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和米菲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9.81 KB
- 文档页数:1
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5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甲氨蝶呤,观察组25例,加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种医治手段对宫外孕患者的价值。
结果:观察组(93.33%)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70.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非司酮加用甲氨蝶呤应用于宫外孕患者,可使得患者的腹痛、包块、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宫外孕;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应用效果宫外孕归属妇产科急腹症的范畴,其发病率持续走升,患者大都会有腹痛、腹胀、阴道出血等症状,若是任由病情恶化进展的话,就会使得休克的几率飙升。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的现状,比较和分析针对宫外孕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加用甲氨蝶呤的运用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共26例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30.10±1.14)岁;对照组共25例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32.37±1.55)岁。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给患者静脉注射50mg的甲氨蝶呤(生产厂家: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222),1次/2d,8d后查看疗效。
观察组加用米非司酮:让患者每次口服2片米非司酮片(生产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2次/d,8d后查看疗效。
1.3观察指标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
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已完全消失,且血β-HCG指标也已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则为显效;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且血β-HCG指标的降幅达50%以上则为有效;无效则表示患者的病情并无任何好转,反而还朝着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
•260•云南医药2020年第41卷第3期表1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x±s)组别月经量(mL)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3)87.43±11.5665.34±14.4711.24±2.357.21±0.83对照组5=43)8&15±12.6972.39±10.2811.37±2.629.24±0.86 t0.2750 2.60450.242211.1375 P0.78400.01090.80920.0000表2i治疗效果[n(%)]组别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观察组(n=43)3111142(97.67%)对照组(n=43)2016736(83.72%)X2--- 4.9615P---0.0259宫腔镜电切术后受损的子宫内膜起到修复,快速止血调经等辅助作用,因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降低疾病复发率,便于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
本研究治疗前2组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较对照组少,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与胡玉林等问文献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屈螺酮烘雌醇治疗能减少月经量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提高疗效且预防疾病复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秦雯英,闫海威.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子宫出血治疗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9,32(4):940-942.[2]廖玲,杨翠木,朱永婷.宫腔镜电切术治疗5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8):1263-1265.[3]刘菊红,唐世倩,褚春芳,等.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环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J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7):63-65.[4]刘红梅,曹映华,施健霖.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放置曼月乐环与口服地屈孕酮预防复发的对比研究[J].云南医药,2018,68(6):493-496.[5]侯彩莉,杨春娜,邢汝月.屈螺酮烘雌醇片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研究[J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1):62-64.[6]胡玉林,王帆.屈螺酮烘雌醇片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复发的预防情况[J1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9):54-55.•经验交流•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吟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叶聘(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许昌461000)关键词:宫外孕;保守治疗;米非司酮;甲氨蝶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20)03-0260-03宫外孕作为妇科临床诊疗的中的常见疾病类型,由于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受精卵于患者子宫腔外着床发育,故又被称为异位妊娠,常由于患者输卵管炎症或子宫壁厚度异常所造成,且大部分患者在宫外孕前期无明显体征显现,往往在输卵管破裂后出现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后方才入院就诊,严重者可造成较高生命安全及绝育风险,要求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叫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收稿日期:2019-10-10作者简介:叶聘(1984~)女,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朱淑兰王燕琴王青兰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浙江省杭州市311000【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3 年5 月~ 2014年5 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0 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β-HCG 及包块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早期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急腹症,也是导致患者腹腔内出血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以往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1]。
20113 年5月~ 2014 年5 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40 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113 年5月~ 2014 年5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异位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异位妊娠诊断标准:(1) 己确诊输卵管妊娠或输卵管妊娠流产未发生破裂;(2) 一般情况良好,直肠子宫凹陷积液≤ 2.0cm 无内出血或贫血现象,生命体征稳定;(3) 无肝、肾疾患;(4) 彩超提示附件包块直径≤ 3cm;(5) 血β-HCG ≤ 3000U/L;(6) 外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为正常值;(7) 无腹痛或轻微腹痛;(8) 无MTX 及米非司酮使用禁忌证。
年龄21 ~ 32 岁,平均(25.2±3.5) 岁,其中未产妇55 例,经产妇25 例。
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0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2-24T16:42:13.2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作者:刘细林[导读] 异位妊娠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病,根据着床位置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和腹腔妊娠。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南 4145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联合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2016年4月1日期间,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共48例,将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进行诊疗的患者24例作为实验组,将应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相关指标。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对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甲氨蝶呤的治疗方式。
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加,并保留了初产妇的生育功能,可作为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关键词】异位妊娠;临床疗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用药异位妊娠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病,根据着床位置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和腹腔妊娠。
异位妊娠有可能引发患者腹腔大量出血,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1]。
据既往研究,异位妊娠患病率逐年增加。
作为临床上用于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药物,甲氨蝶呤的效果显著,但其也有一定缺点,如血β-HCG转归时间长、病灶吸收慢等[2]。
本研究对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1日-2016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患者年龄范围21-39周岁,平均年龄28.3±1.7周岁,其中18例患者为初产妇,6例患者为经产妇,患者停经时间37-62天,平均停经时间42.5±2.2天,血β-HCG值范围256-1899IU/L,平均数值798.4±5.8IU/L;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0-38周岁,平均年龄27.3±2.7周岁,其中17例患者为初产妇,7例患者为经产妇,患者停经时间38-61天,平均停经时间41.2±1.9天,血β-HCG值范围274-1995IU/L之间,平均值811.4±2.7IU/L,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β-HCG值、初产妇与经产妇例数等无统计学差异。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
娠例报告
异位妊娠是一种危险的妊娠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输卵管破裂、弥漫性腹膜炎和晚期不孕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单一药物治疗,但这些方法有时会有一些局限性和不足。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法,在一些研究中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们报道了一位患有异位妊娠的年轻女性的治疗经历。
这名患者26岁,经过初步检查,确认其为异位妊娠,但妊娠囊
已经破裂,导致出血。
我们立即采取紧急手术,除去输卵管妊娠囊,但在手术后仍然存在大量出血,我们立即采取输血、止血药、输液和抗感染治疗等措施,但是患者的血液指标一直无法稳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施以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案。
甲氨蝶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杀灭胚胎细胞的药物,米非司酮则可以有效减轻子宫收缩和刺激,同时减轻疼痛。
我们特意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每天口服5mg的甲氨蝶呤和10mg的米非司酮,持续10天。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监视了患者的血液指标和子宫收缩情况,同时对其进行了定期检查。
经过治疗10天后,在前
两天持续出血的情况下,患者的主要血液指标终于开始逐渐恢
复正常,同时子宫收缩也有所减缓。
最终,患者完全愈合,成功恢复了生育能力。
总之,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已破裂的胚囊等,该方法的效果表现得更加明显。
当然,该方法仍需在更多研究的证实下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72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宫外孕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
米非司酮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甲氨蝶呤组采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保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宫外孕治疗总有效率;腹痛、包块、出血消失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低时间;治疗前后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结果:甲氨蝶呤组患者宫外孕治疗总有效率比米非司酮组高,P<0.05;甲氨蝶呤组腹痛、包块、出血消失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低时间比米非司酮组短,P<0.05;治疗前甲氨蝶呤组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905.25±210.13U/L和米非司酮组905.31±210.72U/L相似,P>0.05。
甲氨蝶呤组治疗后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93.55±12.21U/L比米非司酮组156.24±20.59U/L低,P<0.05。
结论:肌肉注射甲氨蝶呤相对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更快促进症状消退和促使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肌肉注射甲氨蝶呤;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宫外孕发病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处理不当可出现不育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本研究探讨了肌肉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72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宫外孕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
米非司酮组年龄21-28岁,年龄(25.24±2.51)岁。
停经时间38天-48天,平均(40.21±3.24)天。
甲氨蝶呤组年龄22-28岁,年龄(25.53±2.25)岁。
停经时间38天-47天,平均(40.24±3.21)天。
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P>0.05。
宫颈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疗效对比分析周晖(湖南省衡南县妇幼保健院,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目的研究宫颈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疗效对比。
方法将自愿接受保守治疗的96例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注射甲氨蝶呤和口服米非司酮。
结果治疗组48例,治愈41例,显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45例,占93.75%;对照组48例,治愈37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43例,占89.59%。
结论对于早期宫外孕保守治疗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无痛苦的治疗方法,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均有较好疗效。
但甲氨蝶呤总有效率要高,在临床上医师可选择性用药。
【关键词】宫外孕;保守治疗;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34-0131-02宫外孕是妇科常见一种疾病。
近年来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未婚未育者中发病比例也有明显提高[1-3]。
近年来,我院对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取自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宫外孕、自愿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96例。
其中年龄最大的39岁,年龄最小的19岁,平均(27.4±3.1)岁;未产妇34例,经产妇62例;停经天数<50d,平均41d;经B超确诊为异位妊娠,宫内未见孕囊,盆腔包块直径<4cm;血β-HCG≥2000U/L;生命体征平稳,外周血象、心、肝、肾功能均正常,无明显腹痛和腹腔内活动性出血。
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甲氨蝶呤宫颈注射)与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各48例,两组在年龄、类别、病症、停经天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采取在患侧宫颈避开3点或9点缓慢注射甲氨蝶呤(浙江海正)给药50mg,一周后无效者可重复给药;方法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北京紫竹),每次100mg,每天2次,连服5d,服药前后2h禁食。
异位妊娠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随着近年来阴道超声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放免技术的应用,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为实施保守治疗赢得了时间[1-3]。
回顾本院近5年来保守治疗异位妊娠3种不同的甲氨蝶呤(MTX)方法,了解MTX、米非司酮、中药联合应用是否提高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2010年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700例,其中保守治疗130例,占所有异位妊娠患者总数的18.6%;年龄17~40岁,平均29岁;平均住院时间10d。
有明确停经史86例,无明确停经史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者44例;其中带环5例,有多次人流史98例,未孕妇8例,经产妇122例;顺产52例,剖宫产70例,有1次异位妊娠史11例。
治疗前A、B、C三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分别为(825±690)、(768±614)、(742±602)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型超声多普勒检查(B超)均提示宫内未见明显孕囊,后穹窿见少量积液小于3 cm,其中有74例提示附件区包块(2.0~4.3cm)。
1.2保守治疗指征(1)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2)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3)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直径小于4.0cm;(4)血β-HCG<2000U/L;(5)无明显内出血;(6)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正常;(7)患者有生育要求或者不愿手术者[4]。
1.3A组患者52例,给予MTX肌内注射50mg,隔天1次,共2次,2次之间加用1次MTX肌内注射75mg(即:第1天50mg、第3天75mg、第5天50mg)共175mg,同时加服米非司酮50mg,每天2次,连续3d,共300mg,服药前后2h空腹,同时配合自制中药(丹参12g,赤芍12g,桃仁12g,蒲公英12g,板蓝根12g,红藤12g,败酱12g,三棱3g,莪术3g,蜈蚣1条,牛膝10g,紫草20g,延胡10g,每天1剂煎水服,可服用至血β-HCG降至正常[2]。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1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采用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实验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疗效异位妊娠是由受精卵于子宫体外任何部位着床所致[1];近年来我国异位妊娠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并已成为孕妇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3]。
笔者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13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异位妊娠患者113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年龄21~38岁,平均(29.3±3.8)岁,停经时间平均为(37.7±6.4) d;实验组56例,年龄21~37岁,平均(29.1±4.4)岁,停经时间平均为(38.1±6.8) d。
两组患者年龄、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100 mg/d,分2次,连续使用3 d。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β-hcg指标消失或恢复、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5],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