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的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4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白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将自然界的景象和人生的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他的诗歌中不乏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个性和情感的表达,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抒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狂放不羁。
李白在诗歌中大量运用了神话和传说,通过这些神奇的故事和人物,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运用了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执着。
李白的浪漫主义表现在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个性和情感的表达、对神话和传说的运用以及对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和思考。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和豪迈的气势。
他善于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自由、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段诗歌传达了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迈气概。
李白的诗歌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凡的意象。
他的诗歌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束缚,而是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历史和现实融入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意象之中。
例如,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三国周郎赤壁,渔樵江渚皆度曲。
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论文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论文李白——盛唐诗坛的伟大旗手,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出最强烈的浪漫主义思想,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仅李白杰出的诗作值得我们欣赏、品味,他的追求自由,藐视权贵,向往美好的感情等浪漫主义思想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子叫李白的时候,他都可以拒绝上船,还自称是酒中的神仙,言外之意,我可以不听皇帝的号令,其酣然醉态彰显了李白不畏权贵的个性,也让他浪漫、可爱、无拘无束的形象深入人心。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带给人一种浪漫的色彩。
那么,李白的诗歌反映了哪些浪漫主义的思想呢?一、浪漫思想之——高调隐居,积极入世“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这是传统文人对隐居的定义,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理想。
这其中段数最高的大隐,就是说隐居就要隐在热闹喧哗、卧虎藏龙的朝廷,一腔救国救民的情怀,却丝毫不为名利所动,权倾朝野同样泰然处之。
这才是真正的隐士,在古人看来,唯有胸怀天下又虚怀若谷的人,才是隐者中的顶尖人物。
而谈论到唐代人的隐居,它似乎与我们的`认知很不相同。
唐代人隐居并非为了摆脱功名利禄的烦恼,相反,隐居往往成了通往仕途的捷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那个被所有教科书称为“清高狂客”的李白,实际上非常入世。
他所有的高调的隐居,其实都是荡平仕途坎坷的低调炒作。
李白在每个地方隐居的时间都很短,隐了一阵马上就换到另一座山,大有“唯恐天下人不知”的感觉。
隐居本来是件安静的事,为什么要天南地北地折腾呢?因为李白的目的不在隐居,而在于隐居背后带来的关注。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姓名:专业:班级:起止日期:指导教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填写)题目: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实习及论文等用纸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是我国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其中丰富的想象以及奇妙的语言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他的诗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众多诗词中都给人一种万千瑰丽的想象空想,无不让世人赞叹他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
而正是李白的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将就诗人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
一、风格特征分析(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由于李白爱好游历山川,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很多是描写山川以及风景的,这些诗歌具有气势磅礴的特点,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气势,“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当中的诗句,这句诗深刻的表现出了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又转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秋空图,顿时体现出了豁达的胸怀。
同样,在《行路难》当中依然反映出了诗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变化莫测的风格特点。
纵观李白的诗歌,绝大多数的诗歌都是对仕途的创作,因此也反应出了复杂的情感。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正是反映出了诗人的不满于生活的心理状态。
更对社会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
所以,李白的诗歌在情感表现方面较为直接,其中的磅礴气势和变化多端的气势留溢在诗歌当中,题浪漫主义特点十分明显[1]。
(二)万千的瑰丽想象这一特点也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突出表现。
在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反映出了对于解放个性以及追求自由的的内容。
尤其是在心理上的表现更为明显。
而就具体的诗歌来说,那些对于山川等的写作对个人情感表现的十分明显。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夜飞度镜湖月”是诗人的想象,想象自己一夜间成仙,这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开题报告论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开题报告高一(1)班孟津侨201610117 一.选题来源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被杜甫称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力以及自己独特的人身经历,另一方面则是源自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李白对前人的学习是全方面、多领域的。
李白的古风、乐府诗重新兴起了春秋时期诗风的自然平和之意境,继承了《诗经》的劝谏、讽喻和美刺的传统;他还发扬了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并将其发展为奇丽的逸兴壮思;他传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俊逸的诗风,并实现了山水诗从清丽到壮丽的转变;他的乐府诗更是推陈出新,将汉乐府的古质朴拙,不论粗犷豪放,亦或清新婉约,皆熔于一炉,达到了完美和谐的境界。
探讨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更深刻地认知从春秋到盛唐时期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不断发展的潮流里程,能够深层次地分析一代诗仙——李白取得至高艺术成就的因素及经验,对研究后世古体诗、近体诗的发展创作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文思路《论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之论文计划以诗歌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依次分析春秋《诗三百》、战国楚辞、两汉乐府诗、晋代山水诗等艺术风格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首先论述春秋时期诗歌作品“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之自然淳朴对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清雅洒脱的影响;再述李白独特浪漫主义、飘逸奔放诗风的形成中对战国楚地以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的继承发展;接着又论述汉代乐府诗对李白古体诗创作提供的经验借鉴;最后分析自谢灵运以来两晋的山水诗对李白以新奇立意,夸张笔触写山水诗词的熏染及李白在山水诗领域广集经验于前人的客观体现。
从而总结前朝诗歌对李白的塑造性影响及李白对前诗的继承发展。
(文章脉络:(一)开篇总述(二)李白对春秋时期清雅自然诗风的继承与发展(三)李白对战国时期楚辞骚体的继承与发展(四)李白对汉代乐府诗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五)李白对两晋山水诗的继承与发展(六)总结)开题报告:李白、杜甫书法艺术对比中折射出其个人的性格特点————笔落何止惊风雨,诗成净须泣鬼神众所周知,唐朝的诗歌艺术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而李、杜正是这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上的两棵直通云霄的参天大树。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第一篇: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特色。
全文通过分析“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探寻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论述李白诗歌“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想象方式”,探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概而言之,李白狂放不羁、飘逸洒脱的独特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他的诗歌激情奔放、想落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使我国浪漫主义这面传统的伟大文学旗帜在唐诗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恣意挥洒。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独有的人格、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2、李白的人格和气质在其诗歌创作中的表现李白的独特人格和气质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是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顽强地表现自我、执著地追求理想是李白的独特人格和气质在其诗歌创作上的主要表现。
李白所表现的自我,反映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特征和英雄主义的时代精神。
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①,幻想着有朝一日“直挂云帆济沧海”②,至死不失“大鹏飞兮振八裔”③的志向。
一方面,他敢于“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④;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了他与杜甫、孟浩然、王昌龄、汪伦之间的诚挚而深沉的友谊。
其次,李白豪迈放浪、遗世独立的个性特征在其山水诗中表现得也非常突出。
受其豪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制约,李白更喜爱壮美、宏大的景物,如椽的巨笔力重千钧,充满浩瀚的气魄和恢弘的气象。
李白开题报告李白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广泛传颂。
因此,对李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李白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创作背后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进一步探索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具体问题包括:李白的创作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李白的诗歌风格与唐代文化的关系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李白的诗歌进行系统的阅读和解析,从中提取出重要的意象、主题和艺术手法,并将其与其他唐代诗人进行比较,以揭示李白诗歌的独特之处。
研究步骤包括:收集李白诗歌文本;阅读和分析诗歌;整理和归纳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
四、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李白的创作背景和文化环境:探讨李白成长和创作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分析这些因素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2.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分析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象征,解读其背后的意义和情感,探索李白的诗歌世界。
3. 李白的诗歌风格与唐代文化的关系:比较李白与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风格,探讨李白在当时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性。
预期结果包括:对李白诗歌的深入解读和理解,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对唐代诗歌的认识。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本研究也面临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李白的诗歌数量庞大,研究难度较大,需要对大量的诗歌进行筛选和分析。
其次,李白诗歌的解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最后,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可能无法对李白诗歌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六、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对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开题报告李白开题报告李白一、研究背景李白,唐代文学巨匠,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李白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一直备受争议。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李白的诗歌特点、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影响,以期对李白的艺术成就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李白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同时,通过探讨李白的创作背景,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
最后,本研究还将探讨李白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李白的诗歌进行系统的文本分析,揭示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其次,通过对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研究,探讨他的创作背景对其诗歌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李白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研究内容1. 李白的诗歌特点与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称。
本部分将通过对李白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重点关注李白的意象运用、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结构等方面。
2. 李白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李白生活在唐代,这个充满繁荣与变革的时代。
本部分将通过对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研究,探讨他的创作背景对其诗歌的影响。
重点关注李白的社会地位、文化环境以及历史事件等方面。
3. 李白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李白的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部分将通过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李白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关注李白对后世诗人的启发以及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李白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同时,通过对李白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的研究,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
最后,本研究还将探讨李白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艺术成就,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李白的文章研究报告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热情洋溢的诗意和豪迈的情感。
本报告将对李白的文章进行研究,探讨他的创作主题和艺术手法。
首先,李白的文章表现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他以山水为背景,描绘出壮丽的景色和奇妙的意境。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李白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通过对瀑布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李白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他对自然景色的深情描述,充分展示了他的感性和浪漫主义情怀。
其次,李白的文章常常描绘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
他以武士和文人为主角,叙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丰功伟绩。
在《将进酒》中,李白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英雄人物的赞美,彰显了他对英雄主义的追求和崇拜。
另外,李白的文章呈现出随意自由的艺术风格。
他经常用自由散漫的笔法写作,不受约束地展示个人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首诗以凤凰台为背景,表达了李白的个人情感和思考。
他的写作风格流畅自如,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主义情怀。
最后,李白的文章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运用韵律和韵脚,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了,节奏鲜明,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他的作品常常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李白的文章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充满了诗意和豪迈的情感。
他以自然和人生为主题,通过描绘景色、赞美英雄和表达个人情感来表现自己的创作主题。
他的艺术手法自由随意,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白的文章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影响。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意象与文化背景篇一: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意象李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意象。
这些意象既体现了李白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意象,并分析其所代表的文化背景。
一、自然意象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量自然意象,例如山、水、云、月等,这些意象往往与人物情感和内心体验相结合,形成浪漫主义的意境。
例如《望月怀远》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描绘明月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自然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形象,还传递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酒意象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酒意象,他以诗人自我醉酒、放纵情感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例如《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规范的抗拒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酒意象也被广泛解读为李白个人对近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不满。
三、豪放主题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豪放的主题,他倡导舍弃世俗的羁绊,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真实。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骑马、狂歌和放浪等形象,例如《行路难·其一》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挥戈建北堰,落泪沾边草。
旧烽火独尚,新烽火又起。
”,通过描述诗人在旅途中的坎坷经历和对边塞文化的讴歌,体现了李白豪放自由的精神追求。
四、幻想与夸张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幻想和夸张的意象,他善于从艺术的角度创造出一个与常规相悖的世界,通过对现实的逆向表达来强调情感和思想。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谁知盘古食,精气填虚无”,通过幻想与夸张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敬仰之情。
李白的诗歌在幻想与夸张中营造了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氛围。
篇二:李白诗歌中的文化背景李白的诗歌与他所处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氛围。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李白诗歌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5篇材料]第一篇: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摘要: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
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
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
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正文: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
“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
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
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
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
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
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
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乐府诗、歌行体诗歌都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含蓄而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专业学习中心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一、文献综述刘长锁认为,《将进酒》虽然是一首古体诗,没有严格的平厌对仗,但韵脚响亮,且又不是通篇一韵,而是时而用韵,时而不用韵,时而换韵,非常灵活吗,契合了诗人跌若起伏的内也情感。
张佩细致研巧了该诗的用韵,认为李白翻创《将进酒》时用韵极为考究,从渊源及衍化情况来看,对乐府旧体的翻新是非常成功的。
李晓玲认为诗人塑造的自我形象就是个活生生的"狂徒",其展示的是:志士的无奈与乐观情怀,狂放不羁的个性,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感,重义轻财的交友之道。
从《将进酒》中所展现的诗人形象可谓就是李白本人的真实写照。
李新凤则从《将进酒》中看出一个悲伤的李白、欢乐的李白、愤激的李白、狂放的李白。
高培存恰柄之也来看待诗人,认为虽然诗人总是自信、乐观的,但愁太多,太重,太浓,太沉。
李薇则是把李白当做一个饮者来看待,认为诗中李白具有作为饮者特有的生命姿态。
但也指出李白是借酒抒情,他的"万古愁"是忧愁着别人的忧愁,这种巨人式的忧伤,使诗人形象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更突显、高大,更有意义。
李辉认为:"崇高、壮美"是李白黄河诗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诗人借这个阔大的意象来寄寓自己的思想。
《将进酒》中黄河之伟大永恒反衬出"朝如青丝暮成雪"生命的短暂,这是种巨人式的感伤。
罗彦民认为李白善于借用"黄河"意象来抒发情怀,《将进酒》开篇的"黄河"是个充满动感的意象,让读者去感受黄河东流不息的生命活力。
徐明认为李白有深厚的黄河情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磅礎,写出了黄河之魂、民族之魂。
曹贤平、曹春莲则认为诗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宏伟气象抒写豪杰之情。
勾焕茹认为:李白对时空有着极强的感知力与想象为,故而通过"君不见黄用。
夏颖还认为诗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巧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等劝酒语不仅展现了饮酒时的愉悦氛围,而且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曰语化的色彩,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李白酒诗的开题报告李白酒诗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
其中,酒诗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个人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本文将从李白酒诗的主题、风格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李白酒诗的主题李白的酒诗主题丰富多样,既有歌颂酒的美好,也有借酒抒发情感的诗作。
他善于通过酒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在他的酒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由、快乐和豪放的追求,也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
三、李白酒诗的风格李白的酒诗以豪放、奔放为主要特点,他的诗作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豪情壮志。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他的酒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四、李白酒诗的影响李白的酒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酒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和风格,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其次,他的酒诗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快乐的追求,激发了后世诗人对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此外,他的酒诗也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共同话题和交流的媒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五、结论通过对李白酒诗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独立、自由、豪放的诗人。
他通过酒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他的酒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酒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人们对自由、快乐和追求的思考和寄托。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李白的酒诗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篇一:李白论文--开题报告论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开题报告高一(1)班孟津侨 XX10117一.选题来源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被杜甫称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力以及自己独特的人身经历,另一方面则是源自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李白对前人的学习是全方面、多领域的。
李白的古风、乐府诗重新兴起了春秋时期诗风的自然平和之意境,继承了《诗经》的劝谏、讽喻和美刺的传统;他还发扬了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并将其发展为奇丽的逸兴壮思;他传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俊逸的诗风,并实现了山水诗从清丽到壮丽的转变;他的乐府诗更是推陈出新,将汉乐府的古质朴拙,不论粗犷豪放,亦或清新婉约,皆熔于一炉,达到了完美和谐的境界。
探讨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更深刻地认知从春秋到盛唐时期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不断发展的潮流里程,能够深层次地分析一代诗仙——李白取得至高艺术成就的因素及经验,对研究后世古体诗、近体诗的发展创作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文思路《论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之论文计划以诗歌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依次分析春秋《诗三百》、战国楚辞、两汉乐府诗、晋代山水诗等艺术风格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首先论述春秋时期诗歌作品“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之自然淳朴对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清雅洒脱的影响;再述李白独特浪漫主义、飘逸奔放诗风的形成中对战国楚地以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的继承发展;接着又论述汉代乐府诗对李白古体诗创作提供的经验借鉴;最后分析自谢灵运以来两晋的山水诗对李白以新奇立意,夸张笔触写山水诗词的熏染及李白在山水诗领域广集经验于前人的客观体现。
从而总结前朝诗歌对李白的塑造性影响及李白对前诗的继承发展。
(文章脉络:(一)开篇总述(二)李白对春秋时期清雅自然诗风的继承与发展(三)李白对战国时期楚辞骚体的继承与发展(四)李白对汉代乐府诗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五)李白对两晋山水诗的继承与发展(六)总结)三.参考文献/view/1b6c112a7375a417866f8f6 7.html李白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view/ed13d681bceb19e8b8f6bac 8.html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subview/2133/5052678.htm?fro mId=2133&from=rdtself 百度百科--李白/view/4976.htm 百度百科--诗经/subview/1646/5381586.htm?fro mId=1646&from=rdtself 百度百科—屈原/view/14474.htm?fromId=7652百度百科--汉乐府/view/7545.htm 百度百科--谢灵运篇二:李白开题报告论李白对前朝诗歌的继承与发展——开题报告高一(1)班孟津侨 XX10117一.选题来源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被杜甫称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摘要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无疑是被人们熟知的最伟大的一个。
他的诗中既有侠肝义胆的豪气,又不乏仙风道骨的浪漫之风,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含蓄深沉,意境之优美,形成的浪漫风格将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把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进一步发扬光大,对我国艺术事业影响深远,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是的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人物。
纵观李白的诗,其浪漫主义风格是主导风格,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浪漫主义,本文中笔者将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及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形成原因影响正文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形成有众多原因,既有他自身性格中的豪放率真,又与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李白一生经历颇多,又善于向前人学习,这是他集大成的重要原因。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催生了一大批文人诗客对这大好河山的歌颂赞叹,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一、李白生平介绍(一)李白的政治生活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二十五六岁以前)在四川生活;第二时期(二十五六岁到四十二岁),他出蜀到长安约15年;第三时期(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在唐玄宗驾前为官;第四时期(四十四岁到五十六岁),放逐长安;第五时期(五十六岁到六十二岁)因安史之乱(公元755年) 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二)李白的经济生活李白的父亲名李客,家境殷实,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是一个“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士式的人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李白的培养教育上。
研究性学习李白开题报告一、教学设想:教师以“诵读、赏析、探究”的方法,引导解读《将进酒》,以此引发拓展研究,促进师生互动,增强语文课的活力与文化底蕴。
二、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背诵李白的名诗名句,加强文化积淀。
2、导学生品析解读《将进酒》,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感受李白的浪漫诗风和个性。
3、培养学生探究的热情,在“走进李白"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教学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槊用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教学准备:1、印发资料《李白诗作必诵》,辑录《南陵别儿童入京》、《襄阳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梁园吟》、《月下独酌》、《行路难》、《秋浦歌》、《送友人》等十几首诗作。
2、背诵《将进酒》。
3、查找李白的有关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
四、教学过程:导入:欣赏配乐朗诵及图片,激发兴趣。
(3分钟)一代诗仙李白,不仅以其“惊天地J“泣鬼神”的诗作铸就一座浪漫丰碑,也以其独特非凡的浪漫个性树起了一面精神犬旗,其诗其人都是永远的财富。
(点击课件)请欣赏图片及配乐朗诵。
(说明: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特点,给学生直觉感受,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欣赏之后引出话题)赏析(30分钟)同学们在欣赏图片后,感受到了李白的潇洒、狂放,这正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通过解读他的一首代表诗作--《将进酒》,去感受他的浪漫诗风和人格魅力。
(-)解题及背景介绍(1分钟)《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J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喑义不同。
木诗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 ·载漫流期间。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宴饮,此吋作者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前言】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总体兼善,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长篇古诗和绝句。
他的诗歌,感情热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优美,形成浪漫的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而李白诗歌形成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李白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并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字】诗歌浪漫主义特征原因影响【正文】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
名家众多,佳作如林。
而李白就是在盛唐文化下,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性格,浪漫的情怀,充分的体现了盛唐时期的人的性格和精神。
李白是唐代诗歌的伟大旗手,纵观李白诗歌,其艺术风格多样,但是浪漫主义风格是其主导风格,为了更好的诠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风格形成原因以及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所遗留下来的上千篇作品,或雄奇瑰丽,变幻莫测、或豪迈粗犷,或想像新奇,或意境奇伟,或感情热烈,处处显示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息,代表着这一时代的主导风格。
综观李白的诗歌,其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感情热烈、慷慨激昂,主观情感浓郁,处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诗缘情,诗歌是以表达感情为其创作动力和目的的一种文体,诗歌的感情真挚与否和其感人程度深浅,往往成为一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李白是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起,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让人震撼。
开题报告表题目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研究目的和意义:浪漫主义作为重要的文学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有了显著的提升,精神文明却不与之匹配,显得比较匮乏。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诗歌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唐诗更是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唐诗中,被称之为“诗仙”李白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更是璀璨夺目,让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朝野上下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苏颋说他是“此子天下英丽,下笔不休。
”任华说他是“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
”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其诗宛若天际的狂飙和湓溢的火山。
从理论上来说,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无疑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可以让后人学到很多,懂得很多。
本文通过研究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感受他诗歌中的鲜明艺术个性,强烈的主观色彩,抒情性亦极为强烈,可以发现,其蕴含深远的内容对我们在今天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知道意义。
此外,其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当代以及后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其诗歌中表现的精神,在当代的中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有一定作用;其诗歌的魅力,是中华名族文学史上绚丽的篇章,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浪漫主义文化历史传统。
通过研究了解李白的诗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受他天人的创作才能,学习浪漫的积极的思想人格,让李白的诗歌能得到更大更广泛的传承,通过研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己在诗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国内外历来历史文化的较大差异,中文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等原因,原来研究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的学者几乎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传播,近年来,国外也有不少专门研究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罗纳德说:“李白是‘被世界公认的产生于中国的伟大诗人’,其诗‘容纳着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令人感奋的豪爽的风格,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
德国科隆大学教授吕福克说:“李白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诗人,同时也是属于全世界的诗人。
他的诗歌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此外,受中国文化较深,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自古就喜爱,欣赏和重视李白的诗歌,到了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李白诗歌的汉学家,松浦友久是其中一个,他主要研究的是李白诗歌中的儒道佛思想和李白诗歌中的客寓意识。
李白所处的时代,是儒、道、佛三种思想同时存在,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当时的诗人在作品中对儒、道、佛三家思想都有所涉及是正常的,而“客寓意识”这个概念是松浦先生在研究李白时针对李白长期处于异乡生活的状态捕捉出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一些国家当中,也有不少浪漫主义诗歌存在。
英国算是个中翘楚。
1798年,一本名为《抒情歌谣集》的诗集问世,宣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
在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中,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是带着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时代的进步,勇于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的黑暗。
而消极浪漫主义则属反动的逆流,多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留恋过去,反对现状,引导人们回到过去。
在英国,第一批真正的浪漫主义大师被称之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与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1834)和罗伯特•骚塞(1774-1843)。
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并在思想观点和创作理论上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他们被称为“湖畔派”。
湖畔派三位诗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这些诗人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他们是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
其中以华兹华斯最为最高成就代表者。
而英国的积极浪漫主义者,他们是约翰·济慈(1795—1821)与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和拜伦(1788-1824)。
济慈,一个英年早逝的天才诗者,他在其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像”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雪莱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色彩最浓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长诗《麦布女王》用梦幻和寓言的形式,反映了作者对宗教和私有制的谴责和变革社会的愿望。
长诗《伊斯兰的起义》抨击了专制暴政对人民的压迫和血腥屠杀,歌颂了革命者的反封建斗争。
英国19世纪上半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他的诗歌中塑造了一批人物形象鲜明的“拜伦式英雄”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阐释了浪漫主义文学构思想象力丰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的特点,他是欧洲文学界的一面光辉旗帜。
雪莱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有着极强的主观性、抒情性。
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而且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曾赞美雪菜是“天才的预言家”。
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历来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流派。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楚国的屈原是极富盛名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而到了唐代,李白(701--762)横空出世,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誉,其诗歌在中国的文坛上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浪漫主义色彩更是其主要特征。
《唐末诗醇》称赞李白的七古诗:“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破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吴乔《围炉诗话》:“太白胸怀,有高出六合之气,诗则寄兴为主,非促然诗人之作也。
”皮日休《刘枣强碑文》说:“言出于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
”赵翼《瓯北诗话》评李白:“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又说“才气豪迈,全力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饰者争长。
”元稹《与元九书》:“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索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首。
”李白的诗有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其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主观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比如,他刚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如天人一天的言语,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他的语言明朗、活泼、隽永,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其后不久的韩愈、孟郊,宋代的苏轼、陆游,明清的杨慎、龚自珍等中国历史上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利用了传统的诗话形式,而论及的内容达到近代美学理论的高度。
喝酒能够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是一种“精神”了,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便出自这一境界。
在中国,对李白的研究历来都是络绎不绝,到了现当代,亦可谓是如火如荼。
该书的出版,为前段时间“李白故里”之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李白出生蜀中》这一本由四川省李白研究会、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江油李白纪念馆联合编选而成的研究论文集,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共收录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20余篇,多数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
在这些文章中,作者从历史遗迹、史料记载及李白诗文著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推敲,在“李白故里”,李白是否出生于蜀中这一问题上,最终得出李白出生在江油这一结论。
而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更是给这位“诗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鞍山李白研究所编的《太白仙踪》对其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亦有《敦煌及海外文献中的李白研究》,其主要内容是台湾及海外文献中的李白研究,台湾对敦煌文献中李白诗歌的研究,朝鲜、韩国、越南等的李白研究,日本的李白研究,德国的李白研究,法国的李白研究,英国、美国、加拿大的李白研究,俄罗斯的李白研究,其他国家的李白研究。
李白诗歌今天已经成了国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袁如俊,高国栋,龚俊等的《论李白入世思想的浪漫表现》、程洪亮的《论李白离别诗浪漫情怀的个性化表现》、张纯杰的《李白诗歌与唐文化精神》、甘琼的《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等,都是现当代对李白诗歌研究的重要成果,可见,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是不可小觑的。
主要参考文献:[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任华.《杂言寄李白》[3]松浦友久.《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刘维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2005[5]葛景春选注.李白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6]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谜》二、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主要研究内容:1,相关概念的界定:对文学,诗歌,浪漫主义诗歌进行梳理界定。
2,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介绍国内外李白诗歌的理论研究与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及外国优秀的浪漫主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