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铸铁拉伸试验报告

钢筋铸铁拉伸试验报告

钢筋铸铁拉伸试验报告
钢筋铸铁拉伸试验报告

钢筋和铸铁拉伸试验报告

实验人:

实验日期:

一、试验目的

1)测定钢筋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伸长率δ。

2)测定铸铁的σb和δ。

3)观察钢筋、铸铁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的变形现象,分析力、位移

曲线,即P-△l图的特性。

4)观察断口特征,分析破坏原因。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1)计算机、拉力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试验原理及方法

1)钢筋拉伸试验

从图中可以看出,钢筋拉伸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弹性阶段,即图中3-3中的OA段,变形△l很

小。在比例极限范围内,载荷P与变形△l成线性

关系,即

式中E为拉伸弹性模量,A0为试件的横截面积。未经加工的钢

筋可用公称直径计算A0(公称横截面积)或用质量法求出

2、屈服阶段。

在弹性阶段之后,P-△l曲线出现锯齿状,变形△l在增加,而P却在波动或保持不变,这个阶段就是材料的屈服阶段。

在P-△l曲线上确定屈服阶段首次下降之前的最大力P su,不计初始瞬时效应的多个波动中的最小力P sl,然后按下式计算屈服点、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

3、强化阶段。

屈服阶段过后,试件恢复承载能力,需要增大载荷才能使试件的变形增大,见图3-3中的BC段,这一阶段被称为强化阶段。

4、颈缩阶段。

载荷在达到最大值P b后,试件某一局部地方横截面积明显缩小,出现“颈缩”现象。这时的荷载在迅速下降,接着试件被拉断,以试件初始横截面积A0去除P b,得到强度极限:

计算断后伸长率的公式为:

δ

式中l0是标距原长度,l1是拉断的试件在紧密对接后直接量出

的或经断口移中后量出的标距长度。

拉伸试验断面的收缩率为:

式中A1为试件拉断后,断口处的最小横截面积。由于断口不

是规则的圆形。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量取最小直径,以

其平均值计算A1。

2)铸铁拉伸试验

铸铁的拉伸见右图。可以看出,铸铁在拉伸过程中没有屈服现

象,直线段也不显著。载荷达到最大值时,试件突然断裂,没

有颈缩现象。它的伸长率远小于钢筋的伸长率。以上就是钢筋

(塑性材料)和铸铁(脆性材料)的一部分不同之处。

四、试验步骤

1.钢筋拉伸试验

1)用钢筋的公称直径计算面积A0,或用质量法求出A0。

2)调整试验机两夹头间的位置。

3)安装试件:将试件下端夹紧,上端暂不夹紧,试件荷载

为零。

4)进行试验机、计算机设置:选择适当加载速度,输入材

料、直径等参数,设置力、位移、变形的量程,并将它

们初读数置零。接着,输入试验文件名。

5)把试件上端夹紧,开始拉伸试验。

6)观察屈服现象,确定屈服极限荷载(P su,P sl或P s)。

7)观察强化过程及颈缩现象。

8)试件拉断后,打印试验结果(包括P b,σb等)及荷载

——位移曲线。

9)拆卸试件,测量拉断后标距长度l1(需要时,采用断口

移中法)和断口处的最小截面积A1。计算断后伸长率和

断面收缩率。

2.铸铁拉伸试验

1)测定试件的直径。

2)调整试验机夹头位置,装夹试件,试件下端夹紧,上端

放松,试件不受荷载作用。

3)选定加载速度,设置有关试验量程、材料、直径等参数,

并将力、位移、变形等参数置零,然后输入试验文件名。

4)将试件上端夹紧,开始试验,直至拉断,打印试验结果

(P b,σb等)以及荷载——位移曲线。

5)取下试件,测取拉断后试件标距的长度l1。

6)清理现场,结束试验。

五、试验记录表格

表1 钢筋拉伸试验记录

表2 试验过程数据记录

表3 铸铁拉伸试验记录

六、试验数据处理

1)钢筋拉伸试验

屈服极限σs=278.440MPa

强度极限σb= =389.2MPa

伸长率δ=43.7%

2)铸铁拉伸试验

铸铁最大载荷P b=9654.352N

铸铁强度极限σb= =122.9MPa 铸铁伸长率δ=0

七、讨论问题

1)钢筋和铸铁在承受拉力作用时,力学性能有何不同?

2)根据碳钢和铸铁拉伸试件的断口特征,分析其破坏的原因。

钢筋拉伸实验

钢筋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钢筋在纯拉应力条件下直至破坏的整个过程;了解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掌握钢筋拉伸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从图中得出上、下屈服强度;计算钢筋的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二、实验设备 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不大于1%)、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 三、实验步骤 1.钢筋试件一般不经切削。 图1 试件示意图 a—直径;l —标距长度;h1—(0.5~1)a;h—夹头长度 2.在试件表面,选用小冲点、细划线或有颜色的记号做出两个或一系列等分格的标记,以表明标距长度,测量标距长度l0(l0=10a或l0=5a)(精确至0.1 mm)。 调整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对准零点,拨动副指针与主指针重叠。 3.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的夹具内,开动试验机机进行拉伸。屈服前,应力增加速度按表1规定,并保持试验机控制器固定于这一速率位置上,直至该性能测出为止;测定抗拉强度时,平行长度的应变速率不应超过0.008/s。 4.钢筋在拉伸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恒定力或首次回转时指示的最小力,即为屈服点荷载F s(N);钢筋屈服之后继续施加荷载直至将钢筋拉断,从测力度盘上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F b(N)。 5.拉断后标距长度L1(精确至0.1mm)的测量。将试件断裂的部分对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l0/3时,可直接测量两端点的距离;如拉断处到邻近的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0/3时,可用移位方法确定l1:在长段上从拉断处O点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B点,接着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之半得C点;或者取所余格数(奇数)减1与加1之半,得到C与C1点,移位后的l1分别为AO+OB+2BC或 AO+OB+BC+BC1(如图2所示)。

工力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是测定材料在常温静载下机械性能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实验之一。这不仅因为拉伸实验简便易行,便于分析,且测试技术较为成熟。更重要的是,工程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的强度、塑形和弹性模量等机械指标,大多数是以拉伸实验为主要依据。 1.1实验目的 1、验证胡可定律,测定低碳钢的E。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Rel和抗拉强度Rm。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4、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Rm 5、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树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 1.2实验设备和仪器 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引伸仪 1.3实验试样 本试验采用经机加工的直径d =10 mm的圆形截面比例试样,其是根据国家试验规范的规定进行加工的。它有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见图2-1),它的夹持部分稍大,其形状和尺寸应根据试样大小、材料特性、试验目的以及试验机夹具的形状和结构设计,但必须保证轴向的拉伸力。其夹持部分的长度至少应为楔形夹具长度的3/4(试验机配有各种夹头,对于圆形试样一般采用楔形夹板夹头,夹板表面制成凸纹,以便夹牢试样)。机加工带头试样的过渡部分是圆角,与平行部分光滑连接,以保证试样破坏时断口在平行部分。平行部分的长度Lc按现行国家标准中的规定取Lo+d ,Lo是试样中部测量变形的长度,称为原始标距。 1.4实验原理 按我国目前执行的国家GB/T 228—2002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室温10℃~35℃的范围内进行试验。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夹头中,固定引伸仪,然后开动试验机,使试样受到缓慢增加的 拉力(应 根据材料 性能和试 验目的确 定拉伸速 度),直到 图2-1 机加工的圆截面拉伸试样 拉断为止,并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材料的拉伸图(图2-2所示)。

实验一 低碳钢及铸铁的拉伸试验

实验一 低碳钢及铸铁的拉伸试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拉伸破坏试验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比较其机械性能。 2、测定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 二、实验设备 1、WEW-600屏显万能材料试验机或WE-B600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2、千分尺、游标卡尺、直钢尺 三、试样的制备 一般拉伸试样由三部分组成,即工作部分、过渡部分和夹持部分。工作部分必须保持光滑均匀以确保材料表面的单向应力状态。均匀部分的有效工作长度L 0称做标距,d 0、A 0分别代表工作部分的直径和面积,它们的 关系规定为L 0= k 0A 。为了使各种材料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按国家统一规定,取试件直径d 0=10mm 标距L 0=10d 0或L 0=5d 0。 四、实验原理及方法 常温下的拉伸实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 、屈服极限σs 、强度极限σb 、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等力学性能指标,这些参数都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1、低碳钢弹性模量E 的测定 由材料力学可知,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 E=εσ 因为σ=P /A, ε=ΔL/L 0,所以弹性模量E 又可表示为 E=L A PL 0 ? 式中: E —材料的弹性模量,σ —应力,ε —应变,P —实验时所施加的载荷 A —以试件直径的平均值计算的横截面面积,L 0—引伸仪标距 ΔL —试件在载荷P 作用下,标距L 0段的伸长量。 可见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对试件作用拉力P ,并量出拉力P 引起的标距内伸长ΔL ,即可求得弹性模量E 。

实验时,如使用WEW-600屏显万能材料试验机,它采用电子测量技术,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屏幕显示试验力和变形。 如使用WE-B600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拉力P 值由试验机读数盘示出,标距L 0=50mm (不同引伸仪标距不同),试件横截面面积A 可算出,只要测出标距段的伸长量ΔL ,就可得到弹性模量E 。 在弹性变形阶段内试件的变形很小,标距段的变形(伸长量ΔL )需用放大倍数为200倍的球铰式引伸仪来测量。为检验载荷与变形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胡克定律,并减少测量误差,实验时一般用等增量法加载,即把载荷分成若干个等级,每次增加相同的载荷ΔP ,逐级加载。为保证应力不超出弹性范围,以屈服载荷的70%-80%作为测定弹性模量的最高载荷n P 。此外,为使试验机夹紧试件,消除试验机构的间隙等因素的影响,对试件应施加一个初始载荷P 0(本实验中P 0=2.0KN )。 实验过程中,从P 0到 n P 逐级加载,载荷的每级增量均为ΔP 。对应着每级载荷P i ,记录相应的伸长i L ?,1+?i L 与i L ?之差即为变形增量()i L ??,它是p ?引起的变形(伸长) 增量。在逐级加载中,如果得到的 ()i L ??基本相等,则表明ΔL 与P 为线性关系,符合虎克定理。完成一次加载过程,将得到P i 和i L ?的一组数据,按平均法计算弹性模量,即 ()L A L P E ??????=0200其中[]()i n i L n L ∑=??=??11为变形增量的 平均值;200为测量变形的放大倍数。 2、 屈服极限σs 、强度极限σb 的测定 测定弹模后继续加载使材料到屈服阶段,进入屈服阶段时,载荷常有上下波动,其中较大的载荷称为上屈服点,较小的称为下屈服点。一般用第一个波峰的下屈服点表示材料的屈服载荷P S ,它所对应的应力为屈服极限σs 。 屈服阶段过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试件又恢复了承载能力。载荷达到最大值P b 时,试件某一局部的截面明显缩小,出现“颈缩”现象。这时载荷迅速下降,试件即将被拉断,这时所示的载荷即为破坏载荷P b ,它所对应的应力叫强度极限σb 。 即 0A P s s = σ, 0A P s s =σ 其中20041d A π=,0d 为最小直径。 3、 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的测定

3钢筋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第三章:钢筋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颁布日期: 2015年09月12日 钢筋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一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的目的是确认钢筋的拉伸性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适用于各种钢筋拉伸试验。 二 检测标准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 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2-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三 仪器设备 液压式万能试验机、钢筋标距打点机、游标卡尺、钢直尺等。 四 试验步骤 1、试验前,检查来样的数量,与委托单进行核对,发现送检试样有不同批次,材质不同,直径不符等情况应在原始记录及报告中注明。 2、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对条件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2、试样长度应满足:夹持区长度(钳口长度)+【≥20mm(或≥d)】+最小自由长度+【≥20mm(或≥d)】+ 夹持区长度(钳口长度)。试样需矫直时,应将试样置于木材、塑料、或铜的平面上,用这些材料制成的锤子轻轻矫直,矫直时试样不得有损伤,也不允许受任何扭曲。 3、根据样品的相应标准的规定确定该试样的标距长度。原始标距与横截面有00L k S =关系的试样称为比例试样。比例系数k 的值为5.65。原始标距应不小于15mm 。当试样截面积太小,以致采用比例系数k 为5.65的值不能符合这一最小标距时,可以采用较高的值(优先采用11.3的值)或非比例试样。应用小标记、细划线或细墨线标记原始标距,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作标记。对于比例试样,原标距长度应修约到5mm 的整数倍。原始标距的标记应准确到±1%。如平行长度比原始标距长许多,可以标记一系列套叠的原始标距。有时可以在试样表面划一跳平行于试样纵轴的线,并在此线上标记原始标距。 3、试样横截面面积S 0的确定:对于试样的相关标准规定有公称横截面面积的原材,计算钢筋强度用截面面积S 0可以用公称横截面面积。对于试样的相关标准只规定有公称直径而无公称横截面面积,可按公式2 04d S π=计算,其直径d 应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间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 一次,取其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mm 。

拉伸试验

钢筋试验 一、一般规定 (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同一公称直径和同一炉罐号组成的钢筋应分批检查和验收,每批质量不大于60t。 (2)钢筋应有出厂证明,或试验报告单。验收时应抽样作机械性能试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钢筋在使用中若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还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验收时包括尺寸、表面及质量偏差等检验项目。 (3)钢筋拉伸及冷弯使用的试样不允许进行车削加工。试验应在20±10℃的温度下进行,否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4)验收取样时,自每批钢筋中任取两根截取拉伸试样,任取两根截取冷弯试样。在拉伸试验的试件中,若有一根试件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三个指标中有一个达不到标准中的规定值,或冷弯试验中有一根试件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在同一批钢筋中再抽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复验结果中只要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则该试验项目判定为不合格,整批不得交货。 (5)拉伸和冷弯试件的长度L,分别按下式计算后截取: 拉伸试件:;冷弯试件: 式中? L、——分别为拉伸试件和冷弯试件的长度(mm); L0——拉伸试件的标距,或(mm); h、h1——分别为夹具长度和预留长度(mm),h1=(0.5~1)a,见图试7.1; a——钢筋的公称直径(mm)。 实训一拉伸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钢筋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评定钢筋的强度等级。 二、主要仪器设备

1.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不大于1%。量程的选择:试验时达到最大荷载时,指针最好在第三象限(180°~270°)内,或者数显破坏荷载在量程的50%~75%之间。 2.钢筋打点机或划线机、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等。 三、试样制备 拉伸试验用钢筋试件不得进行车削加工,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小冲点或细划线标出试件原始标距,测量标距长度L0,精确至0.1mm,见图试7.1。根据钢筋的公称直径按表6.6选取公称横截面积(mm2)。 图试7.1 钢筋拉伸试验试件 a-试样原始直径;L0-标距长度;h1-取(0.5~1)a;h-夹具长度 四、试验步骤 1.将试件上端固定在试验机上夹具内,调整试验机零点,装好描绘器、纸、笔等,再用下夹具固定试件下端。 2.开动试验机进行拉伸,拉伸速度为:屈服前应力增加速度为10MPa/s;屈服后试验机活动夹头在荷载下移动速度不大于0.5L c/min,直至试件拉断。 3.拉伸过程中,测力度盘指针停止转动时的恒定荷载,或第一次回转时的最小荷载,即为屈服荷载F s(N)。向试件继续加荷直至试件拉断,读出最大荷载F b(N)。 4.测量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长度L1。将已拉断的试件两端在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拉断处距离邻近标距端点大于L0/3时,可用游标卡尺直接量出L1。如拉断处距离邻近标距端点小于或等于L0/3时,可按下述移位法确定L1:在长段上自断点起,取等于短段格数得B点,再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如图试7.2a)之半得C点;或者取所余格数(奇数如图试7.2b)减1与加1之半得C与C1点。则移位后的L1分别为AB+2BC或AB+BC+BC1。

金属拉伸实验报告

金属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R Eh 、R eL及R e 、抗拉强度R m、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2、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 m和断后伸长率A。 3、观察并分析两种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屈服、强化、冷作硬化和颈缩等现象),并绘制拉伸图。 4、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拉伸机械性能的特点。 【实验设备和器材】 1、电子万能试验机WD-200B型 2、游标卡尺 3、电子引伸计 【实验原理概述】 为了便于比较实验结果,按国家标准 GB228—76中的有关规定,实验材料要按上述标准做成比例试件,即: 圆形截面试件: L 0 =10d (长试件)

式中: L 0 --试件的初始计算长度(即试件的标距); --试件的初始截面面积; d 0 --试件在标距内的初始直径 实验室里使用的金属拉伸试件通常制成标准圆形截面试件,如图1所示 图1拉伸试件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夹头中,然后开动试验机,使试样受到缓慢增加的拉力(应根据材料性能和试验目的确定拉伸速度),直到拉断为止,并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材料的拉伸图(图2-2所示)。应当指出,试验机自动绘 图装置绘出的拉伸变形ΔL 主要是整个试样(不只是标距部分)的伸长,还包括机器的弹性变形和试样在夹头中的滑动等因素。由于试样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夹头内的滑动较大,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1、低碳钢(典型的塑性材料) (a )低碳钢拉伸曲线图 (b )铸铁拉伸曲线图

当拉力较小时,试样伸长量与力成正比增加,保持直线关系,拉力超过F P 后拉伸曲线将由直变曲。保持直线关系的最大拉力就是材料比例极限的力值F P。 在F P的上方附近有一点是F c,若拉力小于F c而卸载时,卸载后试样立刻恢复原状,若拉力大于F c后再卸载,则试件只能部分恢复,保留的残余变形即为塑性变形,因而F c是代表材料弹性极限的力值。 当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试验机的示力指针(主动针)开始摆动或停止不动,拉伸图上出现锯齿状或平台,这说明此时试样所受的拉力几乎不变但变形却在继续,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屈服。低碳钢的屈服阶段常呈锯齿状,其上屈服点B′受变形速度及试样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下屈服点B则比较稳定(因此工程上常以其下屈服点B所对应的力值F eL作为 材料屈服时的力值)。确定屈服力值时,必须注 意观察读数表盘上测力指针的转动情况,读取测 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最大力F eH(上屈 服荷载)和不计初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 力F eL(下屈服荷载)或首次停止转动指示的恒 定力F eL(下屈服荷载),将其分别除以试样的原 图2-3 低碳钢的冷作硬化 始横截面积(S0)便可得到上屈服强度R eH和下屈服强度R eL。即 R = F e H/S0 R e L= F e L/S0 e H 屈服阶段过后,虽然变形仍继续增大,但力值也随之增加,拉伸曲线又继续上升,这说明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在强化阶段内,试样的变形主要是塑性变形,比弹性阶段内试样的变形大得多,在达到最大力F m之前,试样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拉伸曲线是一段平缓上升的曲线,这时可明显地看到整个试样的横向尺寸在缩小。此最大力F m为材料的抗拉强度力值,由公式R m=F m/S0即可得到材料的抗拉强度R m。 如果在材料的强化阶段内卸载后再加载,直到试样拉断,则所得到的曲线如图2-3所示。卸载时曲线并不沿原拉伸曲线卸回,而是沿近乎平行于弹性阶

拉伸实验报告

abaner 拉伸试验报告 [键入文档副标题] [键入作者姓名] [选取日期]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拉伸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与塑性性能 2、测定低碳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 二、试验要求: 按照相关国标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要求完成试验测量工 作。 三、引言 低碳钢在不同的热处理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是不同的。为了测定不同热处理状态的低碳钢 的力学性能,需要进行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最常见试验方法之一。试验中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断裂等各阶段真实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作用的全过程。它具有简单易行、试样制备方便等特 点。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材料强度和塑性性能数据,对于设计和选材、新材料的研制、材料的 采购和验收、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设备的安全和评估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通过拉伸实验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和塑形性能, 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应变硬化指数和系数。用这些数据来进行表征低碳钢的力学性能, 并对不同热处理的低碳钢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到不同热处理对低碳钢的影响。 拉伸实验根据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制定相关的试验材料和设备,试 验的操作步骤等试验条件。 四、试验准备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材料与试样 (1)试验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的一般要求 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取决于被试验金属产品的形状与尺寸。通过从产品、压制坯或铸件切 取样坯经机加工制成样品。但具有恒定横截面的产品,例如型材、棒材、线材等,和铸造试 样可以不经机加工而进行试验。 试样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环形,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某些其他形状。原始 标距与横截面积有l?ks0关系的试样称为比例试样。国际上使用的比例系数k的值为5.65。 原始标距应不小于15mm。当试样横截面积太小,以至采用比例系数k=5.65的值不能符合这 一最小标距要求时,可以采用较高的值,或者采用非比例试样。 本试验采用r4试样,标距长度50mm,直径为18mm。 尺寸公差为±0.07mm,形状公差为0.04mm。 (2)机加工的试样 如果试样的夹持端与平行长度的尺寸不同,他们之间应以过渡弧相连,此弧的过渡半径 的尺寸可能很重要。 试样夹持端的形状应适合试验机的夹头。试样轴线应与力的作用线重合。 (5)原始横截面积的测定

低碳钢、铸铁的拉伸试验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试验班级: 实验组号: 试验成员: 实验日期: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点 σ,强度极限bσ,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 s 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σ。 b 3、观察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屈服、强化、颈缩等),并绘制拉伸曲线。 4、熟悉试验机和其它有关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 1.液压式万能实验机; 2.游标卡尺 三、设备简介 万能试验机简介 具有拉伸、压缩、弯曲及其剪切等各种静力实验功能的试验机称为万能材料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一般都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1、加载部分:利用一定的动力和传动装置强迫试件发生变形,从而使试件受到力的作用,即对试件加载。 2、测控部分:指示试件所受载荷大小及变形情况。 四、实验原理 低碳钢和铸铁是工程上最广泛使用的材料,同时,低碳钢试样在拉伸试验中所表现出的变形与抗力间的关系也比较典型。低碳钢的整个试验过程中工作段的伸长量与荷载的关系由拉伸图表示。做实验时,可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低碳钢试样的拉伸图即下图中拉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曲线。需要说明的是途中起始阶段呈曲线是由于试样头部在试验机夹具内有轻微滑动及试验机各部分存在间隙造成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σe

(1)弹性阶段(Ob段) 在拉伸的初始阶段,ζ-ε曲线(oa段)为一直线,说明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理,此阶段称为线形阶段。线性段的最高点则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ζ p ),线性段的直线斜率即为材料的弹性摸量E。 线性阶段后,ζ-ε曲线不为直线(ab段),应力应变不再成正比,但若在整个弹性阶段卸载,应力应变曲线会沿原曲线返回,载荷卸到零时,变形也完全 消失。卸载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应力最大点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ζ e ),一般对于钢等许多材料,其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 (2)屈服阶段(bc段) 超过弹性阶段后,应力几乎不变,只是在某一微小范围内上下波动,而应变却急剧增长,这种现象成为屈服。使材料发生屈服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 限(ζ s )。 当材料屈服时,如果用砂纸将试件表面打磨,会发现试件表面呈现出与轴线成45°斜纹。这是由于试件的45°斜截面上作用有最大切应力,这些斜纹是由于材料沿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产生滑移所造成的,故称为滑移线。 (3)强化阶段(ce段) 经过屈服阶段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曲线上升趋势,这说明材料的抗变形能力又增强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 若在此阶段卸载,则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一条斜线(如d-d'斜线),其斜率与比例阶段的直线段斜率大致相等。当载荷卸载到零时,变形并未完全消失,应力减小至零时残留的应变称为塑性应变或残余应变,相应地应力减小至零时消失的应变称为弹性应变。卸载完之后,立即再加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沿卸载时的直线变化。因此,如果将卸载后已有塑性变形的试样重新进行拉伸实验,其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将得到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在硬化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存在一个最高点,该最高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材料的 强度极限(ζ b ),强度极限所对应的载荷为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F b 。 (4)局部变形阶段(ef段) 试样拉伸达到强度极限ζ b 之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当应力增 大至强度极限ζ b 之后,试样出现局部显著收缩,这一现象称为颈缩。颈缩出现

钢筋拉伸试验报告

钢筋拉伸试验 实验报告 试验人:郭航吴宏康 试验时间:2015年4月20日 联系方式: 邮箱:

【实验时间和地点】 2015年4月20日,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 【实验目的】 了解钢筋在纯拉应力条件下直至破坏的整个过程;了解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掌握钢筋拉伸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从图中得出上、下屈服强度;计算钢筋的断后伸长率、断后收缩率。【实验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实验材料】 HRB400(三级)钢筋四根,参数如下: 【实验设备和器材】 切割机,游标卡尺(50分度),锉刀,卷尺,拉伸试验机。 【实验过程】 一.材料准备 1.切割 钢筋长度按照l≥10*d+250mm取用,钢筋长度均满足这个条件,但是试验机高度有限,故将钢筋统一切割为500mm长。 2.标记 在钢筋中部适当位置取10*d的长度,作为拉伸区段,要求区段距离钢筋头和尾部长度均大于125mm。将区段等分为十份,在每一个等分点处用锉刀标记出来。 3.测量拉伸前直径

首先测量试样标距两端和中间这三个截面处的尺寸,对于圆试样,在每一横截面内沿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方向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用测得的三个平均值中最小的值计算试样的原始横截面面积。 4.拉伸 将准备好的钢筋试样放置到拉伸试验机中,注意上部和下部夹具夹持位置距离拉伸区域尽量短,保持在5cm左右,然后夹紧夹具,避免在加载过程中滑移。 5.试验结果 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从力-位移曲线图读取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和不计初时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恒定力。将其分别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从记录的力-位移曲线图(如图所示)读取过了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抗拉强度。绘制表格如下: 钢筋编号实测直径(mm) 横截面积(mm2) 最大拉力(kN) 抗拉强度(MPa) A D E 钢筋A(14)力-位移曲线

钢筋抗拉实验报告,混凝土抗压,坍落度

2.3 砂的筛分析实验 (1)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情况,计算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和级配情况。 (2)主要仪器设备 摇筛机、标准筛(孔径为150m μ、300m μ、600m μ、1.18mm 、2.36mm 、4.75mm 、9.50mm 的方孔筛)、天平或电子称、烘箱、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3)试样制备 取1000g 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先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并记录其含量),再分为相等的两份备用。 (4)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准确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 )。 2) 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4.75mm 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10min (也可用手筛)。 3) 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工在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重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重量之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5)实验结果计算 1) 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 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到1%。具体见表1。 表1 累计筛余与分计筛余计算关系 (6)实验结果鉴定 1)级配的鉴定:按国家规范规定的级配区范围(表2),判定属于哪个级配区,是否合格。 2)粗细程度鉴定: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x M 的大小来判定。具体见下式。 ()1 1 654321005A A A A A A A M x --++++= 式中,A 1、A 2、A 3、A 4、A 5、A 6分别为4.75mm 、2.36mm 、1.18mm 、600m μ、300m μ、150m μ孔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根据细度模数的大小来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篇一: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4分) ?s??b? psa0pba0 =300mpa 左右=420mpa 左右 =20~30%左右=60~75%左右 ?? l1?l0 ?100% l0a0?a1 ?100% a0 ?=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0.5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略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 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2.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分析原因。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0.5分)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0.5分) 三、实验数据(1分)四、实验结果处理(2分) ?b? pb =740mpaa0 左右 五、回答下列思考题(3分) 1.画出(两种材料)实验前后的试件形状。略 2. 绘出两种材料的压缩曲线。略 3. 为什么在压缩实验时要加球形承垫?

钢筋拉伸试验

混凝土用热轧钢筋拉伸试验 1. 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及带肋钢筋牌号及公称直径、横截面面积 (1)钢筋的牌号及其含义 (2)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面积

2. 组批规则和取样方法 (1)组批规则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 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超过60 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 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混合批的重量不大于60t。 (2)取样方法 每批钢筋的检验项目,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试件要求 拉伸试件的长度L ,分别按下式计算后截取: 拉伸试件:1022h h L L ++=; 式中:L 、w L ——分别为拉伸试件和冷弯试件的长度(mm ); L 0——拉伸试件的标距(mm ); h 、h 1——分别为夹具长度和预留长度(mm ),h1=(0.5~1)a ; a ——钢筋的公称直径(mm )。 对于光圆钢筋一般要求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不小于350mm ; 对于带肋钢筋,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一般要求:25≤d 时,不小于350mm ;3225≤

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金属静态拉伸破坏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 2、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极限b σ。 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L F ?-曲线)。 4、分析和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力学性能和破坏特征。 实验设备和仪器: 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试样划线器等。 拉伸试件: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所示。图中工作段长度l 称为标距,试件的拉伸变形量一般由这一段的变形来测定,两端较粗部分是为了便于装入试验机的夹头内。 为了使实验测得的结果可以互相比较,试件必须按国家标准做成

标准试件,即d l10 =。 =或d l5 对于一般板的材料拉伸实验,也应按国家标准做成矩形截面试件。其截面面积和试件标距关系为A .5 =,A为标距段 l65 l3. =或A 11 内的截面积。 实验原理: 1、低碳钢 低碳钢的拉伸图全面而具体的反映了整个变形过程。观察自动绘图机绘出的拉伸图。 图1-2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载荷增加到A点时,拉伸图上OA段是直线,表明此阶段内载荷与试件的变形成比例关系,即符合虎克定律的弹性变形范围。当载荷增加到B'点时,L -曲线变成锯齿状,这时变形 F? 增加很快,载荷在小幅度内波动很慢;这说明材料产生了流动(或者叫屈服)与B'点相应的应力叫上流动极限(屈服高限),与B相应的应力叫下流动极限(屈服低限),因下流动极限比较稳定,所以材料的流动极限一般规定按下流动极限取值。以B点相对应的载荷值 F除 S

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A 即得到低碳钢的流动极限S σ, A F S S =σ流动阶段后,试件要承受更大的外力,才能继续发生变形若要使塑性变形加大,必须增加载荷,如图形中C 点至D 点这一段为强化阶段。当载荷达到最大值b F (D 点)时,试件的塑性变形集中在某一截面处的小段内,此段发生截面收缩,即出现“颈缩”现象(局部变形)。此时记下最大载荷值b F ,用b F 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A ,就得到低碳钢的强度极限A F /b b =σ。在试件发生“颈缩”后,由于截面积的减小,载荷迅速下降,到E 点试件断裂,其断口形貌成杯锥状。试样拉断后,弹性变形立即消失,而塑性变形则保留在拉断的试样上。 关闭机器,取下拉断的试件,将断裂的试件紧对到一起,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断裂后试件标距间的长度1l ,按下式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δ %1001?-= l l l δ。 将断裂的试件的断口紧对在一起,用游标卡尺量出断口(细颈)处的直径1d ,计算出面积1A ;按下式可计算出低碳钢的截面收缩率ψ, %1001 ?-= A A A ψ 2、铸铁 从铸铁的拉伸图可以看出,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变形很小,无屈服、颈缩现象,拉伸图无直线段。曲线快达到最大拉力b F ,试样突然发生断裂,其断 口是平齐粗糙的,是一种典型的脆性破坏断口。其抗拉强度远小于低碳钢的抗拉强度。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范例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范例

京沪高速铁路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样品来源:施工现场报告编号:JHTJ1-ZT18JLC10- 有限公司沧县制梁GJLJ-20081025-001 工程名称:青沧特大桥接头类型:滚轧直螺连接接头委托编号:GJLJ-20081025-001 使用部位:预制箱梁母材级别:≥455MPa 试验日期:2008-10-25

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单位(章 京沪高速铁路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样品来源:施工现场报告编号:JHTJ1-ZT18JLC10- 有限公司沧县制梁GJLJ-20081025-002 工程名称:青沧特大桥接头类型:滚轧直螺连接接头委托编号:GJLJ-20081025-002 使用部位:预制箱梁母材级别:≥455MPa 试验日期:2008-10-25

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单位(章) 京沪高速铁路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样品来源:施工现场报告编号:JHTJ1-ZT18JLC10- 有限公司沧县制梁GJLJ-20081025-003 工程名称:青沧特大桥接头类型:滚轧直螺连接接头委托编号:GJLJ-20081025-003 使用部位:预制箱梁母材级别:≥455MPa 试验日期:2008-10-25

试验: 复核: 技术负责人: 单位(章) 京沪高速铁路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中 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 样品来源:施工现场 报告编号:JHTJ1-ZT18JLC10- 有 限 公 司 沧 县 制 梁 GJLJ-20081028-001 工程名称:青沧特大桥 接头类型:滚轧直螺连接接头 委托编号:GJLJ-20081028-001 使用部位:预制箱梁 母材级别:≥455MPa 试验日期:2008-10-28

钢筋冷弯试验

钢筋实验 一、一般规定 (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同一公称直径和同一炉罐号组成的钢筋应分批检查和验收,每批质量不大于60t。 (2)钢筋应有出厂证明,或实验报告单。验收时应抽样作机械性能实验:拉伸实验和冷弯实验。钢筋在使用中若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还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验收时包括尺寸、表面及质量偏差等检验项目。 (3)钢筋拉伸及冷弯使用的试样不允许进行车削加工。实验应在20 ±10C 的温度下进行,否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4)验收取样时,自每批钢筋中任取两根截取拉伸试样,任取两根截取冷 弯试样。在拉伸实验的试件中,若有一根试件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三个指标中有一个达不到标准中的规定值,或冷弯实验中有一根试件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在同一批钢筋中再抽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复验结果中只要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则该实验项目判定为不合格,整批不得交货。 (5)拉伸和冷弯试件的长度L,分别按下式计算后截取: 拉伸试件:L L 2h 2h 1;冷弯试件:L w 5a 150 式中L、Lw ——分别为拉伸试件和冷弯试件的长度(mm); L o 拉伸试件的标距,Lo 5a 或 Lo 10a (mm); h、h i 分别为夹具长度和预留长度(mm), h i =(0.5?1)a,见图试 7.1; a --- 钢筋的公称直径(mm)。 二、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钢筋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评定钢筋的强度等级。 (二)主要仪器设备 1.万能材料实验机示值误差不大于1%。量程的选择:实验时达到最大荷载时,指针最好在第三象限(180°?270°)内,或者数显破坏荷载在量程的

材料拉伸与压缩实验报告参考

碳钢与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测定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极限b σ。 2、观察碳钢、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破坏现象,并进行比较,使用绘图装置绘制拉伸图(P-ΔL 曲线)。 二、实验设备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 三、实验试祥 1. 为使各种材料机械性质的数值能互相比较,避免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试件的尺寸形状GB6397-86作了统一规定,如图1所示: 图1 用于测量拉伸变形的试件中段长度(标距L 0)与试件直径d 。必零满足L 0/d 0=10或5,其延伸率分别记做和δ10和δ5 2、压缩试样:低碳钢和铸铁等金属材料的压缩试件一般做成很短的圆柱形,避免压弯,一般规定试件高度h 直径d 的比值在下列范围之内: 1≤d h ≤3 为了保证试件承受轴向压力,加工时应使试件两 个端面尽可能平行,并与试件轴线垂直,为了减少 两端面与试验机承垫之间的摩擦力,试件两端面应 进行磨削加工,使其光滑。 四、实验原理 图2为试验机绘出的碳钢拉伸P-△L 曲线图, 拉伸变形ΔL 是整个试件的伸长,并且包括机器本身 的弹性变形和试件头部在夹头中的滑动,故绘出的 曲线图最初一段是曲线,流动阶段上限B ‘受变形速度和试件形式影响,下屈服点B 则比较稳定,工程上均以B 点对应的载荷作为材料屈服时的载荷P S ,以试样的初始横截面积A0除PS ,即得屈服极限: 0A Ps S =σ 图2

屈服阶段过后,进入强化阶段,试样又恢复了承载能力,载荷到达最大值P b ,时,试样某一局部的截面明显缩小,出现“颈缩”现象,这时示力盘的从动针停留在P b 不动,主动针则迅速倒退表明载荷迅速下降,试样即将被拉断。以试样的初始横截面面积A 。除P b 得强度极限为 0A P b b =σ 延伸率δ及断面收缩率φ的测定,试样的标距原长为L 0拉断后将两段试样紧密地对接在一起,量出拉断后的标距长为L 1延伸率应为 % 100001?-=l l l δ 断口附近塑性变形最大,所以L 1的量取与断口的部位有关,如断口发生于L ο的两端或在L ο之外,则试验无效,应重做,若断口距L 。的一端的距离不在标距长度的中央31 区域内,要采用断口移中的办法;以度量试件位断后的标距,设两标点CC 1之间共有10格,断口靠近左段,如图3,从临近断口的第一刻线d 起,向右取10/2=5格,记作a ,这就相当于把断口摆在标距中央,再看a 点到C 1点有多少格,就由a 点向左取相同的格数,记作b , 令L ˊ表示C 至b 的长度,L ’表示b 至a 的长度,则L ′+2L ‘′的长度中包含的格数等于 标距长度内的格数10,即 L ′+2L ‘′=L 1。 图3 试样拉断后,设颈缩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为A 1,由于断口不是规则的圆形,应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量取最小截面的直径,以其平均值计算A 1,然后按下式计算断面收缩率: 010100%ψA -A =?A 铸铁试件在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载荷P b 而突然发生断裂。没有屈服和颈缩现象,其强度极限远小于低碳钢的强度极限。 图4为低碳钢试件的压缩图,在弹性阶段和屈服阶段,它与拉伸时的形状基本上是一致 图4 图5

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 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铸铁扭转形变小,没有屈服阶段,断口为和轴线成约45°的螺旋形曲面,为拉应力破坏。 10.铸铁扭转破坏断口的倾斜方向与外加扭转的方向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扭转试验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扭 转 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并进行操作练习。 2.确定低碳钢试样的剪切屈服极限s τ、剪切强度极限b τ。 3.确定铸铁试样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 4.观察不同材料的试样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扳手。 三.试验原理: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扭转时的力学性能。(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时所支撑的理论依据。参考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本的介绍,以及相关的书籍介绍,自己编写。) 四.实验步骤 1.b 低碳钢实验(青山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0d 。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试验机测控仪”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用扳手顺时针旋转,夹紧试样。 (3)调整试验机并对试样施加载荷: 在电脑显示屏上调整扭矩、峰值、夹头间转角、切应变1、切应变2、试验时间的零点;选择“实验方案1”;用鼠标“新建”,在下拉菜单中,依次输入“试验编号”、“实验员”、“钢筋长度”、在“实验材料”中选择“塑性”、“材料形状”中选择“实心”和“钢筋直径”等信息后,点击“确定”;鼠标点“开始”键,就给试样施加扭矩了;在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试样屈服时扭矩S M 的变化,并记录屈服扭矩的下限值,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试样突然断裂,后按下“停止”键,使试验机停止转动。 (4)试样断裂后,取下试样,从峰值中读取最大扭矩b M 。 (5)观察试样断裂后的形状。 2. 铸铁实验(青山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0d 。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试验机测控仪”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用扳手顺时针旋转,夹紧试样。 (3)调整试验机并对试样施加载荷: 在电脑显示屏上调整扭矩、峰值、夹头间转角、切应变1、切应变2、试验时间的零点;选择“实验方案1”;用鼠标“新建”,在下拉菜单中,依次输入“试验编号”、“实验员”、“钢筋长度”、在“实验材料”中选择“脆性”、“材料形状”中选择“实心”和“钢筋直径”等信息后点击“确定”;鼠标点“开始”键,就给试样施加扭矩了;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试样突然断裂,后按下“停止”键,使试验机停止转动。 (4)试样断裂后,取下试样,从峰值中读取最大扭矩b 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