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鱼类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15.82 MB
- 文档页数:145
鳜鱼育种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鳜鱼(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鳜鱼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鳜鱼养殖业者和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鳜鱼育种的可行性,通过系统的实验和研究,为鳜鱼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鳜鱼生物学特性及育种目标1. 鳜鱼的生物学特性鳜鱼是一种典型的淡水鱼类,生活在我国的长江、黄河、淮河、汉江等河流中。
鳜鱼属于软骨鱼纲、鲤形目、鲤科,其个体一般在30-50厘米左右,体重在0.5-1千克之间。
其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期约3年左右,适温范围为20-28摄氏度,适PH范围为6.5-8.0。
鳜鱼主要以藻类、小型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对水生植物则不敏感。
2. 鳜鱼育种的目标鳜鱼育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鳜鱼的产量和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鳜鱼的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增加出栏量;(2)改良鳜鱼的体型和体色,提高商品化价值;(3)增强鳜鱼的抗病能力,降低养殖风险。
三、鳜鱼育种的技术方案1. 鳜鱼的遗传育种目前,国内外对鳜鱼的遗传育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选择优良亲本,利用遗传育种方法,可有效提高鳜鱼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了鳜鱼育种的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鳜鱼的生态育种生态育种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利用鳜鱼的自然繁殖能力,进行选育和放流。
这种育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保持鳜鱼的天然遗传特性,提高其生存率和适应能力。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生态育种的方法,进行鳜鱼资源的保护和养殖。
3. 鳜鱼的配合育种在鳜鱼的育种过程中,可以利用配合育种的方法,通过人工配种,调配不同品系的鱼种,培育出优质的鳜鱼种质。
这种育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鳜鱼种质的优势,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淡水鱼分类
【实用版】
目录
1.淡水鱼的定义与重要性
2.淡水鱼的分类方法
3.淡水鱼的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4.我国淡水鱼的资源与分布
5.淡水鱼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
正文
【1.淡水鱼的定义与重要性】
淡水鱼是指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鱼类,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淡水鱼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提供食物来源,同时还有观赏、旅游等经济价值。
【2.淡水鱼的分类方法】
淡水鱼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生活习性、栖息地、体型、食性等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生活习性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淡水鱼分为底层鱼、中层鱼和上层鱼。
【3.淡水鱼的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1) 底层鱼:主要生活在水域底部,以底层生物为食。
如鲤鱼、鲫鱼等。
(2) 中层鱼:主要生活在水域中层,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为主食。
如草鱼、鲢鱼等。
(3) 上层鱼:主要生活在水域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
如鳙鱼、鲈鱼等。
【4.我国淡水鱼的资源与分布】
我国淡水鱼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闽江等各大水系。
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淡水鱼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我国淡水鱼种类繁多,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等。
【5.淡水鱼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
淡水鱼在我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不仅是居民餐桌上的常见食物,还具有观赏、旅游等价值。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淡水鱼种群受到威胁,因此保护淡水鱼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四大家鱼作为一个拥有丰富鱼类资源的国家,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家鱼品种。
在这些家鱼中,有四种被视为最为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它们分别是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
这四种家鱼在我国餐桌上享有盛誉和广泛消费,它们不仅在口味上独特,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饲养价值。
第一种家鱼是草鱼。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淡水鱼之一,草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
草鱼肉质鲜美,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食物之一。
同时,草鱼的养殖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河南、江苏、湖北等地是我国草鱼养殖的重要产区,其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第二种家鱼是鲢鱼。
鲢鱼是中国传统鱼类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丰满的身躯、鲜嫩的肉质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
鲢鱼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鲢鱼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而太湖则是鲢鱼养殖的重要产区之一。
鲢鱼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长期的积累和传承,为鲢鱼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种家鱼是鳙鱼。
鳙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味道鲜美,肉质细嫩。
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
鳙鱼的养殖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我国的贵州、湖北、陕西等地都有鳙鱼的养殖基地。
其中,贵州省是我国鳙鱼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贵州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鳙鱼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最后一种家鱼是鲤鱼。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家鱼品种之一,鲤鱼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并且享有盛名。
鲤鱼肉质鲜美,口感鲜嫩,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鲤鱼的养殖也非常重要,我国的浙江、江苏、湖南等地都有规模庞大的鲤鱼养殖基地。
其中,浙江省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总结起来,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是我国四大家鱼。
它们在我国餐桌上享有盛誉和广泛消费,不仅在口味上独特,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饲养价值。
中国野生鱼土著鱼类我国境内除了四大家鱼以及经济养殖鱼以外,还有很多野生鱼,只是由于人为原因很多江河鱼类资源接近枯竭,随着国家修复生态系统的重大举措的实施,长江流域将要实现长期的禁渔期,而且在长江上游已经建立了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保护的鱼类有胭脂鱼、金线鲃、裂腹鱼、川陕哲罗鲑等。
接上篇文章继续介绍一些不常见少见的土著鱼及原生鱼。
如马口鱼、军鱼、大目华鳊、攀鲈、翘嘴鱼、红梢、青梢、黑鱼、黄尾鲴、大目华鳊等。
1、弓背鱼体型特殊,体长鳞小,状似机翼的横截面。
背鳍小且呈羽毛状,臀鳍狭长,沿腹缘之大部延伸并与尾鳍连成一体,波状运动沿臀鳍的全长进行,鱼体即可向前或向后游动。
平时弱不禁风的样子其实是阴险的捕食者,看见了猎物之后就靠底色和体型优势混入到背景中,然后迅猛的吞下猎物,再徐徐离开。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是产地常见食用鱼,国内见于澜沧江。
2、泉水鱼因为嘴巴外观的特殊性,在贵州被称为“猪嘴鱼”。
在贵州中西部小到泉眼,大到江河,跨越长江-珠江流域的区域都可以见到身影。
幼年的泉水鱼很难看出具有较大个体的嘴巴形态,在胡须的长度、进食的动作上也和较大个体有明显差别。
3、岩原鲤鲤科原鲤属的鱼类,俗名水子、黑鲤鱼、岩鲤、墨鲤,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在长江上游渔业中,经济价值较高。
产量不高,但它具有体腔小,肉原质嫩,味鲜美等优点,为人们所喜爱的上等经济鱼类。
随着长江上游支流筑坝闸的增加,阻隔了岩原鲤迁徙至产卵场的通路;再者高强度捕捞,尤其是大规模的电捕,对其资源的破坏极为严重;加之沿江工厂污水排放造成水质恶化等致危因素影响,而本种鱼类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群体得不到及时补充,故野生群体正趋于逐年减少。
4、裂峡鲃俗称巴红,鲤科,裂峡鲃属的一种鱼类。
生活于东南亚热带雨林带地区的平原河湖内。
喜缓流水域。
为杂食性鱼类。
在我国仅分布于澜沧江下游的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及勐仑,南腊河的裂峡鲃种群还是很稳定。
国外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及爪哇岛。
我国四大家鱼你了解多少?中国四大家鱼你了解多少?【常见问题】我国四大家鱼你都认识?【专家解答】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是指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四种食用鱼类。
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经过一千多年的人工选择成为优良的水产品种。
在中国的淡水养殖品种结构中,四大家鱼一直占据主要位置。
四大家鱼的产量约为淡水鱼类总产量的80%,长江产区最高时鱼苗产量达300多亿尾。
四大家鱼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大水系,养殖和天然都大量保有。
四大家鱼的经流量,鱼苗产量一直是官方渔业资源统计中的重要指标。
【四大家鱼的来源】在唐代以前,鲤鱼被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
但是因为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
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生产,这就产生了青、草、鲢、鳙的四大家鱼。
在北宋时四大家鱼继续发展到更广泛的区域养殖,在长江,珠江的养殖逐渐兴盛起来。
根据周密(1232~1298)《癸辛杂志》的记载,四大家鱼鱼苗的捕获,运输,筛选,贩卖已经达到专业化程度。
而且,宋代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而且迅速普及。
混养技术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资源,而且丰富了鱼户的产品结构,降低了生产的风险。
【四大家鱼习性】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
鲢也生活在水的中上层,主要吃浮游植物;青鱼生活在水的下层,主要吃螺、蚌等水底动物,【本人点评】四大家鱼是我国的传统养殖品种,虽然近年来都在提倡调整养殖结构,各种特种水产也不断呈现,但由于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多数小渔户不敢冒险改变养殖品种。
因此,如何提高四大家鱼的养殖效益、增加渔民的经济收入,是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黄鹂鸟的食物,本人为探索我国四大家鱼的你整理了《我国四大家鱼你了解多少?》一文。
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湖泊保护区之一,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滇池的水产种质资源,国家设立了这一级别的保护区。
该保护区的范围包括何处?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一、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及其周边地区。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3′~102°58′,北纬24°25′~24°37′之间,总面积约888.6平方公里。
保护区地处滇池东北部,东临滇池,西靠西山,南接呈贡县和晋宁县,北抵安宁市和宜良县。
保护区内有眺望门、红崖头、东川河、西山等风景名胜区。
二、保护区的生态环境1. 水质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质非常优良,主要水体为滇池的一部分,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透明度高达3米以上,是罕见的高山泉水湖泊。
保护区内的东川河、西山溪等支流水质也较好,适宜于很多水产资源的生存和繁衍。
2. 土壤保护区内土壤质量良好,多为紫色土和红壤,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适宜于水生植物生长。
3. 气候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在15℃左右。
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适宜于水产资源的繁衍。
三、保护区的主要水产资源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水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
1. 鱼类保护区内的鱼类丰富多样,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鲫鱼、鲢鱼、鲾鱼、鳊鱼等,其中鲤鱼和鲢鱼为滇池的特产;草鱼、鲫鱼在当地也有较大的养殖量。
2. 虾类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虾类资源丰富,主要有对虾、草虾、青虾、尾虾等,其中对虾为滇池特有虾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 蟹类保护区内的蟹类主要有河蟹、毛蟹等,河蟹肉质鲜美,是当地的特色水产品。
4. 贝类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贝类主要有青口、蛤蜊等,这些贝类不仅可以作为水产品进行食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四、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为了保护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水产资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措施:1. 制定禁渔期政府对保护区内的鱼类资源实行了一定的渔业管理制度,制定了禁渔期,以保障鱼类资源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