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现状和面临的危机
- 格式:pdf
- 大小:104.88 KB
- 文档页数:5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摘要: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
在高寒、高海拔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史变迁过程中,该地区形成了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野生生物物种,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总体生态,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种保存、科学研发探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意义。
Pick to: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Qinghai province is the only large global high altitude wetland ecosystem, is the Yangtze river the birthplace of the Yellow River, Lancing river three rivers In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high altitud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the region formed a number of unique wildlife species to adapt to the plateau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se species to maintain the overall ecological plateau, is also a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ne poo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ave spec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关键字:青海省青藏高原东北部湿地生态系统水生动物牦牛资源保护Key words: in the northeast Qinghai Tibet,plateau in Qinghai province ,Yak resource conservation ,wetland ecosystem of aquatic animals一、青海省主要生物资源(一)青海省水生动物资源青海水生野生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青海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体资源较为丰富,江河湖泊水域面积共有136.7万ha,其中有鱼类分布的水面有106.7万ha。
青海渔业发展现状调查
根据最新调查,青海省的渔业发展现状几乎没有被广泛关注。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内陆省份,具有丰富的湖泊和河流资源,这些资源为省内的渔业提供了很大的潜力。
然而,由于多年来对青海省的渔业发展缺乏投入和重视,目前的渔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青海省的渔业生产主要以养殖为主,而湖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仍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的渔业养殖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养殖技术相对薄弱,缺乏创新和改进。
这导致了养殖效率不高,养殖水质控制不佳,养殖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其次,青海省的渔业市场也相对不发达。
由于省内对渔业市场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之省内渔业企业规模较小,导致渔业产品销售和推广面临一定的困难。
此外,青海省的渔业发展还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湖泊和河流的水质遭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青海省的渔业发展现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青海省的渔业发展,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改善渔业市场环境,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体制等措施的实施。
只有这样,青海省的渔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海湖生态保护对策建议摘要青海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治理的措施应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措施;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北纬36°15′~37°20′,东经99°02′~100°59′,东西长,南北宽,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不仅是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和珍稀鸟类、鱼类等自然景观保护区,同时又是高原湖泊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典型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日趋严重,青海湖裸鲤资源锐减,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地环境恶化。
1青海湖资源现状及问题1.1水位下降,湖面萎缩由于受暖干化气候的影响,近100年来,青海湖地区年降雨量、入湖水量出现下降趋势,而蒸发量则呈现上升趋势,造成湖水入不敷出。
从1908~1959年,51a间湖水水位下降了8.45m,平均每年下降0.165 7m,蓄水量减少409.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8.02亿立方米;从1959~2004年,45a间水位下降3.78m,平均每年下降0.084m,蓄水量减少178.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减少3.97亿立方米,湖面面积缩小362.3 km2,年均缩小8.05km2 [1]。
由此可知,近100年来,青海湖水位总体下降12.23m,平均每年下降约0.122 3m,蓄水量减少587.6亿立方米,年均减少5.876亿立方米。
目前,湖面面积4 186km2,湖水海拔3 192.77m。
青海湖蓄水量约为690.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6.85m[2],如果按照以往的下降速度,可以预见,再过100a青海湖将干枯。
此外,由于湖水下降造成湖面退缩、湖底凸现,青海湖相继分离出尕海、新尕海、海晏湾和耳海4个子湖,最终形成了四小湖伴一大湖的格局。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青海裸鲤生存威胁及保护措施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指导教师:袁伦强、罗毅平、闫玉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班级:2010级02班学号:2220103170姓名:刘义存2013年06 月01日青海裸鲤生存威胁及保护措施关键词:青海裸鲤青海湖枯竭措施摘要: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省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野生鱼类分布广泛,特别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构成了独特类型的生物圈。
但是,近些年,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加剧,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栖息环境的破坏是导致物种资源濒危的重要原因[1],因此不可避免的导致了青海湖鱼类资源的衰退,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唯一的经济鱼类[2],因此,对青海湖裸鲤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借以上原因,本文对青海湖裸鲤目前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前言:青海湖裸鲤[Gymncoypris przewalskii](以下简称裸鲤),属鲤形目(Gypriniformes),鲤科(Gyprinidae),裂腹鱼亚科,裸鲤属。
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曾形成过强大群体,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及其产卵场的破坏,裸鲤资源急剧下降,严重影响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平衡。
因此,如何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以及开发裸鲤成为青海省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为此开展了持续的增殖放流活动,以期恢复鱼类资源。
近年来,对裸鲤的研究包括其身体结构、遗传信息、生长特性、保护对策等,也有人将眼光放在分子水平,而本文主要综合前人对于裸鲤保护的研究,概述青海裸鲤生存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正文:青海湖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湖泊生态以水生生物-鱼类-鸟类-草原为主,青海湖不仅仅盛产青海湖裸鲤,与此同时也是我国八大鸟类重点保护区之一,特别是湖中的鸟岛,每年有数10 万只鸟类在此栖息。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渔业产量急剧下降,资源面临枯竭[3]。
青海渔业养殖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内陆省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湖泊,是一个理想的渔业养殖发展地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养殖在青海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本报告对青海渔业养殖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探讨发展渔业养殖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青海渔业养殖现状分析2.1 养殖品种多样青海渔业养殖以鲤鱼、鳊鱼、鲢鱼、草鱼和黑鱼等品种为主。
其中,鲤鱼和鳊鱼是最常见的养殖品种,能适应青海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同时,青海湖以及银川、德令哈等地的湖泊和河流也适合其他淡水鱼类的养殖。
2.2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青海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政府的支持政策和农民对于水产养殖的兴趣使得养殖场数量快速增加。
同时,一些农民转型为养殖户,选择养殖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养殖规模的扩大不仅推动了渔业产量的提升,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3 面临的挑战尽管青海渔业养殖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一些湖泊或河流被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市场需求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给养殖户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养殖技术的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民缺乏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3. 发展机遇和建议3.1 发展池塘养殖在青海的山间丘陵地区,池塘养殖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池塘养殖,可以更好地控制水质和饲料供给,提高养殖效益。
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发池塘养殖。
3.2 推广先进技术政府可以加大对渔业养殖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培训和示范,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养殖产量和质量。
3.3 建立市场机制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农民养殖合作社的建立,通过合作社组织养殖户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稳定性。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养殖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3.4 加强监管和保护加强渔业养殖的监管与保护,对养殖场的选址和规模进行合理规划。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本文阐述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治理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青海湖现状对策2、现状青海湖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全省牧区牧业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
但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
据统计,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为65.67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34.90%,鼠虫害成灾面积76.89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40.86%。
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据2000年的TM卫星遥感图解译测算,目前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12.48万公顷,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5.0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2%;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1.15万公顷,占0.39%;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0万公顷,占0.54%;潜在沙漠化土地4.64万公顷,占1.56%。
与1986年7.565万公顷沙漠化土地相比,14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4.915万公顷,平均每年以35.0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且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扩展速率约为4.63%。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少雨,使湖面水位下降,1959-1998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39米,平均以每年8.5厘米的速度下降。
作为青海省旅游业王冠的青海湖,正遭受着草场退化、沙化的严重威胁,使得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鸟岛地区草场重度退化面积达5.73万公顷,特别是鸟岛地区以角乌曲为中心的沙化带呈扇形向四周推进,平均流沙厚度14厘米,部分地区已形成“新月型”沙丘,受害面积约0.8万公顷。
原来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已不复存在,风光秀美的鸟岛地区正面临着全面沙化的威胁。
青海湖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由于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鸟岛连陆,成为沙丘状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明显恶化。
青海湖渔业资源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锐减,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3、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下,导致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沉沙裸露,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加剧了湖区沙漠化趋势。
青海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作者:王军业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12期王军业(海东市乐都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青海海东 810700)1 目前现状青海省渔业水域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湖泊和大小水库,水体总面积131.33万hm2,有鱼水面约125.87万hm2。
水产养殖主要为鲑鳟鱼类、河蟹及其他鲤科鱼类。
青海沿黄水库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26个,其中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9家,面积1391550m2,产量达3641t。
河蟹养殖场11个,产量达105t,其它鲤科鱼类产量950t。
截止2013年,全省有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28个,主要承担瓜果、蔬菜、食用菌的定量检测和畜产品的定性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空白。
2 存在问题2.1 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立法跟不上,宣传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国家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包括水产品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经营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但与之相批配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检测参数、检测人员没有成立和配备。
无公害水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
社会及地、县一级政府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重视程度不够,包括部分水产从业人员将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体系建设当作政府行为,忽视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民生的关系。
2.2 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水产品检测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由于用于检测的分析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建设一个能开展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及基地环境项目检测的检验检测机构,一般要投入400万元左右的资金。
就青海省而言,各级州、市、县(区)财政基本是分年度投入,按照每年投入100万元的规模计算,需要4~5年才能完成一个检测机构的建设,这一速度严重影响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进度。
2008年国家投入1600万元,在青海省4个州、县建成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但由于检测用的分析标准物价格昂贵,当地财政支付的资金有限,后续资金跟不上,农产品检测仅限于瓜果、蔬菜、食用菌的检测,水产品的定量、定性检测根本无法开展,造成了仪器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青海贵德县休闲渔业现状分析、发展方向及对策休闲渔业是一种依托渔业设备与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与渔业人文历史资源等发展起来的,通过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并经过规划设计,将休闲、娱乐、度假、餐饮、垂钓、观赏、水产品直销等行业与现代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休闲渔业与旅游的相互转移融合,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拓宽发展空间,是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新的增长和解决渔民转产转业的一种新型的渔业。
一、贵德休闲渔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休闲渔业发展现状贵德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是我省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素有青海的“小江南”之称。
据黄河干流贵德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7.2℃,年平均降水量254.4毫米,降雨量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85%。
年平均水温8.0℃,其中绝对最高水温为22.8℃;最冷月(一月)平均水温2.5℃,最低水温为1.0℃,贵德黄河干流河水年径流量为213亿m3;,多年平均流量659 m3/秒。
黄河干流龙羊峡水库及以下河段,水体澄清含沙量低,水体透明度大,常年不封冻,其水温随着干流水面高程的下降,水温逐渐升高。
全县水域总面积6.41万亩,可开发利用水域面积3.4万亩,其主要水域是黄河干支流、水库及其湿地。
黄河在境内自西部龙羊峡入境,经拉西瓦、三河地区,从东部松巴峡出境,流程78公里,其中尼那、拉西瓦水库水域面积为2.5万亩,黄河滩地湿地水域为0.86万亩。
目前全县以开发利用水域面积为4935亩,共有大小鱼塘75座,水产养殖户23户,其中经营鱼类生产的16户,养殖面积为916亩;经营河蟹的6户,养殖面积为4019亩。
据统计2012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55吨,渔业产值达320万元,近年来,贵德县休闲渔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渔业的经济增长点,从2012年开始已申报2个水产养殖基地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其中投资200万元的贵德县绿海鱼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水上人家观光园养殖基地被县旅游局评定为“二星级农家乐” 这些休闲渔业养殖基地的建设,提升了休闲渔业产业水平,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青海湖鱼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与环境治理探讨
杨应梅;刘希林;朱智键;丁金水
【期刊名称】《水利渔业》
【年(卷),期】2003(023)004
【摘要】介绍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现状,分析了造成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5大因素,从4个方面探讨了治理青海湖生态环境及恢复鱼类资源的措施.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杨应梅;刘希林;朱智键;丁金水
【作者单位】青海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西宁,810001;青海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西宁,810001;青海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西宁,810001;青海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西宁,8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1.3
【相关文献】
1.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项目简介及主要进展 [J], 曹军骥;安芷生
2.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应突出草地植被保护 [J], 李旭谦
3.青海湖区草地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J], 赵小娟
4.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背景下青海湖流域人类福祉认知及综合评价 [J], 蔡国英;宋晓
瑜;马金莲;丁耀全;颉斌斌
5.青海湖生态危机不容轻视 [J], 林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