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综合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9.19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2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丰润(rùn)红晕(yùn)疑望B . 忧戚(qì)枉然(wǎnɡ)漫游C . 谐奏(zòu)飘逸(yì)流盼D . 坦荡(tǎn)摇拽(yè)吹熄2. (2分)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③受任于败军之际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A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 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3. (2分) (2017八上·澧县期中) 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B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C .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D .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4. (2分)下列加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B . 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 邻舍有烛而不逮以书映光而读之D . 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5. (2分) (2017七上·湖州期末) 文言文积累。
(1)下列括号中对句子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俄而雪骤(急)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B . 意暇甚(从容,悠闲)相委而去(舍弃)C . 与人期行(约定)博学而笃志(坚强)D . 屠暴起(突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2)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撒盐空中差可拟天差地别B . 屠自后断其股悬梁刺股C .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D . 身亡所寄生死存亡6. (2分)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24分)1. (2分)(2018·鄂州)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祈祷(dǎo)讪笑(shàn)瓦砾(lè)消声匿迹B . 愧怍(zuò)嗔怒(chēn)缄默(jiān)广袤无垠C . 蓦然(mù)迸溅(bèng)苋菜(xiàn)翻来复去D . 瞰望(kàn)荫庇(yīn)挑衅(xìn)相形见拙2. (2分)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 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 . 百里奚举于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 故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 . 入则无法家拂士随风潜入夜3. (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和重音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 .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C . 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D .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4. (2分)下列加线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A . 余幼时即嗜学B . 腰白玉之环C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 . 媵人持汤沃灌5. (2分)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 便舍船,从口入。
C .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 舍生而取义者也。
6. (2分)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 .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砚.冰(yàn)耄.老(mào)嗜.学(shì)俟.其欣悦(sì)B.硕.师(shuò)裘.葛(qiú)逾.约(yú)既加冠.(guān)C.皲.裂(jūn)叱咄.(duō)冻馁.(něi)负箧.曳屣.(qiè xǐ)D.媵.人(yǐng)容臭.(chòu)为贽.(zhì)以衾.拥覆(qīn)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余/因得/遍观群书。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加冠.(帽子)执经叩.问(磕头)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C.持汤.沃灌(热水)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D.录毕,走.送之(跑)色愈恭,礼愈至.(周到)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A.无从致书以观B.以衾拥覆C.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6.下列每句话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课后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单选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6.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当余之.从师也使人之.所恶奠甚于死C.无从致书以.观徒以.有先生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部编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专题练习(含答案)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文学常识】本语段选自《》。
东阳,今属浙江。
生,的称呼。
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
【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意思是: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意思是:【古今异义】1.余.幼时即嗜学古义:,今义:剩下,余下2.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汤水3.走.送之古义:,今义:行走,走路4.穷.冬烈风古义:,今义:贫穷,穷尽5.尝趋.百里外古义:,今义:趋势6.日再.食古义:,今义:又7.卒.获有所闻古义:,今义:小兵8.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今义:硕士后的学位【一词多义】1.书(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与朱元思书()2.以(1)以衾拥覆()(2)以中有足乐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俯身倾耳以请()3.道(1)益慕圣贤之道()(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4.患(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无冻馁之患矣()5.质(1)援疑质理()(2)非天质之卑()6.若(1)烨然若神人()(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2.主人日.再食()3.手自笔.录()4.缊袍敝衣..()【句子翻译】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11.送东阳马生序一、课内阅读训练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A.两个“以”相同,两个“则”不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则”相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则”相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则”不同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手自笔.录B.戴朱缨宝.饰之帽C.腰.白玉之环D.县官日.有廪稍之供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手.自笔录()(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3)则又请焉.()(4)久而乃.和()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选文,你觉得宋濂学有所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说:宋濂正因为家贫,才去借书看,而“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反而成就了他的学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做客“联想吧”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
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
那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从你们积累的诗文和名言当中,写出一句有关“勤学”的句子!(你应该没问题的!)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弗之怠()稍逾()约硕()师名人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媵()人沃()灌以衾()拥覆皆被()绮()绣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看你的了!)yuán()疑质理遇其chì()duō()负qiè()曳xǐ()足肤jūn()裂寓nì()旅戴朱yīnɡ()宝饰yè()然yùn()袍bì()衣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假借于藏书之家大无从致书以观等待弗之怠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不敢稍逾约借又患无硕师浇洗俟其欣悦不持汤沃灌超过约定的期限皆被绮绣得到五、来,做个小翻译!(别让我们失望哦!)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六、你应该可以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加油啊!)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019年语文版初三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答案新的学期大家又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了,不断地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深刻,下文为大家带来了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1,按课文填空 ( )冰坚弗之( )德( )望尊 ( )疑质理遇其( )( ) 足肤( )裂负( )( )( )以( )拥( ) ( )袍( )衣2,解释加点词: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寓逆旅: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披绮绣:3,翻译: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益慕圣贤这道。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11 送东阳马生序人教部编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四十九第1题【单选题】选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尽复前行,欲穷其林B、或遇其叱咤,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录毕,走送之D、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谒余。
A、我早晨到京师,马生以同乡晚辈人的身份禀告我。
B、我面向京师,马生通过同乡儿子的关系拜见我。
C、我去京师朝见皇帝,马生领着同乡的儿子拜见我。
D、我去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人的身份拜见我。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最符合原句意思的译文(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拿着经书向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我站在左右侍立,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听讲。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就拿着破旧的衣服在他们之中,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
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B、天大/寒,砚冰/坚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九年级(下)3 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等同于临别赠言。
这一文体,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也常常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或见解。
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2)品味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
(3)理解在对比中见精神的写法。
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
如相反对比:“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再如相同或相关的对比: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
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故事复述宋濂给马生讲述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将自己的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勉励马生读书要刻苦努力。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3)与之论辨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腰.白玉之环原意为:人身体的部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手自笔.录F原意为: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不敢稍逾约.原意为:约定,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1)从:①无从.致书以观F____________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③当余之从.师也F ____________④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⑤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2)日: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F2017____________②主人日.再食2018____________③隐天蔽日.(《三峡》) ____________④意与日.去(《诫子书》) ____________(3)慕:①益慕.圣贤之道F ____________②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4)患: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F ____________②无冻馁之患.矣F ____________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5)色:①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____②色.愈恭F____________③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____________(6)至:①礼愈至.____________②至.舍F____________③至.若春和景明(《某某楼记》) ____________④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7)足:①足.肤皲裂而不知F____________②以中有足.乐者F ____________③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余.幼时即.嗜学余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计.日以还计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弗.之怠.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走.送之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敢稍逾约...稍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余因得.遍观群书得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既.加冠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益.慕圣贤之道.益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游F: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尝趋..百里外尝F: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先达德.隆望.尊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门人弟子填.其室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未尝稍.降辞色..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____________________(17)援.疑质.理援:_____________________质:_____________________(18)俯身倾.耳以请.倾:_____________________请:_____________________(19)或遇其叱咄..叱咄:___________________(20)不敢出一言以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21)俟.其欣悦俟:_____________________(22)卒.获有所闻卒F:____________________(23)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_____________________ 曳:_____________________屣:_____________________(24)穷.冬烈风穷:_____________________(25)大雪深数.尺数F:____________________(26)至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27)媵人持汤沃灌...汤:_____________________沃灌:___________________沃:_____________________(28)以衾.拥覆衾F:____________________(29)久而乃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30)寓逆..旅寓:_____________________逆:_____________________(31)主人日再食..再:_____________________食:_____________________(32)右备容臭.臭:_____________________(33)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_____________(3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_____________________ 敝:_____________________(35)略无慕艳..意慕艳:___________________(36)以中有足乐.者乐:_____________________(3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奉:_____________________(38)今虽耄老..耄老:___________________(39)犹幸预.君子之列预:_____________________(40)而承天子之宠光..宠光:___________________(41)缀.公卿之后缀:_____________________(42)县官日有癝稍..之供癝稍:___________________(4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___________________遗:_____________________(44)无冻馁.之患矣馁:_____________________(45)假诸.人而后见也诸:_____________________(46)流辈..甚称其贤流辈:___________________(47)生以乡人子谒.余谒:_____________________(48)撰长书以为贽.贽:_____________________(49)与之论.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50)言和而色夷.夷:_____________________(5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①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1)以④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⑤以.衾拥覆 ____________⑥以.中有足乐者 ____________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___(2)于②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____________③今诸生学于.太学 ____________①弗之.怠____________(3)之②益慕圣贤之.道 ____________③当余之.从师也 ____________(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_(5)或.遇其叱咄 ____________①俟其.欣悦 ____________(6)其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____________①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7)则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____________(8)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9)故.余虽愚 ____________(10)故余虽.愚____________①当余之从师也. ____________(11)也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____________(12)也②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____________④言和而.色夷 ____________(13)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14)烨然.若神人 ____________①烨然若.神人 ____________(15)若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③不必若.余之手录 ____________(16)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1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____________(18)况才之过于余者乎.____________(1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综合练习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嗜.学(shì) 容臭.(xiù)
绮.绣(qǐ) 弗之怠.(dài)
B.硕.师(shuò) 叩.问(kòu)
沃.灌(wò) 既加冠.(ɡuān)
C.叱咄.(duō) 负箧.(qiè)
僵劲.(jìn) 缊.袍敝衣(wēn)
D.曳屣.(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ɡ) 俟.其欣悦(sì)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A.
B.
C.
D.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有时遇到他训斥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复(他)。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寄居在旅店,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译文: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亲近交往(请教)。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本文的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朝代)的文学家。
文题中的“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
后人常用“冠”或者“加冠”表示男子成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俟.其欣悦(等待)
(2)媵人持汤沃灌
..(浇洗)
(3)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着)
(4)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
人家。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
其中。
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节选部分以记叙为主,笔法
简洁。
9.宋濂求学经历中体现出的哪种品质对你触动最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答案: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精骑集》序(节选)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②。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③饮酒者游.。
旬朔④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注】①暗疏:默写。
②失:错误,这里指“有错误”。
③滑稽:巧言善辩。
④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一见辄.能诵(立即,就,便)
(2)喜从滑稽饮酒者游.(交往)
(3)故虽.有强记之力(虽然)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译文:十天或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看书。
12.秦观少时读书遇到了什么问题?
答案:少时读书:“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
13.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示例)不能依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
参考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
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
十天或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看书。
所以,虽然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是否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低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勤奋好学,珍惜生活,逆境成才。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的话阐明了一个人只有经过逆境才能成才的道理。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
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信念,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
宋濂克服无书、无师、无资等重重困难,最终成为饱学之士,不仅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且被刘伯温赞为“当今文章第一”。
失聪的贝多芬,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重地叩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挥洒出一部音乐家顽强与厄运抗争的辉煌乐章。
因此,逆境是强者攀登高峰的垫脚石,是弱者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
不经过风浪,就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
拿出你的勇气,迎接困难的挑战吧!。