入了不平等条约签订和领土割让的境地。
先后有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侵略,瓜分了中国的领土和资源。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屈辱,这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政治改革为了应对外敌入侵和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国的统治者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康梁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代表。
这些改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持续的成功,中国的政治局势仍然动荡不安。
3. 社会动荡中国的社会动荡主要体现在农民起义、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等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五四运动都是中国社会动荡的重要事件。
这些运动追求着不同的目标,但都是在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
4. 国共内战中国国共两党在中国近代史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共两党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爆发了国共内战。
内战以共产党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共两党的分裂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一环。
5. 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曲折的历程。
中国在这段时间内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剥削,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革,社会上动荡不安,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中国近代史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借鉴价值。
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这一阶段的历史命运和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贡献力量。
1.清朝末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
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南京条约之后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42 南京条约1843 虎门条约1845 五口通商章程1858 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1858 中俄瑷珲条约1860 北京条约1876 烟台条约1881 中俄伊犁条约1895 马关条约(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标志外国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陷入空前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权利。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马关条约》中文原件《马关条约》谈判情景《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01 殖民地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初中政治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在初中政治课程中,中国近代史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发展变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
下面将对初中政治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变革,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于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中国不得不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削弱。
1871年的辛丑条约和1895年的马关条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涌现了一批爱国学者和革命家。
此后,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成为中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
然而,由于国力薄弱和内外困境,民国时期的政局不稳定,国家积贫积弱。
接着,我们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倡导的三民主义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他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被誉为"国父"。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革命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领导者,如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
一些重要的政治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运动是1919年中国爱国学生运动的总称,该运动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场大规模文化运动,提倡实现"科学、民主、自由"。
这些政治运动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又一重要事件,它发生在1925年至1927年之间,是中国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武装起义。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历程如下:
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发展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再到民族民主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和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完善。
3. 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政治的发展。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