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中美价值观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中美企业文化比较分析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是影响企业员工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
中美企业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分析中美企业文化的比较。
正文内容:1. 中美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差异1.1 中美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不同在中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
而在美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力。
1.2 中美企业对待员工的奖励机制不同在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稳定的薪酬体系,注重长期激励和福利待遇。
而在美国,企业更加注重绩效奖励和股权激励,鼓励员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更高的回报。
1.3 中美企业对待员工的权力分配不同在中国,企业通常采取集权管理模式,决策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
而在美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和自主权,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2. 中美企业文化的沟通方式差异2.1 中美企业的沟通风格不同在中国,企业更加注重面子和尊重,喜欢通过非正式的方式进行沟通,如饭局、茶话会等。
而在美国,企业更加注重直接和开放的沟通方式,注重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
2.2 中美企业的沟通渠道不同在中国,企业通常采用垂直的沟通渠道,信息流向较为单向。
而在美国,企业更加注重水平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3 中美企业的沟通效率不同在中国,企业通常注重人际关系和面子,沟通过程较为繁琐,决策速度相对较慢。
而在美国,企业更加注重效率和结果,沟通过程更加简洁和直接,决策速度相对较快。
3. 中美企业文化的领导风格差异3.1 中美企业的领导方式不同在中国,企业通常采用权威式领导方式,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和决策能力。
而在美国,企业更加注重参与式领导方式,鼓励员工的创新和自主权。
3.2 中美企业的领导沟通方式不同在中国,企业领导通常采用命令式的沟通方式,强调下达指令和控制员工。
而在美国,企业领导更加注重开放和互动的沟通方式,鼓励员工的反馈和建议。
文化长廊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带来的障碍及冲突王祎凡 天津外国语大学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价值观的概念以及对中美价值观念差异的基本看法,得出唯有从中美两个国家最为传统的,具有其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出发,才能使中美联系更加密切,将价值观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结论。
随后,通过研究中国与美国的民族特色价值观,进一步论证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最后,通过举例,进一步论证了在跨文化交流中,中美文化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并简要的解析了这些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价值观;中美文化差异;冲突不可避免[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194-01一、价值观的概念及中美价值观差异的体现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在此意义上来说,价值观即为主体对自身及外界的人或事物的价值定位。
由此可见,价值观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而其中主体更是发挥这决定性作用。
这里我们不得不牵扯出一个新的名词——主体差异性。
简单地来说,不同的人由于种种因素所构成了差异。
而这种差异又自觉不自觉的体现在文化交际中,形成了诸多的障碍与冲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美两国的交流愈发频繁,无论在政治,经济亦或文化方面。
两者自身的价值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双方的价值观念的差别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却难以找到一个真正可以使其维持稳定的界面。
唯有从中美两个国家最为传统的,具有其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出发,才能使中美联系更加密切,将价值观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诞生了无数各具特色的思想,从儒学家的礼乐制度的严格的等级价值观,到道学家天道之说,从魏晋高雅的氏族高论,到两宋深入民间的市井文化,中华文化就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独特宏伟的别样风格。
2011年第01期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黄永媛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载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其影响和作用十分广泛。
本文试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对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一粗浅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这一论题奠定基础。
关键字:家庭模式 家庭教育 婚姻模式 中美家庭价值观家庭可称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人存在的寓所。
因此,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
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揭示人的家庭的序曲,着重探讨中美两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
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中美两国家庭处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受到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成员在家庭中表现出的观念、行为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寻找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家庭模式在中美文化中,家的概念有天壤之别。
传统的中国家庭大多几代同堂,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尊卑长幼非常明确。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的义务———父母尽责、儿女尽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构依据如下原则:以家中最年长的人为起点,其所有男性后代及其配偶、未出嫁的女性后代必须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祖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是三世同堂家庭的法律和伦理保证。
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希望也需要获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子女也需要退出生产领域的父母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自己的孩子,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仍然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
因此,三世同堂仍然是现代中国家庭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美国家庭所包含的仅仅是父母及未成年的子女,成年子女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选择搬离父母的家。
中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
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审美观、价值观、兴趣、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方式。
文化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体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
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有助于解释并理解文化差异,在表面上体现为两国文化风俗信仰的不同,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和美国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儒家是华夏固有的价值体系;另一个是只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文化,是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融合组成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价值体系,表现出很大的弹性与包容性。
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这三种哲学思想都很重视悟性,因此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都比较含蓄和委婉,要让人经过思考后才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
在这一点上西方人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
美国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注重形式论证,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中美社会文化差异分析在全球化和跨国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文化差异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中美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和比较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从中寻找出共性和区别。
第一部分: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是文化差异的基石,也是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显现的对象。
中美在这方面的区别巨大。
中华文化强调家庭和谐、尊卑有序,注重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强调“读书为了立身、立身为了成家、成家为了报国”这种观念。
而在美国,个人主义为主导,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自由和平等的观念在美国被深入人心,在美国人的心中,个人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优先于家庭、社会和国家。
这种差异在不同的社会场合中呈现的明显。
比如,在美国,成年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婚姻,而中华文化强调“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家庭关系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比较重要。
在学校,美国的教育注重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孩子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而在中国,教育注重读书、考试,强调遵循人生既定的道路和规划。
第二部分:社交规则的差异在中美社会中,社交规则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在中国,许多情况下,礼貌和尊重与权力和地位有关。
更年长的人、上级领导、教师和长辈在社会交往中被赋予尊重和权威。
因此,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个人需要表现出敬意和谦虚的态度,同时主动向对方提出服务和帮助。
在美国,在社交中,个人需要展示出他们的能力和自信,并且不会因为对手的地位和年纪而退缩。
社交文化的差异也反映在对待陌生人上。
在中国,和陌生人打交道,人们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会通过间接的方式来交流,这种看似含蓄的方式有时候会让人难以理解。
而在美国,交际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直接,以快速解决问题为目的。
第三部分:文化产生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美文化排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都会共同出现。
在交际方面,中华文化注重收到的关注和体贴,而美国文化则更注重审美和美学价值。
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的差异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有一定的差异。
英雄主义是一种对于勇气、担当、牺牲和展现无私精神的崇尚和赞扬,但是在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英雄主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并受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首先,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起源上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英雄神话,如赫拉克勒斯和阿喀琉斯等。
这些神话英雄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代表着尊贵和荣耀。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伍子胥和岳飞等。
这些英雄人物追求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社会正义,强调的是家国情怀。
其次,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上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性。
西方英雄主义的箴言是“我为自己而战”,强调的是个人的追求和自我实现。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
中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是“我为家人、为国家而战”,强调的是责任和奉献。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尤其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距。
此外,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加强调个体的英雄形象。
西方人常常将被认为有英雄品质的人视为偶像和榜样,通过媒体和文化创作来宣传和崇拜这些英雄。
比如,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就是西方英雄主义的典型表达。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多地是以群体或者集体的形象表达。
中国人普遍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赞美是集中在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身上,强调英雄与国家、民族、集体的联系。
中国电影中也常常表现出这种英雄主义的特点,如《英雄》和《红色娘子军》等。
最后,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价值评判上也有所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被视为高尚、光荣和正义的象征。
英雄主义如果能够促进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就是受到推崇和赞美的。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被视为忠诚、勇敢和无私的品质。
英雄主义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一致,以集体的目标为准绳进行评判。
从自由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摘要】本文对比中国传统中蕴含的自由精神、美国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及中国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分析中关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并提出把对“自由”的理解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辩证地认识和吸取国内外优秀文化精髓。
【关键词】自由价值观中关差异一、中国中蕴含的自由精神提到自由,许多人认为是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
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具有关于自由的丰富资源。
“孔子以‘人’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论述关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完善、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等关于‘人’的学说。
”但儒家更多地强调用“礼”规范个人的行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人到七十,能够“从心所欲”,即达到了自由的境界,但仍须“不逾矩”,即遵守道德准则和社会法则。
由此可见,儒家所讲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儒家发展到后期,以宋明为例,表达出对人的创造性天赋的推崇,如自任于道,自知自得等等。
“追求思想及论辩的自由,也同样追求个体良知的自由运作与公众福祉的提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自由精神的无疑是道家。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25章)。
人与道并立为宇宙中四种伟大的存在,这是老子对个人价值的大力弘扬。
庄子借《逍遥游》表达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即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追求心灵与宇宙的合一,但他并不完全抛弃现实世界,而是提倡“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由此,道家以道作为终极追求,既重视现实的形体生命,以生为贵,又主张保持精神生命的自由,由此获得生命的圆满与超越。
道家与儒家代表中国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智慧文化,均蕴含了对人的价值、自由追求等命题的思考和观点的阐述。
但囿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中国人世代口耳相传、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通过文字记述而铸于钟鼎、竹帛、纸墨等载入史册的文献典籍,都在不同层面约束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制约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发挥功能效应的各种深层理念。
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看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中美花木兰形象有着显著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花木兰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她的形象在中国文学中被传颂至今,具有极高的民族英雄地位。
花木兰代表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勇敢、坚毅、忠诚、孝顺等美德,被视为一个传统文化符号。
同时,花木兰坚持自我,拒绝婚姻安排,服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的价值观。
而在美国文化中,花木兰则代表了女性的平等和自由意志。
花木兰被视为一个女性解放的符号,她勇于冒险、反叛传统,证明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同样能够取得成功与荣耀。
这反映了美国文化中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价值观。
因此,中美花木兰形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理解与强调上。
中美两种文化中对于勇敢、忠诚、个人自由等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对花木兰形象的诠释也有所不同。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差异作者:王琴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8年第04期摘要:送礼习俗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流传时间最早的习俗和礼仪,送礼习俗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双方互表尊敬的方式,而逐渐演变成了一门艺术。
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只要自身民族文化不相同,其所表现出的送礼习俗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也可以说,送礼习俗也是对本国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本文以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差异为选题,准备从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送礼习俗;文化;价值观;差异送礼习俗是当前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
但是由于受到国家或地区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所表现出的送礼习俗也有着较大的不同。
如果在别的国家进行礼物赠予的过程中,没有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依然按照本国的文化方法去赠礼,那么就会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质疑和误解[1]。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协同策略的深化,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次数不断增多,但是中美两国在根本上就存在着较大的文化价值观差异,两国所形成的送礼习俗也迥然不同,如何透过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不同,分析两国之间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话题。
对此,文章准备以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差异为选题,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角度入手,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中美两国送礼习俗的分析1.送礼内容在中国,送礼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的常态,人们无论是出席一些社交场合,还是去亲朋好友家做客,都会准备一些礼品,古语云:“礼尚往来”,也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概括。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国人并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过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礼物就成为了双方加深情感交流的方式。
然而国人并没有遵从“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意重”的原则,在选择礼物时非常重视礼品的价值和档次,“拿不出手”一次对于国人来讲并不陌生,这种社会现象直接引起了前些年天价烟、天价酒的出现。
我谈中美价值观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的文化交融也越来越多,由于传统文化的
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在所难免,在文化冲击的火花下,人们的价值观
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
说起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差异,我对美国人请客吃饭方式的
印象最为深刻。如果有一天我的朋友说要请吃饭,但吃过后却要我付
一半的钱,我想当时我一定感觉很不爽,说要请人吃饭,却来个AA
制,万一客人没带钱,那岂不是很尴尬?!所以,在请客这个问题上,
我更加偏向中国式,虽然理论上看起来不公平,但也因此有了饭桌上
的友谊,虽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只是狐朋狗友,不值一提,但这也
可以成为增加交流机会,促进感情的一种途径,甚至延伸出了一种中
国式商业文化。
不过,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也有好的一面,例如,美国人对于隐
私相当重视,当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对他人造成危害、没有干扰的的情
况下,谁也管不着。对于这一点,我相当认同。在中国,朋友不敲门
就“登堂入室”,有时认为是小事,还会为你做点小决定,甚至父母
没事看看你的日记、私人信件,也好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一塌糊
涂,如若真因这件事跟父母闹脾气,定会被冠上心里有鬼的帽子,好
像背着父母做了多大亏心事,所以,我们只能敢怒不敢言,但这对西
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即便没有像发现外星人访问地球那么夸
张,但即使是一件小事要问,他们也需要先打个电话,问主人是否方
便。
在西方,美国的孩子独立都很早,一般年满18岁就要开始自立
生活,即使家里很富有,也要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回首看看中国的
孩子,独立较晚,且不论他们是否真正独立,就拿现如今网络上日渐
飙升的炫富富二代来说,我们中国已经是“落后”一大截啦!当然,
人家家里有钱有权,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我们大不必用妒忌、嫌恶,
甚至仇恨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毕竟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随机”
的,绝不可能有“贿赂上帝”的情况发生,但是我们个人的性格情操
品行,却是后天养成的,就算你家再富有,也是你父母事业的成功,
与你无关,但是你却偏偏以此为你的资本,端着高高的上的架子,以
造物主俯视众生的姿态生活就是你的不对了,因为,这财富终究是你
的,却不是你自己的。
虽然,美国是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但是,他们一些价值观
还是值得我们这些承载着五千年文化的人借鉴,学习,吸收的。在中
西方价值观相互碰撞的冲击下,我们要学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