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患者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是一种以杂揉手法和细穴针刺为主要手段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和调整人体经络系统来调节人体阴阳失衡,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在治疗脑卒中抑郁患者时,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主要通过刺激患者头部和上肢等区域的经络穴位,以调整患者情绪和改善生活质量。
1. 心理调节作用: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调整患者的情绪,缓解抑郁症状。
研究表明,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可以促进患者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如β-内啡肽、血清素等,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2. 改善脑功能:脑卒中损伤后,患者的脑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穴位来促进脑血流的恢复和改善脑功能。
研究发现,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可以增加患者脑血流量和氧合作用,提高脑细胞代谢水平,从而促进脑组织修复和恢复。
3. 调整免疫功能: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与免疫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和应激能力。
研究发现,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可以增加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减轻免疫炎性反应,改善免疫调节功能。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具有显著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改善脑功能、调整免疫功能和促进神经再生等多种机制来缓解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的疗效影响仍存在一定争议,部分研究结果存在偏差。
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并明确其治疗的最佳时间和方法。
观察中医症候施护结合头部按摩对卒中后抑郁肝郁气滞型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症候施护结合头部按摩对卒中后抑郁肝郁气滞型的效果。
方法将46例卒中后抑郁肝郁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2013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部按摩进行治疗,2疗程(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24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观察组24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症候施护结合头部按摩对卒中后抑郁肝郁气滞型患者抑郁状态效果肯定,能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症候施护;头部按摩;脑卒中;抑郁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除引起多种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常导致各种合并症,如焦虑、抑郁等[1]。
卒中后抑郁能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导致躯体症状加重,且可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使其生活质量下降[2-3],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使患者治疗和康复的积极性降低,对其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影响。
笔者采用在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头部按摩的方法效果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均为我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住院的患者,均经CT 或MRI 确诊为中风,既往发病但未遗留严重肢体瘫痪的再次发病患者;病程大于6个月,小于2年,并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参照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 [4]。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 60.5±8.5)岁;对照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 61.3±9.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5]脑梗死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情况。
结果: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可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按摩;情志护理;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状态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
许多脑卒中患者在被成功挽救后,可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长此以往,患者可产生抑郁情绪,这种不良情绪不仅可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还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2]。
在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中,中医干预法有独到之处,如情志护理、穴位按摩均应用较多。
本研究以分组对比方式,探索这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例。
对照组男5例,女3例,年龄52~74岁,平均(61.32±4.15)岁;病程4~13个月,平均(7.35±1.41)个月;其中脑出血3例,脑梗死5例。
观察组男4例,女4例,年龄52~76岁,平均(61.47±4.28)岁;病程4~14个月,平均(7.41±1.56)个月;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死4例。
两组基线资料分布均衡(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病情变化,指导科学饮食、遵医嘱用药,提醒不要过度运动,但应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
观察组加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1)穴位按摩:前期指导并协助家属按摩,待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时,鼓励其自行按摩。
2023.10对卒中患者来说,中医穴位治疗在降低癫痫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改善远期预后及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优势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不过针刺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揉穴位来调节神经功能。
经过对许多临床研究的统计总结,以下4个穴位用得较多、疗效较好,同时这些穴位具有较好的神经系统保健作用,没有卒中或癫痫的中老年朋友也可以作为日常保健穴位进行按揉。
● 百会穴中医古籍文献明确指出百会穴善治卒中及癫痫,如《针灸大成》载:“百会主头风中风,言语謇涩,口噤不开,百病皆治”。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百会穴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让脑部末梢血管阻力明显降低,显著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进一步调控神经通路,减轻神经元损伤,发挥抗癫痫作用。
【取穴方法】在头顶部,将两只耳朵折起来,两耳尖向上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卒中后说话不流利,癫痫;也有益于失眠、健忘。
【按揉方法】用指腹或掌心,顺时针按揉60周,用力均匀柔和,注意不可重压。
● 丰隆穴中医将癫痫等疾病的病机归结于痰浊上蒙神窍,丰隆穴是“治痰”的重要穴位。
《玉龙歌》载:“痰多宜向丰隆泻”,现代医学已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已证实刺激丰隆穴可以减少脑部癫痫样放电次数,降低电波波幅。
另外,中老年人体内水液代谢减慢,痰湿较盛,丰隆穴对此类疾病也有帮助。
【取穴方法】在小腿部,首先确定膝盖髌骨下缘至外踝尖的中线,并拢食指和中指,一侧贴于小腿前正中线(胫骨前嵴外侧旁开2横指),另一侧(外侧)与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癫狂痫;下肢行动不利;咳嗽,痰多,哮喘。
【按揉方法】此处肌肉较丰厚,可拇指垂直用力至稍有痛感,按下后顺时针揉60周,再换至另一侧。
● 内关穴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管人的神智,卒中后癫痫为神窍瘀闭,需要通络清心。
《针灸甲乙经》载:“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刺激内关穴具有很好的安神定志效果,可减少癫痫发作。
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太冲穴位于脚趾之间的缝隙处,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穴,有着重要的治疗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太冲穴与情绪的平衡有密切关系,按揉太冲穴能够缓解情绪不稳定,对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近年来,健康领域对于辅助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患者在健康护理中也会进行一些非药物的辅助治疗。
本文将探讨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一、恶性肿瘤伴抑郁症的影响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心理压力的增大,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情绪明显的症状。
患者在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情绪难以平复,从而形成抑郁症。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二、太冲穴的保健作用太冲穴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阳气下行的穴位,可以理气活血,调畅情绪,舒缓情绪。
因此按揉太冲穴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太冲穴还有祛风明目、清热利湿的功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的影响通过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进行按揉太冲穴的护理干预,可以达到以下一些影响:1. 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太冲穴的按揉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情绪不畅的状况,消除疲劳和烦躁感,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2. 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抑郁情绪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通过按揉太冲穴来舒缓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抵抗疾病,促进身体的康复。
3. 有助于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对药物产生依赖,通过按揉太冲穴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对治疗的接受度,从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四、具体操作方法按揉太冲穴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按摩,也可以请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操作。
针灸和推拿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与应用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以便恢复语言、运动和认知功能。
在脑卒中康复领域,针灸和推拿是两种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这两种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
针灸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针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针刺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刺激反应,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对脑卒中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针灸能够刺激肌肉、神经和脑部结构,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代谢水平,从而加快肌肉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的修复。
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感知功能,使其更易于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自理。
针灸还可以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
脑卒中患者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缓解情绪问题,从而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推拿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推拿是一种按摩疗法,也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
它通过手法的刺激和按摩,改善细胞和局部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研究表明,推拿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推拿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此外,推拿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压力,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推拿还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脑卒中常常导致认知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
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和代谢,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从而起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总体来说,针灸和推拿都是可行的脑卒中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它们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情绪问题,改善运动、感知和认知功能,从而有利于康复。
此外,针灸和推拿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和推拿是按摩疗法,需要专业医生或按摩师来进行实施。
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作者:吴海燕曾瑶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2期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吴海燕曾瑶摘要目的:探讨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
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
结果:试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抑郁,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情志护理;穴位按摩;抑郁;康复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2.019脑卒中后抑郁系指脑卒中后患者发生的一系列情感障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兴趣衰退等症状[1],大大增加了病死率和自杀率。
鉴于此,本文就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积极影响予以探讨,旨在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康复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36例。
年龄43~79岁,平均(58.3±9.6)岁。
入选标准:(1)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2],且经相关检查确诊。
(2)8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35分。
(3)患者自主意识清楚,可配合研究。
(4)排除部分不宜研究的特例,如精神异常者、器官缺陷者以及接受过抗抑郁治疗者等。
(5)自愿签署作者单位:518133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吴海燕:女,本科,主管护师知情同意术。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2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3 聊城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山东聊城252059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五行音乐疗法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五行音乐疗法,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五行音乐疗法不仅能改善其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睡眠障碍;穴位按摩;五行音乐疗法;生活质量近年来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癌不断上升,它会对患者的精神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损害,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这不利于其疾病的治疗。
其诱因较多临床中常应用药物缓解其抑郁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但其效果不是很满意,所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疾病的治疗很重要[1]。
本次研究主要对对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五行音乐疗法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1.7±5.6)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62.3±5.4)岁,通过对比两组数据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盐酸曲唑酮片(批准文号:HC20171014,美时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南投厂),1天3次,初次服用1次50mg,根据其病情控制服用剂量,每天控制在100mg-300mg。
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摘要】目的:分析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
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单双号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则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数据之间因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采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情志护理;穴位按摩;脑卒中;抑郁;康复效果【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200-02脑卒中后抑郁则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所产生的情感障碍现象,临床表现为意志较为消沉,同时无良好的情绪,因此加大了患者的死亡率[1]。
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别选择不同的护理模式,现将过程以及结果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此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单双号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5例。
其中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5例和15例,年龄最大者为78岁,年龄最小者为44岁,平均年龄经计算后为(62.7±10.8)岁。
组间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后,P>0.05,统计学意义未产生,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护理内容大致为对其血压进行控制,药物的正确使用、健康教育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模式,其内容如下:1.2.1心态的转变护理人员应利用相关语言、表情、态度等行为对患者的情绪进行改善以及影响,从而使得患者可以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治疗以及护理,根据辨证护理的相关原则,将患者的情绪予以稳定,进而使得其自身的五脏六腑达到顺畅的目的[2]。
97215 临床医学论文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生存质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xx年6月-20xx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穴位按摩及情志护理方法。
4周后,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4周后,观察组WHOQOL-BREF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其生存质量、生活能力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xx年6月-20xx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
观察组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35~76岁,平均(55.16±4.35)岁,脑出血34例,脑梗死29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36~74岁,平均(55.03±4.21)岁,脑出血35例,脑梗死28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我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2)8分<HMAD评分<35分;(3)病程在半年以上。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2)存在严重心、肺、肾、肝疾病者。
1.3 方法对照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制定的一系列住院及出院指导进行干预,包括用药指导、饮食管理、血压控制、降低颅内压、复查、运动锻炼、电话随访等,并进行一般的临床心理干预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2期425·临床监护·穴位按摩联合情绪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李王斌(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联合情绪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1.1至2015.1.1期间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疗护组(30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护理和穴位按摩,疗护组联合情绪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
结果疗护组的临终期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情绪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穴位按摩;情绪护理;脑卒中后抑郁;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378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Acupoint Massage and Emotional Nursingon Depression After Post Stroke DepressionLi wang-b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ongkang City,Zhejiang Province,Yongkang Zhejiang 3213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acupoint massage and emotional nursing on depression after post stroke depress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fter post stroke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the nursing outcom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ife quality scores and patients’ satisfactory of the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cupoint massage and emotional nursing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depression after post stroke depression.KEY WORDS:Acupoint massage;Emotional nursing;Depression after post stroke;Application effect0 引言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类并发症,主要可体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意志消沉等,因而具有较高的自残率和自杀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康复[1]。
穴位按摩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应用穴位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理人体健康的目的。
近年来,穴位按摩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穴位按摩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应用,并讨论其效果和适用范围。
一、穴位按摩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功能良好、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的状态。
而穴位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有助于舒缓压力、改善睡眠、缓解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平衡,改善身体和心理的状况。
二、穴位按摩对心理问题的疗效1. 缓解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头部和背部的穴位,缓解焦虑症状。
例如,按摩“百会穴”和“神庭穴”可以减少紧张和焦虑感,使人感到放松和平静。
2. 缓解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穴位按摩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抑郁症状。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和“太冲穴”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提升抗抑郁的能力。
3. 改善睡眠睡眠问题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头部和脚部的穴位,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睡眠质量。
例如,按摩“印堂穴”和“涌泉穴”可以减轻失眠和睡眠障碍,使人获得更好的休息。
4. 缓解压力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颈部和背部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焦虑,从而减轻压力。
例如,按摩“太阳穴”和“风池穴”可以消除头痛和肩颈的紧张感,使人感到放松和轻松。
三、穴位按摩的适用范围穴位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适用于广泛的心理问题。
除了上述提到的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和压力,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心理问题,如恐惧症、强迫症和适应障碍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并不能替代现有的心理治疗方法,而应该作为辅助手段来使用。
头部穴位留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观察头部穴位留针刺激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7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和肢体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头部穴位留针刺激,疗程共3 w;分别对两组疗效、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抑郁状态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明显减少。
结论头部穴位留针刺激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疗效体现在改善症状及睡眠的调节上。
标签:头穴留针;中风后抑郁;疗效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易激惹、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等,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并增加死亡率[1-2]。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3],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患。
目前中风后抑郁并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刺作为一种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的新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重视。
根据以往经验,头部穴位的留针刺激可明显改善PSD患者的临床症状,现对该针刺方法治疗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13年12月~2014年5月),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包括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64.3±12.4)岁,HAMD抑郁量表评分(21±2.42)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21.0±2.42)分;对照组35例,包括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65.8±9.6)岁,HAMD抑郁量表评分(19.8±2.16)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19.8±2.16)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HAMD 评分、PSQI评分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王莉红;田伟;牛华;毛大鹏;杨田野;李惠兰【摘要】目的探讨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一般康复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头部“神”穴.两组均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Barthel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AMD、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HA MD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上升;治疗组HAMD、BI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78.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为82.2%,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0.9%和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头部“神”穴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抑郁;针刺;头部“神”穴;脑卒中;中风【作者】王莉红;田伟;牛华;毛大鹏;杨田野;李惠兰【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075;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075;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075;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075;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55;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68【正文语种】中文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以后出现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悲观、依赖、兴趣减退、易激惹、焦虑、自责、意志缺乏、淡漠等,可发生在脑卒中各个阶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主动康复的能动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龙源期刊网
头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患者的影响
作者:方素珠刘芳陈松李中元陈星余李强林楠聂平英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 ;要】目的:探究头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对30例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的患者头部百会穴、太阳穴、神庭穴、四神聪穴进行为期3个月的头部穴位按摩,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结果:头部穴位按摩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头部穴位按摩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焦虑;抑郁;头部穴位按摩;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088-02
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是脑卒中患者严重且常见并发症,国外发病率27.81%[1],国内发病率可达40.69%[2]。
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且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自杀风险[3],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针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见效快[4-5],但长期服用易引起依赖性。
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心理干预、艾灸等,可改善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6-7],但其受医院康复周期、治疗成本和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满足患者出院后的需求。
头部穴位按摩作为一种简、便、廉、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有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运用头部穴位按摩干预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患者,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