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14.31 KB
- 文档页数:2
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对这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评估。
结果显示,有147例(51.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有96例(33.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其中,有43例(15.0%)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说明在脑卒中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是比较常见的精神问题。
其次,我们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P<0.05);未婚或离异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已婚的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和焦虑、抑郁存在相关性(P<0.05)。
这些结果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
最后,我们分析了焦虑和抑郁与患者康复的关系。
结果显示,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总体上表现较差,康复周期较长,康复效果较差。
这说明焦虑和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身体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焦虑和抑郁问题,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女性、年龄较大、教育程度低、家庭状况不稳定、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些心理问题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摘要: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成为当今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外研究表明,卒中单元模式比传统模式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更好,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可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的优势。
研究卒中单元的卫生经济学,探讨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以及与疗效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
分析评价卒中单元模式治疗脑卒中的成本效益。
关键词:卒中单元;脑卒中;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益1卒中单元概述2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卫生经济学研究中主要有3种方法对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果分析(CEA)和成本效用分析(CUA)。
CBA特点是产出评价用货币表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测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CEA特点是产出评价使用能够反映人民健康状况变化的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好转率、人均期望寿命等,直观反映客观情况的变化,适宜于同一目标不同卫生活动方案之间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CUA特点是产出评价以生命为指标,以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满意度为权重,比较各备选方案的投入以及所获得的效用值,主要指标有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和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两种,在卒中领域中QALY较常用。
国外文献通过PubMed、OVID、Springger等专业数据库以“troke”、“trokeunite”、“economicevaluation”、“coteffectivene”、“cotbenefit”、“cotutility”等为关键词检索2001年—2022年相关文献。
国内文献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卒中单元”、“脑卒中”、“脑卒中经济性”、“脑卒中成本效益”等为关键词检索2001年—2022年相关中文文献。
本研究只收集卒中单元的卫生经济学文献,剔除综述、会议摘要等,共计12篇。
4国内外研究现状4.1卒中单元模式疗效及费用研究日本Yoneda等[4]根据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TOAST分型及严重程度分类,比较各型患者住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每人平均费用等,发现心源性栓塞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其他型高,进入NICU比例及每人平均费用较高,但是出院时各型mRS评分差异却没有显著性。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2年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西医卒中单元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第21、90、180天的rankih(mrs)、bi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通过比较,mrs、b1分数改变情况研究组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方法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即应用中药予以治疗,将6 ml疏血通注射液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稀释,并进行静脉滴注,1次/d,3周1疗程;中药汤剂应用益气活血药方加减治疗,1帖/d,3周为1疗程。
在患者意识保持清醒时,且生命体征出现平稳状态后即进行针灸介入治疗,针刺穴位参照神经功能残障进行定位,5次/周,3周1疗程。
体位训练进入卒中单元开始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主要措施有推拿、运动治疗、功能恢复训练;推拿和运动治疗需要在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进行;参照患者身体肌张力情况分期予以康复性治疗,5次/周,3周1疗程。
治疗中实施卒中单元常规疗法,主要有作业治疗、言语恢复治疗、心理健康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等。
干预时间持续3周。
研究组患者通过3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后可以出院。
如患者无法按时出院需将其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如通过3周治疗,患者痊愈,可以出院。
在第90 d、180 d时进行随访。
对照组应用西医卒中单元方法进行治疗,基础治疗方法和研究组相同。
在患者体位训练导致卒中单元时进行西医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患者体征保持平稳状态后,可以加入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根据患者身体肌张力程度进行分期康复治疗;5次/周,3周1疗程。
治疗中应用卒中单元常规疗法,主要包括作业治疗、言语恢复治疗并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等。
持续3周进行干预。
通过3周西医卒中单元治疗后可以出院。
卒中单元实施与效果评价广东省阳江市中医院内一科冯小燕 529500摘要:广东省阳江市中医院自2004年起,参照国外的卒中单元模式,结合中医学的特色,创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有效降低了卒中病人的死亡率,提高存活病人生存质量,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为中西医结合防止中风的新途径作出了初步的尝试。
关键词:卒中单元,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我国,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
尽管卒中的治疗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临床治疗仍不尽人意,至今国际上并没有一种药物被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疗效。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所有神经科医生所关注的。
那么,什么是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循证医学的发展为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案,降低卒中病死率和致残率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并将对未来的卒中诊断和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按照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只有4种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分别是:卒中单元(stroke unit)(OR值为0.71)、溶栓治疗(OR值为0.83)、抗血小板治疗(OR值为0.99)和抗凝治疗(OR值为0.99)[2]。
因此,卒中单元可能是近年来在卒中治疗方面最重要的进展,其概念的提出和完善为卒中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建立中国卒中单元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临床实践的当务之急。
1 、什么是卒中单元 狭义的卒中单元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如卒中病房中,组织神经专科医生及专职的物理治疗师、职业康复师、语言康复师、心理学家、专业护理人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对卒中病人或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以改善预后、提高疗效的卒中病人管理模式。
广义的卒中单元把卒中病人的管理延续到出院之后的家庭医疗和社区医疗及社会收容机构医疗,形成卒中病人管理的社会系统工程[2]。
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与NIHSS、BI和MMSE评分关系的研究李贵琴;任春晖【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4(23)30【摘要】目的:比较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 PHQ-2)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诊断卒中后抑郁(PSD)效能,分析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和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PSD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社区脑卒中发病监测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监管诊断为脑卒中患者280例。
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作为诊断PSD的标准,评估两条目患者PHQ-2HAMD诊断PSD的效能;用HAMD、NIHSS、BI和MMES量表对PSD 患者进行测评分析,了解NIHSS、BI指数和MMSE评分与HAMD的相关性。
结果急性脑卒中后3周PSD的患病率为16.79%(75/280),其中轻度21.07%(59/280),中度4.29%(12/280),重度1.42%(4/280)。
PHQ-2诊断PSD的预测效能AUC为0.837,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74.3%;HAMD的AUC为0.814,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84.1%。
HAMD评分与NIHSS评分呈高度相关(r=0.817,P<0.05);HAMD评分与BI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795,P<0.05);HAMD评分与MMSE评分呈低度相关(r=0.109,P<0.05)。
结论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PHQ-2可作为社区诊断PSD的快速筛查工具;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的升高和BI评分的下降, PSD病情程度呈加重趋势;而与MMSE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总页数】3页(P3339-3341)【作者】李贵琴;任春晖【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R749.41【相关文献】1.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2.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的调查与临床特征研究3.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的调查与临床特征研究4.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与头颅DWI/MRA影像表现及GCS/NIHSS评分的关系研究5.吡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及ADL评分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探析作者:石红胜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抑郁药物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和发生的相关原因。
方法选取本医院的132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隔两个月对这些患者进行一次检测,评估他们的神经功能的损失情况、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并且对他们的抑郁状况进行诊断,除此之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还需要独自完成两份自测表,即焦虑自测表和抑郁自测表,将这些资料记录下来作为参照探析。
结果脑卒中后患者中将近一半的人患有抑郁症,与性别无关,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最为有效的即盐酸绯西汀,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和日常生活自理程度及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有很大关联。
结论急性脑血管症疾病患者患有脑卒中后抑郁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这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影响治疗的效果,治疗患者的抑郁心理会在改善患者心理的同时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抗抑郁急性脑血管的死亡率在37%,在我国,每年会新增大概110到140万急性脑血病患者,经治愈的患者仍然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导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1]。
抑郁症是急性脑血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实际上抑郁症并不只是有心理引起,它也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和化学基础,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近年来层出不穷,人们对抑郁症也越来越关注[2]。
本院通过研究脑卒中后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抑郁心理程度,对患者使用不同的抗抑郁药物,观察抗抑郁药物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危险性,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在2001到2003年间,我院收治了大量急性脑血病患者,从中选出132人,其中男性患者79人,女性患者53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8岁,这132人在入院是均接受了详细的体检并且对他们的患病历史有过详细的调查。
这些患者中,其中有75人曾经患过抑郁症,有16个人患过糖尿病,还有1位患者有家族抑郁史,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