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诊疗指南(2019)
- 格式:ppt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8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2019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管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SC/EAS)血脂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9欧洲血脂指南)的问世被列为2019年心血管领域重要事件之一绝不过分,其首要的理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全球发病态势明显增加,而血脂领域研究的突出进展与成就也功含其中。
事实上,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作为ASCVD发生的病因性危险因素可以说是人人皆知[1,2,3,4,5],但其与ASCVD的关系仍旧令人困惑。
LDL-C到底多低为好?为什么积极降LDL-C治疗存在残余心血管风险(residual cardiovascular risk,RCVR )?新型调脂药物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如何应用?这些问题常常影响着临床血脂防治工作的质量。
2019欧洲血脂指南的及时问世,为现今我国的血脂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笔者就2019欧洲血脂指南的要点作一概述。
首先,2019欧洲血脂指南进一步扩大了极高危人群的范围并提出更细致的高、中、低心血管风险分层。
在极高危人群的定义中,对ASCVD人群确诊方面强调了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且定义中涵盖了多发性血管病变患者(伴两个主要心外膜动脉狭窄>50%的多支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超声检测发现有显著的斑块以及伴其他主要危险因素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一级预防人群。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目前常用的临床分类是根据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进行分类[6]。
根据非HDL-C水平的不同,可将血脂异常分为以下四类:1)理想状态:非HDL-C<2.6mmol/L;2)轻度升高:2.6mmol/L≤非HDL-C<3.1mmol/L;3)中度升高:3.1mmol/L≤非HDL-C<3.8mmol/L;4)重度升高:非HDL-C≥3.8mmol/L。
二、诊断一)筛查对象1.成人1)所有40岁及以上人群;2)18~40岁人群中,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家族性高脂血症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心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2.儿童1)家族性高脂血症家族史;2)肥胖;3)糖尿病;4)高血压;5)其他代谢性疾病。
二)诊断标准1.成人1)理想状态:TC<5.18mmol/L,非HDL-C<2.6mmol/L,LDL-C<3.37mmol/L,TG<1.7mmol/L;2)轻度升高:XXX<6.22mmol/L,2.6mmol/L≤非HDL-C <3.1mmol/L,3.37mm ol/L≤LDL-C<4.14mmol/L,1.7mmol/L≤TG<2.3mmol/L;3)中度升高:6.22mmolXXX<7.76mmol/L,3.1mmol/L≤非HDL-C<3.8mmol/L,4.14mmol/L≤LDL-C<4.92mmol/L,2.3mmol/L≤TG<5.6mmol/L;4)重度升高:TC≥7.76mmol/L,非HDL-C≥3.8mmol/L,LDL-C≥4.92mmol/L,TG≥5.6mmol/L。
2.儿童1)理想状态:TC<4.4mmol/L,非HDL-C<2.8mmol/L,LDL-C<2.8mmol/L,TG<1.5mmol/L;2)轻度升高:XXX<5.2mmol/L,2.8mmol/L≤非HDL-C<3.3mmol/L,2.8mmol/L≤LDL-C<3.4mmol/L,1.5mmol/L≤TG<2.3mmol/L;3)中度升高:5.2mmoXXX<6.2mmol/L,3.3mmol/L≤非HDL-C<3.8mmol/L,3.4mmol/L≤LDL-C<4.1mmol/L,2.3mmol/L≤TG<4.4mmol/L;4)重度升高:TC≥6.2m mol/L,非HDL-C≥3.8mmol/L,LDL-C≥4.1mmol/L,TG≥4.4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