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洛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洛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洛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洛阳市轨道交通项目筹建处

评价单位:北京中环国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1 规划概况及规划分析 (1)

1.1 规划方案概述 (1)

1.1.1 线网规划概述 (1)

1.1.2 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对线网规划的调整 (3)

1.1.3 建设规划概述 (5)

1.2规划协调性分析 (8)

2 区域环境现状 (9)

2.1 声环境质量现状 (9)

2.2 环境振动现状 (11)

2.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2)

2.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3)

2.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3)

2.6 辐射环境质量 (13)

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14)

3.1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

3.1.1 运营期振动影响预测和分析 (14)

3.1.2 施工期振动影响预测和分析 (15)

3.1.3 对文物古迹的振动影响分析 (15)

3.1.4 轨道交通振动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 (15)

3.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6)

3.2.1 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源地的影响 (16)

3.2.2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7)

3.2.3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8)

3.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

3.3.1 运营期噪声影响预测和分析 (18)

3.3.2 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和分析 (20)

3.4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

3.5 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

3.6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2)

4.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2)

4.7.1 规划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22)

4.7.2 规划对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22)

4.8 城市景观协调性分析 (23)

4.8.1 静态景观协调性分析 (23)

4.8.2 动态景观协调性分析 (23)

4 资源承载力分析 (24)

5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5)

5.1 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25)

5.1.1 规划编制过程中线路优化调整建议的采纳情况 (25)

5.1.2 规划线路的优化调整建议 (26)

5.2 《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相关建议 (26)

5.3 可行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控制距离 (27)

5.3.2 振动防治工程措施 (27)

5.3.4 噪声控制措施 (27)

5.3.5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28)

5.3.6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29)

5.3.7 生态环境 (29)

5.3.8 电磁污染防护措施 (29)

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0)

1 规划概况及规划分析

1.1 规划方案概述

1.1.1 线网规划概述

1、规划年限和范围

(1)规划年限

线网规划分为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

近期线网规划年限为2020年,与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远期年限相一致。远景规划无具体规划年限,按城市总体规划远景发展设想,作为线网远景规模的控制条件。

(2)规划范围

市域:洛阳市市域行政辖区面积15209km2。

中心城区:洛阳市中心城区面积694km2。

2、规划方案

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线网规模102.6km(不含伊南段线网规模83.9km),换乘站8处,洛北地区线网密度0.36km/km2,洛南地区线网密度0.43km/km2。

(1)1号线

线路走向:轨道交通1号线为一条东西方向的直径线,全长20.3km。线路起自谷水西,沿中州西路、武汉路、西苑路、牡丹广场、延安路、中州中路、中州东路至瀍东。

(2)2号线

线路走向:轨道交通2号线为一条南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22.7 km。线路起自红山乡,沿既有310国道向南经王城大道、机场路(国花路)跨既有陇海铁路,经既有洛阳站、解放路、汉南路、王城大道、体育中心、关林路、永泰路,跨郑西客专后,预留远期延伸至伊南地区的条件。

(3)3号线

线路走向:轨道交通3号线为一条连接南北方向和洛南新区东西方向的线

路,全长23.0km。线路起自新310国道与华山路交口,沿华山路、中州西路、太原路、牡丹广场、南昌路、河洛路、瀛洲路、开元大道、体育中心、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预留远期延伸至伊南地区的条件。

(4)4号线

线路走向:轨道交通4号线为一条南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17.4km。线路起自310国道与洛孟公路交口,向南沿北孟路,跨既有陇海铁路,经洛阳东站、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唐宫东路、定鼎路、龙门大道跨郑西客专后,至龙门石窟。

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3号线构成线网骨干,4号线为南北方向辅助线。全线网共规划设置车站63座,其中换乘站8座,主要采取十字形换乘方式。

3、车辆基地方案

(1)综合检修基地

规划设置轨道交通1号线的瀍东车辆段为全线网第一个综合检修基地,承担1、2、3、4 号线车辆的厂、架修任务及1 号线配属列车的定临修、月检、周检等任务,负责所停放1号线列车的运用任务,同时设置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和培训中心。

(2)车辆段

1号线在东端设瀍东车辆段兼综合检修基地;

2号线在西北端设杨冢车辆段;

3号线在南端设西棘车辆段;

4号线在南端设裴村车辆段。

(3)停车场

1号线在西端设王湾停车场;

2号线在南端设裴村停车场,与4号线南端的裴村车辆段并列;

3号线在西北端设宋家岭停车场;

4号线在北端设吕祖停车场。

4、建设时序

(1)第一阶段:形成“十”字型线网骨架

结合洛北地区的改造以及城市的拓展,第一阶段线网由一条东西向线路和一条南北向线路构成,形成覆盖洛北地区东西向客流走廊及跨洛河加强洛北、洛南

连接,衔接洛阳高铁站的线网基础骨架,实现“解决东西需求,加强南北联系,与对外交通枢纽相衔接”的目标,完成轨道交通基础骨架的建设。

线网构成:轨道交通1号线及2号线一期。

线网规模:第一阶段轨道交通线网规模34.5km,其中1号线一期20.3km,2号线一期14.2km。

(2)第二阶段:形成中心市区“一横、两纵、一L”线网

该阶段为轨道交通线网的扩展完善阶段。在轨道交通线网基础骨架形成后,结合洛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城市用地的扩展,建设两条填充线路,加大洛南新区线网的覆盖范围和密度,加强南北连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基本形成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轨道交通网络。

线网构成: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4号线。

线网规模:第二阶段轨道交通线网规模49.4km,其中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8.7km、3号线一期23.4km,4号线17.3km。

(3)第三阶段:延伸至伊南新区,形成全部线网

结合伊南新区的规划开发进度,适时修建延伸至新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加快新区的开发进度。

线网构成: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3号线二期。

线网规模:该阶段轨道交通线网规模18.7km,其中2号线三期10.9km,3号线二期7.8km。

1.1.2 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对线网规划的调整

2009年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后,洛阳市政府及编制单位结合城市发展的现实变化,进一步明确了轨道交通1、2号线的具体线位,同时对原线网规划部分内容进行了适时调整,具体内容如下:

(1)1号线

1号线线路走向维持中州路的布设方案,1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站由于定鼎路东北侧唐明堂遗址的保护,由定鼎路东移至金业路,定鼎路站站位向西偏移100~200米,同时调整相邻车站的设置。

结合规划线路沿中州东路东延,线路全长由20.3km延长至22.97km,1号线

瀍东车辆段及综合检修基地设在二广高速以东,中州东路东延长线的北侧。同时为充分利用洛阳南车城市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资源,预留轨道交通史家湾村站至该公司连接线。

(2)2号线

2号线全长33.8km,其中2号线一期23.55km,预留10.25km线路延伸至伊滨地区。

310国道与洛阳站之间线路走向,由于王城大道与道北三路交汇处王城之珠安置小区的建设,原规划沿王城大道与道北三道布设实施困难,方案调整为沿310国道直接转入国花路并向南延伸跨洛阳火车站。

王城大道至洛阳龙门站间线路走向和敷设方式。鉴于穿越高铁方案的变化,王城大道至龙门高铁站间路由调整为:从王城大道转入牡丹大道,再经牡丹大道转入景观大道向南延伸至高铁龙门站北广场。该段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线。

穿越郑西高铁的方式。出高铁站后,沿郑西高铁北侧向东延伸,仍采用地下线,并以地下线方式穿越焦柳铁路后,以地面线的形式从郑西高铁高架桥墩间穿过郑西高铁,之后过渡为高架线通往伊滨区。

停车场位置变更。取消王湾停车场和裴村停车场,其中1号线西端与2号线合用杨冢车辆段,在焦柳线以东、郑西高铁线以北适当地点增设2号线东端停车场,裴村仍保留4号线车辆段用地。

线网调整后,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105.4km(不含伊南段线网规模86.9km),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1-1 轨道交通建设情况汇总表

图1.1-1 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1.1.3 建设规划概述

1、规划年限和范围

(1)规划年限

结合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4~2020年。

(2)规划范围

市域:洛阳市市域行政辖区面积15209km2。

中心城区:洛阳市中心城区面积694km2。

2、规划方案

洛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在本规划期纳入《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

1号线(谷水西~瀍东),线路长22.97km;

2号线一期(寨坪村~龙门大道),线路长23.55km;

(1)1号线

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走向为:谷水西—长安路—王城大道—定鼎路—史家湾

村—文化街,线路总长22.97km。

线路敷设方式:1号线线路起点自谷水西沿中州西路向东按高架方式敷设,设谷水西一处高架站。出谷水西站后,线路以由高架线过渡为地下线。线路以地下方式至武汉路路口右转沿武汉路向南敷设,在景华路路口设景华路站;然后线路向左转入西苑路,沿西苑路向东敷设,分别设长安路站、青岛路站,下穿牡丹广场,在太原路路口设牡丹广场站,与3号线换乘。线路出牡丹广场站后左转,沿延安路敷设,至中州西路路口设七里河站。过七里河站后线路向东下穿涧河,然后以地下线方式沿中州中路敷设,沿线分别设王城大道站、解放路站、东周王城广场站、定鼎路站、金业路站、青年宫广场站。其中解放路站与2号线换乘,金业路站与规划4号线换乘。线路下穿瀍河后沿中州东路敷设,向东依次设爽明街站、启明南路站。线路沿中州东路向东下穿焦柳铁路,沿线分别设塔西村站、史家湾村站、康乐街站和文化街站,至瀍东设置本线终点。

车站分布:1号线全线共设车站19座,其中高架站1座,地下站18座,换乘站3座。本线最小站间距为0.8km(康乐街站至文化街站),最大站间距为1.5km (秦岭路站至景华路站),平均站间距1.22km。

(2)2号线一期

2号线一期走向为:寨坪村—衡山路—华山北路—王城北路—机场路—洛阳火车站—解放路—隋唐城—花园路—开元大道—洛阳龙门站—龙门大道,线路全长23.55km。

线路敷设方式: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点位于寨坪村,线路沿310国道向东按高架方式敷设,高架段坡度基本与地面坡度一致敷设,沿线设衡山路站、下沟村站、华山北路站,其中华山北路站与规划3号线换乘。出华山北路站后,线路由高架线过渡为地下线,沿途经三路站和王城北路站,至九都西路路口设九都西路站。出九都西路站后,线路偏移至解放路西侧敷设,向南下穿洛河,至洛河南岸右转沿王城大道向西南敷设,在隋唐城植物园设隋唐城站。线路沿王城大道向南敷设一段后转入牡丹大道、右转至兴洛西街至洛阳龙门站。线路继续向东敷设至本线终点,并预留远期向伊南新区延伸条件。

车站分布:本轮建设规划2号线一期共设车站19座,其中高架站4座,地下站15座,其中设4座换乘站。本线最小站间距为0.815km(洛阳火车站站至

健康中路站),最大站间距为2.02km(寨坪村站至衡山路站),平均站间距1.28km。

图1.1-2 洛阳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图

图1.1-3 洛阳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敷设方式

3、车辆基地方案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建设停车场2处,车辆段2处,占地面积共计116.0hm2。其中,规划在1号线线路终点设瀍东车辆段,用地面积40.0hm2;在

线路起点设杨冢停车场(与2号线车辆段共用),用地面积17.1hm2。规划在2号线寨坪村站西侧设出入线接入杨冢车辆段(与1号线停车场共用),规划面积40.1hm2;在龙门大道站东侧出入线接入刘富村停车场,用地面积18.8hm2。

4、主变电站设置

1号线新建主变电所两座,分别位于牡丹广场站、金业路站附近,其中金业路主变电所预留为4号线供电条件。

2号线新建主变电所两座,分别位于华山北路站、开元大道站,其中华山北路主变电所和开元大道主变电所均预留为3号线供电条件。

3号线不新建主变电所,其主变电所与1、2号线共享。

4号线规划新建主变电所1座(预留3号线远期供电条件),与1号线共享主变电所1座。

5、建设时序

1号线:2014~2019年;

2号线一期:2019~2024年。

6、运营组织方案

1号线设计初、近、远期高峰小时开行对数分别为12对、15对、30对,2号线一期设计初、近、远期高峰小时开行对数分别为12对、18对、30对,每日运行时间一般宜为5:00~23:00,全天开行18个小时。

7、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洛阳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工程总投资为310.5亿元。

1.2规划协调性分析

(1)从与上层位规划协调性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贯彻了国家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发展相关政策、能源政策及产业政策等上层规划中提出的关于规划目标、空间布局、配套设施等相应要求,在政策层面轨道交通规划的实施不存在制约性。

(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与同层位的土地利用规划总体协调,但在1号线秦岭路-长安路段、3号线陇海铁路以南、中州西路以北段、4号线洛北段将涉及大型居住片区,与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存在一定不协调性,上述

路段也将对沿线振动环境控制产生较大障碍,需合理设计隧道埋深和减震措施对沿线振动影响予以控制。

(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与洛阳市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总体相一致,1号线、2号线一期局部声环境较为敏感路段可通过控制规划两侧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工程技术的降噪措施进行缓解,不存在制约性的冲突。3号线陇海铁路以南、中州西路以北段需在实施阶段进一步论证其敷设方式的合理性。

(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局部线路涉及集中式地下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1号线瀍东车辆段局部范围位于东郊水源井二级保护区范围内,2号线一期线路下穿洛南水源地水源井二级保护区),线路布局与水源保护区功能保护存在一定冲突。

(5)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及大遗址等敏感建筑分布较多,并具相对密集分布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涉及大遗址、历史文化保护片区和多处文物保护单位,需重点关注并予以保护,将给规划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规划实施需解决上述敏感目标的保护问题。

总体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与上层位及同层位相关规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协调性,各种环境影响通过项目环评及具体项目建设中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是可以减缓和为环境所接受的。

2 区域环境现状

2.1 声环境质量现状

(1)区域环境噪声

2001~2005年间,洛阳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下降趋势明显,声环境质量由轻度污染转为好。2006~2010年间,洛阳市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波动不大,始终保持在55.0 dB(A)以下,且呈下降趋势,说明洛阳城市区域噪声声环境质量在持续好转中。

2006~2010年间,洛阳市声源构成百分比及声源强度均有不同的改变。除施工噪声声源构成有下降趋势,交通噪声声源构成有上升趋势源外,其他声源构成变化不明显。交通噪声无论是声源构成还是声源强度均有上升趋势,明交通噪声

声源影响范围日益增大。生活和其他噪声声源强度明显有下降趋势,特别是其他噪声源强度2010年比2006年降低了2.6dB(A),而施工噪声源强度上升明显。

图6-3 2001-2010年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变化图

5354

55

56

57

58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dB(A)

图2.1-1 2001~2010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变化图 (2)功能区环境噪声

2006~2010年间,洛阳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其功能区噪声达标率2007~2010年间比较稳定,城市功能区噪声达标率自2006年的83.3%升至2007的91.4%后,始终稳定在90%以上,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在好级。

2006~2010年间,洛阳市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呈上升趋势,夜间达标率至2009年升至最高,2010年稍有下降。4类区噪声达标率受车流量影响较大,2010年平均车流量与“十五”末的2005年相比,增幅高达85.9%,相比2009年,增幅也为37.1%,这说明洛阳市机动车辆剧增,加之交通运输繁忙,昼夜噪声差距不大,导致城市功能区夜间噪声达标率降低。

20

40

60

80

100

20062007200820092010达标率(%)

图2.1-2 2006~2010年洛阳市不同功能区噪声昼夜间达标率情况

③ 道路交通噪声现状

2001~2005年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呈明显下降趋势,路段达标率呈上升趋势,与之相比,2006~2010年间洛阳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略有下降。

2006~2010年间,洛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从2006年的66.4dB(A)升至2009年的68.6dB(A),主要是因为对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贡献比较大的大型货车激增有关。2010年洛阳市颁布了“关于加强洛阳市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的通告”,同时采取了在洛阳城市区限制(禁止)货运车辆通行、严查机动车乱鸣等措施,2010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的降至67.7dB(A)。

6-5 2001-2010年洛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

6768

69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dB(A)

图2.1-3 2001~2010年洛阳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

④ 敏感点噪声

2013年8月,建设单位委托有监测资质单位对轨道1号线、2号线一期沿线部分敏感点噪声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1号线相关敏感点其昼间等效声级在51.2~69.9dB(A)间,夜间为44.7~55.3 dB(A)间,2号线一期相关敏感点其昼间等效声级在55.3~70.0dB(A)间,夜间为43.1~55.3 dB(A)间,其噪声大小与敏感点附近的车流量有极大关系。

2.2 环境振动现状

2013年8月,建设单位委托有监测资质单位对轨道1号线、2号线一期沿线敏感点附近的环境振动进行了监测。

根据洛阳市近期对规划路段环境振动监测结果,洛阳市建成区的区域环境振动VL Z10值昼、夜间分别为48.3~73dB 和47.2~65.4dB ,均满足GB 10070《城

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混合区、商业中心区环境振动标准限值昼间75dB、夜间72dB的限值要求;部分敏感点略高于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 的限值要求,如摩托大楼、恒大绿洲和文兴阳光水岸,夜间各敏感点均满足标准限值67dB的要求。

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可知,目前洛阳市道路沿线环境振动均可满足GB10070-88“交通干线两侧”标准,随着道路的新建和既有部分道路按规划扩宽,道路沿线环境振动将随着道路路况的改善依然能够保持达标的态势。

2.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洛阳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位于洛阳市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期间和实施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小,评价利用洛阳市中心城区所设的2011~2012年的例行监测资料进行现状分析,监测点共有7个,分别为中信二小、市委党校、豫西宾馆、开发区管委会、市监测站、市委新办公区、河南林校。

根据2011年各监测站点监测结果统计,2011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SO2年均值为0.067mg/m3,比2010年增加28.8%,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2倍;日均值范围为0.016~0.200mg/m3,日均值超标率为1.4%,最大日均值超标0.33倍。NO2年均值0.039mg/m3,比2010年增加2.6%,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009~0.105mg/m3,日均值超标率为2.7%,最大日均值超标0.31倍。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101mg/m3,比2010年下降5.6%,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1倍;日均值范围为0.019~0.326mg/m3,日均值超标率为44.9%,最大日均值超标2.26倍。

根据2012年各监测站点监测结果统计,2012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SO2年均值为0.049mg/m3,比2011年下降26.7%,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017~0.124m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NO2年均值0.036mg/m3,比2011年下降7.7%,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007~0.071m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95mg/m3,比2011年下降5.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021~0.274mg/m3,日均值超标率为37.2%,最大日均值超标1.74倍。

2.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轨道交通路网建成后,各站点污水均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出水分别排入伊洛河水系。评价依据伊洛河水系之洛河白马寺断面、高崖寨断面(2号线于九都西路站南侧下穿洛河)、伊河龙门断面、西石坝断面、涧河党湾断面(1号线于建设路站东侧下穿涧河)、瀍河潞泽会馆断面(1号线于爽明街站西侧下穿瀍河)处2010~2012年例行监测资料分析伊洛河水系水质现状。

根据监测统计结果,在2010~2012年间,瀍河潞泽会馆监测断面水质较差,COD、氨氮大部分超标;洛河白马寺监测断面氨氮部分超标;其余河流监测断面COD、氨氮监测因子基本均达标,尤其伊河龙门监测断面水质级别已经达到II类,水质状况良好。根据统计结果,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最大值出现在瀍河潞泽会馆断面,超标倍数40倍。

2.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2011年和2012年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初步推断该地区水源地水质基本较好,部分地点出现了硬度超标现象,但超标轻微,不影响当地居民正常饮用,只需将水煮沸即可正常饮用;从大肠杆菌检出情况及部分硝酸盐超标情况来看,拖厂水源地不排除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生活污废水管道等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进入地下水环境等,应当予以重视。此外应当对一级水源地范围执行严格保护,尤其对水源地上游区生活污水、废水、农业用水等严加管理,禁止随意倾倒并对地区下水管道等进行检漏排查,加密监测水质变化,保证饮水安全。其余各项指标基本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于Ⅲ类水的限值要求。

2.6 辐射环境质量

2010年、2011年洛阳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2011年洛阳市的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2010年、2011年环境中综合电场强度分别为3.91V/m、8.09V/m,均未超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的公众照射的电磁辐射防护导出值12V/m;2010年、2011年功率密度测值

分别为0.0527 W/m2、0.1764 W/m2,未超过0.4 W/m2的标准,2010年和2011年洛阳市电磁辐射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011年较2010年有所上升。

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3.1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1 运营期振动影响预测和分析

①高架和地面线路

近期建设规划线网高架线和地面线均位于中心城区外围,且多处于规划区,沿线现有建筑和规划建筑以Ⅰ、Ⅱ类建筑居多,Ⅲ类建筑较少。根据预测分析结果,高架和地面线路的振动影响较轻微,达到《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交通干线两侧”、“居民、文教区”标准的防护距离分别为14m和25m,土地利用控制较易实现预留25m缓冲区的要求,总体上高架线和地面线运行带来的振动影响是可以达标的,因此,高架线和地面线路段一般不需采取轨道和道床减振的方式进行减振。

②地下线路

轨道交通1号线在秦岭路-长安路段局部下穿敏感建筑,且下穿建筑多为老旧小区,因此造成振动及二次结构噪声超标较严重;此外,景华路-长安路段部分敏感点与线路距离较近,且建筑结构较差,二次结构噪声超标严重,因此建议线路首先在走向上要尽量避让敏感点,若不易避让,则需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措施;长安路-牡丹广场段涉及部分居住区,由于多为平房建筑,基础结构较差,二次结构噪声超标较严重,可采取例如梯形轨枕、弹性短轨枕等较高减振措施,其余一般超标路段则可采取Ⅲ型轨道减振器等减振措施。

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洛阳火车站-健康中路段、九都西路-隋唐城段将局部下穿居住区,其振动及二次结构噪声超标较严重,建议首先绕避,若无法绕避,则需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措施,此外华山北路-经三路段部分敏感点与线路距离较近,且为平房建筑,因此振动及二次结构噪声超标较严重,建议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措施。其余超标路段可采取Ⅲ型轨道减振器等一般减振措施。

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

但目前轨道交通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对受影响的文物建筑的路段通常需采取设置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振动防护措施),一般不会对沿线土地的使用功能产生大的影响。

3.1.2 施工期振动影响预测和分析

根据既有轨道交通施工机械的测试和调研结果,所有振动型施工作业设备产生的振动在距振源30m处铅垂Z振级可小于或略大于72dB,因此要避免在夜间施工。

3.1.3 对文物古迹的振动影响分析

根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地铁列车机组选型与运营、轨道建设与养护是振动源控制的首要因素,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应符合如下要求:

①地铁列车建议采用有利于降低隧道振动的车型,运行最大速度不超过80km/h;

②采用减振扣件等技术措施以降低列车行驶造成的结构振动;

③重点文物和遗址区段地铁列车应设计为直线行驶,提高轨道平顺度要求,并加强养护,在运营时避免在该区段采用紧急制动措施;

在满足上述轨道交通设计要求前提下,地铁车速为80km/h时,建议地铁隧道顶埋深离开遗址文物层8m,以控制遗址振动在标准范围内。

3.1.4 轨道交通振动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下穿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涉及保护目标10处。该段线路主要沿中州东路布局,道路红线宽60m,,建筑类型多为Ⅱ、Ⅲ类建筑,且下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南北区之间的建设控制地带,必须重点进行防振减振专项设计。在项目环评阶段,应结合详细地质条件及保护

建筑业与线路相对关系,采取加大埋深(建议埋深>25m)等减振措施,对保护建筑进行保护。如不能达到控制埋深的线路,必须在未来线路设计中充分论证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弹性短轨枕整体道床、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等减振工程措施等方法来降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对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

3.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2.1 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源地的影响

(1)1号线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1号线瀍东车辆段东北部部分用地进入了东郊水源地8#井的二级保护区范围,距离一级保护区只有70m,虽然车辆段工程主要在地表,但是在施工期的大量土石方开挖以及运营期废水渗漏仍然存在对水源井水量、水质的影响。1号线与地下水流向大部分地段处于近似平行的关系,与地下水流场一致,不会对地下水径流产生较大影响。

(2)2号线一期

2号线一期的隋唐站-体育北路站依次穿越洛南水源地10#、8#、5#、3#和13#水源井二级保护区。而2号线一期建设线路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走向与洛阳市地下水径流方向垂直或大角度交汇,就线路穿行方向角度而言,隧道的建设会对区域地下水径流产生一定的切割影响。仅从隧道走向与地下水流向的关系而言,呈正交合大角度相交时,阻水能力较强;呈中、小角度相交时,阻水能力较弱或不阻水。2号线一期隧道工程仅占据含水层顶部一小部分水流,即使在大角度相交情况下,隧道工程对含水层阻断影响也较小,不会改变原有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情势,但可能在局部出现水位壅高。

洛南水源地附近含水层顶板埋深约为3~4m,取水段多位于地下15~50m,含水层厚度较大,最大井深80m处并未揭穿含水层底板。根据隋唐站-体育北路站的工程情况与水文地质情况,该段工程建设及运营存在对洛南水源地产生影响的可能。线路工程位于含水层顶部较小的范围,对整体地下水补给和流动的影响不大,但是在施工期或运营期如果出现污水排放和泄漏,污染物将直接进入水源地含水层中,并且因承压含水层的特点污染物自净困难,一旦治理十分不易。应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批前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按照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洛阳市市委市政府要求,2008年6月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启动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果于2010年8月20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廉洁公正、强化监督为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民主、高效、廉洁、规范为目标,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为促进偃师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现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0年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欢迎各界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电话0379—67716177; 邮编:471900;邮箱:yssghjghk@https://www.doczj.com/doc/8e11262742.html,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综述 规划目的:为促进偃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城关镇、岳滩镇、顾县镇、工业园区、首阳山镇、山化乡和邙岭乡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99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和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的机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城镇体系建设篇 ●结构:“一心、两轴、三区” 根据规划,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40万人,城镇人口为48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将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结构。 ——“一心”,即洛阳市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吉利组团)。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即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将优先发展。

——“三区”,即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是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适当减少人口总量。 ●交通:开通市县快速公交,公交村村通 未来,中心城区与偃师市、孟津县、吉利区之间开通快速公交线路,远景建设轨道交通。偃师市域内、孟津县域内开通公共交通线路,保证公交村村通。在洛阳市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之间开通多条交通干道,中心城区和新城与重点镇之间实现二级公路连接,与一般乡镇之间实现三级公路连接;行政村“村村通砼(油)路”,改善自然村与主路网连线,乡镇、行政村干支线间交通联网。 在干线公路建设方面,要新建洛栾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和武西高速公路,新建洛阳中心城区——孟津——吉利与洛阳中心城区——偃师的两条快速通道,对洛阳境内主要的干线公路进行提级改造,形成以洛阳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两环、八放射、两连接”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 铁路网络建设将利用洛阳——济源——焦作和洛阳——郑州城际铁路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北部的会盟、吉利和东部的白马寺、首阳山、偃师的快速铁路联系通道。利用郑西客运专线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新安、偃师的高速铁路联系通道。 ●环境:分别设立生态保护区 在202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的目标下,我市将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分别制订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形成“三五二”的旅游格局

洛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洛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机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有序运行,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全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洛阳市洛北城区医疗设置布局规划(2014-2020年)》等有关法规、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和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与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相适应、功能和结构更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公平可及原则。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保障全市居民公平、可及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按照“控制增量,调整现量,优化质量”的原则,在规划范围内统筹规划、设置、调控医疗卫生资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含驻洛部队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部分中心城区(洛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区域)公立医院数量,鼓励新增医疗机构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四)协调发展原则。根据全市医疗服务需求,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实行“综合控制、专科发展”,即新增公立医疗机构以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为主。 (五)鼓励社会办医原则。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将社会办医纳入规划。尚有住院床位发展空间的县(市、区),要按照《纲要》规定的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空间,优先设置审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资源稀缺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

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洛阳城总体规划2008-2020-洛阳城乡规划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环境影响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年 3月

目录 1前言 (1) 2总体规划概述 (1) 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1) 2.2主要规划指标 (2) 2.3城市发展规模 (3) 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3) 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 (4) 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 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4)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4) 3.2水环境质量现状 (5) 3.3声环境质量现状 (5) 4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 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 4.2水环境影响评价 (6) 4.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

4.4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 (7) 4.4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5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4.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0) 5.1资源承载力分析 (10) 5.2环境容量分析 (10) 6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11) 6.1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11) 6.2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1) 6.3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13) 6.4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13) 7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14) 7.1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 (14) 7.2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 (15) 7.3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 (15)

7.4生态保护政策 (15) 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 8结论与建议 (15) 8.1结论 (15) 8.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 8.3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18)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建筑学103班 小组成员杨冬钱行张岩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勘察资料: 洛阳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发达,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属地质多发区。结合历年来气候因素,确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及矿区,在时间上多发生在主汛期(7、8、9三个月份)。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的区域性较强:南部山区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洛宁—洛阳的黄土丘陵地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地裂缝、黄土滑坡、崩塌等综合类型的地质灾害。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人类的工程活动常成为多种地质灾害直接诱因,矿山开发、工程开挖等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栾川、嵩县、汝阳、洛宁、新安是我市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尤其又以6到9月份较为集中。 城市测量资料: 洛阳盆地地处河南省西部,北西南东分别被邙山、崤山、熊耳山、嵩箕山所环绕,盆地面积1300km2。研究区西起新安——宜阳,东至巩义黑石关、北起孟津,南接伊川。行政区划主要隶属于洛阳市区及偃师、巩义、新安、孟津、宜阳、伊川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地理座标:东经112°15′~112°57′,北纬34°32′~34°47′,总面积2000 km2。重点研究区为伊洛河河谷平原西部区,面积约400km2。 研究区交通便利,陇海铁路,焦枝铁路干线,在区内交汇。连霍高速公路、310、207国道交错,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见研究区位置图(图2-1)

河南省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河南省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对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道路长度,城市道路面积,道路照明灯盏数,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的理解,洞悉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指标分析 (3) 一、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城市道路长度现状统计 (3) 三、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占全省城市道路长度比重统计 (3) 四、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同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指标分析 (7) 一、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占全省城市道路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以东汉为时间基点,研究古都洛阳的城市景观发展情况。以城市和景观发展为两大支流,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探寻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脉络。 [关键词]洛阳;古代城市;园林;景观 洛阳最早建于夏朝,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定都,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居中国“古都之首”。笔者浅谈东汉时期洛阳都城的城市景观发展,在历史的叙事中演绎古都城市景观之美。 一、东汉城市规划发展 汉承秦制,其实“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代的城市规划是对前秦制进行继承和创新。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正式迁都洛阳。嗣后,建武二年,“起高庙,建社稷”;建武十四年,起南宫前殿,即千秋万岁;光武中元年,“起明堂、灵台、辟雍”;明帝永平三年,“起北宫及诸官府”,规模始备;肃宗时,宫室台榭,渐为壮丽;顺帝阳嘉元年,修宫殿;灵帝时,又筑造宫。 洛阳作为东汉都城之后,其都邑的规划、宫室的营建与修饰,都优于前朝。当然东汉洛阳在继承了西汉长安发展城郊不建外廓的传统,城市总体布局以宫为中心,“择中立宫”,以主体宫殿南宫的轴线作为全城的规划主轴线,倡导了以后全国封建社会都城轴线规划的思路。城市用地按功能规划,宫廷、庙社等功能区多安排在城内和南郊。洛阳有“四市”,金市在城内,马市、南市、栗市都在城外。私营手工作坊和里居主要在郊外,只有部分官府手工作坊和里居在城中。 东汉洛阳城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南北约汉代九里,东西约汉代六里,俗称“九六城”。东汉的洛阳全城共设十二个城门。东面三个,自北而南为东门、中东门、耗门;西面三门,自北而南为上西门、雍门、光阳门;南面四个,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自东至西为毂门、厦门。城内主要街道,都自通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二十四段。《汉仪》记载“洛阳二十四街”。 据考古推测,大街大宽度约二○至四○米不等。汉代城市多为沿袭前代旧城,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得不受已有布局的影响,难以说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路面坚硬如夯土,有的还铺设有河卵石。而且在陆机《洛阳记》的记载:每条大街分为三股,中央为御道,两边建筑有高四尺余的土墙作为分界,公卿大臣行中道,一般人行左右;街道两边种植栗、漆、梓、桐四种道树。城市人口的增加,活动内容的丰富,促使城市采取按功能分区的办法,分别加以管理。在都城,是以宫殿区为主,结合官署、宗庙、社稷、府库、官府手工业作坊乃至权贵府邸等分区,形成政治活动中心区;在郡县城市,则是以郡县治所为主,组成城市政治活动中心。诸城又以市为主,结合民间手工业区和居民闾里等,构成城市的经济活动中心。东汉洛阳城区规划分明,左右对称,街道平直,如作棋盘式,东汉洛阳的街道形制与西汉长安相似,与之前相比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东汉园林景观发展 东汉洛阳的皇家园林的发展,上林苑,今洛阳市以东,汉魏故城以西。据史料《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五年,“车骑校猎上林苑”。“上林苑”和“广成囿”是东汉帝王“车骑校猎”和为王室采捕的主要苑囿。还有城外的平乐苑、洛阳城西北角的濯龙园,西苑据《后汉书·顺帝本纪》载:“阳嘉元年,起西苑,修宫殿”;鸿德苑据《后汉书·孝桓帝纪》载:“延熹元年,初置鸿德苑令”;显阳苑据《后汉书·孝桓帝纪》载:“延熹二年,秋七月,建显阳苑,设苑丞”还有灵台苑、西园。 上林苑,汉武帝刘彻在国力强盛之时,大造宫苑。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其规模很大可以从《汉旧仪》所记载得知:“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其中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上林苑中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在《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还有各式各样的水景区,昆明池、郎池、东坡池等池沼水景。在《三辅故事》记载:“昆明池盖三百二十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鱼,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鱼,常鸣吼……”从上记载中,我国古典园林汉代的皇家禁苑上林苑,证实了“古谓之圃汉谓之苑”的历史发展情况。一方面苑中央百兽供帝王狩猎,继承古代圃的传统,汉代的上林苑中有宫和观等园林建筑,并作为苑的主题,结合自然的环境,人工内容逐渐成为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从上林苑,我们可得知当时造园者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自身的特征。正如现在的景观小品或者主题公园,当然这些皇家园林在发展的同时吸收私家园林精华充实发展自己。后来我国历代皇帝造园都继承和创新了汉代宫苑。 三、结语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中,城市规划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规划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城址选择上接近水源诸城,维护城市的存在。城市规模和形制上政治经济分区,按择中立宫的规划传统,宫廷区位于全城规划的主轴线上。 园林景观方面,从圃到苑囿至建筑宫殿其主要功能是为帝王服务,以皇家园林为主线发展。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到表现自然。此时皇家园林的宫已经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中。大内御苑居于都城轴线的尾部,这个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如今,以洛浦公园为例,雕塑、碑刻彰显河图洛书、商王祈雨、会盟史话、定鼎九州、东汉太学等。规模宏大、水域开阔,融园林绿化、建筑、景观、文化于一体,再现了“天下名园重洛阳”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叶玲.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唐宋城市经济的特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43-46. [2]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P22页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研究 于晓明1梁维超2 (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2.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13) 281

洛阳市住房建设管理规划说明书

洛阳市住房建设管理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规划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成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住房现状及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口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居住用地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住房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经济适用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普通商品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房改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城中村农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洛政办[2013]34号 【发布部门】洛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12 【实施日期】2013.03.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洛政办〔2013〕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2日

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管理,规范用地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通知》(洛政〔2011〕110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和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应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及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用途不得擅自变更。 第四条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符合下列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2:39.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杨庆伟[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2302301988021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洛阳;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引言: 河南省洛阳市,曾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13个朝代的都城,有着1500年的建都史。建国后,以洛阳城市规划经验命名的“洛阳模式”一度成为享誉学术界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辉煌的都城,城市规划历经四期,不断演变,既有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又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1.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建设 1.1洛阳做为都城具有优良的条件 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具备做为都城的地理优势。城市地势平坦,具备适宜人居住、发展生产的自然环境。北临水,南有山,城市具备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洛阳一直是北方甚至全国的文化中心,是文人、士大夫的聚居地。 1.2北魏及隋唐洛阳城 洛阳建都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都城就是北魏洛阳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洛阳伽蓝记?城外诸寺》中记录“京师东西二十里,步苟一里,里开四门,南此十五里,户十万九千怜。扁社宫室府曹忍外,方三下,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万二十里。”北魏洛阳城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制建造的中国古代都城。 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轴线偏全城的西部,宫城、皇城也位于城市的西北。2.布局如棋盘,街道横纵规整。3.都市繁华,绿化景观较好。4.城内有“三市”及大型粮仓。5.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 2.“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洛阳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洛阳被列为了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对于洛阳新厂区的选址,中央联合选厂组提出过四个方案:西工、白马寺、洛河南及涧河西。在这四个方案中:西工是西周王城遗址所在地;白马寺为唐、宋古葬墓区;洛河南不仅是隋唐城遗址所在地,同时距离陇海线较远。所以新厂厂址定在了涧河西地区。洛阳市的规划,最后没有采用当时较流行的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模式,另辟蹊径,获得了好评,这就是后來被专家学者誉为的“洛阳模式”。 “洛阳模式”的核心是:远离旧城建设新城;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虽然“洛阳模式”开创了遗址保护的先河,但在当时其实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行为,具有一定偶然性。无论是政府还是苏联、国内专家,当时都没有明确的文物保护的理念。 3.改革开放后洛阳城市规划的三次演变 3.1二期城市规划(1981-2000年) 二期规划编制时期,全国都在恢复重建。洛阳二期规划中给出洛阳的定位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这次规划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对旧城区的保护。但是西工区中心地位的不动摇,为历史遗迹得不到保护埋下了隐患。 3.2三期城市规划(2001年-2010年) 此次规划把城市的性质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中原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旅游城市。但是城市中心还是南、北各一个,并没有结构性的转移。 3.3四期城市规划(2008年-2020年) 四期规划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培育洛南的中心功能,涧西的商贸次中心功能,弱化西工的中心功能,改为以历史文化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次中心,降低遗址空间上的城市建设强度,缓解遗址保护压力。 4.洛阳城市规划演变分析总结 4.1政治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洛阳城市发展最辉煌时期就是其做为都城时期。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西安、北京取代了洛阳的国都地位。建国后,洛阳仅在一五计划期间成为全国八大重点城市之一,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兴建了重型工业区。 4.2经济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对于城市规划发展,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北魏、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经济中心,各种商业林立。解放后,大型厂区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初,重工业开始下滑,几大国企厂负债增多,利润下滑,员工纷纷下岗。此时洛阳城市的发展也开始缓慢起来。 4.3文化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做为都城,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人、士大夫聚集之地。河洛文被誉为华夏文化源头。近代开始,洛阳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丧失了,城市规划发展开始缓慢。 4.4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古代洛阳城按照都城规制建设,规划理念简单。建国初期,城市规划多采用苏联专家的观点,重在功能,主要落实国家工业建设的目标。洛阳三期规划时,开始注重宜居性,生态性。20世纪90年代,大遗址保护概念被提出。从洛阳四期规划开始,才终于将建设在周王朝遗址上的西工区的城中心功能免去,为遗址保护让路。 5.总结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 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⑶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 ⑷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⑸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⑹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⑺ 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2.彩色渲染图(含透视图、鸟瞰图、夜景照明效果图)或模型; 3.日照影响分析结论报告; 4.交通影响分析报告;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6.竖向规划设计; 7.文字说明; 8.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以及注册师章。 (二)建筑单体方案设计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建筑的总平面规划图(内容同上); 2.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比例1:100—1:300,其中平面图应注明各层的使用功能); 3.彩色渲染图(含透视图、轴测图和夜景照明效果图)或模型; 4.日照影响分析报告(视需要); 5.交通影响分析报告(视需要);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纲要于2008年4月18日至21日经建设部专家审查组审查通过,成果于2009年6月8日至10日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高效、连接公正、强化监督为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公开、公正、民主、高效、廉洁、规范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维护全社会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保证城市建设的健康运行,促进洛阳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欢迎社会各界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总则 规划年限 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大工作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市域行政辖区面积 15209平方公里。包括所辖的市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一市八县范围。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洛阳市区行政辖区所辖的涧西、西工、老城、瀍河、洛龙、吉利六个城市区的范围,面积为544平方公里,纳入诸葛、李村两乡镇,共计69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总目标 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融入区域,辐射豫西,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周边地区,建设中部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传承华夏文化,建成国内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合理组织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乡统筹总体思路 1、统筹协调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改善洛阳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2、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产业集聚,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发展空间,促进 一、二、三产业持续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重点镇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3、以城镇密集地区为突破口带动市域城乡统筹建设。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居民点空间结构有序、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的新型城乡体系。 城镇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建成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增长极核;以交通设施建设为先导,优化调整圈层结构;市区工业适度向外疏散,促进周边卫星城镇发展;培育栾川作为南部新的增长点,带动南部地区发展。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心、两轴,三区”。 “一心”——洛阳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应优先发展。“三区”——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减少人口总量。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孙彬 学号:20104083058 专业:经济学 院系:商学院经济(一)班

[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洛阳市区域产业结构中客观存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低度化和同构化等不合理因素对区域结构优化的制约作用,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资本利用率

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城市运行过程中资本浪费是否严重.资本利用是否充分,是产业结构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资本利用率表明了城市对资本要素的利用效率。近几年洛阳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实际上洛阳市的资金利用效率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利用率逐年降低。这说明洛阳市实际掌握资本的能力较弱,资本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 资本利用率(%) 图1 洛阳市资本利用率变化趋势 2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2.1 洛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1.1支柱行业发展空间狭窄。洛阳市目前最大的支柱行业是工业.有些企业在河南省是大规模企业,但从全国范围看,规模优势则不是很明显。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行业是受周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的上升空间必将受到限制。 2.1.2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仍偏低,投入不足。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09年l一5月。洛阳市完成城镇投资243.3亿元,增长34.O%,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8倍,第二产业增长58.2%.第三产业仅仅增长1.9%。第二三产业比重距离城市现代化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与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成为洛阳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1.3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2009年l 一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4.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22.4个百分点,但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6%。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科研投入不足。总体规模仍然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相对比较弱。 2.1.4主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支撑点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少数几家甚至是个别企业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出现问题.那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2009年l一5月.洛阳市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7.35亿元,其中有12户重点企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5户重点企业增速在10%以下;

新版洛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制订依据 附录2名词解释 附录3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文物 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 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 (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 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 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 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⑶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

《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解读之一

《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解读之一 2013年9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大交通,支撑大物流、大工业,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提升洛阳对外通达辐射能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重大城市发展目标,我市启动了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大调研、大规划工作,围绕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及城市区交通等方面开展战略发展研究。目前,《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 略规划》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主要研究工作基本完成。 为充分展示规划成果,积极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本报今起开设《解读综合交通规划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栏目。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向市规划部门书面反馈。 洛阳未来十年,综合交通建设和相关城市建设将如何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的《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将成为战略性指导文件。该规划分别从航空发展、铁路(含城际铁路)发展、公路(含场站)交通、城市区交通、城市水运交通5个方面入手,对我市综合交通发展进行谋划。为何进行此次规划,规划中有哪些亮点?记者采访了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 1、综合交通规划引导未来十年交通发展 “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但是,目前这一交通区位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马朝信说,近年全国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扩大了我市的辐射范围,地方经济活动的腹地和市场空间有了很大的变化,大交通为洛阳参与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分工融合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我市的相关产业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首先需要分析快速交通网络所带来的产业空间变化以及其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去年9月,按照我市提出的“构筑大交通,支撑大物流、大工业,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提升洛阳对外通达辐射能力”的发展目标,我市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次的综合交通规划将是引导洛阳未来十年交通建设 和相关城市建设的战略性指导文件,将进一步通过交通规划引导市场,有效带动和提升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马朝信说。 他认为,这一规划将打破传统交通规划只服务于交通运输业的局限,重点突出交通对城镇化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对工业产业支撑、对整合上下游产业等方面的作用。作为工业强市,我市将通过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物流配送、物资和原材料市场、物联网、远程技术服务等整合提升,切实将洛阳的工业化水平转化为推进城镇化全面发展的内在 动力。 2、内容涉及5个专项研究和3个专项规划

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12年1月13日洛阳市人民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2月27日洛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16号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级负责本细则的实施。 第三条市、县(市)、吉利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实际,依据国家、省规定标准,编制、修订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 第四条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修订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并征求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五条编制、修订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报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前,应当在市主要新闻媒体、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自向社会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市、县(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5名以上人大代表或者10名以上居民提出听证申请的,应当进行听证。 第六条编制、修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时,应当按照每户不少于3.2人的标准核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数量及规模。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两年组织城乡规划、教育、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八条《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中小学校、幼儿园预留用地生均面积,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新区开发建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20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5平方米,幼儿园生均用地不低于13平方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