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具体指标

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具体指标

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具体指标
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具体指标

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具体指标

本文是从知网内部工作人员哪里拿到的,揭示了知网反抄袭检测系统的算法,如何判定论文是抄袭,以及如何修改来通过的秘籍。发出来造福大家。

引用: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但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2、对比库

对比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对库,其他比对库,

部分书籍不在知网库,检测不出抄袭。

知网库是国家指定的论文检测对比库,国家指定高校论文检测系统为知网学位论文检测系统,该系统是目前效果最好、范围最广的官方检测系统,所有高校都是知网的检测系统,这是教育部出于全国学术不端公平性考虑而实施的。

3、关于分段和分章出结果

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你学校的目录设置符合知网系统内置的分章判断条件,系统就会按章检测,分章出结果,否则会分段出结果。关于分段或分章主要涉及4 中的阀值。诚信论文提醒,不论是分章还是分段,保持和学校一致即可。

4、引用的能检测出来吗?

有的同学问:“我明明引用了别人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

也有的同学问:“我的引用标注了出处,为什么还算抄袭?”

首先,引用算不算抄袭,与标注出处没有任何关系,引用能不能检测出来,与系统准不准确也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都靠系统的阀值来决定。

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3%,以段落(或章节)的字数来计算,单篇文献低于3%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文字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第一章)有10000 字,那么引用A 文献300字(10000 乘以3%=300)以内,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若引用B文献超过300字,那么B文献分布于第一章中的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不管位于第一章何处,即使打断成句子,只要超过20字就会被标注。①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②关于一些同学问引用的为什么也算抄袭,这里主要是因为知网的阀值问题,高于3%的统一算抄袭,也就是说引用于抄袭的临界就在3%之间。一旦你超标,即使你标注了引用也无济于事。所以请同学们注意。我们举例说明:某篇论文第一章有5000 字,那么第一章中,我们就只能引用A文献150 字以下,否则会被系统认为是抄袭。第二章4000 字,那么我们只能引用A 文献120字以下,否则会被系统认为是抄袭。第三章8000 字,第四章7000 字,分别为240 字以

下和210 字以下,以此类推。综上所述,引用超标的计算方式是按章计算,这与抄袭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

5、系统对一句话怎么才算抄袭?

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20字单位以上的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4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 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各章)中要达到3%。

引用:

6、抄袭的修改方式

针对标红文字的修改方式除了3中提到的外,还有改词、换句、改变描述方式(变原句为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等)、打乱段落顺序、删除关键词汇、关键句等。经过实践证明,使用以上方法结合,可有效降低复制比,保证顺利通过。

总体来说,我们需要在保证修改后句子通顺的前提下,尽量和原句在字面上保持不同。

例1:例如下句:

过热故障中的过热与变压器正常运行下的发热是有区别的,正常运行时的其发热源来自于绕组和铁芯,即铜损和铁损,而变压器过热故障是由于受到有效热应力而造成的绝缘加速劣化,它具有中等水平的能量密度。

几乎被标红,说明与相似文献存在重合和高度相似,经过以上方式结合,本句可改为:

过热故障中出现的过热容易与变压器正常运行下的发热相混淆,后者是因为其绕组和铁芯会出现铜损和铁损的现象,这是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发热,而变压器过热故障是受到有效热应力造成的绝缘加速劣化,

① 这里所指的300 字是一个大概值,并非临界值。引用的数量越低,就越不容易被检测出来。

② 更新以后的CNKI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将这一阀值调整到了3%,以前是5%,意味着检测系统对引用的要求更加严格,但运用我们后面提到的方法也不是很难。具有中等水平的能力密度。

这样修改几乎可以降低抄袭率一半。

例2:在看下面一个例句:

3.7.1.2

在透明水杯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纤维进行搅动,便可以直观地发现纤维呈立体悬浮状乱向分散,且长时间放置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说明合成纤维的质量较好;质量差的纤维经搅动后可能分散,但时隔不久便会上浮为一絮状层。质量差的纤维在混凝土的实际配制过程中多不易均匀分散。

本段完全被标红,修改方式只有一种,就是打乱顺序,重新组织。

3.7.1.2

将少量纤维放入盛装清水的透明容器中,边搅动边观察纤维变化情况,如果合成纤维质量较好,那么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纤维呈立体悬浮状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若合成纤维质量较差,那么搅动的过程中,纤维可能分散,并且容易上浮形成絮状层。质量差的纤维在混凝土的实际配制过程中多不易均匀分散。

例3:下句:

对施工单位或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要进行统筹考虑,确定其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施工工期和费用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非改不可的要调整施工计划,以尽可能减少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修改为:

施工单位或业主一旦提出设计变更要求,要进行统筹考虑,考察变更的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施工工期、费用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分析,遇到非改不可的变更要调整施工计划,尽可能将其对工程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学校关于学位论文抄袭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学生版】

北京城市学院 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 (试行) 为加强学生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生学术行为,保证学生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攻读我校学位的研究生、本科生等撰写的以我校为著作权人单位的学位(毕业)论文。本办法专门针对学位(毕业)论文中的抄袭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其它学术不端行为另见文件。 第二条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定义 本办法定义学位(毕业)论文的抄袭是指把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内容,如学术观点、数据资料、内容情节、架构或研究成果等原封不动或虽改变形式但未改变内在本质后在本人学位(毕业)论文中据为己有或采用他人成果时不注明出处的行为。 第三条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认定标准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原则上可认定为抄袭: 1、连续引用他人作品超过300字而未注明出处的。

2、使用他人已发表的数据、图表等内容未经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 3、原文复制或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及重排句子顺序复制他人作品内容超过本人所撰写论文总字数的20%的(引用法律法规,政府公文,时事新闻,名人名言,经典词诗,古籍书,公认的原理、方法和公式,通用数表等内容除外)。 4、将文献直接翻译或在翻译中改变字词、重排句子顺序等用于自己的论文中,且总字数超过本人所撰写论文总字数20%的(引用法律法规,政府公文,时事新闻,名人名言,经典词诗,古籍书,公认的原理、方法和公式,通用数表等内容除外)。 5、照搬他人论文或著作中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办法而没有注明出处或未说明借鉴来源的。 6、其它由北京城市学院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为抄袭行为的。 第四条不属于抄袭行为的情形 具有第三条所列除1、2两种情形之外的涉嫌抄袭行为,若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则不属于抄袭行为: 1、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但确为两个独立的创作活动取得的; 2、翻译、评论、介绍、综述他人作品且已注明,不会被普遍误认为自己原创的; 3、借鉴采用他人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实验装置和仪器设备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和结论的; 4、能够提供详实的原始材料和数据证明作品为自己原始创作的;

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使用说明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研制介绍与使用方法 第一章系统简介 系统概述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TMLC”)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实现了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可供用户检测学位论文,并支持用户自建比对库。其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检测系统示意图 系统技术路线介绍 TMLC采用CNKI自主研发的自适应多阶指纹(AMLFP)特征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率,召回率较高,抗干扰性强等特征。 支持篇章、段落、句子各层级检测; 支持文献改写,多篇文献组合等各种文献变形检测; 支持研究生学位论文、图书专著等超长文献的学术不端检测。

CNKI自适应多阶指纹技术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CNKI自适应多阶指纹技术原理图 对任意一篇需要检测的文献,系统首先对其进行分层处理,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别创建指纹,而比对资源库中的比对文献,也采取同样技术创建指纹索引。这样的分层多阶指纹结构,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对超长文献的快速检测,而且,因为我们的最小指纹粒度为句子,因此,也满足了系统对检准率和检全率的高要求。原则上,只要检测文献与比对文献存在一个相同的句子,就能被检测系统发现。 系统功能概述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已发表文献检测、论文检测、问题库查询、自建比对库管理等。 ◆已发表文献检测:指检测系统能够自动将属于用户的已正式发表的学位论文检索出来,并对每一篇已发表文献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 ◆论文检测:主要实现论文实时在线检测功能。 ◆问题库查询:指用户可以将检测结果中确认有问题的文献放入到问题库,便于用户集中管理。 ◆自建比对库:指管理人员可以选择将检测文献放入个人比对库或者批量上传文献作为个人比对库,该个人比对库即可作为以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比对数据库,该自建个人比对库完全属于用户,其他用户无权使用。 系统目的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年5月修订)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20XX年5月修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 (20XX年5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杜绝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树立良好学术风气,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4号令)、《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XX]3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XX]9号),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四)伪造注释; (五)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违反正当程序或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 (八)其他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 第三条加强自律与他律,杜绝、防范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学位申请人应有学术自律意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位

论文的写作;导师应加强学术规范的指导,严格要求与把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品质;各培养单位应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申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以及已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第二章审查及结果认定 第五条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采取如下方法: (一)利用检测软件等技术手段对学位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 (二)实行学位论文校外双盲评审; (三)其他合理手段。 上述方法同时使用,技术手段与专家审定相结合,事前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 第六条我校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须接受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学位申请人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将经导师审定过的学位论文通过研究生综合 管理信息系统上传,用于相似性检测及双盲评审。 第七条检测时间及程序安排。 相似性检测由学位办统一组织,检测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一)答辩前常规检测。一般在3月、9月上旬进行,有初检和复检两个环节。所有申请我校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均须参加初检。复检产生的检测费用由学院承担。 (二)答辩后随机抽检。一般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前,学位办根据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对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定稿进行随机抽检。 第八条答辩前常规检测。双盲评审前使用论文相似性检测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技术性查重,并依据检测结果作出初步处理意见。

6-1-“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工作手册第89 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2014年3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严肃学术纪律,促进学术诚信,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 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 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所有拟申请学位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涉密学位论文除外)均须按照本办法规定 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答辩。 第三条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各学院应加强研究生学术 规范教育,提高研究生自律意识,明确职责,严格把关,加大检查力度。导师及研究生应高度重视 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工作,恪守科研和学术规范,杜绝弄虚作假,严把论文质量关,确保研究生 学位授予质量。 第二章工作组织与实施 第四条研究生院学位办具有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管理员账号,由管理员统 一给各学院分配子账号及论文检测篇数。管理员可查阅所有子账号的检测文献及使用日志,严格监 管子帐号使用情况。管理员可停用、删除违规操作的子账号。 第五条检测工作由各学院负责。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须对用户名、密码、相关检测过程、检测内容、检测结果等严格保密,不得向外泄露有关情况。该系统只限检测本学院拟申请学位的研究 生学位论文,原则上每篇论文限检一次,严禁使用该系统对本学院以外或其他不相关的论文进行检测。学院应保存所有论文的检测结果以备核查。 第六条研究生院按一定比例抽查已经完成答辩或授予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主要检测指标说明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主要检测指标说明 学位论文一般篇幅较大,为了便于快速准确的分析论文与比对文献的复制关系,系统设计了多个检测指标,这些指标从多个角度反映文字复制的特征。 一、总检测指标 从整体情况描述了论文的检测情况,便于快速了解该论文总的检测情况。 1、总重合字数(CCA),检测结果的核心指标,反映一篇论文复制比对文献的绝对字数总和。 2、总文字复制比(TTR),指学位论文中总的重合字数在论文总的字数中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可以直观了解重合字数在该学位论文中所占的比例情况。 3、首(尾)部重合文字数(HCCA、ECCA),首部重合文字数是指学位论文前1万字中重合的文字数量。尾部重合文字数是指除去前1万字,剩下的部分中重合的文字数量。对于学位论文,一般开头部分均是综述性的报告介绍,其重要性远低于论文尾部。 二、子检测指标 学位论文核心内容一般主要存在于某几章中,子检测指标可以让用户迅速了解每一章节的检测情况。 1、文字复制比(TR),反映第一章节段落的文字情况,比例越高,反映该章节越多的文字来自于其他已发表文献。该指标反映了文章“抄袭”的文字数量比例。 2、重合字数(CNW),指学位论文该章节与比对文献比较后,重合部分的字数。一般来说,不管文字复制比如何,重合字数越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3、段文字比(PR),该章节文字重合段的字数之和占该章节文字数的比例为段文字比。段文字比反映了抄袭连续特征。 三、学位论文抄袭类型划分

类 型重合文字条件总文字复制比例轻度句子抄袭各连续重合文字均<200<10% 句子抄袭各连续重合文字均<200>=10% 轻度段落抄袭存在连续重合文字>=200<30% 段落抄袭存在连续重合文字>=200>=30%且<50%整体抄袭>=(总字符数/2)>=50%

学术不端案例

经济管理类学术不端案例搜集 案例一: 案例详情:陈某某于2008年在某经济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将该论文标题和内容的个别文字做了更改后,又于2009年在另一经济学刊物上刊出。经查,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章。 处理结果:在调查之后刊物编辑部做出处理决定,认为陈某某属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前一刊物已经发表其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该刊,致使该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决定撤销陈某某的发表文章,停止陈某某投稿资格5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选自: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编委会编写. 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47.》 案例二: 案例详情: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学术不端,导致最终无缘“导师”。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布该校学术委员会结论,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确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宣布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及研究生导师资格,但这个处理结果却整整迟到了2年。2007年7月,黄庆被举报两篇署名论文存在抄袭行为,由此引发抄袭门事件。

此后,西南交大虽然组织了专家进行调查,但外界却迟迟未得到该调查结果。西南交大负责此事宣传的工作人员曾红表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只是对其论文是否抄袭进行论证,至于行政职务的变动,需要等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被曝抄袭门始于2007年7月,举报人在新语丝网站及一些高校学术论坛发帖,称西南交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庆的署名论文涉嫌抄袭。举报者称,2000年6月,黄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涉嫌严重抄袭成思危等人论文。此外,黄庆以第二署名作者发表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涉嫌抄袭钟波等人于2002年发表的《组合预测中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一文。 对于《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举报人认为该论文的核心观点及75%以上的核心内容来在成思危等人的论文。对于《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一文,举报者罗列了20多条证据,认为黄庆的论文有多处文字及部分章节涉嫌抄袭。事发后,西南交大校方组织专家介入调查,但结论迟迟未对外公布。 处理结果: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通报了该校处理副校长黄庆学术不端的问题,并向晨报记者发来邮件介绍相关情况。邮件称,历时一年多后,学校学术委员会下属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黄庆学术不端问题的性质进行了投票表决,认定结论为黄庆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用户手册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 用戶手冊 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 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 1.1什麽是學術不端行為........................................................................................................ - 3 - 1.1.1抄襲.......................................................................................................................... - 3 - 1.1.2 一稿多投................................................................................................................. - 5 - 1.1.3 偽造......................................................................................................................... - 6 - 1.1.4 篡改......................................................................................................................... - 6 - 1.1.5 不正當署名............................................................................................................. - 6 - 1.1.6 一個學術成果多篇發表......................................................................................... - 7 - 1.2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功能.............................................................................................. - 7 - 1.2.1系統功能模塊.......................................................................................................... - 7 - 1.2.2檢測系統架構與核心流程...................................................................................... - 8 - 1.2.3檢測結果說明.......................................................................................................... - 9 - 1.3.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特性........................................................................................... - 9 - 1.3.1技術優勢.................................................................................................................. - 9 - 1.3.2資源優勢.................................................................................................................. - 9 - 1.4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性能............................................................................................ - 10 - 第二章用戶信息管理- 11 -2.1 用戶註冊- 11 - 2.2修改註冊資料.................................................................................................................... - 12 - 2.2修改用戶密碼.................................................................................................................... - 12 - 2.3修改用戶比對庫................................................................................................................ - 13 - 2.4管理員中心........................................................................................................................ - 13 - 2.4.1文獻管理................................................................................................................ - 13 - 2.4.2文獻查詢................................................................................................................ - 14 - 2.4.3會員管理................................................................................................................ - 15 - 2.4.4會員查詢................................................................................................................ - 15 - 2.4.5帳號統計信息........................................................................................................ - 16 - 第三章用戶稿件提交- 18 - 3.1 創建文件夾....................................................................................................................... - 18 - 3.2稿件提交............................................................................................................................ - 18 -

关于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考

关于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考 近些年来各种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关于学术不端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怎么办?这到底是是社会的原因还是做学术的个人问题。经过仔细思考,我认为这种学术不端的问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产生的。 社会因素: 在社会因素中主要是由不合理的评价制度,核心期刊杂志不合理的盈利方式,查重软件的不完备,没有完善的法律政策及较轻的惩罚措施。(1)不合理的评价制度 在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频道联合清研咨询进行的学术不端的调查中,有63.5%的认为在评价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排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六大原因之首。 现在众多高校在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中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量都 有具体要求。比如硕士、博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才能获得学位证。本科生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才能算毕业。但是在科研成果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通过抄袭,找枪手代写的学术造假行为来完成他们论文量已获得毕业资格。 在高校对教师、科研人员的职称评价中,那些量化的评估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的论文发表数,参与项目数,专著数直接影响到他们衣食住行的水平。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者只重视论文的数量和发表论文的杂志的档次,对于论文的质量和内涵倒是不闻不问。为了提高数量,

便开始不顾科研的周期,开始走捷径。 (2)核心学术期刊不合理的盈利方式 学术期刊的盈利方式主要有:赞助商广告费、国家财政拨款、文章转载发表费用、国家评选奖励经费、活动赛事冠名费、其他赞助经费正常的盈利途径,但是在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很多学术期刊的财政拨款全部或者部分取消。再加上本来学术期刊的销售范围小的特点,各种赞助较少。为了维护期刊的维持,1988年中国科协出台39号文,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学术期刊收取的版面费逐渐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盈利方式。在王凌峰的《破解学术期刊版面盈利化怪圈》一文提到据他发表文章经验指出了目前国内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一般行情是:以4000字文章大约排版2个页码而言,入选CSSCI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者,版面费低者1000多元,高者3000~5000元,多数在1500元左右。正是因为这样的盈利方式,在缺乏有效地的监督机制的背景下。一些杂志便开始以敛财为目的地发表文章,只要对方愿意付版面费,其杂志根本不考虑论文的质量,这样一些学者便和这些期刊组成互惠互利的利益集团,双方为了利益,便对学术规范置之不理。 (3)查重软件的不完备 如今是一个论文大爆炸时代,为了解决发现论文抄袭这一大问题,查重软件应运而生。在大家都相信查重软件的强大时,一些人又开始寻找软件的漏洞,在漏洞中寻找抄袭的机会。我曾在百度知道上看到有人给出了“帮你躲避反抄袭论文检测的6个秘诀”其中包括增删改写、

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川大校〔2010)2号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川大校〔2010〕2号 校内各单位: 为维护学术尊严,规范学术行为,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促进我校学术研究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在已经实施的《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和《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

四川大学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学术行为规范办法通知 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印发打字:贾盛庆校对:秦远清印数:500份附件 2

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指导思想 为维护学术尊严,规范学术行为,保障学术自由,加强我校校风学风建设,促进我校学术研究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文件,并在我校已经出台实施的《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的基础上,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学位(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防范和惩治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攻读我校学位(指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研究生、本科生等撰写的以我校为著作权人单位的学位(毕业)论文。我校教职工和学生都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杜绝学术不端。本办法专门针对学位(毕业)论文中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其它学术不端行为按《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和《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处理。 第三条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定义 本办法定义学位(毕业)论文的抄袭和剽窃为同一概念,以 3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论文格式规范

中国知网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论文格式规范

作者. 作者格式如下: 1、作者姓名长度为2到4,姓氏包含在百家姓中。 2、在文章前部的内容,关键字A和关键字B中间编辑作者姓名。其中A包括: "研究生姓名","博士生姓名","博士研究生","作者姓名","学生姓名","作者","姓名","学生","学位申请人","申请人","人请申","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學生姓名","學位申請人","申請人","人請申","碩士生","學生"。 B包括: "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学科专业","学科门类","专业","专业名称","班学号","学号","导师","年级","完成日期","指導教師","指導老師","學科專業","學科門類","專業","專業名稱","班學號","學號","導師"。例如: 姓名:张三 专业:****

原创性声明. 声明格式如下: 1、编写以“声明”两个汉字结尾的文本段记为声明开始。中文间可以有空格。 2、紧接着的编写文本段中包含如下关键字,记为声明内容。 (1)本人*声明。 (2)本人*责任。 (3)授权*说明。 (4)使用*说明。 (5)保密*解密。 (6)电子版*提交。 (7)签名。 (8)签字。 (9)日期:或:。 (10)学校*复印*论文。 (11)学校*影印*论文。 (12)学校*缩印*论文。 (13)学校*保存*论文。 (14)作者*同意*学位。 3、当接下来的文本段中连续两行都没有2中的情况或者段中出现“摘要”、“目录”“目次”“附录”“成果”“参考文献”“第*章”“第*部分”关键字时,提取声明停止。已记录的内容为声明内容。 4、备注:*表示任意文字 例如: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XXX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界定标准pdf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2年12月28日 来源: 目 录 前 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剽窃 plagiarism 2.2伪造 fabrication 2.3篡改 falsification 2.4不当署名 inappropriate authorship 2.5一稿多投 duplicate submission/multiple submissions 2.6重复发表 overlapping publications 2.7拆分发表 slicing publications 3剽窃 3.1剽窃观点 3.2剽窃数据 3.3剽窃图像 3.4剽窃研究(实验)方法 3.5剽窃文字表述 3.6整体(大量)剽窃 3.7自我剽窃

3.8剽窃未发表成果 4伪造 5篡改 6不当署名 7一稿多投 8重复发表 9拆分发表 10相关研究伦理问题 11其他 前 言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尊重和维护学术出版规范,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在规范科研行为和净化学术环境方面的作用,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中国知网(CNKI)特组织编制《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本标准概括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可能涉及的不端行为类型,通过罗列各类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给出基本的界定原则和标准。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借鉴重要国际组织、学术团体有关学术伦理规范,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本标准在范围涵盖、内容陈述、行为界定等方面,尽可能地与国际学术期刊通用规范保持一致,同时兼顾国内学术期刊论文撰写和发表中的特殊情况。 本标准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特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可以依照自己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标准编制更加细致的认定规则。本标准按照准确、简明、实用的原则编写,力求方便查阅和使用。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

学术不端检测说明

版本2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简介 在每个学生毕业时都要写一篇学位论文,现在学位论文的过关不仅是要求过答辩就OK,还要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自从2008年各高校使用中国知网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后,每年各高校都会使用该系统对每届毕业生的论文进行一下测试,此系统不是软件,不是下载一下就可以用的。软件在北京的中国知网,各高校也只是拥有账号和密码,可以进去提交论文,且上传文章的篇数是根据本校毕业生的人数来定的。一般每年若有1000人毕业,该校会有1020个检测指标使用。学校的检测是免费的。 学校将论文上传到该系统后,文章就会与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期刊文章、报纸文章、本、硕、博论文库等库存内容进行比对。全文比对结束后,会出现一个百分比,就是你的文章抄袭别人内容占你整篇文章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如果超过本校的规定指标(一般学校规定是不准超过30%,有的学校规定是不准超过10%,这些是各个学校自己定的,没有定论),如超标,就会被推迟答辩和取消授予学位资格。这已经成为事实,各高校都有案例可查。 有的同学说,我不担心,我引用了。我们的回答是:机器检测,说不准,机器毕竟是机器。如果超标,哭都来不及。 可以到我店进行提前检测,检测后进行相关的修改,躲过学校的最终检测,避免自己因此耽误毕业。 强烈呼吁广大同学,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的免费检测上,那次检测如果结果不妙,将会成为您终生的遗憾! 现在江湖中流传多份修改密集。店主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改变句子的结构。比如,将:“弯变的月亮”改变成:“天上有个弯弯

的像镰刀一样的月亮”。这样改后,就是创新了,至少可以躲过检测系统了。还有一个比较急办方法,抄书。因为不管是中国知网还是万方,哪家公司也没有收录书籍。但你要看清楚,书的封面要写了“中国优秀博士论文……”,这样的书肯定已经被收录了,可以抄教材等。但店主还是友情提示和强烈建议下:身边坏人多,为将来的飞黄腾达,尽量不要抄太多,被别人举报的话一下就声败名裂了。但急时倒可以采用此法。 具体点,就把店主在江湖中搜集到的的有关内容汇集一下: 江湖传说一 改词、换句、改变描述方式(变原句为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等)、打乱段落顺序、删除关键词汇、关键句等。经过实践证明,使用以上方法结合,可有效降低复制比,保证顺利通过。 江湖传说二 应对cnki中国知网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之修改论文技巧论文测谎仪(cnki中国知网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明目张胆的学术作假行为,但也助长了造假的水平进化。 “反抄袭”软件遭遇大学生“反反抄袭”,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开动了“脑筋”。毕竟大家从小就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大家早就练就了一身超常的反侦察功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对付“反抄袭”软件,大学生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反反抄袭”密招。 “反反抄袭”密招一:改写 躲避“论文测谎仪”的方法听起来有些笨,但却很“实用”,那就是——改写。“不是论文不能抄,要看你会抄不会抄!”。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一)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成因科学体制科学道德 论文摘要: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认为社会大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科学体制的不健全和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共同导致了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发生。 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是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抄袭剿窃等问题只出现在那些学术水平低的高校和年轻学者的身上。但从业已曝光的北大王铭铭事件、上海吴黎明丑闻以及贝尔实验室舍恩事件等来看,一些名牌高校、科研机构同样存在学术论文不端行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众多学者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2月,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我国当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川,其中前五种属于学术论文不端行为,可见其严重性。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 1扫描学术论文不端行为 1.1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不端行为 (1)抄袭剿窃行为。抄袭剿窃行为是最常见的论文不端行为,通常指公开抄袭剿窃他人的实验数据或图表分析,将他人的论文改头换面据为己有,等等。有人把论文抄袭剿窃的方法归结为“全篇搬用法”、“偷观点偷思想—隐性剿窃法”、“化名剿窃法”、“拼装法”、“明编实抄法”等几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引用、参考了他人作品,却不加以注释、说明。 (2)弄虚作假行为。弄虚作假行为主要包括伪造、纂改实验数据和引文中的作假行为。伪造、纂改实验数据即按期望值对实验数据任意取舍或伪造一些符合自己观点的数据,以方便论文写作。引文中的作假行为指引用他人观点却不加注明,或为了显示自己对大量学术前沿文献的掌握,在论文中开列大量并未参考甚至没有阅读过的文献。 (3)钱学交易、权学交易现象。在知识不断升值的今天,一些行政官员也想用知识增加自己升迁的筹码,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金钱,通过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手段猎取学历、学位,其论文多是他人代笔,一些在读研究生为了赚取些许生活补贴或其他好处,甘愿当“枪手”。有些资深导师或科研机构负责人同时是五六个甚至更多课题的负责人,由于工作量太大,无暇从事具体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往往让自己手下的研究生或研究人员从事调研、做实验、处理数据及撰写论文等具体工作,付给他们一定报酬,有学者形象地称此为“科技界的包工头现象”。 (4)粗制滥造的编著。现在国内掀起一股出书热,出书热的背后是编多于着,编书本无可厚非,但应编出新意,然而往往一本书中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文字是编者的外,其余全是别人的。一本书,你编我编,编来编去,还是老一套的观点,这种内容重复的编著于社会、于读者都毫无学术价值,只能徒增编者评职称的祛码。从前有些孜孜以求的学者一年也就发表一两篇论文,一辈子只出两三本专着。而现在有些急功近利的青年学者,在学界混了几年就敢称“著作等身”,有专着三四十本,论文百余篇。 1.2论文发表中的不端行为 (1)一稿多发。论文发表中的不端行为主要包括发表尚不成熟或未经实验检验的研究成果、一稿多发、一文分发等。一稿多发指把已发表的论文原封不动或改头换面投向不同期刊的情况,其结果往往导致一稿两发或多发,不仅浪费了学术出版资源,引起版权纠纷,而且欺骗了广大读者,造成极坏影响。有的还把一本专着折合成若干部分,以论文的形式再发表,等等。 (2)署名中的不端行为。署名中的不端行为主要包括署名搭车、署名中的不合理排序两种。署名搭车表现为一些年轻学者将署名权无偿赠与各类名流,以增加论文的“能见度”,借助名

写论文时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这断时间以来学术不端丑闻频频见于报端,从校长到学生,从历史陈案到史上最牛,可以说是一片腥风血雨,在这个时候,一套名为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TMLC)的产品悄然走红于各大高校,张伟所在大学使用的就是这套系统。 反剽窃就像“找不同” 这个“反抄袭”系统是世界首个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来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系统,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公司联合研发,耗时三年,在2008年12月底研制成功,2009年3月研究生院开始使用。官方宣称目前已涵盖上千家期刊编辑部,360多家高校,基本上覆盖了全国重点院校。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雄勇向记者介绍,到目前为止,光是研究生学术论文检测,TMLC的检测量就已达到20万篇次。 该人士表示,该系统的技术核心是自适应多阶指纹特征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率较高,抗干扰性强等特征。这里的“指纹”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如每个人说话都有口头禅,这个口头禅就是你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叫信息指纹。具体到一篇文章来说,比如研究金庸小说,金庸喜欢用什么字,用字的规律是多少,每个字在整个文章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这就是一个指纹。 在每一次检测过程中,待检文章首先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层处理,然后创建指纹,而比对资源库中的比对文献,也采取同样技术创建指纹索引。通俗来说,就是将论文和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重合处的比例,判断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不过,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网络工程师冯骋认为,这种技术原理上比较简单,已经有很多现成的算法,而且根据中文的特征,算法上也不可能有太大突破,依赖的还是数据库的采集,然后拿文章进去对比,相似度达到多少,就认为抄袭。 在这套系统里,最小能检验到句子。只要论文与数据库的文献存在一个相同的句子,就能被检测系统发现。因此这也是张伟担心所在,“谁不用CTRL+C和CTRL+V呢?” 和所有善于钻空子的大学生一样,张伟也不至于傻到一字不漏地照搬。他老早就未雨绸缪,上论坛求助一些从事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有“高手”告诉他,可以尝试将全篇论文的个别字符替换,如用查找替换功能,把所有的全角逗号换成半角逗号、把所有的“为什么”换成“为何”、把“把”替换成“将”,就可以绕过检测。 这正是张伟最担心的地方。在得知学校采用反剽窃系统后,他立即打听到开发公司的情况,并伪装成院校老师,打电话向对方求证一些技术细节。对方告诉他,简单的替换都会被系统识破,就是因为当系统检测单位精确到句子而不是段落时,传统的破解方法已经失效,重合比率技术可以进行防范。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林川副教授指出,这种检测技术也有技术漏洞。首先关于特征提取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比对结果。其次是匹配效率问题,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技术指标并不相同,特别是一些特殊领域的文献。比如做历史的研究,很多时候把历史材料、文献梳理出来就是好的论文,这就必然涉及到对很多材料的引用,评价,论述,但这样就有可能被判定为抄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报告单使用说明书 CNKI科研诚信管理研究中心 2014年

第一章报告单类别 (3) 1.1简洁报告单 (3) 1.2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 (3) 1.2去除本人文献报告单 (3) 1.3 全文对照报告单 (3) 第二章报告单信息 (3) 2.1被检测文献基本信息 (3) 2.2文字复制比 (4) 2.2.1总文字复制比 (4) 2.2.2去除引用文献文字复制比 (4) 2.2.3去除本人文献文字复制比 (4) 2.2.4 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 (4) 2.3检测指标 (4) 2.3.1重合字数 (4) 2.3.2总字数 (5) 2.3.3总段落数 (5) 2.3.4疑似段落数 (5) 2.3.5 疑似段落最大重合字数、疑似段落最小重合字数 (5) 2.3.6前部重合字数、后部重合字数 (5) 2.2.7 《标准》鉴定指标 (5) 2.2.8 表格、脚注和尾注 (6) 2.4章节信息 (6) 2.4.1段落检测信息 (6) 2.4.2相似文献列表 (6)

第一章报告单类别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分为三种报告单:简洁报告单、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去除本人文献报告单和全文对照报告单。 1.1简洁报告单 简洁报告单突出的是简洁而不“简单”,上半部分主要显示了被检测文献的基本信息,下半部分按照章节显示了各章节的相似文献信息。 1.2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 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在简洁报告单的基础上,增加了被检测文献的全文,红色文字表示文字复制部分,黄色文字表示引用部分。 1.2去除本人文献报告单 去除文人文献报告单,是指去除了本人发表的文献后的报告单。 1.3 全文对照报告单 全文对照报告单,突出显示了被检测文献和相似文献的重合部分,并且显示了相似文献的来源信息。 第二章报告单信息 2.1被检测文献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显示了被检测文献的篇名、作者、检测范围和检测时间。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

目录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剽窃 plagiarism 2.2伪造 fabrication 2.3篡改 falsification 2.4不当署名 inappropriate authorship 2.5一稿多投 duplicate submission/multiple submissions 2.6重复发表 overlapping publications 2.7拆分发表 slicing publications 3剽窃 3.1剽窃观点 3.2剽窃数据 3.3剽窃图像 3.4剽窃研究(实验)方法 3.5剽窃文字表述 3.6整体(大量)剽窃 3.7自我剽窃 3.8剽窃未发表成果 4伪造 5篡改 6不当署名 7一稿多投 8重复发表 9拆分发表 10相关研究伦理问题 11其他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尊重和维护学术出版规范,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在规范科研行为和净化学

术环境方面的作用,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中国知网(CNKI)特组织编制《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本标准概括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可能涉及的不端行为类型,通过罗列各类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给出基本的界定原则和标准。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借鉴重要国际组织、学术团体有关学术伦理规范,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本标准在范围涵盖、内容陈述、行为界定等方面,尽可能地与国际学术期刊通用规范保持一致,同时兼顾国内学术期刊论文撰写和发表中的特殊情况。 本标准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特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可以依照自己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标准编制更加细致的认定规则。本标准按照准确、简明、实用的原则编写,力求方便查阅和使用。 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涵盖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所可能涉及的各类不端行为,不包括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审稿人等。根据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可能涉及到的不端行为的特性,本标准涵盖以下三类不端行为:论文本身存在的不端行为、作者署名中的不端行为、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具体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拆分发表、相关研究伦理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标准是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在学术论文撰写和投稿时避免不端行为的指南,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发现和处理不端行为的指导,同时也可为研究机构、资助机构和学术团体判断相应的不端行为提供参考。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剽窃 plagiarism 直接将他人或已存在的思想、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不加引注或说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过度引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内容。 2.2伪造 fabrication 编造或虚构数据或事实。 2.3篡改 falsification 故意改变数据和事实,使其失去真实性。 2.4不当署名 inappropriate authorship 署名与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不符。 2.5一稿多投 duplicate submission/multiple submission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