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条目细则
- 格式:docx
- 大小:19.26 KB
- 文档页数:7
河北传媒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其在教学中的职责,使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我校全体专职教师、兼课教师和外聘教师。
第二章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三条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教师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牢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自己的神圣职责;(二)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业务,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遵守教学规章制度。
以对国家、社会、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四)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掌握教学规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五)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管理;(六)关心爱护学生,寓德育于教学过程,寓爱心于严教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七)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教师职责,遵纪守法,教书育人。
第三章教师的职责第四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教师,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
对承担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第五条教师的主要职责:(一)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根据《河北传媒学院教案编写及备课要求》编写教案及讲稿。
精选教材、认真做好备课、命题和评分阅卷等工作;(二)负责选用或编写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具有本专业特色的适用教材(指导书),经所在院(系)部和教务处同意后用于教学当中。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现如今,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在推动教学变革和提升教学质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全面、可行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课程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教师是否具备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力。
其次,教师的教学技术能力也是评价指标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另外,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也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当具备发展和创新的意识,能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教师是否进行过教学研究、是否参与过教学改革项目、是否有教学创新成果等。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可以反映出其对于教学的热情和责任心,以及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动力。
此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考虑到教师的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发展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教师是否进行过教学反思、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和学术研讨会等。
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反映其对于教育技术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最后,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评估和学生成果管理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教师是否进行过学生的评估、是否能够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产生有效的学习成果等。
一、研究背景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要大力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该方案第一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江苏省14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52所,高等职业学校90所,高职院校在年招生量和在校生量上都占高等教育人数的50%以上。
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新的增长点。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大范围爆发,我国各省高校按照教育部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在线教学。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防控期间,江苏省高校信息化教学覆盖99%的专业,95%的学生,85%的教师和90%的课程,信息化教育的普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颁布的《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2]指出,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指信息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有助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设计为了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本研究参照《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在孙小娅[4]、张松松[5]学者的问卷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以我校教师为调研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及访谈,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展开调查,并结合访谈收集数据进行结果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参与调查的高职教师,有81.2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教龄上,32.81%的教师教龄小于5年,28.13%的教师教龄在5—10年之间,28.13%的教师教龄在11—20年之间,10.94%的教师教龄在20年以上;在职称分布上,68.75%的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其中26.56%约占调查人数的1/4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授和副教授)。
一、概述随着高校教育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成为评价其教学能力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准。
而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是对教师学术研究成果、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全面考核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条件对于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要求1. 教育教学成果在评价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时,首先要考察其在教学方面的成绩,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教材编写等方面。
高校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还要考察其在教学科研中所取得的成果,例如教学论文、教材编写、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 学术研究成果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评定其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
高校教师应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项目等方面。
还要考察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情况。
3. 师德师风教师的师德师风也是评定其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校教师应当恪守教育教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尊重学术规范和学术规则,保持学术诚信和道德品行。
4. 教学管理能力在评价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时,还要考察其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能力。
高校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5. 其他条件除了以上基本要求外,还要考察教师的工作年限、职称评定经历、教学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
还要考察教师在学校教学科研机构中的职务和岗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考核情况等。
三、结语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评价工作,是对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全面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条件,既能够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又能够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高校教师职责细则作为高校教师,其职责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教学、科研、学术服务和师德师风等多个方面。
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进行科研的主要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在高校教师的职责细则中,教学、科研、学术服务和师德师风是四个主要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
教学是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高校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认真备课、讲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高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高校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另一项重要职责。
高校教师要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开展科学研究项目,取得科研成果,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高校教师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科学研究需求,开展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工作,取得具有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高校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积极发表学术论文,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高校教师还要关心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成长,培养科研人才,推动科研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学术服务是高校教师的又一项重要职责。
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和学科的学术评议和学术管理工作,为学校和学科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团体和学术组织的活动,促进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的交流合作,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刊物和学术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推动学术出版和学术传播的发展。
高校教师还要深入社会、深入产业、深入基层,开展学术服务工作,提高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职责细则中的重要内容。
高校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的榜样,要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和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师生关系,讲学问、讲道德、讲修养。
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一、引言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角色,其岗位能力标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
编制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旨在明确高校教师的职责、要求与能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与提高。
二、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
他们应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最新进展,具备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此外,他们还应不断学习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从而适应教学环境的快速发展。
三、教学设计与准备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准备能力。
他们应能制定具有创意和灵活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熟悉教材的使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高校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他们应掌握讲授、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技巧,能够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和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五、学生关怀与指导高校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
他们应建立和学生密切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学业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六、学术研究与创新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创新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素养。
他们应具备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能够开展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为学术界提供新的见解和创新思路。
七、评价与反思能力高校教师应具备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能力。
他们应能有效设计和使用评价工具,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团队合作与交流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他们应积极参与学科团队的建设和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够与同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关注国内外的教育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提升学术声誉和教育影响力。
第三节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职业道德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构成大学教师素质的”三要素”。
大学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而职业道德则是大学教师的顺利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当代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育科学的理论与技能三个层次组成;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治学能力、研究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组成;而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则构成了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
一、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根据大学教师的任务、工作特点和当代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要求,当代大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主要由以下三层次构成:(一)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如果把基础理论比作树木的根系。
专业知识比作树身,那么教师的能力就好比树木的根系,唯其根系扎实深厚,树木才会有旺盛的生机。
实践表明,基础理论宽厚的教师,适应能力强,有利于解决教学、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较深的教师,还蕴藏着创新的潜力,有得于学术思想的开拓,使自己的真专业知识产生质的飞跃。
当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基础理论知识地是相对稳定的,有的是长久不变的,它能起“长效”作用。
因此,它对大学教师的终身的工作及进修提高的影响是经久不衰的。
尽管当前对大学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有所不同,但都把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作为整体的结构的框架,这就更加说明基础理论与专业的知识对大学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与本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师除了应立足于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前沿阵地,了解科学技术新成就和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外,还应当熟悉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这是因为,一方面要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辩证主义的世界观,往往是在各学科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才能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