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根系分泌对-羟基肉桂酸,对早稻幼苗起强烈的抑制作用,连作 时则长势不好,产量降低。
②他感作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是造成 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 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5、集群现象及其生态学意义 (1)集群现象:自然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往往形成或大或小 的群,它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一种形式。 例如,许多海洋鱼类在产卵、觅食、越冬洄游时表现出 明显的集群现象,鱼群的形状、大小因种而异。
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之间对光、水、营养物等资源的 竞争十分激烈。在资源有限时,植株的生长率降低,个体变 小。
(2)-3/2自疏法则 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 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同样在年龄相等的 固着性动物群体中,竞争个体不能逃避,竞争结果典型的 也是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这一过程叫做自疏 (self-thinning)。
四种可能结果: (1) 甲胜乙汰:K1>K2/β, K2<K1/a (2)乙胜甲汰: K2>K 1/a, K1<K2/β (3)甲乙共存: K1<K2/β,K2<K1/a (4)不稳定的平衡:K1 > K2/β, K2>K 1/a,甲胜或乙胜。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在进化发展过程中,两个生态上 接近的种类产生剧烈竞争,竞争的结局可能是一个种完全排 挤掉另一个种,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种形成平衡而共存。
(3)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 • 性选择是由于配偶竞争中生殖成效区别所引起的。在两性 问对于后代投入的差别越大,为接近高投入性别(一般是 雌性)者,低投入性别(一般是雄性)者之间的竞争也就越 激烈;高投入性别者的更加挑剔,必然可从低投入性别者 那里获得更好的出价。简言之,雄性应该是有进攻性的, 雌性应该是挑剔性的。 • 性内选择(intrasexual selection) • 性间选择(intersexual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