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土壤分布和主要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0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种植基础》教学大纲一、依据及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口升学高考要求,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有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与虫害、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理解掌握种植基础的相关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同时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同学奠定基础,以取得优异成绩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植物生长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途径。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有对土壤质地的简易测定能力。
2.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常用肥料的能力。
3. 具有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的基本能力。
4. 能正确使用常用植保器械及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五、课时分配表六、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1、种植业的概念及特点。
2、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产量形成因素及产量的保护因素。
3、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章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土壤分类的历史和现状。
掌握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定性分类的原则;和1995年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依据。
第一节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1、什么是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系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
3、分类的意义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二、世界分类现状(一)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诊断层、诊断特性)1、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层是土壤系统分类中高级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系列的定量描述。
例如石膏层(Gypsic horizon)(诊断表下层之一)有如下规定:(1)不固结(风干碎块在水中消散);(2)石膏含量较其下伏层高出5%(绝对量);(3)厚度与石膏含量。
2、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
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
特点:依据明确,量化易掌握,可建立数据库,逻辑性差《土壤系统分类检索》 1990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二)联合国图例单元(FAO –60-88-1:500万)(三)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四)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1883)三、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一)历史1、古代土壤的分类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
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
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种植基础》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A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少 B 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大C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少 D二者无关2、植物生长所需的下限温度( )A最适温度 B最低温度 C活动温度 D有效温度3、一天中,气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 )A11-12 B12-13 C13-14 D14-154、河北省旱涝尤以( )为严重A涝灾 B 伏旱 C 秋旱 D春旱5、旱耕地土壤的剖面结构由上至下( )A 犁底层耕作层心底层底土层B 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C心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D耕作层心土层犁底层底土层6、土壤微生物( )具有分解有毒化合物的作用,所以土壤在一定程度具有自净能力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藻类7、土壤微生物活动最适宜温度范围( )A10-20 B15-25 C25-35 D35-458、土壤保蓄养分的最主要方式(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离子交换9、标志土壤肥力水平( )数量的多少A块状 B片状 C 柱状 D团粒10、含氮量最高的肥料( )A碳酸氢铵 B硝酸铵 C尿素 D氯化铵11、不属于复合肥料的( )A过磷酸钙 B磷酸钙 C磷酸二氢钾 D硝酸钾12、生物肥料提倡与( )混用,可以增加施用效果A化学肥料 B农家肥 C有机肥 D氮肥13、昆虫分类上,蝗虫属于( )目A直翅目 B半翅目 C同翅目 D鞘翅目14、植物器官畸形在( )病害中较为常见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病毒15、大多数病毒主要传播方式A气流 B雨水 C昆虫 D土壤16、植物病害为害程度一般用( )表示A发病面积 B病情 C病株数 D调查总株数17、播种时最好的土壤墒情是()A黑墒B黄墒C潮干土D 汪水18、土壤实际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叫做()A 土壤含水量 B相对含水量C容积含水量D水的体积19、( )是最经济最安全的防治方法A农业 B生物 C物理 D化学20、通过接触害虫表皮渗入其体内使之中毒的药剂称为( ) A胃毒 B触杀 C熏蒸 D内吸21、果树上的“小叶病”是缺()元素造成的A铁B锌C 钼D硼22、下列属于喜光的植物是()A吊兰B 人参C 凤梨D 向日葵23、植物细菌性病害所表现的特有病症是()A溢脓 B软腐C斑点D肿瘤24、刺槐、仙人掌是()A中生植物B阳生植物 C阴生植物 D耐寒植物25、干旱是河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以()最为严重A春旱 B 初夏旱 C 伏旱 D 秋旱26、油菜“花而不实”是缺乏()所致A锰 B钙 C钼 D硼27、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A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28、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是()A沙质土 B 中壤土 C 壤质土 D 粘质土29、土壤矿质土粒中不含()A氧B氮C铝D铁30、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时间C气候D生物31、利用黑光灯诱杀法防治害虫是利用()防治法A物理 B 农业C化学D 生物32、属于冷性肥料的是()A 羊粪B马粪C 牛粪D家禽粪33、昆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科B 属C种 D亚种34、适合喷粉的剂型是()A 胶悬剂 B粉剂C 烟剂 D 可湿性粉剂35、昆虫一年发生世代数的多少主要由()决定A温度 B遗传C 光周期 D 湿度36、根外追肥的时间选在()喷洒效果最好。
实习报告(土壤)土壤实习一、目的意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常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土壤路线调查(或概查)的方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调查路线的选择;土壤剖面的选点、观察、描述与记载;土壤标本与样品的采集;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编写土壤调查报告或土壤图说明书。
有条件时,可与土壤遥感调查与制图实习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的准备工作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
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
一般多采用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范围大者可采用1:100000地形图.在确定无地形图的情况下,可以用比例尺平面图代替。
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习,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自然成土因素的资料与图件)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
主要搜集自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侵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
4)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成土母质类型,一般以第四纪成因类型为基础,如花岗60岩残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或洪积物,海(湖)相淤积物、冰碛母质……等。
冀北围场土壤分析与土地深松冀北围场县位于河北省的中北部,是一个地处黄河中游河北平原的县城。
围场县是河北省北部著名的麦区,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土地资源富集,土壤肥沃,为冀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基地之一。
而围场县的土壤分析与土地深松是围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围场土壤的基本特点、土壤分析的实施方法和土地深松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围场土壤的基本特点围场县的土壤资源丰富,主要有河流冲积土、黄土和黑土等类型。
黄土和黑土属于较为优质的土壤类型,具有良好的肥力和透气性,适合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
围场县的土壤呈现出酸性偏弱、富含腐殖质和有机物质丰富、磷钾养分高、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特点。
围场县土壤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保水性,利于农业生产的进行。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经营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原因,围场县的土壤肥力出现了下降趋势,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土地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的出现。
二、土壤分析的实施方法针对围场县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进行土壤分析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土壤分析是通过对土壤中的养分、微量元素、有机质等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土壤信息,评价土壤肥力,并制定有效合理的施肥方案的一种科学方法。
土壤分析操作主要包括采集土壤样品、样品预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等步骤。
1.采集土壤样品地面上的土壤是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养分,而这些养分又会因为土壤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浓度。
在采样时,应尽可能减少土壤样品的混合,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等,合理划分土壤样品采样点。
采样时要考虑土壤深度、土壤层次及不同地块的不同养分级别,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样品预处理收集好土壤样品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进行样品预处理工作,一般包括将土壤样品晾干、打碎、混匀等。
样品处理的质量对后续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外部污染,确保土壤样品的原貌和特性。
3.实验室检测样品预处理完成后,将土壤样品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养分、微量元素、有机质等指标的检测。
河北省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河北省地处北纬36°05ˊ—42°37ˊ、东经113°11ˊ—119°45ˊ之间。
东临渤海,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北部和西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西部与山西相邻,南部和东南部与河南、山东两省相接,中部与北京市、天津市毗连。
全省面积190379平方公里。
目前本省共辖9个地区,12个市(其中3个是省辖市),137个县。
本志涉及地区范围,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
北京市包括市区,3个近郊区,1个远郊区,9个县,面积1.78万平方公里。
天津市除市区和塘沽区外,还有5个县,面积1.1万平方公里。
二、地质和地形河北省在古生代之前,完全属于沉降地带,古生代志留纪后期,因加里东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为陆地,不少地方仍为浅海,陆地上已有植物定居。
中生代发生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经过多次回旋而使地质构造复杂化,形成了地貌基本轮廓,燕山山脉及张家口一带的内陆盆地。
晚第三纪,自渐新世后期,喜马拉雅运动加速了河北平原相对下降,北部、西北部山地相对上升。
张家口、承德地区的北部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坝上厚而广泛的玄武岩层。
燕山山脉近于东西走向横亘在北部,太行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屹立在西缘。
省之西北部为山地、高原、盆地,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是平原。
高原分布在张家口、承德两地区的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8.5%,是内蒙古高原的延伸部分。
海拔1400—1700 m,坝上一带高达1800 m。
由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及中、酸性火成岩组成。
地势平缓,多湖、淖、滩、梁,河道短浅,多属内陆河。
东半部分布有10—30 m高的固定、半固定沙丘。
山地占全省面积的49.5%,海拔多在2000 m以下。
超过2000 m的山峰主要有:小五台山2870 m,东猴岭2393 m,灵山2320 m,大海坨山2285 m,百花山2218 m,雾灵山2116 m,雀梁山2187 m。
海拔超过1000 m的中山主要分布在赤城、丰宁、隆化一线以北和涞源、阜平一线以西的地区。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A.针叶林B.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灌木林4.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碳密度()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5.森林碳储量集中分布在陡、急、险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降水丰富B.热量条件好C.风化层深厚D.人类活动少【答案】3.D 4.C 5.D【解析】3.利用表格中每种森林的碳储量除以其碳密度,就可以得到森林面积。
据此可计算得知灌木林的面积是最大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分布依次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林。
结合表格中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可以判断出,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碳密度先升高后降低。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陡、急、险坡处,人类活动难以到达,森林植被多保持自然状态,生物量大,且枯枝落叶层厚,森林碳储量分布集中。
因此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类活动少,D正确;陡、急、险坡降水不一定丰富,A错误;热量条件主要与海拔有关,B错误;陡坡风化层往往较薄,C错误。
故选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图示意河北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存在差异的甲、乙、丙、丁四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的是()A.甲B.乙C.丙D.丁7.图中丁地土壤遭受水力侵蚀比较微弱,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深厚,植被茂密B.地处平原,河流流速慢C.土壤紧实,质地粘重D.聚落密集,土壤硬面化【答案】6.A 7.B【解析】6.根据图示可知,该图为河北省,甲位于河北省西北部,2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属于半干旱区,且甲更加靠近冬季风源头,风力侵蚀明显,A正确;乙位于燕山南坡,属于冬季风的背风坡与夏季风的迎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风坡,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B错误;并所在为太行山东侧,冬季风背风坡,夏季风迎风坡,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C错误;丁位于华北平原,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D错误。
第十章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土壤分类的历史和现状。
掌握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定性分类的原则;和1995年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依据。
第一节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1、什么是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系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
3、分类的意义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二、世界分类现状(一)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诊断层、诊断特性)1、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层是土壤系统分类中高级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系列的定量描述。
例如石膏层(Gypsic horizon)(诊断表下层之一)有如下规定:(1)不固结(风干碎块在水中消散);(2)石膏含量较其下伏层高出5%(绝对量);(3)厚度与石膏含量。
2、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
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
特点:依据明确,量化易掌握,可建立数据库,逻辑性差《土壤系统分类检索》 1990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二)联合国图例单元(FAO –60-88-1:500万)(三)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四)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1883)三、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一)历史1、古代土壤的分类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
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
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