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10.84 MB
- 文档页数:30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校园里的植物【导语】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教案将以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为参考,介绍校园里的植物,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树干、叶子、花和果实等。
2.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根的生长和发芽等。
3. 掌握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知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1.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理解植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 配备小苗或植物种子以进行实际观察。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如树木、鲜花和蔬菜,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讲一讲自己对这些植物的了解和想法。
Step 2:植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通过课件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树干、叶子、花和果实等。
教师可以指着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一起说出每个部分的名称,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Step 3:植物的生长过程(15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根的生长和发芽等。
教师可以以一棵树为例,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轨迹,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际观察小苗或植物种子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Step 4: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植物知识(15分钟)介绍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植物知识,如水果、蔬菜和草药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辨认出不同的植物,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Step 5:植物的保护意识(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如提供氧气、食物和美化环境等,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植物的活动,如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第6节《校园里的植物》,主要内容是介绍校园里的植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校园里的植物,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校园里的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较为有限,但他们对于自然环境和校园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还不够发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植物?”2.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例子: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植物,比如草、树木等。
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植物?(展示图片,学生回答)学生1:这是一棵梧桐树。
学生2:这是一株玫瑰花。
第二环节:呈现新课1. 老师出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学校里见过这些植物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依次介绍每种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植物的名称。
例子:老师:在我们学校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呢。
比如这棵大树,它叫做银杏树。
它的叶子很大,形状像扇子,秋天的时候会变成黄色。
银杏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做药,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请大家一起说一下“银杏树”。
第三环节:植物观察活动1. 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植物观察活动。
2.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状、颜色、叶子、花朵等特点,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唤起学生对校园植物的记忆,打开学生的思维。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描述植物?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学生活动3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活动21.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结果。
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笔。
教师活动31.教师带领学生排队前往室外,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
2.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的安全。
3.注意倾听学生的交流,及时记录有意义的信息。
4.观察学生的记录情况,可以适当的进行指点。
活动意图说明: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我观察的植物叫……,它生活在……,它的特征是……2.还有什么新发现或新问题?教师活动41.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
2.还有什么新发现或新问题?3.小结:校园中不同的地点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名称,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植物。
第一单元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导学案学习内容校园里的植物学习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完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获得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主动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
2.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独立思考,解答一些问题,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护。
学习资源铅笔、橡皮、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随堂记录学习过程学生活动12.说一说校园里都有哪些植物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21.讨论交流1.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和描述植物?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学生活动31.在学生手册上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以校园里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校园里的各种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校园里的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对校园里植物的观察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阳光和空气等条件才能生长。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2)能够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对校园里的植物感兴趣,愿意观察和研究植物。
(2)在观察和研究植物的过程中,能够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并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观察和研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2)认识到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1)能够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美丽的植物,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校园里的植物吧!展示图片教师展示校园里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认识哪些植物。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校园里的植物在小学科学学年一年级上册的教科版中,第16课的主题是《校园里的植物》。
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校园中常见的植物,并学习如何正确照顾和保护它们。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常见的植物有树木、花草和灌木等。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校园环境,还提供了氧气和防尘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不同特征来辨认它们,比如树木通常有高大的身材,花草则有五彩斑斓的花朵等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了解校园里的植物种类多样,它们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需求。
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正确照顾校园里的植物。
首先,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生长。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位置来确定它们所需的阳光照射情况。
阳光充足的地方通常适合种植花草,而较为阴暗的地方则适合种植阴性植物。
此外,学生们还应该注意给植物定期浇水,但要避免过量,以免造成植物根部腐烂。
在照顾植物的同时,还应该及时清除树叶的枯萎和除草,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
除了照顾植物的基本需求,学生们还应该了解一些校园里的植物常见的问题和病害防治方法。
有时候,植物会遭受虫害或疾病的侵袭,这可能导致植物的叶子发黄、枯萎或出现斑点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来消灭害虫,或使用适当的药物来控制植物疾病的传播。
当然,在处理植物问题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参与校园植物的保护和绿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建立小型花坛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还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保护和照顾植物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正确种植和护理植物,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和相关信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照顾方法。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校园里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中的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 科学知识目标-在认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的介绍,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如桂花树、银杏树、月季花等,并了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这表明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学会了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包括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
这说明学生掌握了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目标-在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将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这表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能够提出关于校园植物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寻找答案。
这说明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3. 科学态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校园植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活动。
这表明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
-在实地观察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表现出了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说明学生的科学态度得到了培养。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视频播放,学生了解了校园植物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表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 讲授法-在认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和观察植物的方法环节,我采用了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观察植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