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财政厅关于更新2016年地方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有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对2016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7.01.24•【字号】青财建字〔2016〕2293号•【施行日期】2017.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青海省财政厅关于对2016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通知大通县、湟中县、平安区、民和县、互助县、化隆县、贵南县、都兰县财政局:为更好地发挥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效益,调动县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根据财政部《关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财建〔2013〕814号)有关要求,决定对2016年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绩效评价内容1.资金管理情况。
是否制定奖励资金使用方案,明确提出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转化能力,推进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等绩效目标,并及时报送省财政厅备案。
奖励资金是否存在违规购买、更新小汽车,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问题。
2、资金使用情况。
奖励资金是否按政策规定用途使用。
其中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缓解县级财政困难后,是否优先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方面支出。
3、资金绩效情况。
截止2016年12月31日,奖励资金按方案使用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4、县级财政在粮食方面支出情况。
获奖县当年用于支持粮食生产、流通方面的财政支出金额及其占县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否较上年下降。
5、耕地保护情况。
获奖县当年耕地面积是否较上年减少。
二、绩效评价依据1、财政部《关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财建〔2013〕814号)2、青海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2015年产粮(油)大县奖励办法的通知》(青财建字〔2015〕695号)3、青海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6年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的通知》(青财建字〔2016〕930号)4、县级财政制定的奖励资金使用方案、拨款文件等。
海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0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07.01•【字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海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0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工作的通知省直各预算单位、各市县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关于填报2020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便〔2021〕38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情况,为确保我省2020年财政供养人员相关数据准确上报财政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计范围和时点单位统计范围:2020年底财政拨款(补助)独立核算的行政、参公、事业等财政预算单位,包括由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基金预算保障经费的全额、差额、定额补助单位(包括学校、医院),但不包括涉密部门单位、经费自收自支单位(指财政不安排基本支出,仅安排项目支出的单位,及非财政预算单位),原则上为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申报2021年部门预算的单位。
人员统计范围:在单位统计范围内,经政府、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正式办理任用(即编内人员)、聘用(即聘用人员)手续的在职人员和原编内离、退休人员。
不包括遗属、临时工作人员、民政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财政适当补助人员。
统计时点:统计信息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与财政部要求统计的时间节点保持一致)。
若目前预算单位发生了调整,则仍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批复了2021年部门预算的单位及相关信息为准。
2021年部门预算批复后发生的人员变化此次不统计。
二、系统安装和初始化流程省直预算单位通过财政厅外网、财政与省直单位内网(ftp://10.12.8.9:90/2020年财政供养)等路径下载“地方财政分析评价系统3.0单机版”并安装(若以前年度安装过则可不用再安装),同时下载本单位初始化文件(单位较多,请找到本单位)并导入系统。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三个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1997.01.02•【字号】青政办[1997]1号•【施行日期】199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三个办法的通知青政办〔1997〕1号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零基预算编制办法》、《省级行政事业经费包干管理办法》、《省级党政群机关车辆编制与经费挂钩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省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各州(地、市)可参照制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预算支出管理,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零基预算编制办法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分配职能。
根据我省实际,从1997年起,对省级文教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预算实行零基预算编制办法。
即以零为基点,重新核定单位的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
一、基本原则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安排预算;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在保证正常经费供给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教育、科技和公检法办案经费等重点支出;综合平衡预算内外资金,实行收支统管,统筹安排各项支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制定配套支出管理措施,调动各预算单位节约支出的积极性。
二、基本方法根据单位性质和现行财务收支状况,在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的基础上,将单位经费支出预算分为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两部分,分别进行安排。
(一)正常经费预算的编制。
正常经费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1、人员经费。
主要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人民助学金、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等。
按照《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与经费挂钩办法》逐单位核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6年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等先进地区和单位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06•【字号】青政办〔2017〕7号•【施行日期】2017.0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6年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等先进地区和单位的通报青政办〔2017〕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及工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内生动力,着力强化运行协调,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两化”融合,狠抓招商引资,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鼓励先进,进一步做好工业经济工作,省政府决定对2016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节能管理、招商引资等先进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希望受表彰的地区和单位再接再厉,进一步坚定信心,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绩。
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及工业系统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着力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着力深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发展格局,扎扎实实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1-9月全省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10.15•【字号】•【施行日期】2015.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1-9月全省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的通报各市、州财政局:1-9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然环比小幅回升,但仍呈低位增长态势。
全省财政支出保持平稳增长,重点项目及民生事业得到较好保障。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全省财政收支基本情况(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9月份,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5.9%。
全省财政收入完成34.2亿元,同比下降0.1%。
1-9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91亿元,增长3.1%,增幅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为年度预算的70.2%,差序时进度13亿元。
全省财政收入共计完成273.8亿元,下降1.3%,为预算的63.4%。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组织收入89.6亿元,下降13.4%。
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下降13.9%,为预算的57.6%,差序时进度7.5亿元。
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40.4亿元,增长4.6%。
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2.2亿元,增长4.8%,为预算的70.5%,差序时进度7.7亿元。
财政部门组织收入43.8亿元,增长10.5%,为预算的79%,超序时进度2.2亿元。
分级次看:省级财政收入52.9亿元,下降12.4%,为预算的61.3%;市州级财政收入138.1亿元,增长10.5%,为预算的74.3%。
除海西州下降4%外,其他地区均实现增长,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黄南州、玉树州和果洛州增幅均在10%以上,黄南州、玉树州和果洛州已完成年初预算任务。
分税种看:全省地方税收完成147.2亿元,增长1%,差序时进度15.2亿元。
地方六大主要税种呈“二升四降”。
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63.7亿元和15.7亿元,增长10.2%和3.5%,合计增收6.4亿元。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2年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情况的通报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2年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情况的通报(青政办[2013]93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财政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机制的指导意见》(青政【2011】43号)精神,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财政厅关于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四个办法的通知》(青政办【2011】150号)相关规定,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2012年度各州(地、市)、县财政综合管理情况进行了绩效考评(玉树州及所属县因灾后重建,暂未列入考评范围)。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考评总体情况(一)考评方式按照自评和实地考评相结合、日常监管和年度重点考评相结合的原则,依据相关资料,采取比较法和因素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综合评定。
同时,按照联动考评和延伸考评的要求,对所属各县(市、区、行委)进行了考评,并将结果与所在州(地、市)财政管理绩效挂钩。
(二)考评内容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10分)。
七个州(地、市)和40个县(市、区、行委)均实现或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其中:果洛、海北、海东分别超目标任务13.9%、13.6%、10.9%,均得9分。
达日、甘德、玛多、河南、祁连县超过目标任务均在15%以上,都得到满分10分。
2.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及收支平衡情况(10分)。
该项指标考评中,海西、西宁和河南、格尔木、平安、西宁市城西区等16个地区得到满分10分,其余各地由于“两上两下”编报程序有待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不够细化、预算追加需强化管理和当年结转规模突破上年水平等原因,被扣减了相应分值。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16年度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6.12.16•【字号】青财库字〔2016〕2092号•【施行日期】2016.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青海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16年度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各市、州财政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有关规定,按照《财政部关于编制2016年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财库〔2016〕199号)精神及相关工作部署,现将编制2016年度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夯实决算工作基础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年终收支清理工作,组织征收部门、国家金库和预算单位进行年度对账,及早发现问题,提前纠正差错,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
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后对营改增相关收入进行调库的,要提前核对确认调库科目和金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强决算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完善决算编审工作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决算工作顺利开展。
认真做好决算数据的审核汇总,依法开展部门决算批复,继续推进部门决算核查工作,不断提高决算数据质量。
二、积极推进经济分类财政决算编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法》关于按经济分类编制决算草案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编制方法,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推进经济分类决算编制工作。
市(州)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县财政部门试编工作的组织、指导,在市(州)本级试编经济分类决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县级试编经济分类决算。
各地要对2015年度经济分类试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要认真做好2016年度经济分类决算试编工作。
三、创新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财政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决算分析,逐步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
针对经济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决算审核和分析发现的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财政财务管理。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下发2016年度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财政监察【发文字号】青财绩字[2016]1525号【发布部门】青海省财政厅【发布日期】2016【实施日期】20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青海省财政厅关于下发2016年度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方案的通知(青财绩字〔2016〕1525号)各市、州财政局: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财政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机制的指导意见》和财政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2016年财政重点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现就2016年度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价目的和对象为了提高各地财政部门综合管理水平、推动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2016年继续开展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工作。
考评涉及全省8个市(州)、46个县(市、区、行委)。
二、评价依据及内容依据《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办法》、《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和财政部相关考评指标体系及我省2016年财政工作重点,就财政收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及规范性、支出预算执行、财政管理、财政改革和财政投入效果等六方面对各地开展考评。
较2015年考评内容看,2016年评价体系有三方面内容调整,一是优化调整了考评指标的权重,增加了财政收入、财政改革和财政投入效果的权重,优化了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管理考评指标权重分配。
二是结合财政重点工作,新增库款管理、财会人员管理、社会公众满意度等指标,进一步增强考评指标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
三是细化更新了部分指标,结合工作实效性的原则,对盘活存量资金、法治财政建设、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债务管理、预算管理改革等指标对照工作实际提出了新要求。
1.财政收入完成方面,二级指标分为财政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均衡入库和收入质量三个方面。
提高了“财政收入计划完成情况”的基准权重,以提高各地完成收入目标任务的积极性;在财政收入质量上,继续采用各地地方税收收入占本地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进行横向比较,明确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得分,引导各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1—10月全省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11.11•【字号】青财库字〔2015〕2025号•【施行日期】2015.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1—10月全省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的通报青财库字〔2015〕2025号各市、州财政局:1-10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执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形势更加严峻。
全省财政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及民生事业得到较好保障。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全省财政收支基本情况(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10月份,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7亿元,增长6.8%。
全省财政收入共计完成34.3亿元,下降4.3%。
1-10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15.7亿元,增长3.5%,增幅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为预算的79.3%,与底线目标任务差51.3亿元。
全省财政收入共计完成308亿元,下降1.6%,为预算的71.3%。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00.4亿元,下降15.7%。
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7亿元,下降15.9%,与42亿元的底线目标任务差13.3亿元。
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55亿元,增长3%。
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4.4亿元,增长2.8%,与167.2亿元的底线目标任务差32.8亿元。
财政部门组织收入52.6亿元,增长20.7%,与57.9亿元的底线目标任务差5.3亿元。
分级次看:省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3亿元,下降7.2%,为预算的74.5%;市州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1.4亿元,增长8.8%,为预算的81.5%。
从增幅看:8个地区除海西州下降5.4%外,其他地区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从进度看:海南州、黄南州、玉树州和果洛州已完成年初目标任务;海东市收入进度超序时5.3个百分点;西宁市、海西州和海北州收入进度分别差序时5个百分点、9.8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更新2016年地方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
统数据有关事项的通知
【法规类别】财政监察
【发文字号】青财预字[2017]224号
【发布部门】青海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7
【实施日期】20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更新2016年地方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有关事项的通知
(青财预字〔2017〕224号)
省级各预算单位,各市州县财政局:
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自建设以来,填报口径日趋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实现财政综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现将2016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更新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更新系统数据
各地要认真组织本地区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供给单位,在核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