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植物》精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89 MB
- 文档页数:43
科学《校园里的植物》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校园里的植物》。一、说教材《校园里的植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等。本课是关于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本课主要是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并选择一棵你喜欢的植物把它画下来,再把孩子在观察记录的中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
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
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
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
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
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并能知道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认识的一种植物。
四、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
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
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
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
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
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
Ainy晴
Ainy晴 科 學 學科 一
年級 上
冊教案 第 6
課 總 6
課
課題 校園裏の植物 課時 1 任課班級 一(6~8)班 執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在實地觀察中,發現不同地點生長著不同の植物,它們有各自の特征和名稱。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の,植物生長在自然環境中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實地觀察,認識周圍常見植物の名稱及其特征。
在教師指導下,能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の形態。
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對植物の觀察中提出感興趣の問題。
科學態度目標:
學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
產生認識植物の興趣,養成珍愛生命、愛護植物の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人類與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植物可以美化人類の生活環境。
教學重點 認識周圍常見植物の名稱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 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の形態。
教學准備 為學生准備: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師准備:一些植物の圖片、資料或者實物和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二次備課
一、談話引入
二、聚焦
三、觀察校園裏の植物
1.出示一幅校園中の植物の照片,問:“你們見過這種植物嗎?
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在哪裏見過它?”
2.適時介紹植物名稱,幫助學生梳理植物各個部分の特征。
1.出示學生種植の植物の照片或植物實物,請學生觀察和描述。
2.(1)根據回答初步形成班級記錄表。記錄內容。
(2)他們知道の植物生長の地點,
1.引導學生討論應做の准備和注意事項。在學生交流の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達成共識:注意安全,不能邊走邊畫, 安全保管鉛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提出要求:①活動時,小組一起行動; 1.觀察圖片,思考問題。
2.傾聽。
1.觀察和描述圖片。
2.舉手回答問題。
(1)葉、開花、有果實等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编写人:周银琴
所在学校: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凉风小学
教学内容: 《校园里的植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等。
地位作用:
本课是关于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
“活”的,是有生命的。本课主要是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并选择一棵你喜欢的植物把它画下来,再把孩子在观察记录的中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并能知道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认识的一种植物。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画笔、画画板、记录册、课前到校园里观察植物。
教师准备:课前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弄清校园里所有植物的名称及生活习性,制作带拼音卡片的校园植物(注:学校比较大的,可以选择几个点进行观察了解,其它的点可以留到课后让学生去观察。)
一、通过谈话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让孩子们到校园里观察了植物,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校园里的植物》。(课件出示课题)
二、学生交流,校园里看到的植物。
科 学 学科 一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6 课 总 6 课
课题 校园里的植物 课时 1 任课班级 一(6~8)班 执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二、聚焦
三、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
2.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1.出示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
2.(1)根据回答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
(2)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 1.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倾听。
1.观察和描述图片。
2.举手回答问题。
(1)叶、开花、有果实等
(2) 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编写人:周银琴
编写时间:
所在学校: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凉风小学
教学内容: 《校园里的植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的名称及特征等。
地位作用:
本课是关于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此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
“活”的,是有生命的。本课主要是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并选择一棵你喜欢的植物把它画下来,再把孩子在观察记录的中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校园常见植物,并能知道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认识的一种植物。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画笔、画画板、记录册、课前到校园里观察植物。
教师准备:课前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弄清校园里所有植物的名称及生活习性,制作带拼音卡片的校园植物(注:学校比较大的,可以选择几个点进行观察了解,其它的点可以留到课后让学生去观察。)
一、通过谈话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让孩子们到校园里观察了植物,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校园里的植物》。(课件出示课题)
二、学生交流,校园里看到的植物。
6.《校园里的植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2.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主动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护。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美不美?我们的校园哪里最美?
预设生1:大楼、操场。
预设生2:大树、小草、花。
教师提问:是什么装点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预设生1:是植物!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 课堂活动一:思考校园中的植物有哪些。你最喜欢哪株。
关注每个学习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知识、方法、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去校园里观察植物前的布置
1.教师提问:说说你观察过的一株植物,你能描述它的样子吗?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描述、讨论。
学生进行汇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
教师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
实物
学生观察和描述。
全班交流: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和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重点
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三、教学难点
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四、教学准备 学生:画板、记录单、编号贴纸
教师:植物名称的卡片、板书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桂花树图片,谈话:在我们的校园里,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植物,这是其中一棵,大家见过吗?
2.提问:你在哪里见过它?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3.过渡:这棵高大的桂花树刚种到西崔小学的时候,它们的摸样并不是这样的。
4.出示对比图片,谈话:2013年的12月,这棵桂花树是长这样的,2017年的今天,它的摸样是这样的。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5.小结:是的,桂花树有生命,会长高、长大。(板书“有生命的”)
6.过渡:除了这棵桂花树,同学们想不想去校园里认识更多的植物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揭示课题。
(二)观察校园的植物
1.提问:在观察植物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不伤害植物(是的,因为植物是有生命的)。注意安全。
2.提问:你打算用哪些方法观察植物呢?
预设:学生说观察方法,师黏贴图形:
用眼睛看——形状、颜色(师:用眼睛可以观察什么?)
用手摸——茎、叶是否光滑,软硬 用鼻子闻——气味
6.校园里的植物
【教材简析】
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聚焦板块:通过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个植物吗;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梳理各部分特征及生存环境,形成初步的“班级记录表”,激发学生到校园中探究植物的兴趣。
探索板块: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去观察和认识植物前应该做的准备和相关注意事项。带领学生出去观察时,对事先确定的一株植物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安全,并答疑解惑。
研讨板块: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学生分享观察及记录的结果,通过研讨活动,了解相关植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此时需要教师辅以追问和引导。
拓展板块:教师设疑,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课中已经学习过观察和记录方法,本课再次走出教室进行活动,学生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及特征,学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但是,记录能力以及对植物的特征认识的不足,让学生会有无从下手的情况。所以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讲解名称和特征,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画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 一上《植物》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新浪微博@sean谦 第6课 校园里的植物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 学 准 备 学生准备:纸、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前情 1.师:前面几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植物,也了解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还学会了一些科学的记录方法,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2.师生一起回顾前面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同步播放PPT) 二、到校园里观察认识植物 1.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再次到校园里,观察、认识校园里的植物。但是这次,我们要去观察仔细它们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环境。 2.师:各个小组,你们打算去学校哪个地方去观察学生各个小组进行划分区域,在不同地点观察。 (可以事先准备一张校园平面图,学生可以选择观察的区域,教师进行调控) 3.师:如何观察和记录,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 二次备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新浪微博@sean谦 学生:记录夹,笔,放大镜(每小组四人,两个放 大镜),去观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记录下来。 多媒体出示《观察要求》 1.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 2.选定一棵植物,并把它画下来。 3.了解这个植物的名称。 4.注意安全,不要嬉戏打闹。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15分钟之后听到哨声集合,回到教室。 (学生到校园观察,老师随机巡视指导。) 三、研讨 (学生观察完毕,回到教室) 1.师:我们观察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 (各个小组汇报,PPT出示记录表) 2.师:我们有哪些新发现?遇到了哪些新问题?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 四、拓展 师:除了校园里的植物,家中客厅里,阳台上有哪些植物? 所居住的小区有哪些植物? 马路两边的花坛里有哪些植物? 公园里有哪些植物? (PPT出示相应图片)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 划分区域 如实记录 教 学 反 思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要点
课标学习内容 课 题 课时学习要点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7.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7.3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8.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7.1.1知道植物都是生物
7.3.1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8.1.1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1.我们知道的植物 1.聚焦:植物,挖掘学生植物方面的前概念,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1)让学生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2)了解学生关于“植物”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探索:植物的特征
1)植物与塑料花作比较。塑料花是活的吗
2)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特征,生长需要一定环境和条件。
3.研讨: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征
1)种一棵植物,观察它的生长变化
2)图文记录知道的植物和它的一些特点。
4.拓展:了解植物生命的顽强性
1)切了的萝卜能发芽,了解植物生命的顽强性
2.观察一棵植物 1.聚焦:某一棵植物,学习观察方法。
1)知道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用准确的科学词汇去描述
2)用多种感官(眼、手、鼻)及一定的顺序(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
3)用简单的文字、图画进行真实记录
2.探索:某一棵植物的特征。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初步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4)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3.研讨:前面种植了一周的植物特征。
1)用才学的方法交流自己种植的植物特征。
4.拓展:观察一棵大树的特征。
1)用上面学的方法观察一课大树的特征。
2)思考大树与小草的不同。
3.观察叶 1.聚焦: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1)运用多种感官及一定顺序对植物的叶进行观察,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叶柄、叶片、叶脉)
章节测试题
1.【答题】( )和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
A.荷花 B.大丽花 C.菊花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答】荷花生长在水里,大丽花和菊花生长在土壤里。
2.【答题】仙人掌生长在( )。
A.沙漠 B.山上 C.水里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生长环境。
【解答】仙人掌生长在沙漠里。
3.【答题】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光合作用。(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特征。
【解答】不是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自身的生长所需。
4.【答题】蘑菇是植物。(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特征。 【解答】蘑菇不属于植物,它是真菌。
5.【答题】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大量的水分。(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特征。
【解答】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量的水分。
6.【答题】校园里的植物大部分是陆生植物。(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特征。
【解答】校园上的植物大部分都是陆生植物,因为校园的环境大部分地方都是陆地,而少有一些池塘等水生植物。
7.【答题】校园里的植物都是四季常绿植物。(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特征。
【解答】校园里的植物不可能全部都是常绿植物,也有落叶的植物。
8.【答题】我们在观察植物时,不可以采摘和伤害植物。(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动植物的保护。
【解答】在观察动植物时,不可以采摘和伤害植物。
9.【答题】有些植物没有水和阳光也能生存。( ) 【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生长需要。
【解答】植物的生存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以及适宜的温度,另外土壤,虫害,肥料也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没有水和阳光是不能生存的。故此题是错误的。
10.【答题】在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时,小丽把花坛里的一朵花摘下来拿回教室观察。( )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古人云:“三冬之时,宜采薇补补虚。”薇能益气补虚,自古医药学家就高度赞誉它。自古以来,中草药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保健方法中。在现代社会,他们仍然是非常受欢迎的。校园里也有许多值得了解的植物。以下是一个关于校园植物的简短教案。
一、植物简介
植物是指所有可供观赏、使用或吃的植物,蕨类和苔藓也在这个范围内。植物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用途。它们可以是树木、灌木、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在不同的地方和环境中生长。除了食物、药物和工具制造,他们也是景观美化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来源。
二、校园植物介绍
1. 樱花
校园内的樱花是春季的代表花。它们以美丽的花朵和浪漫的气息,让每个人都陶醉其中。樱花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它们所产生的芳香物质能够促使人体产生舒适感,并改善睡眠质量。
2. 梅花
梅花是冬季的代表花,开放时间比较短,一般在春季的初期就已经完全开放了。梅花的花瓣很薄,能够承受严寒的冬季气候。它们生长于校园内时刻提醒我们: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生命依然存在,期待在春季获得新的生机。
3. 枫树
枫叶是加拿大的标志之一,而校园内有很多枫树。枫树的树干和枝干上独特的纹理和花样,尤其是在秋季落叶时,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枫树中所含的化学物质能有效地治疗一些和肝功能有关的疾病,枫糖浆、枫树叶茶等也是常见的健康食品。
4. 向日葵
向日葵属于秋季花卉,因为它们的特点之一是向太阳转向。这些大花如同太阳一般的存在,是校园里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向日葵同时富含营养物质,具有对人体的种种有益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生物学知识。
2. 使学生了解植物在保持环境平衡中的角色。 3. 帮助学生鉴别不同种植物,并知道它们的区别和特征。
4. 向学生传达关于植物生长、繁殖以及各种用途的基本知识。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校园里的植物》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知道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课前学习任务
可准备纸、笔、超轻黏土等材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观察记录一种小区内的植物,并把你的新发现说给爸爸妈妈听。
【学习任务二】
在观察完植物后,你又遇到了哪些新问题?请把你的问题记下来。
【学习任务三】
为下节课的学习准备3——5个不同的物体,比如各种恐龙模型或者各种毛绒玩具等。
校园里的生物自然笔记
一、介绍
生物自然是一门研究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课程。在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生物现象和生态系统。本篇文章将从校园中的不同角落介绍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
二、校园里的植物生物
1.校园里的大树
校园里常见的大树包括梧桐树、榕树、松树等。这些树木生长茂盛,为校园提供了阴凉的遮荫,也是校园中鸟类栖息的地方。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校园提供了清新的空气。
2.花草丛中的昆虫
在校园的花坛和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蜜蜂、蝴蝶等昆虫在花朵间飞舞。它们主要是为了采集花蜜和花粉,同时也帮助花朵传粉,促进植物的繁殖。这些昆虫与植物构成了共生关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
三、校园里的动物生物
1.鸟类的栖息地
校园中常见的鸟类有麻雀、喜鹊、白鹭等。它们在校园的树木、草地和湖泊附近筑巢栖息。鸟类是校园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捕食昆虫、播散种子等活动,对维持校园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校园里的小动物
在校园的角落里,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小动物,如松鼠、刺猬等。它们是校园中的生态环节,通过捕食昆虫、食物残渣等,帮助清理校园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四、校园里的水生生物
1.校园湖泊的水生植物
校园中的湖泊常常生长着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荷花等。这些植物根系发达,能够吸收水中的养分,同时也为水中的鱼类和浮游生物提供了栖息和庇护的场所。
2.水中的鱼类和浮游生物
在校园的湖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小鱼游动的身影。这些鱼类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维持着湖泊的生态平衡。同时,湖泊中也生活着一些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它们是湖泊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校园里的微生物
1.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
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同时也参与了土壤的形成过程。这些微生物在校园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科版(2017)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1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 科学 教学进度表
月 份
周次 节数 教学内容 备注
9.1-9.5 1 1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9.8-9.12 2 1 1.1 我们知道的植物
9.14-9.18 3 1 1.2 观察一棵植物
9.21-9.25 4 1 1.3 观察叶
9.27-9.30 5 1 1.4 这是谁的叶
10.1-10.8 7 1 中秋节、国庆节 国庆节
10.9-10.16 6 1 1.5 植物是“活”的吗
10.19-10.23 8 1 1.6校园里的植物
10.26-10.30 9 1 单元阅读
11.2-11.13 10、11 2 期中复习、考试
11.16-11.20 12 1 2.1 在观察中比较
11.13-11.17 13 1 2.2 起点和终点
11.23-11.27 14 1 2.3 用手来测量
11.30-12.4 15 1 2.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12.7-12.11 16 1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2.14-12.18 17 1 2.6做一个测量纸带
12.21-12.25 18 1 2.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2.28-12.31 19 1 单元阅读
1.4-1.8 20 1 期末复习
1.11-1.23 21、22 2 复习、期末考试
教科版(2017)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2 第一单元 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一)
在这个星期,我给小朋友们上了校园里的植物。在上之前,我在班级里就规定好了观察时候的纪律要求,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后,我带领学生认识了校园里的几种植物,有银杏树、榕树、苏铁、棕榈等等,先统一带他们认识了这些植物的名称,和叶子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拿出活动手册画一画,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也是不听指挥,但是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我说的科学知识,相信他们应该是有所收获的。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我就把学生带回了教室,在教室里,我投影了我提前拍摄的校园里的植物,让他们再次完善活动手册。
这堂课,要带一年级的学生出去,有点难度,也考验老师。在一年级培养好他们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要通过一次一次的科学课去要求,任重道远。
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二)
本课是一单元的第6课,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的组成部分。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由于我们学校的植物有30多种,所以为教学校园里的植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孩子们学习本课的兴趣浓厚,他们不仅认识了樱桃树,银杏叶,鸡爪槭,鹅掌柴等等,还知道了树叶的各种形状、颜色等,既开阔了眼界,又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
1、在全班一起在樱桃园观察樱桃树时,孩子们都能说出樱桃树的特征,但是在画时却体现不出来,尤其是特征比较明显的叶的边缘有锯齿状,以后我可能要在课前示范锯齿状的画法。
2、由于时间的关系,分组活动时,我没有多全部的小组进行指导,导致有比较多的植物他们不知道名称。以后可以在课下和小朋友多交流,来认识校园里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