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模板范文 (2页)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2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在蓝天白云下,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这次期待已久的自然地理实习之旅。
实习地点位于风景秀丽的XX山脉,这里地形多样,生态环境复杂,是开展自然地理实习的理想之地。
第一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进行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解实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学习野外考察的安全知识以及熟悉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我们对即将进行的实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期待。
随后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分组进行了地形地貌的观察记录。
我们用地质锤敲打岩石,观察岩层的倾斜角度,记录土壤的颜色和质地。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判断地层年代,识别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和火成岩。
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们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惊叹。
除了地质学的基础工作,我们还对当地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采集植物标本,我们了解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植物分布特点,探讨了气候、土壤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珍稀动植物,这让我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水资源的调查也是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走访了附近的河流和湖泊,了解了它们的水源补给方式、流域面积以及水质状况。
通过对水样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学习了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如何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建议。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召开了座谈会,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的实习心得和收获。
我们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尽相同,但通过这次实习,我们都对自然地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也认识到,作为一名自然地理学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探索未知、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感。
总结:通过这次自然地理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何在现场进行科学观察和数据收集。
这次实习经历,无疑将成为我们学术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2019年大学生暑假实习报告范文:自然地理实习_实习报告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XX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
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2024年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一、前言____年春季学期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了综合自然地理课程,对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此次实习,我们通过路线考察的方式,从森林公园到龙王洞实地观察了张家界的自然结构,并对张家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切实的体验。
此外,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还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方法,为将来继续深入开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着重记录此次实习的实习内容。
二、张家界的自然地理概况张家界市(原名大庸),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会长沙____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区计算)。
张家界距长沙全程高速____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坐标是:北纬28°52′至29°48′,东经109°40′至111°20′。
东与常德市的石门县与桃源县交界,南与沅陵县毗连,西与永顺县、龙山县接壤,北与湖北省的鹤峰县与宣恩县为邻,总面积____平方公里,东西最长____公里,南北最宽____公里。
张家界市地貌构造复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
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
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贯穿城市全境。
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____米,最低点海拔____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倾斜,中部沿澧水两岸呈北东向缓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递降。
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又分三支。
北支由湖北来凤龙山入市辖桑植县历山, 桂英山,青龙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青岩山,茅花界。
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间,有七星山,崇山,天门山,延入慈利县的大龙山,天合山。
三支均到东到洞庭湖冲积平原而消失。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
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____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资源与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加深对野外实地考察的认识,我们于2023年7月至8月期间,在X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1.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化所学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
2. 学习野外考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增强环保意识。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本次实习地点位于XXX地区,该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实习内容包括:1. 地貌考察:考察不同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
2. 地质考察:了解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等。
3. 水文考察:观察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现象,分析水文循环过程。
4. 土壤考察:了解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土壤肥力等。
5. 植被考察:认识不同植被类型,分析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6. 生态环境考察: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地貌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区,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绘图等方法,掌握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
例如,在山地考察中,我们学习了山地地貌的形成过程、山地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 地质考察:在地质考察中,我们学习了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地质作用等知识。
通过实地观察、采样、分析等方法,了解了地质现象的成因及规律。
例如,在参观火山地貌时,我们了解了火山喷发的过程、火山岩的特征及火山活动的危害。
3. 水文考察:在河流考察中,我们观察了河流的水文现象,如流速、流量、水位等,并分析了水文循环过程。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及利用情况。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通过此次实习,旨在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我们的野外实地观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技能,并加深对地理环境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主要分为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五个方面。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地理现象丰富的地点,如山地、河流、湖泊、森林和农田等,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采样和数据记录等方式,对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1. 地质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观察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特征,了解了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 地貌方面:通过观察和分析山地、河流等地貌形态,我们学会了识别不同地貌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并了解了地貌与气候、侵蚀作用等的关系。
3. 土壤方面:我们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采样和分析,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以及土壤与植被、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植被方面:我们观察了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了解了植被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以及植被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5. 水文方面:我们考察了河流、湖泊等水文现象,了解了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野外实地观测和调查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认识到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增加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实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一、实习背景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使学生全面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演变规律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实习目的1. 培养学生野外考察、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2. 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4. 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兴趣。
三、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观察地质构造、地貌形态、沉积岩、侵入岩、喷出岩等,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
(3)实习成果:绘制地质剖面图、地貌景观图,撰写实习报告。
2. 土壤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调查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剖面结构,分析土壤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3)实习成果:绘制土壤剖面图,撰写实习报告。
3. 植被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调查植被类型、分布规律、群落结构,分析植被与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3)实习成果:绘制植被分布图,撰写实习报告。
4. 水文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调查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要素,分析水文过程及影响因素。
(3)实习成果:绘制水文图,撰写实习报告。
5. 环境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调查环境污染现状、污染源,分析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实习成果:撰写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阶段:了解实习地点的地理背景、实习内容,准备实习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料等。
2. 实习实施阶段:按照实习计划,分组进行野外考察、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3. 实习总结阶段: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进行实习成果展示。
五、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地点的地理背景、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成果等。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日益受到重视。
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高的学科,更是需要通过实地实习来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和地理规律的理解。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习地点选在了风景秀丽的XX山脉,这里地形复杂多变,生态系统完整,是进行自然地理学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山脉的整体地貌进行了测绘,利用GS和地图软件绘制了精确的地形图。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XX山脉的地形特征与板块构造理论紧密相关,山脉的形成与地壳运动的历史密切相关。
这一发现让我们对课堂上学习的地质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对山脉中的植被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采集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样本,并记录其生长环境,我们发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这不仅验证了自然地理学中的环境梯度理论,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还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观测。
通过设置气象站,收集了一周内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
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会。
每位成员都分享了自己在实习期间的观察和感悟。
我们讨论了如何将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学术研究中,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自然地理问题。
这次讨论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结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如何在野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次实习经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深入研究的热情。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陕西省西安市。
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规律,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我们一行来到了具有丰富自然地理资源的某地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相互作用,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站:地质公园在地质公园,我们参观了各种地质地貌景观,了解了地质演变史。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深入理解了断层、岩层、褶皱等地质现象,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不同类型的岩石标本,以便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2. 实习第二站:河流流域在河流流域,我们考察了河流的上下游地貌、水文特征以及河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并探讨了河流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 实习第三站:土壤与植被观测点在土壤与植被观测点,我们通过土壤剖面观察、样品采集和植被调查,深入了解了土壤和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貌、气候等环境的适应性。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土壤和植被参数的测定。
4. 实习第四站:气象站在气象站,我们了解了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并学习了如何进行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初步掌握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土壤和植被采样工具等设备,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坚定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
四、实习总结本次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加深了对自然地理理论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为保护我国自然地理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其实践性很强,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旨在让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地区,实习时间为2021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为期xx天。
实习内容包括地貌学、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等多个方面。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貌学实习在地貌学实习中,我们参观了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等地貌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其成因。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2. 植物地理实习在植物地理实习中,我们识别了多种植物,并了解了它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
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通过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植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 土壤地理实习在土壤地理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分类、形成和分布规律。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收获了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我们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肩负起这份责任,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
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
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
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
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
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
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
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
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
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
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
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
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
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
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
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
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